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的类型和诊断

糖尿病的类型和诊断

在这个糖尿病“风行”的时代,人们忙于工作,勤于事业,却忽略了埋藏在身体里的疾病,等到查出的那天早就晚期无救,糖尿病算不上绝症,但也不能忽略其危害性,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下是糖尿病的类型以及鉴别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糖尿病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鉴别诊断

1.肝脏疾病

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2.慢性肾功能不全

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应激状态

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4.多种内分泌疾病

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还没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定期检查,此刻你就要敲响警钟了,事业再重要,工作再忙,也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了解一些常见病症的常识,把可以预防避免的危险扼杀在摇篮里,健健康康上班,高高兴兴回家。

心脏病可以分为哪几类

心脏病,听起来真的很可怕。心脏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心脏有问题,那么生活肯定不会正常了,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心脏病里面还包括了很多心脏病,比如说冠心病、心肌炎等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心脏病的类型有哪些?现在一般把心脏病类型分为:

一、先天性心脏病,这是心脏病类型之一。

1.可能由於母亲在怀孕早期的疾病或服用的药物有关

2.与遗传有关

二、后天性心脏病,这是心脏病类型之一。

1.冠状动脉心脏病:抽烟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硬化狭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损.

2.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性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大;肺高压症导致右心室肥大.

三、风湿性心脏病,这是心脏病类型之一。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在风湿热感染后,心脏瓣膜逐渐病变所导致之异常.

四、心脏病类型之肺性心脏病。

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导致肺动脉高血压症,使得右心室肥大或衰竭.

五、心脏病类型之心肌病

新陈代谢或荷尔蒙异常的心肌变化等,有时酗酒,药物亦导致心肌变化.

六、心脏病类型之心脏肿瘤

大多为良性肿瘤,以黏液瘤为最常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很少见.

七、血管病变,这也是心脏病类型之一。

包括高血压引起之动脉瘤,以及其他免役机能异常引起之血管病变等.

怎样判断糖尿病的类型

1、判断糖尿病的类型的方法

1.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1.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1.2、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

2、糖尿病的症状

2.1、多尿

典型症状:尿量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多尿可不明显。

2.2、多饮

典型症状:经常感到口渴而多饮,多饮会进一步加重多尿。

2.3、多食

典型症状:食欲亢进,经常感到饥饿而多食。

2.4、体重下降

典型症状:体重持续下降,肌体明显消瘦。可通过对糖尿病的合理治疗,控制体重下降,甚至有所回升。

2.5、乏力

典型症状: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2.6、视力下降

典型症状: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若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类型和诊断

在这个糖尿病“风行”的时代,人们忙于工作,勤于事业,却忽略了埋藏在身体里的疾病,等到查出的那天早就晚期无救,糖尿病算不上绝症,但也不能忽略其危害性,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下是糖尿病的类型以及鉴别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糖尿病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鉴别诊断

1.肝脏疾病

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2.慢性肾功能不全

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应激状态

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4.多种内分泌疾病

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还没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定期检查,此刻你就要敲响警钟了,事业再重要,工作再忙,也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了解一些常见病症的常识,把可以预防避免的危险扼杀在摇篮里,健健康康上班,高高兴兴回家。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应该如何进行选择

按年龄大小选药:糖尿病的发生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所以不同年龄层次所选择的药物也是不同的,对于老年患者,因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降糖药物,如诺和龙。对于儿童来讲,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只有二甲双胍被FDA批准用于儿童。

按糖尿病类型选药:如果我们患上了糖尿病疾病的话,需要根据我们的糖尿病类型来选择合适的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合并网膜病变、尿毒症等应激状态(严重感染、急性心梗、脑卒中等)、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及围孕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按高血糖类型选药:还有就是我们要根据高血糖的类型来进行选择药物,如血糖升高的时间不同,药物也有所差别,如果是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按有无其他疾病选药:如果不仅仅是患上糖尿病,还有一些其他疾病,我们在选择药物的时候也需要顾及到。如果患者还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等肺通气不良的疾病,慎用双胍类。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低于5μiu/ml(国际单位)以下时为1型糖尿病。

空腹胰岛素低于5μiu/ml(国际单位),空腹血糖超过6.8mmol/l(毫摩尔)以上诊断为1型糖尿病。

(一)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 这一类型包含了以前所称的iddm, i型或青少年发病糖尿病。有自身免疫参与,其证据包括:

①hla基因-dqa, dqb, dr位点的某些等位基因频率增高或减少出现②体液中存在针对胰岛b细胞的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65)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ia-2,ia-2β、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s)和胰岛素自身抗体③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病如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和addison病。b细胞破坏的程度和速度在不同个体差异很大,起病缓急不一,青少年起病者发病较急,症状明显,有酮症酸中毒(dka)倾向,且可以此为疾病的首发表现,检查可见b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的证据。成人者则发病较缓,症状隐匿,一些患者仅有轻度高血糖,在感染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迅速恶化,发展为严重高血糖,甚者发生dka。另一些患者病情进展相对慢,可保留残存的b细胞功能,足以在多年内不发生dka,易被误认为2型糖尿病,这部分患者曾被称为“成人隐匿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lada)”。患者在病程中胰岛功能逐渐减退,最终需应用胰岛素治疗以控制代谢紊乱和维持生命,此时血浆c肽水平明显降低。这类患者很少肥胖,但肥胖的存在不能排除其可能性。

(二)特发性1型糖尿病 是在某些人种(如美国黑人和南亚印度人)所见的特殊类型。常有明显家族史,起病早,初发时可有酮症,需胰岛素治疗,在病程中胰岛b细胞功能不一定呈进行性减退,在起病后数月至数年期间不需胰岛素治疗,这些患者始终没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各种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始终阴性。

得了1型糖尿病不要紧,关键要及时治疗。现在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也有很多方法属于“滥竽充数”,这些方法不仅会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还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此,北京糖尿病治疗中心权威专家向您推荐目前对1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渗透修复疗法。

1型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希望大家对相关的内容有所了解,同时希望对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如何诊断自己来能行吗

糖尿病该如何诊断?

第一种情况:如果您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即所谓“三多一少”的表现),加上任意时间点(不论何时进餐,是否运动等)的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126mg/dl),或者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第二种情况;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临床症状,一次结果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还不能诊断,还需要重复检测一次依然达到诊断标准才能确认糖尿病的诊断。在诊断糖尿病之后,要根据其临床及病理生理学特点进行分型诊断。

小贴士

1.很多家庭有便携式血糖仪,我们能用手指血糖诊断糖尿病吗?

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建议,诊断糖尿病应当采集静脉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血糖,根据其数值进行诊断或排除。不建议用手指末梢血糖值来诊断糖尿病。但手指血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了解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2.糖化血红蛋白能诊断糖尿病吗?

糖化血红蛋白被用于检测抽血前两三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0年推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就可判断为2型糖尿病,如果在5.7%-6.4%之间,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前高危状态。爆发型糖尿病等类型的糖尿病不能用糖化血红蛋白进行诊断。

但由于国内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没有统一,没有做到标准化和所有检测值可溯源,因此在国内目前尚未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所以糖尿病确诊目前还是需要检测静脉血浆血糖。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是判断治疗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怎么做?

受试者晚10点后停止进食进水8~10小时,于次日早晨7~9时空腹抽取静脉血,用于空腹指标的检测。然后将75克无水葡萄糖(一般我们市面上所出售的葡萄糖以及医院药房的葡萄糖都含有一分子的水,这样的葡萄糖应为82.5克)溶解于250-300毫升水中充分混合。

在5分钟内喝完混合好的葡萄糖水,从喝糖水的第一口开始计算时间,于服糖水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和3小时分别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为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胰岛素和C-肽为胰岛功能试验。如果仅仅希望知道血糖是否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测定空腹和喝葡萄糖水后2小时的血糖即可。

注意: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并避免饮酒。整个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再进食、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所采集的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糖尿病的诊断

>01

要诊断糖尿病,检查血液内的葡萄糖浓度是必需的。验尿只能辅助诊断糖尿病。尿内有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需排除由于肾糖阈降低所致的糖尿。

>02

尿糖阳性不等于是糖尿病。糖尿病最初命名为是因为尿里面出现了糖,因而称之为『糖尿病』,实际上许多情况下尿里面都有可能出现糖尿,常见的有:

>03

肾性糖尿:正常人每分钟约有100毫克糖从肾脏排出,但经肾脏时又被重新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正常人尿中是不会有糖。当肾脏有病时,如患了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老年性肾病等疾患时,肾脏的重新吸收能力会下降,于是便出现了糖尿。

>04

神经性糖尿:某些疾病,如休克、外伤、脑出血等,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肝糖元大量分解,血糖浓度上升,出现糖尿。

>05

药物性糖尿:如长期使用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肥仔药)以及吗啡、解热止痛药等,可使某些人出现糖尿。

>06

妊娠性糖尿:妊娠妇女在妊娠中及后期,由于乳腺功能活跃,所分泌的乳糖增多,同时因妊娠使肾脏重新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都有可能使妊娠妇女血糖浓度升高,尿糖增高,尿糖检查阳性。

>07

饮食性糖尿:当人们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糖类物质时,可以从尿中验到糖,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人,因其肠道对食物中的糖类吸收过快,可出现血糖水平升高过急,糖份经肾脏排出体外。

>08

由此可知,尿里面出现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若在尿中出现糖时,应结合血糖浓度、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而后正确判断。

学习障碍的类型诊断

1.书写障碍——这类孩子的一个突出困难就是写字多一撇少一划,经常把答案写错,有时难题可以解出来,简单的计算题却错了。他们的眼睛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考试时竟然可以把整个题丢掉。这是儿童的视知觉分辨力和视知觉记忆力相对落后造成的,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认为他们学习态度不好,必须给予惩罚。其实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

2.阅读障碍——这类孩子往往记不住字词,提笔忘字,朗读时增字减字,写作文语言干巴,阅读速度特别慢。他们认字时将字当作一个没有意义和语音的图形来记,死记硬背,阅读时不能自动地将字转换为语音,所以阅读速度和耗费的精力极大,容易疲劳。如果不能有效地阅读,他们将来会在各门功课上都出现困难。

3.数学障碍——这类孩子在数学计算和数量概念的理解上有困难,空间推理较差,遇到计算题和复杂一些的数学或物理题就不会解了。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开发,在空间想像力和数量关系方面进行培养,要利用孩子的语言优势。

糖尿病的类型

2.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分2个亚型。

(1)免疫介导性:有HLA-Ⅱ类易感性基因,自身免疫包括GAD65体,IA-ICA512(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样抗体),2A-2β/Phogrin抗体、IAA、ICA69及多株ICA抗体。亦可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病。儿童青少年多为此型,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2)特发性:指某些特殊人种中的特殊糖尿病。如美国黑人和南亚印度人1型糖尿病始终无自身抗体。

3.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此类病人最多,在分类中的定义最不明确。本病也可能为异质性的疾病。明确病因后则归为特殊类型。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诱因有下面几类:(1)β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2)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3)内分泌疾病引起糖尿病(4)药物或化学物诱导产生糖尿病(5)感染(6)免疫介导的罕见类型(7)胰岛素受体抗体病(8)伴有糖尿病的综合征。

5.妊娠糖尿病 为在妊娠期间新诊断的IGT和糖尿病。

糖尿病的类型主要是依据不同的糖尿病发病病因进行的分类,一般情况下儿童糖尿病多属于2型,但是也有可能存在意外。孩子进行诊治需要到医院接受正规准确的检查治疗。

糖尿病的诊断

1、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修订:

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a只有相对应的2h毛细血管血糖值有所不同,糖尿病:2h血糖≥12.2mmol/L;IGT:2h血糖≥8.9mmol/L且<12.2mmol/L

表格 1. 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关于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倾向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OGTT试验简便易行,结果稳定,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变异性小;检查不受时间限制,患者依从性好。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同一切点诊断糖尿病。

但是,HbA1c检测目前在我国尚不普遍,我国HbA1c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HbA1c测定的仪器和质量控制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此外,中国人群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是否与国际上一致尚待研究证实。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尚不推荐在我国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

鉴别诊断要点

1.口渴、多饮、多尿症状鉴别:①尿崩症:多尿明显,尿比重低,血糖正常。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伴有糖耐量减低,血糖升高,但有明显心慌、怕热,甲功检查,T3、T4升高,TSH下降。

2.尿糖的鉴别:①肾性糖尿:可见于肾小管酸中毒、肾病综合征、范可尼综合征、间质性肾炎等疾病,引起肾小管功能受损,肾糖阈降低,产生糖尿,但血糖在正常范围。②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由于肾糖阈降低出现尿糖,血糖始终正常范围,分娩后尿糖消失。③应激性糖尿:在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应及时发生一过性糖尿,一般不超过一周时间。

3.高血糖疾病鉴别:库欣综合征、垂体生长激素瘤、嗜铬细胞瘤、胰高糖素瘤等分泌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多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和相应的激素改变。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Ⅱ型糖尿病症状

Ⅱ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中肥胖者发病率高,并且多会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Ⅱ型糖尿病一般起初发病症状不明显,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为何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更严

妊娠糖尿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诊断标准确实与普通的1型或2型糖尿病不一样。一般来说,妊娠女性需要在孕24周-28周常规筛查妊娠糖尿病,方法是做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若结果发现空腹血糖大于5.1毫摩尔/升,或餐后1小时血糖大于1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8.5毫摩尔/升,只要符合三个条件当中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若是检查结果接近临界值,需要十分警惕,2周后再复查。非妊娠人群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且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三者符合其一即可诊断糖尿病。

为什么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此严格呢?这是因为,妊娠妇女除了自身对能量有需求,还得供应胎儿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只能来自母体的血糖,因此妊娠期血糖本身就应比非妊娠期要低。另外,母体的血糖会通过胎盘直接运输到胎儿体内,将血糖保持在较低范围,对胎儿胰岛刺激较小,使胎儿幼小的胰岛不必天天被母体流来的高糖血液所刺激,产生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而后者正是新生儿低血糖、小儿肥胖和长大后肥胖乃至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的类型

糖尿病的类型

1、Ⅰ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Ⅰ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Ⅰ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2、Ⅱ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Ⅱ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的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Ⅰ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国际和国内的糖尿病界弃之不用。

3、妊娠糖尿病

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定时、定量就餐。比如冬季天气寒冷,老年人外出活动减少,饮食就要适当地调整,减少能量摄入;春季气温回升,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就可能会适当地增加。这样才能维持能量的平衡。

2、讲究营养素的分配,合理选择食物

这里要分清两个概念,即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人们的饮食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要改变这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有些食物虽然病人很喜欢吃,但由于血糖指数或血糖负荷很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要加以限制。

3、日常饮食要限盐、限油

糖尿病患者很多合并高血压,而盐摄入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盐的摄入不能超标。脂肪的摄入不宜过高,一般按总能量的20%~30%供给,不宜超过30%.动物性食品含饱和脂肪酸多,因此要适量。

4、均衡膳食,缺一不可

为了保持健康,人体需要摄入各种营养素,每种各有其营养优势,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多样化,主食、蔬菜、肉类、蛋类、奶类、水果一样也不能少。

5、控制总能量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糖友控制体重尤为关键。要减轻体重,就要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确诊糖尿病后半年,应减少体重5%~10%.只有体重达标以后,血糖、血脂才能得到改善。

相关推荐

儿童糖尿病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糖尿病类型分为4种:即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还有糖尿病带来的各种合并症。而儿童糖尿病一般常见Ⅰ型和Ⅱ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上儿童糖尿病90%以上为Ⅰ型糖尿病。临床症状:起病急,部分患儿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典型表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Ⅱ型糖尿病:儿童Ⅱ型糖尿病起病缓,患儿往往没有口渴、多饮、多尿、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患了糖尿病。近年来,儿童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有多种非糖尿病因素及疾病可引起葡萄糖耐量减低或空腹高血糖,须与原发性糖尿病相鉴别。 (1)内分泌疾病:诊断糖尿病(原发性)时,应除外下述内分泌疾病:①肢端肥大症。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拮抗胰岛素作用引起糖代谢紊乱,可出现垂体性糖尿病症状,故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糖耐量减低,或并发糖尿病。应与原发性糖尿病鉴别,典型肢端肥大症症状常有助于诊断。因为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效果不很理想,所以糖代谢恢复正常的机会亦较少。②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过多使肝糖原分解增加,加速新陈代谢。此外,甲状腺素能提高人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计委采用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3个时间点中的任何一个高于标准即可确诊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 1.尿微量白蛋白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但24小时内不会超过20毫克,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当24小时尿白蛋白的排出量为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 2.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氟酸脱羧酶抗体 这些抗体的出现说明了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若抗体阳性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测定意义较大,如果发病已较长时间,抗体可能转为阴性。 3.糖基化血清蛋白或果糖胺 糖基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水平

儿童糖尿病为什么被误诊

很多人认为儿童糖尿病都是1型糖尿病,这是个误解。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大量进食高热量饮食、缺少运动等原因,导致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在肥胖儿童中。 如何才能防止儿童糖尿病被误诊?巴医师提醒,首先当患儿出现上述与儿童糖尿病类似的症状,家长在就诊时要向医生准确介绍患儿糖尿病家族史和近期病史,便于医生正确诊断。除1型糖尿病外,对某些肥胖儿童,如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或出现皮肤黑棘皮样病变时,也应考虑到2型糖尿病的可能,应及时检查血糖,及早作出诊断。家长不要因为害怕麻烦或心疼孩子,而拒绝做一些必要

糖尿病分为哪几个类型

1、什么是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发生机制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被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出现血糖明显升高。其发病率很低,患病率约为2型糖尿病的十分之一。发病机制除了遗传和病毒感染有关外,还和自身免疫有关,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内常存在破坏胰岛的自身抗体,包括例如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等该型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体型偏瘦,起病急常伴有三多一少症状,有酮症酸中毒倾向。患者常需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正常。 2、什么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

糖尿病诊断标准

1、建议使用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区分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标准从空腹血浆葡萄糖(FPG)≥140mg/dL(7.8mmol/L)降到126mg/dL(7.0mmol/L)。 2、正常空腹血糖定义为

糖尿病诊断标准

1.尿微量白蛋白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但24小时内不会超过20毫克,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当24小时尿白蛋白的排出量为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 2.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氟酸脱羧酶抗体 这些抗体的出现说明了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若抗体阳性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测定意义较大,如果发病已较长时间,抗体可能转为阴性。 3.糖基化血清蛋白或果糖胺 糖基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水平的测定可反映

不同类型的低血糖诊断

低血糖的造成因素很多,可能是由于不按时进食食物有关系,还有可能是高血糖患者打了过多的胰岛素造成了低血糖,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低血糖现象了,那么我们在医院来接受诊断的时候,做什么检查可以检查出来患有了低血糖呢? 胰岛素瘤与其他原因的饥饿性低血糖的区别在于,经常出现的突发意识模糊或丧失,在年病程中发作可变得更频繁。发作特点是进食超过6小时后或过夜空腹后发作,有时锻炼促发(如早餐前快速步行)。可自发缓解,常有病人摄入液体或糖类后病情好转的病史。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6ΜU/ML(42PMOL/L)伴低血糖,若排除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妊娠糖尿病诊断方法

尿糖检查是早期诊断糖尿病最简单的方法。用尿糖试纸进行糖尿病病情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高低。尿糖阳性者不要仅考虑妊娠期生理性糖尿,应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检查及糖筛查试验。 空腹血糖浓度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者,可诊断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常无明显症状,所以按常规产检需要做糖筛查。高龄孕妇、肥胖、一级亲属有糖尿病患者、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巨大胎儿生产史等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重点筛查人群。 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GDM筛查,50g葡萄糖粉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