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的地理分布
厚朴的地理分布
产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河南东南部(商城、新县)、湖北西部、湖南西南部、四川(中部、东部)、贵州东北部。厚朴为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在北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广,树皮供药用。由于过度剥皮和砍伐森林,使这一物种资源急剧减少,分布面积越来越小。野生植株,已极少见。小片纯林或零星植株,多系人工栽培。
首乌的地理分布
生长于草坡、路边、山坡石隙及灌木丛中。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河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苏、广西等地。此外,浙江、安徽、广东、山东、江西、湖南亦产。
山菜的地理分布
山苜楂 山珍野蔬——山苜楂 山苜楂 它的生存环境与条件要求极高,只生长在高山上,拥天地之灵气,吸山川之精华,沐娇阳之恩宠,得雨露之滋润,称得上“深宫之闺秀”。
山苜楂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除叶绿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极高外,维生素C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亦高,对软化血管、调节内分泌、助消化、控制体重、延年益寿等,都有较好的效用。
山苜楂具有山野菜的特殊滋味和气味,食后有清新的感觉。
山苜查可加调料做成炒菜、凉拌菜,更适宜于做包子、饺子、馄饨等馅心,食用方法多样,色泽翠绿,滋味鲜美,口感极好,也是当地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
木薯的地理分布
木薯起源于热带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泰国、哥伦比亚、印尼等国。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广东和广西的栽培面积最大,福建和台湾次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亦有少量栽培。
附子的地理分布
附子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等亦有分布及种植。
附子传统产区主要为四川江油及陕西城固、勉县。建国后发展的新产区有四川安县、布拖、美姑、城口;陕西南郑、汉中、兴平、户县;河北晋县、元氏;湖北竹山、竹溪;云南丽江、香格里拉维西、大理宾川巍山;山东菏泽、潍坊等。以四川江油、陕西城固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销全国并出口。陕西兴平是附子种苗生产基地。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东部、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辽宁南部。在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带分布于海拔850-2150米,在湖南及江西分布于700-900米间,在沿海诸省分布于100-500米间;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1]
乌头是我国乌头属中分布最广的种,被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的历史也较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将乌头列为下品。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四川彰明、江油等地栽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乌头野生的植株有两个块根,经过栽植后块根数目增多,对这些块根过去都给予不同名称,并且各有不同的医疗用途。南北朝梁代的大医学家陶弘景已指出:“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宋朝人杨天惠在他所写的《彰明附子记》一文中指出:“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散者为漏篮子”。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指出:“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他并将乌头分为川乌与草乌二类:“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谓之川乌头……,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及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乌头、附子的主产区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带。通常药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根)则称“附子”,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合物(药学学报,12卷7期)。在医疗上,附子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脉微欲绝,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阳痿,水肿,脾阳衰弱的泄泻久痢,脘腹冷痛,形寒畏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痹,脚气等症(中药志);川乌治中风,拘挛疼痛,半身不遂,风痰积聚,癫癎等症(中药材手册)。块根可作箭毒,李时珍指出:“草乌头取汁晒为毒药,射禽兽,故有射网之称”;也可作土农药,消灭农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虫害(中国土农药志)。乌头的花美丽,可供观赏,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写过较生动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娇纤,名鸳鸯菊,花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内露双鸾并首,形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双鸾”指的是两个花瓣。)
大麦的地理分布
有适于温带、亚北极地区、亚热带的品种。生长期至少90天,在谷类作物中是较短的。所以在喜马拉雅山脉生长季节很短的坡地也可栽培,但产量较低。其抗干热的能力也较其他小粒作物强,在北非近沙漠地带于秋天播种,在欧洲西部和北美的冷温潮湿地带于春天播种。
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我国大麦的分布在栽培作物中最广泛,但主要产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青藏高原。啤酒工业的发展和对大麦原料的需求,西北和黑龙江等地啤酒大麦发展较快。根据生态因素中的光、温条件以及地理位置、播种期等特点,将中国栽培大麦划分为三大生态区。
枣的地理分布
青枣著名品种有金丝小枣,果实小,含糖量多,主要产地在山东省的乐陵市、庆云县、河北省的沧州市,湖南溆浦、耒阳。 金丝大枣。河北省赞皇县,山场广阔,林果资源丰富。赞皇大枣在全国360多个大枣品种中是唯一的自然三倍体品种,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拉丝长等特点,是我国著名的七特产品和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获昆明世博会金奖,北京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国内外享有盛名。
北京密云等地。另外有晋枣,又名“吊枣”,主产陕西彬县,果实大,重达30~40克,长圆形,皮薄、肉厚,核小,味甜,九月下旬成熟。江苏泗洪的泗洪大枣,经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林厅及中国枣研究所专家的论证,在全国目前已知的700余个枣品种中,以泗洪大枣果型最大。该品种对枣疯病表现免疫,对缩果病、炭疽病的抗性优于其它品种。
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栗、杏、枣)之一,历史悠久。大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在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因此,大枣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
我国栽培枣树范围极广,北边达到辽宁的锦州、北镇一带,以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安徽、浙江产量最多。
八角的地理分布
分布于东南亚和北美洲。其中亚洲占80%。在东南亚产区,主要以中国为主,其次是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菲律宾的加里曼丹等地区和国家。美洲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海地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3]
主产于中国广西西部和南部(百色、南宁、钦州、梧州、玉林等地区多有栽培),海拔200-700米,而天然分布海拔可到1600米。桂林雁山(约北纬25°11′)和江西上饶陡水镇(北纬25°50′)都已引种,并正常开花结果。福建南部、广东西部、云南东南部和南部也有种植
青蒿的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
青蒿主产重庆酉阳、吉林、辽宁、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省区。朝鲜、日本、越南(北部)、缅甸、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等也有。
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地区。[1]
生产基地
基地位于重庆市的酉阳县,地处武陵山区,享有“青蒿之都”美誉的酉阳,酉阳青蒿遍及各地,量大质优,有效成分青蒿素平均含量可达8‰以上,部分优选品种青蒿素含量甚至达到16‰,居世界最高。由于非洲、美洲、东南亚等国长期疟疾盛行,以前国际通用的治疗疟疾的药剂奎宁在人体产生了抗药性,于是青蒿素及其制剂成为国际上公认治疗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被非洲、美洲人称为“神药”
酉阳青蒿目前国内最早、世界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青蒿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保护区域青蒿种植已实现规模化,仅酉阳青蒿种植实现青蒿种植10万亩、产量可达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
“酉阳青蒿”成功入围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备选名单,为“酉阳青蒿”贴上了国际标牌,为酉阳药业产业规模化、工业化、科学化发展增添无穷的动力。
黄豆的地理分布
根据中国大豆气候区划,除了热量不足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和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外;一般均有大豆种植。中国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根据大豆品种特性和耕作制度的不同,中国大豆生产分为五个主要产区:
一、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核桃的地理分布
产于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新疆南部。分布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生于海拔400-1800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带,中国平原及丘陵地区常见栽培,
中国核桃的分布很广,黑龙江、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22个省(区、市)都有分布。内蒙古、浙江及福建等省(区)有少量引种或栽培。主要产区在云南、陕西、山西、四川、河北、甘肃、新疆、安徽等省(区)。其中安徽省亳州市三官林区被誉为亚洲最大核桃林场。
核桃在中国的水平分布范围:从北纬21°08′32"的云南勐腊县到北纬44°54′的新疆博乐县,纵越纬度23°25′;西起东经75°15′的新疆塔什库尔干,东至东经124°21′的辽宁丹东,横跨经度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