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关注脑瘫儿童心理健康

关注脑瘫儿童心理健康

脑瘫孩子看到的是他们病残的身体,看不到的是他们脆弱而又自卑的内心。能给他们解除病残,让他们多一份面对生活的勇气,这是我们脑瘫治疗工作者最大的愿望。

如何应对脑瘫孩子出现的心理障碍,赵海康主任给出如下建议:

1.要克服患儿的依赖心理,家长不要什么事都替患儿做,能自己做的尽量让他自己做,培养其独立意识,使其生活能自理。

2.与患儿交流要有耐心,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慢慢习惯与他人交流。

3.引导患儿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让患儿慢慢感受到友谊的温暖,慢慢融入社会。

4.也是最重要的,只要有机会尽量及早治疗。

脑瘫孩子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体的障碍,还有自己心理的困扰。脑瘫孩子要想健康成长,需要医院、家长、患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心与配合,既不能让孩子有自卑感,又不能让孩子产生依赖感。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才是他们以后的生存密码。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脑瘫儿童早日康复、快乐幸福!

儿童心理健康的12个大忌

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

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

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

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不要反复要求孩子更换活动内容。

第九、忌缺乏适应能力

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第十、忌无控制力

要训练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第十一、忌忧郁沉默

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第十二、忌依赖

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一、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脑瘫有几种类型呢

提到脑瘫,很多人都会紧张不已。是一种可怕的儿科疾病。孩子脑瘫,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都会产生阴影的,在给孩子及时治疗的时候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

脑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第一、有着不自主运动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有时也叫做运动障碍型脑瘫,第二、肢体僵硬无力的痉挛型脑瘫。

第一、运动障碍型脑瘫:患儿会表现出另外一种不自主的运动。即手足徐动型脑瘫,这类患儿有持续的不自主运动,即使是在努力安静坐着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不自主运动影响了脑瘫儿童想完成的所有动作,如行走或者用双手做事等;

而运动障碍的另一中,共济失调型脑瘫,这类患儿在安静地坐着的时候没有不自主的动作,但是他主动运动的动作会非常笨拙,难以完成动作。

第二,痉挛型脑瘫患儿,这类患儿运动少,幅度小,事实上经常难以活动。导致很多患儿出现瘫痪的症状。如,偏瘫儿童是身体的一侧受累,也就是说右侧手臂和右腿,或者左侧手臂和左腿。

另外,痉挛对上肢的影响往往比下肢严重,所以偏瘫儿童基本上都能走路,但有时手功能会很差,患侧手只能简单用作支撑或者对健侧手起到辅助作用。双瘫儿童的下肢受累比上肢严重,双瘫在早产的孩子中比较多见。三个肢体受累的叫做三瘫,单瘫是指一个肢体受累。痉挛型四肢瘫儿童所有的肢体都严重受累。四个肢体都受累的在有些情况下又叫做重复偏瘫,但是上肢受累比下肢严重。

脑瘫儿是如何形成的

现在随着我国脑瘫儿的增多儿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脑瘫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会给患儿以后的生活带来诸多的障碍,那么,脑瘫儿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请商都健康儿童脑瘫康复中心的专家为我们介绍脑瘫儿的原因。

导致脑瘫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孕妇流感、风疹、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等均可引起胎儿脑损伤,影响胎儿脑部发育;母亲和胎儿血型不合;母体患病,如糖尿病或妊娠毒血症,遗传病等。早产、难产也是婴儿患脑瘫的主要原因。

容易被忽略的儿童心理秘密

没有任何悲剧比孩子自杀更令人痛不欲生的了。而儿童的试图自杀行为,很多时候普通人是看不出来,认为“孩子不会自杀”。殊不知这种无意的漠视,恰恰成为儿童自杀的“土壤”。据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自杀或者“准”自杀行为逐年增多。父母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更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心理健康 标准

专家介绍,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其实,不少孩子在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只是表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般来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号。

儿童心理异常的典型表现

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想轻生(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又没有躯体疾病。

专家指出,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家长要多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的知识,并对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有更全面的了解,不能盲目攀比、模仿,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

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期望应有适当的水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成长。

脑瘫会危及孩子生命吗

大家都非常关注脑瘫这种疾病会不会危及孩子的生命这个问题,资料显示:近90%的脑瘫患儿可以活到成年或者老年,但是据估计平均期望寿命在30岁左右,患儿的10%左右,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生死亡。所以,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能活多少年并不能掉以轻心。

一般认为脑瘫患儿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寿命应该和正常人相仿。但是这是一种错误的概念,脑瘫一些不良症状,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还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脑瘫患儿需积极地治疗,坚持锻炼身体,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改善病情,这样脑瘫孩子的生命方可得以延续。

脑瘫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命的,不过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可能会因为脑瘫并发证,或者是脑瘫所引起的心理疾病而存在生命危险,为了脑瘫患者的生命安全着想,脑瘫一旦发作患者父母就应使其及时接受治疗才好。

小儿脑瘫会出现哪些身体障碍呢

语言障碍:大多数的小儿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我们了解了小儿脑瘫的症状有哪些后,知道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小儿脑瘫占比例为大。

视、听觉障碍:不少小儿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小儿脑瘫较为多见。小儿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小儿脑瘫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小儿脑瘫儿童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

牙齿发育障碍:小儿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孩子为高。要警惕是小儿脑瘫的症状,应及时的治疗。

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小儿脑瘫儿童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情绪和行为障碍:不少小儿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孩子才有了心里支柱,才不怕吃苦受累,经得起挫折。

教育孩子要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既不自卑,也不自负,仅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才能正确为人,有效处事。

孩子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还不能够全面看待问题,往往爱钻牛角尖,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教会孩子正确认识事物,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教育孩子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冷静、理智的处理问题。

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学习一节课就要休息一下,打打球、玩玩玩具等等,这样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身心健康。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孩子在参加集体活动中,孩子可以多交朋友,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有时可以把自己的不快给朋友讲一讲,消除自己不健康的心理。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

现代病威胁孩子

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迅速变迁,对社会结构、家庭功能特别是个人心理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目前心理疾病已经跃居世界十大疾病排位的首位。而儿童是人群中最脆弱的部分,更加难以承受由此带来的紧张因素。这些原本在成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现代病”也“辐射”给了儿童,因而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据最新统计,我国的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而三分之一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

从生理上的角度看,儿童这些怪毛病与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环境、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等因素有关。如孩子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发育的自然历程被人为破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孕期病毒感染、早产、难产等都会造成儿童的神经系统无法健全发展,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得当也是致病的原因。俗话说,“问题儿童的身后是问题父母”,此话虽然有失偏颇却有一定的道理。在广东省儿童健康心理指导中心,前来咨询的家长中明显暴露出错误教养观和教养方式的个案约占40%。广东省科学育儿基地副主任刘兰妮指出,时下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认为,“训斥打骂都是疼,不管多严总是爱”。缺乏与孩子游戏、沟通的艺术,不尊重孩子,过分包办或是期望值太高,这些都构成了儿童发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关注并切实保障儿童心理健康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可目前在国内健全的矫治干预体系还没有形成。最大的瓶颈是心理学专家人才的奇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我国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学工作者,其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不足2%。

另外,专业医疗机构捉襟见肘,寥寥无几的医疗机构使医生对日渐增多的小病人应接不暇,也相应地增加了就诊难度。据静进介绍,广东省正规的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和医疗机构极少,广州市中山三院设立的“儿童行为发育中心门诊”,很多病人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挂号才有希望看上病,开诊两年来也只有2000多名患儿得到收治。

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心理疾病要以预防为主,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矫治,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大量的社会宣教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并进行一些初期保健性的特殊训练。而遗憾的是,据悉全国只有北京、杭州等极少数的大城市做了一些尝试。

要注意小儿脑瘫与智力障碍不一样

智力障碍是脑瘫儿童最常见的合并症,盲目地认为脑瘫就是弱智,把脑瘫与智力低下划上等号,这是错误的,对于脑瘫儿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大家注意小儿脑瘫与智力缺陷的区别。

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从受孕开始到婴儿期,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缺氧、外伤、感染等原因所导致的神经细胞受损)和发育缺陷所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失语、走路不稳)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神经细胞受损)综合征。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

孩子是在新生儿期(0-1个月)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大脑受到了损伤,所以,才会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现象,既然是“伴有”就不是绝对会有,更不代表终生伴有。导致部分脑瘫儿童智力发育延迟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没及时发现,长期缺乏外界环境适宜的刺激和学习机会,并不是因为其本身智力有问题。而且脑瘫并不等于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是脑瘫儿童最常见的合并症,盲目地认为脑瘫就是弱智,把脑瘫与智力低下划上等号,这是错误的,对于脑瘫儿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很多资料和个案追踪都表明,有些脑瘫儿童的智力甚至高于一般儿童,只要给予机会和适宜的训练,他们不但可以完全康复,更完全可以创造出令人吃惊的成就。

脑瘫儿童为什么会行为异常

儿童在生理上存在疾患的特殊性,可能是引父母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家庭和睦是小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和谐的家庭往往对孩子倾注更多的关怀,儿童出现行为异常的发生率较低,反之儿童出现异常的可能性会明显增高,家长对孩子的支持与关心可以有效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脑瘫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活能力差、任性娇气、依赖性强、哭闹、破坏东西等,

若未得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将明显增多。调查中发现女孩肥胖的比例较高,提示对脑瘫儿童也应注意合理的喂养。脑瘫儿童总分异常发生率为6.52%,要文献报道相符,但行为因子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资料,因此脑瘫儿童的行为问题不容忽视。

家庭,脑瘫可以引起儿童自卑、孤僻、焦虑等心理问题,反过来,自卑、孤僻、焦虑的脑瘫儿童往往不愿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因而不利于康复。通过对脑瘫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矫正,旨在使这些儿童以及家长清楚地意识到由于各种不良因素导致儿童躯体障碍,如运动障碍,语言发育障碍,智力障碍等,疾病己成事实,但应冷静地对待这一事实,所谓“身残志不残”,使这些特殊儿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特殊幼教:脑瘫儿童的心理康复

脑瘫儿童是儿童残疾的一种,发生率较高,脑瘫儿童大多伴有轻微的智力残疾,影响他们的认知水平,有的甚至更严重,特别是那些肢体残疾,伴有轻度的智力障碍的儿童,他们往往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但是脑瘫儿童又具有正常儿童共性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他们需要玩耍,需要游戏,需要运动,但是他们身体有残疾,这些需求又得不到满足,而脑瘫的家长会感到没有面子,又觉得对不起这些孩子,所以一味宠,生活上尽量满足他们,甚至把这些孩子封闭在家里,生活圈子很小,长期以往慢慢这些脑瘫孩子的心理就会形成孤僻、固执、发脾气,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的性格,进入幼儿园后产生攻击性行为,拒绝老师,有的还伴有依赖家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拒绝老师、同伴的倾向明显,哭闹不止,没有情感的交流,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对脑瘫儿童心理的康复是非常必要。

学前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正处于在脑功能迅速发展,各项心智机能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但脑瘫儿童由于身心障碍的影响,对物质及人际关系或环境的自发性反应都有迅速较好的倾向,且很容易受到阻碍发展的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脑瘫儿童心理发展畸形一旦形成,将对社会、家庭极其个人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脑瘫儿童心理康复非常重要。

一、了解脑瘫儿童的心理需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智力正常的孩子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可对于那些肢体残缺或智力低下的孩子呢,就未必了。而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就要爱那些肢体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满足其合理的要求,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满足,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爱他们的。要知道那些孩子,就象遭受到意外伤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而脑瘫孩子特别需要这些心理需求,要给他们鼓励、赏识,让他们在心灵舒展中成长,对这些孩子是多么重要。

二、每月召开家长会,不断提供国内、国外的康复信息。

拓宽家长眼界,树立康复信心,家长相互交流,平衡家长心态,正确对待脑瘫孩子的教育态度。例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较好,心态也比较平稳,特别是有的家长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加以变化、发展,逐步摸索出一套康复训练方法。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教育方法,让家长在亲子活动中随机学习,提高训练效果。

三、通过家园联系册,家园教育方法统一,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也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及对父母的态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教育措施。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妥,教育方法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有的家长非常宠爱孩子一味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养成孩子的自私心理。教师及时能和家长沟通教育方法,调整家长心态。

四、教师及时观察孩子心理状况,调整教育措施。例如:我班在和普通班融合时,脑瘫孩子因不便走路,但流露出一种渴望玩的心情,这时老师就要及时满足,让普通班的孩子和他一起玩,让他学会交往技巧。还有一次,在做升旗时,某某孩子流露出羡慕的心情,老师及时观察到,也满足他的愿望。这样能平衡孩子的心态,提高幼儿康复训练的自觉性。

五、探索心理康复、肢体康复与智力康复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前脑瘫儿童受社会上一些偏见、歧视及他们自身特点的影响,大多数都形成了孤僻、胆小的性格,有的还伴有行动不便依赖家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拒绝老师、同伴的倾向明显,哭闹不止,无法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和教育,更谈不上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

(一)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是指通过师生日常的接触及各种教育训练活动,减少或消除脑瘫儿童的心理障碍,调整与人的关系,恢复和形成学前脑瘫儿童正常的心态和人格。所以,在康复训练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成功的体验,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体验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他们因能力而造成的失误从不批评,对他们遇到的任何困难都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帮助,教师用比父母更多的爱逐渐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使他们能接纳他人,愿意与他人交往和游戏,也愿意接受教师施与的康复训练措施。也为他们融入社会群体打下了基础。

(二)肢体康复

肢体康复则是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对肢体残疾部位加强功能的锻炼,尽可能发挥其机体的潜能,提高和恢复残疾部位的功能,逐步达到生理上的自理自立。随着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和提高,逐渐减少他们对家人的依赖,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促进了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智力康复

智力康复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区角活动及个训让脑瘫孩子参加各类游戏、活动,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的引发下,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的习惯、生活习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随着肢体康复渐渐好转,以及知识的积累和各种技能的掌握、教师和家人以及周围人鼓励和表扬,是脑瘫儿童得到了以前没有的微笑和鼓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卑感渐渐消失,“我能行”的自信心逐渐地建立,逐渐建立起正常的心理和心态,激发他们要学习知识的欲望以及要去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参加集体活动,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用自己的努力和意志以及好学的精神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得到智力的康复。

所以智力的康复和肢体康复以及心理康复密切配合缺一不可,教师要把握好之间的关系。

六、开展融合活动让脑瘫孩子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由于肢体的残缺引起行动的不便,也有的家长怕被人看不起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封闭在家里,生活圈子很小,长期以往慢慢这些脑瘫孩子的心理就会形成孤僻、固执、发脾气,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性格,所以幼儿园就要尽可能开展一些融合活动让脑瘫孩子我与正常孩子交往,让他们一起游戏,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慢慢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理,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七、做好脑瘫孩子的安置工作

由于社会上还存在偏见,特别是一些智力轻度低下的孩子,经过训练孩子的能力有了提高,可以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老师有责任与各方面联系,做好合理安置。

救助脑瘫儿童倡议书

救助脑瘫儿童倡议书范文篇一

XXX:

我们的学生时代,都有一个同桌,他或可爱或调皮,多少年后还有很多往事可以一起回忆。但是,你知道吗?中国儿童脑瘫的发生率为千分之1.92,每年新增脑瘫儿童至少在3万例以上。很多人认为脑瘫儿童智力低下,因智力原因而被剥夺入学权利的脑瘫儿童屡见不鲜。但事实上,多项研究表明,约半数的脑瘫儿童没有智力障碍,多是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盲目地把脑瘫与智力低下划上等号是错误的。以智力原因而剥夺脑瘫儿童入学的权利,对于脑瘫儿童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面对脑瘫儿童的失学,也许你会说是因为残障设施不够、没有特殊教育师资、他们会影响普通孩子的学习等问题。其实,所有的障碍并不只是设施与条件的障碍,更是人心障碍,当所有的普通孩子以及家庭愿意与脑瘫孩子一起上学的时候,良好的社会氛围一定会促使国家政策,学校机构的相关条件改变。

XXX年12月3日,是第XXX个国际残疾人日,全国脑瘫康复社会协作办公室与壹基金联合发起“同桌计划-中国脑瘫网络公益倡导活动”,通过全国51家脑瘫网络成员机构、上百个高校志愿者社团、家长、企业和学术机构,以“同桌,如果没有你”为核心,开展线上线下的公众倡导活动。为了唤起公众对脑瘫儿童教育议题的关注,呼吁接纳包容脑瘫儿童,我们面向社会发出倡议:

一、呼吁国家主管部门更加切实关心脑瘫儿童的教育和成长,监督各级教育部门,切实执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保障脑瘫儿童真正享受到平等教育的权利,并享受到适应于他们的教育服务。

二、呼吁政府在宏观政策上给予倾斜,使《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具备强制执行力,使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公共设施得以无障碍化,为脑瘫儿童顺利接受教育提供全面支持。

三、呼吁广大企事业单位在加强社会责任建设的过程中,为家庭困难的脑瘫儿童给与物质和精神上更多的帮助支持,帮助脑瘫儿童有能力可以正常地接受教育。

四、呼吁广大民众从心底里接纳脑瘫儿童到普通学校与普通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希望家长和每一个普通的孩子都能够接纳脑瘫儿童,认识他们,走近他们,与他们共同成长。

最后、我们更呼吁每个公民行动起来,检省我们的态度和行为,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减少或消除那些阻碍脑瘫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正常教育的障碍。

愿天下人都能给予脑瘫孩子一个同桌的机会!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救助脑瘫儿童倡议书范文篇二

XXX:

当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是否注意过身边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自己的家庭,成为孤儿,独自面对着成长中的烦恼和生活中的障碍,和那些家庭幸福的孩子们相比,这些孩子更需要得到一个正常的童年。目前,巨鹿县医院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正在治疗的脑瘫儿童近百名。他们大多都来自农村。在治疗儿童从3个月到12岁。平均每个孩子每个月的治疗费用都在5000块钱以上。我们在接触脑瘫儿童家庭中,他们有些已经治疗很多年,尝尽其中的酸甜苦辣;由于长期的治疗,很多家庭因病至贫。大多数母亲需要长期照顾脑瘫孩子,父亲责在县城打工,挣2000多块钱工资。但这远远不够整个家庭的生活和孩子康复治疗。为了多省下一些看病钱,一家老小每天只吃一些馒头,面条。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大米饭的味道。许多家庭因为坚持不下,放弃了,又重新治疗。有的孩子因为脑瘫被母亲丢弃,失去了母爱。每一个脑瘫儿童家庭,都是一个承载着沉甸甸的爱和责任的故事。我们期盼一个人人都可以平等生活的社会,让所有的人都幸福自由地生活在蓝天之下!

我们倡议:

一、在现行针对脑瘫儿童救助的相关政策基础上,举行一场脑瘫儿童公益捐助演出。希望通过演出教育孩子,唤起孩子们的爱心。二、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平等对待所有人包括脑瘫儿童,消除对于脑瘫儿童的歧视和排斥,关注脑瘫儿童,接纳脑瘫儿童,帮助脑瘫儿童。三、个人、企业、单位等团体能够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脑瘫儿童家庭,积极捐款捐物。为脑瘫孩子一个希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四、在一些人群流量多的社会场所长期设立捐款箱,并设专人统计看管负责。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救助脑瘫儿童倡议书范文篇三

全院各支部、科室:

脑性瘫痪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伤残,脑瘫患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压力,迫切需要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补助。为加大对脑瘫儿童的救助力度,使更多的贫困脑瘫儿童得到康复,我院决定,将启动“开封市儿童医院脑瘫患儿贫困救助基金”项目,为更多的、更广泛的贫困儿童和贫困家庭送去温暖和健康。该基金的启动是惠及贫困家庭脑瘫儿童的爱心善举,是作为红十字儿童医院的社会责任,更是帮助脑瘫儿童家庭重塑信心、走出困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此,我院党委倡议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向该项基金注入自己的爱心善款。大家的举手之劳将帮助一个个幼小生命,大家的爱心善举将会改变孩子们多舛的命运。让我们的爱心传递一份生命的热度,关注脑瘫儿童、接纳脑瘫儿童、帮助脑瘫儿童。希望我院脑瘫患儿贫困救助基金能够为更多的贫困脑瘫病儿童提供更多的救助服务!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相关推荐

脑瘫病人寿命是不是很短

原本可以健康成长的孩子因为受到脑瘫发作的困扰无法健康成长,家长看在眼力急在心理,不少家长对“脑瘫病人寿命是不是很短”这个问题感到困惑,害怕孩子因为脑瘫的发作失去生命是很多家长在担心的问题,需要家长朋友们注意的就是,孩子得了脑瘫之后不会直接威胁他的生命安全,因此家长不要过分担心。 脑瘫儿的寿命问题相信也是部分家长担心关心的问题。脑瘫儿由于是非进行性脑损害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或智力、情感障碍等,因此,脑瘫儿不会随着时间,导致各种功能障碍越来越严重——一般家长会这样认为,而我们通常把这种情况叫为脑瘫症状越来越明显

脑瘫宝宝脚尖走路如何训练

1.根据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的原理,以增加肌肉,关节的活动度和改善肌张力的运动疗法 (1)肌肉运动形式及相应运动锻炼 ①被动运动:所谓被动运动是指全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运动。被动运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可松弛肌肉痉挛、牵伸挛缩肌腱和韧带,保持和增强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防治关节粘连和挛缩,并可增强本体感觉,诱发肢体屈伸反射,为恢复脑瘫儿童的主动运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管是脑瘫儿童家长还是临床医生在应用被动运动手法时必须要注意以下5点: a.活动脑瘫儿童的肢体时应将其置于舒适、放松的体位。 b.活动

婴儿也会患心理疾病吗

婴儿也会患心理疾病? 原来这位年轻母亲为了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孩子未满月就为她找了个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孩子得不到母爱、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医生忠告,父母对婴儿的情感需要熟视无睹,孩子是很容易引发心理疾患的。 学龄前儿童心理疾病或在婴儿阶段已埋下隐患 时下,因父母无视关爱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学龄前儿童心理疾患不断增多。很多案例表明,学龄前儿童心理疾病其实早在婴儿阶段就已经埋下隐患。 一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

脑瘫儿童训练方法

脑瘫儿童训练方法一 脑瘫儿童训练方法,让孩子能够自己坚持的走路。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不要马上去扶孩子。要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继续走下去。这样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也可以帮助孩子的肌肉得到一定的伸缩。当然这也可以帮助孩子的成长。 脑瘫儿童训练方法二 脑瘫儿童训练方法,还有就是父母要在旁边手把手的教他。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存在,这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帮助。让孩子不在害怕,可以勇敢的迈出自己的一步。父母要多加的鼓励孩子,时常的给孩子多说一些话。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的教孩子发音,要手把手的教孩子,一步一步的纠正孩子的发音。另

脑瘫的临床表现

一、智力障碍 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4。 二、运动障碍 在孩子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家长往往很难察觉,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三、姿势障碍 患儿会出现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并且姿势的稳定性较差,且在运动或者是静止的时候,姿势别扭,且左右两侧不对称

哪些因素有碍儿童心理健康

(1)躯体的健康:身体不健康会影响心理的健康,使儿童产生焦虑、忧虑、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儿童情感、性格、意志和人际关系,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2)外界环境: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环境。从出生开始就应给予丰富的社会性和物质性刺激,这对小儿以后的认知发育和社会化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家庭气氛对孩子来说具有特殊的敏感性。父母及其他成员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作风情操对孩子品德的培养、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例如破裂家庭的子女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与照顾,缺少欢愉和睦的家庭气氛,接触的语言简单贫乏,好奇心

脑瘫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有哪些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小儿脑瘫患者常表现出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困难,分离运动不充分,动作僵 硬、平衡功能差、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各种异常的运动模式等等。 2、姿势异常:由于有肌张力异常,肌肉或紧张或松弛,以及缺乏大脑高级中枢上位神经元对下位神经元的控制,粗大的原始反射就会释放出来,持续存在。还有病理反射的出现,使得脑瘫患儿不能完成正常的活动。 3、视力障碍:脑瘫儿童中有55-60%在视觉上有问题,最常见的是25%斜视,10%有偏盲。 4、听力障碍:脑瘫患儿约有5%完全失聪,约有8%患儿部�痔ιナА�

脑瘫能活多久呢

小孩子患有脑瘫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原本可以健康成长的孩子因为受到脑瘫发作的困扰无法健康成长,家长看在眼力急在心理,很多家长非常担心小儿脑瘫寿命会不会减少。 害怕孩子因为脑瘫的发作失去生命是很多家长在担心的问题,需要家长朋友们注意的就是,孩子得了脑瘫之后不会直接威胁他的生命安全,因此家长不要过分担心。 脑瘫儿由于是非进行性脑损害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或智力、情感障碍等,因此,脑瘫儿不会随着时间,导致各种功能障碍越来越严重——一般家长会这样认为,而我们通常把这种情况叫为脑瘫症状越来越明显。这也就强调了脑瘫儿早期

小儿脑瘫的十大症状

小儿脑瘫的症状有运动障碍、姿势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癫痫等。 (1)运动障碍: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

脑瘫儿和正常儿的区别

1、视、听觉障碍:相比于正常孩子,不少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2、智力障碍:相比于正常孩子,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4。 3、运动障碍:相比于正常孩子,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