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调吴茱萸贴足心血压可降至正常
吴某,56岁,患高血压7年,血压:170~180/110~120毫米汞柱,服用多种降压药均无效。后用吴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后,血压下降为130~140/80~90毫米汞柱,自觉症状减轻。
引自:《中国单医奇效真传》、《常见病方选编·内科》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吴某,56岁,患高血压7年,血压:170~180/110~120毫米汞柱,服用多种降压药均无效。后用吴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后,血压下降为130~140/80~90毫米汞柱,自觉症状减轻。
引自:《中国单医奇效真传》、《常见病方选编·内科》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1、吴茱萸有许多药用作用,但是要注意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服用。其中以阴虚火旺的人为主不能使用,例如《纲目》所言的走气、动火、昏目、发疮,脾胃虚弱冒暑的人都是不可以服用的。 2、《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3、《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4、《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吴茱萸中含有吴茱萸烯、罗勒烯、 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环磷酸鸟苷、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吴茱萸苦素乙酯、黄柏酮、花色甙、异戊烯黄酮、酮类如吴茱萸啶酮、吴茱萸精、甾体化合物、脂肪酸等。
取附子,吴茱萸,川乌各等量,放入锅中炒热,敷于脚心,微火烘之,主治肾阳亏虚型口腔炎,口腔溃疡,症见口疮数量不多,黏膜不充血,怕冷,四肢不温。
配方及用法:花生仁、食醋。将花生仁在食醋中浸泡一周以上,时间越久越好。每天晚上临睡前服,每次2~4粒,嚼碎吞服,连服7天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一疗程,血压即降至正常范围。 验例:蒋某,男,63岁。近几年来经常头痛、头晕、心跳、失眠。1976年8月突然发生头重脚轻,行走蹒跚如入云雾中,耳鸣眼花,头晕加重,血压25.3/17.3千帕(190/130毫米汞柱),脉弦紧,诊断为高血压。经西医治疗,每天肌肉注射10%硫酸镁10毫升,口服利血平、维生素C、益寿宁等约一周,但血压一直很高。遂停用西药,开始服用醋花生仁,每晚睡前嚼服4粒。仅一疗程,自觉症状全部消失,血压随身降至17.3/12.0千帕(130/90
配方及用法:糯米3克,黑胡椒1.5克,桃仁、杏仁、栀子各3克,鸡蛋清适量。将以上药物共研成细末后,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在涌泉穴上,用胶布固定。待血压下降后(半小时左右),再将外敷药取下。 疗效:降压效果较快。 引自:1997年11月13日《健康之友》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一位姓胡的女士,34岁,因多饮、多食、多尿和全身疲乏无力,前来就诊。查尿糖四个“+”,血糖220mg/dL,确诊为糖尿病。曾用益气养阴之品,无明显效果。后改用干马齿苋100克,水煎两汁,早、晚分服,每日1剂,停服其他药物。7天后,尿糖“-”,血糖下降,再服1个月,血糖至正常。 引自:《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11期)、《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是不同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功效、不同用途的中药材。临床用药时,两者不可混淆,更不可相互代替。 【山茱萸】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味酸,性微温;入肝、肾经;常用名有山萸肉、蜀枣、药枣、枣皮等;有补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 山茱萸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利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它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固湿。能利能湿是它的一大特点。临床上,它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疼痛、遗精、尿频、虚汗不止等病症。 现
可用吴茱萸、肉桂各50g克,将两种药物研成细末,每次取10g左右加入米醋,调成糊状,贴在致密的纱布上,外敷在双足的足心处。每日换药,连敷1周,可以温经通脉,起到较好的疏肝下气作用,对于降血压有一定效果。
1、足贴是通过刺激穴位和反射区作用,类似按摩足底,无药理作用,最多属于理疗产品。 2、因此贴用在皮肤较薄的部位,而且避免关节和活动部位,足贴不容易贴牢。 3、其它部位并没有反射区,皮肤层相对足底较厚,而且处于活动部位,足贴会产生空鼓,不容易贴牢,影响效用,建议尽量避免贴在其它地方。
有些人可能会对足贴的塑料包装和黏性物质过敏,容易出现局部皮肤的发红、瘙痒或是疼痛。 足贴品质低劣,刺激作用太强,容易灼伤皮肤;足贴使用不当,贴的时间过长,或是足底皮肤本就有破溃、长疮等情况,这容易导致足底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烂。
在古代时期,人们对于茱萸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并不似现代人分得这么细,有纲目、科属等细则,因此,重阳节时选用的茱萸,一般是各地百姓依据茱萸的地理分布,就近取材,有用山茱萸的,有用吴茱萸的,现在也没有做特殊的要求,重阳节佩茱萸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者就近取材原则即可。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过高,即舒张压超过12千帕(9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在40岁以前超过18.7千帕(140毫米汞柱)。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前者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属中医的“头痛”、“眩晕”范畴;后者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作为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方 剂] 肉桂、吴茱英、磁石各等份。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密封备用。用时每次取上药末5克,用蜂蜜调匀,贴于涌泉穴上,阳亢者加贴太冲穴,阴阳不足者加贴足三里。每次贴两穴,交替使用。贴后外以胶布固定。并用艾条悬灸20分钟。每天于临睡前换药l次。 [功 效] 引
配方:吴茱萸50克,米醋150毫升。 用法:将吴茱萸水煎汁,倒入盆中,加入米醋搅匀,趁热洗浴,一般每次30-40分钟,每日浸泡2次。 功效:平肝潜阳,通络止痛,适用于肝火亢盛 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能缓解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配方:吴茱萸15克,黄柏20克,知母20克,生地20克,牛膝20克,生牡蛎40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1500毫升开水同入盆中,先熏蒸后泡足,每天1次,每次40分钟,2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滋阴养血,泻火平肝,引血下行,降压除烦,适宜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症见眩晕,颜面红赤,口苦口干等。
吴茱萸水煎剂具有降低血压、抑制血栓形成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及血栓疾病。
配伍: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炮制;1、吴茱萸:除去杂质。 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材料:吴茱萸15克,粳米150克。 做法:将吴茱萸洗净后去涎,焙干后研磨成细末,痛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粥,空腹时趁热服用。 功效作用:可以温中散寒,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偏于脾胃虚寒型,症状表现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或者表现有泛吐清水,大便稀薄者。
味辛、苦,性热。功效:温中止痛,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主治肝胃不和,脾胃寒湿,脘腹冷胀,恶心、呕吐,胁痛,疝气,脚气疼痛,及经行腹痛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吴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治疗呕而腹满,脘痛吞酸;②验方(《本草纲目》):吴茱萸三钱,煎汁,入盐少些,口服,治疗老人多年脾泄。 在著名方剂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的左金丸、戊己丸中,治疗脚气疼痛的鸡鸣散中,在治疗老人五更泄泻的四神丸中,吴茱萸都是重要的药物。
煮制方法:将吴茱萸择净,研为细末;姜葱洗净,切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吴萸粉、葱姜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 效:健脾暖胃,和中止呕。 适 应 症:适用于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肠鸣泻泄等。 粥义解说:吴茱萸,又名吴萸、淡吴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的果实。唐朝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引起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但王维诗中的茱萸到底是何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