养生健康

结直肠癌的日常注意事项

结直肠癌的日常注意事项

1、改善饮食习惯。导致结肠癌的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饮食摄入过多与纤维素摄入不足,因此在饮食上,我们应注意每天要摄入足够的高纤维素食物,这类食物包括冬菇、木耳、紫菜、荞麦、红薯、黄豆、青豆、玉米和各种水果等。同时,我们要限制摄入高脂肪。

2、注意卫生,预防疾病。血吸虫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都有可能会引起结肠癌的发生,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卫生,避免传染源,减少结肠癌发生的可能性。

3、防治结肠癌的癌前期病变。针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患者应及早切除病灶,并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防止病变发生。

4、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研究表明,工作时活动量大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要比活动量小、坐着办公的人要低40%到50%,因此建议如果日常少活动身体的人应积极锻炼身体,最好每天有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活动身体,减少患结肠癌的可能性。

5、定期体检,积极预防。建议有条件的人应定期前往医院体检,及早发现身体是否有存在健康隐患。或者定期进行便隐血检测,这个检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消化道、特别是肠道的出血情况。

排便习惯改变或是大肠癌早期症状

“大便便血,有可能是痔疮,也有可能是结直肠癌!排便习惯突然发生改变时也要特别注意!” 日常生活中,一些网友经常容易将便血与痔疮联系在一起,而忽视了肠癌的可能性,从而耽误治疗。

早发现治愈率可达九成

就在此前,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辑成册的《2013-2014广州市肿瘤登记年报》作为第一个完整的广州市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记载了广州全市十二个区(县级市)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其中最新的肿瘤监测数据显示,广州结直肠癌的粗发病率为36.81/10万,每年广州市户籍居民中有约2700人新诊断为大肠癌,平均每天有7.5人;已超过肝癌并仅次于肺癌,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事实上,不仅仅是广州,每年全世界约有14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现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在西方部分发达地区位居第2位。每年全球死于结直肠癌的人数接近70万。随着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少动、吸烟、大量饮酒、过量摄入红肉或加工肉制品、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都相应地提高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而且在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平均在45岁左右,其中很多是30~40岁的中青年,比西方国家提早12~18年。因此,一般情况下,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更容易患结直肠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结直肠癌(大约1.5∶1)。

但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虽然在增高,如果能够早期发现,依然能够得到治愈。据统计,结直肠原位癌(极早期)5年生存率为94.1%,局部癌变为84.6%,如发生肝转移等,则5年生存率下降到5.7%。通过直肠指检和电子肠道镜检查,基本都能排查结直肠癌,其准确率在80%以上。

不明原因贫血结直肠癌先兆

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其中贫血及消瘦、乏力等症状被列为结直肠癌的诊断依据之一。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往往出现症状后数周甚至数月后才到医院就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结直肠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些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塞等。其中,贫血及消瘦等全身症状也是早期结直肠癌的表现之一。

预防结直肠癌应从生活细节做起。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长期进食高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戒烟限酒,适当从事体力活动,保持身心健康;控制能量摄入,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等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对于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确定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时,应检测相关基因状态。

结直肠癌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1.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疲劳、腹痛。右半结肠癌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右半结肠因肠腔宽大,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才会出现腹部症状,这也是肿瘤确诊时,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肠腔较右半结肠肠腔窄,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肠阻塞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便血、腹泻、腹痛、腹部痉挛、腹胀等。带有新鲜出血的大便表明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末端或直肠。病期的确诊常早于右半结肠癌。

3.直肠癌

直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梗阻。癌肿部位较低、粪块较硬者,易受粪块摩擦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不与成形粪便混和或附于粪柱表面,误诊为“痔”出血。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的继发性感染,不断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误诊为“肠炎”或“菌痢”。癌肿环状生长者,导致肠腔缩窄,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性梗阻。

4.肿瘤浸润及转移症

大肠癌最常见的浸润形式是局部侵犯,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肛门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续疼痛是直肠癌侵及骶神经丛所致。肿瘤细胞种植转移到腹盆腔,形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直肠指检可在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内扪及块物,肿瘤在腹盆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形成腹腔积液。大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部位。

怎么会得直肠癌

1、结直肠慢性炎症:专家称,结直肠慢性炎症是导致直肠癌发生的一个常见因素,酸性体质造成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

2、结肠息肉:据了解,结肠息肉也有可能发展成为直肠癌,需要引起注意,及时治疗,结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根据息肉的组织学结构腺瘤性息肉可分为绒毛状息肉和管状息肉;根据结肠息肉的多少及其遗传性,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单发、多发和家族遗传性息肉病。

3、遗传因素:直肠癌这种疾病也是会遗传的,大概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直肠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者是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直肠癌并发症

1.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

2.直肠腺瘤癌变

3.饮食与致癌物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4.遗传因素: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具体表现为:

(1) 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结直肠癌,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

(2) 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

(3) 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50岁以前诊断为结直肠癌。

怎么避免得直肠癌

怎么避免得直肠癌?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我国每年直肠癌新发病例约为40万,死亡人数35万,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怎么避免得直肠癌?

1、饮食调整

①减少能量摄入:能量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生有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结直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②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摄入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是低脂者的3.26倍。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机会。

③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最高果蔬摄入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仅为最低者的一半。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④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但目前资料并不支持用抗氧化维生素来预防结直肠癌。叶酸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另有研究发现,增加钙和镁的摄入可能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但目前研究还不甚详细。

⑤膳食抗致癌原: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结肠癌的蔬菜。

2、改变生活习惯

①运动: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减肥和锻炼能起到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怎么避免得直肠癌?

②戒酒和戒烟

不明原因贫血是结直肠癌先兆

一些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其中贫血及消瘦、乏力等症状被列为结直肠癌的诊断依据之一。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往往出现症状后数周甚至数月后才到医院就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结直肠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些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塞等。其中,贫血及消瘦等全身症状也是早期结直肠癌的表现之一。

预防结直肠癌应从生活细节做起。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长期进食高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戒烟限酒,适当从事体力活动,保持身心健康;控制能量摄入,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等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对于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确定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时,应检测相关基因状态。

直肠癌的致病因素

直肠慢性炎症引起:

直肠慢性炎症是直肠癌的一大病因,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

直肠腺瘤癌变:

直肠腺瘤癌变是引发直肠癌的直接原因。

饮食与致癌物质:

饮食与致癌物质在直肠癌变中也占有一定比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 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 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又称Lynch综合征。具体表现为:

(1) 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结直肠癌,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

(2) 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

(3) 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50岁以前诊断为结直肠癌。

直肠癌是如何靠近你的

最近十多年来,从各方面的研究,证明酸性食品的摄入是癌症的元凶,癌症是酸性体质的代表。在食物方面,随着肉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越来越多,直肠癌的发病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直肠癌的致病因素一:直肠慢性炎症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

直肠癌的致病因素二:饮食与致癌物质

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直肠癌的致病因素三:遗传因素

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具体表现为:

(1) 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结直肠癌,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

(2) 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

(3) 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50岁以前诊断为结直肠癌。

排便习惯改变或是大肠癌早期症状

“大便便血,有可能是痔疮,也有可能是结直肠癌!排便习惯突然发生改变时也要特别注意!” 日常生活中,一些网友经常容易将便血与痔疮联系在一起,而忽视了肠癌的可能性,从而耽误治疗。

早发现治愈率可达九成

就在此前,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辑成册的《2013-2014广州市肿瘤登记年报》作为第一个完整的广州市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记载了广州全市十二个区(县级市)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其中最新的肿瘤监测数据显示,广州结直肠癌的粗发病率为36.81/10万,每年广州市户籍居民中有约2700人新诊断为大肠癌,平均每天有7.5人;已超过肝癌并仅次于肺癌,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事实上,不仅仅是广州,每年全世界约有14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现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在西方部分发达地区位居第2位。每年全球死于结直肠癌的人数接近70万。随着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少动、吸烟、大量饮酒、过量摄入红肉或加工肉制品、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都相应地提高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而且在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平均在45岁左右,其中很多是30~40岁的中青年,比西方国家提早12~18年。因此,一般情况下,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更容易患结直肠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结直肠癌(大约1.5∶1)。

保护肠道 远离癌症

结直肠癌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约120万名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而有超过60万名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结直肠癌。其在各地区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这与所谓西方式生活有密切联系。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比如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0岁。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回顾

与肺癌不同,大部分的结直肠癌不只有一个风险因素。除了年龄和性别,还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如结直肠癌家族史、炎性肠病、吸烟、过量饮酒、食用大量的红色的加工肉类(主要是指加工的四条腿的动物肉)、肥胖以及糖尿病等。而这些风险因素中又以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最为密切。虽然其他的风险因素在理论上可以避免,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更常见,并在结直肠癌发病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新的证据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梭杆菌属细菌及其他的一些潜在传染病原体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

最后,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与结直肠癌发病呈负相关。但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结直肠癌的发病还与遗传密切相关。根据一项大型的双生子研究结果,34.35%的结直肠癌风险可归因于遗传因素。这个遗传因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结直肠癌家族史以外,还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结直肠癌的关联并不大。荟萃分析表明,与结直肠癌相关的SNPs只占结直肠癌风险的很小比例,而且他们在与已知的环境风险因素相互作用时并不占主导地位。

直肠癌日常保健

1、结肠、直肠癌病人多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腹泻,消化能力弱,故应予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2、结直肠癌病人多有便中带血,晚期病人常大量便血,故应少服或不服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

3、病人久泻或晚期病人长期发热、出汗、损伤津液,故宜多饮水或汤液,主食可以粥、面条等半流质饮食为主。

4、病人多有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故宜摄取清淡饮食,切忌油腻。

5、结直肠癌晚期病人久泻、便血、发热,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丢失,身体消瘦,体重减轻,气血两亏,宜服富有营养的滋补流汁药膳。

直肠癌少吃烟熏食品,油炸食品,过于辛辣,刺激性太强,不好消化的食品。

相关推荐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

直肠癌疾病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多见的,虽然这种疾病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是很多人对于这种疾病都不是特别了解。其实导致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大家一定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免受疾病的困扰。 1.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 2.饮食与致癌物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

引发直肠癌的出现病因是什么

1、脂肪、纤维素与热卡:脂肪消耗量的增加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是平行的,直接测定饮食脂肪的含量显示消耗脂肪量高的人群,其结直肠癌的病死率也高。 2、维生素和矿物质:抗氧化作用的微营养素以及矿物质,具有清除或中和某些氧代谢产物称为氧自由基和单线氧的伤害作用。这些代谢产物形成于全身常规生化 过程中,它们可能是危险的,因为它们可伤害DNA、脂质膜和蛋白质。对细胞的这种分子水平伤害如不受抑制就会促进癌肿的形成。有几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 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3、遗传因素:遗传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中是一重

直肠癌的常见病因都有什么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部分肯定因素却是存在的,首先就是遗传的特点,这种因素绝大多数癌症都具有,其次方面就是饮食,以及环境两个因素。其中饮食是重点,主要就是指脂肪摄取量过多。下面就直肠癌的病因进行具体介绍: 1.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 2.饮食与致癌物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

结肠癌是怎么回事

1、发病年龄,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如遗传性非

饮用咖啡会不会导致直肠癌

瑞典研究报告说,饮用大量的咖啡不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咖啡也没有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 这是目前关于结直肠癌与饮用咖啡的关系规模最大的研究。过去曾有研究显示饮用咖啡可预防癌症,但该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观点。 斯德哥尔摩研究院的Alicja Wolk博士及其同事,调查了61,000名40到74岁间的瑞典妇女饮用咖啡的情况和平常的饮食习惯。经过9年随访,发现饮用咖啡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Wolk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饮用中等量甚至是大量的咖啡不影响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 过去一些研究认

结直肠癌的肝转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延长,老龄患者愈来愈多。而结直肠癌多发生于40-60岁,这也就导致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统计,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15.7/10万人口,占恶性肿瘤的第4~6位,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在结肠癌的治疗中目前仍占主导地位。但除少数早期的肿瘤外,大部分病人常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即使根治性切除,也因手术无法检测微小转移灶而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治疗的手段。 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做好直肠癌的日常保健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做好直肠癌的日常保健工作呢?老年人是常患直肠癌的群体,因此,生活中我们要多关爱老年直肠癌患者,对于老年直肠癌患者来说,治疗后的康复阶段尤其重要,老年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后一定要注意养生保健,让自己治愈的直肠癌不再复发,同时家人一定要注意多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老年直肠癌的日常保健。 老年人生活要规律化。老年直肠癌患者在康复阶段,生活要有规律,按步就班。不但作息时间,而且工作、学习和娱乐都要有规律。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都会给直肠癌的复发和转移创造可乘之机。其次要精神

结直肠癌怎么办

近年来基础研究的进步,使得大肠癌的发病基因改变得到进一步的阐明,癌基因、抗癌基因与错配修复基因二条癌变途径是大肠癌发生的主要途径,在临床上,遗传性大肠癌症、hnpcc;多原发大肠癌症、大肠腺瘤癌变已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为进一步改善诊断和治疗方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早期发现及诊断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是纤维内镜检查。大便潜血、直肠指检与直肠镜结合,可以提高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 手术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大肠癌的外科治疗虽然有一些进展,(如结肠癌根治规范化、直肠癌的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技术、无瘤操作技术),但仅靠

饮食上如何防治肠癌

钙与维生素D 美国人发现,在接受太阳光照射特别是B族紫外线水平高的地区,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明显较低,研究已证实其与钙和维生素D的代谢密切相关。有人进一步发现每天饮食中摄入150国际单位以上维生素D的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只是摄入少量维生素D的人的一半;而每天摄入钙大约在1200毫克以上的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只相当于每天摄入少于625毫克钙的四分之一。所以科学家得出结论,钙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的危险呈负相关,而维生素D有潜在的抗癌作用。 脂肪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结直肠癌高发国家的饮食以高脂肪为其特点,而低发病率的

预防大肠癌的方法有哪些

一、大肠癌可以预防,筛查可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 通过建立规范化结直肠癌宣教体系,树立并强化结直肠癌防治意识和结直肠癌可以预防的理念。WHO的观点是: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通过科学的治疗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存质量。 大肠癌的发生经历了由正常黏膜、非典型增生、腺瘤到癌变的过程,即在成为癌瘤前有长达5~10年良性发展过程,这为结直肠癌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时机。尽管多数病人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通过筛查可以发现从非典型增生、腺瘤到癌变过程的病灶。 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