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增多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及病毒性肝炎、风疹、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病毒性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1.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对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淋巴结肿大伴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结肿大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而淋巴细胞增多者常考虑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可发现异型淋巴细胞(10%~20%或更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寄生虫感染或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淋巴结肿大伴有外周血幼稚细胞者多为白血病。

2.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病理学检查、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等对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3.血清学检查

如EBV、CMV的IgM,抗核抗体谱等。

4.淋巴结穿刺针吸涂片检查

5.淋巴结病理学检查

6.肿瘤标志物检测

若高度怀疑实体瘤,可行瘤标协助诊断。

咽结核涂片有什么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一、异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多见于严重感染及中毒,密切观察白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对判断感染的程度、病人抵抗能力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中性粒细胞的其它异常变化:

(1)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2)棒状小体――主要见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3)其它异常粒细胞 多是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

3.异型淋巴细胞 ,多见于严重的病毒感染、过敏及中毒。其中发热、颌下及颈部多处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加、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的病人,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可能性较大。部分儿童血中也可见到某一类型的异型淋巴细胞,但不超过3%,无临床诊断价值。

4.涂抹细胞或篮状细胞,见于淋巴细胞白血病。

5.血液系统疾病可影响到红细胞的质量,特别是贫血病人,不仅其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而且会有相应特异的红细胞形态改变,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涵物的异常。

二 、(1) 淋球菌感染淋病的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宫颈口或阴道口有脓性分泌物等。或有淋菌性结膜炎、肠炎、咽炎等表现,或有播散性淋病症状。

(2)新型隐球菌(C. neoformans)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机会致病霉菌。它可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最常见为脑膜炎。

(3)白喉杆菌侵入机体,仅在咽喉部生长,产生白喉毒素入血,可引起心肌炎、 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

(4) 其他病原引起的感染症状:

需要检查的人群淋球菌、新型隐球菌、梅毒螺旋体、白喉棒状杆菌等病原感染的病人和疑似血液中有病变患者。

单核细胞比率偏高

什么是单核细胞比率偏高?单核细胞约占3%,体积大,胞质丰富,染成灰蓝色,胞核常呈肾形或马蹄形,细胞形状不一,有圆形,多角形等.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性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正常参考值】

成人:0.02~0.05(2%~5%),绝对数:(0.12~0.8)×109/L;

儿童: 0.03~0.08(3%~8%),绝对数:(0.12~0.8)×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出生后两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

2.病理性增多: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

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疾病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

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治疗方法

现如今,人们由于工作量太大,很多人都出现了由于长时间工作造成的各种疾病,淋巴肿大就是其中的一种,淋巴肿大给我们自身带来了很大的疼痛感,让我们身心俱疲,很多人由于淋巴肿大的问题常常夜里睡不好觉,很多人就开始吃各种各样的药来进行医治,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一味的吃药会让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更不好,可能大家都想了解一下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治疗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治疗方法:

1.如果是感冒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主要是病毒性感染导致,如果不严重可以多喝水,注意休息,可以痊愈,如果严重可以口服一些中药制剂,如感冒清热颗粒等。 还有大便出血现象是经常性的,还是偶尔的,如果经常性的你先查一下大便情况,一般有痔疮也会导致大便出血,要经常保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2.嗜酸性粒细胞偏高一般提示有过敏或蛔虫感染等情况,要找出病因彻底治愈病根才能改善嗜酸性粒细胞的比值。如果有的话,可以用抗过敏的药物调节如扑尔敏,或赛庚啶等;或化验大便看是否存在蛔虫感染,有的话打虫治疗如,安乐士,肠虫清等,治愈好原发病的话,嗜酸性粒细胞比值会降至正常。

3治疗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和维生素C片,钙剂,激素等外,平时的生活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饮食,避免诱因,避免接触花粉,粉尘等。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还应忌酸辣。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相关治疗方法,我相信大家一定都会有所收获,当我们自身也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可以运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治疗,防止自身出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自己多按摩按摩,防微杜渐嘛!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检查

检查

1、视诊扁桃体。

2、血液学检查

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总数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分类明显增高。病毒感染初期未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分类增高明显。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急性扁桃体炎症时可见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分类显著增高,血涂片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沉可加快。

异型淋巴细胞偏高是什么情况

异型淋巴细胞镜下异性淋巴细胞,而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它还可以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原始细胞化和幼稚细胞化(俗称“返祖现象”)。这样的变化通常是由病毒或者药物引起的应激反应,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也增大,细胞浆颜色加深,出现空泡等。这与正常淋巴细胞形态有明显不同。这时候,就应报告发现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

以上就是异型淋巴细胞偏高所带来的一些状况,当然在很严重的状况下也会导致淋巴细胞的白血病,这对我们身体是十分不利的,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严重的状况下还会危害我们的生命,所以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抵御各种病毒的入侵。

粪便白细胞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粪便中的白细胞当肠道有炎症时增多,其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

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均匀混合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

结肠炎症如菌痢时,白细胞大量出现,甚至满视野,并可见到退化的白细胞,还可见到边缘已不完整或已破碎、核不清楚、成堆的脓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或钩虫病)时粪便中有时还伴有夏科-雷登(Charcot-Leyden)结晶,如用瑞氏染液染色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

需要检查人群:怀疑消化系统出现疾病患者,腹部经常疼痛患者

粪便白细胞注意事项

检查时要求

1.显微镜检查目的是查找细胞等病理成分。看片必须遵循全片观察,由上至下,由左至右,避免重复,显微镜检查时至少每张涂片观察10个视野。细胞检查要用高倍镜观察。

2.标本应盛于不吸水的干燥、清洁容器中送检。

3.应在排便后1小时内送检。

检查前准备:为使大便检查结果准确可靠,特别要注意大便取样必须新鲜。有人取样后放了一、两天才送医院化验室,则因细胞等已腐败,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检查就没意义了。

不适宜人群:非创伤性检查,无不适宜人群。

粪便白细胞检查过程

取有黏液、浓血部分的粪便约2-3克(如稀水便则取絮化物),盛于灭菌广口瓶或无菌容器中。用棉拭挑取粪便插入运送培养基或PH7.0的磷酸盐甘油中送检。医院进行涂片,后显微镜检查,查找白细胞,记录视野范围内白细胞的数量总数后记录,对照参考值。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μm之间。

异型淋巴细胞偏高是什么情况

分析:根据您的描述,可考虑为病毒感染。

建议:除咽喉炎外,有否发热,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血常规异形淋巴细胞5.4%,此多见于病毒感染,结合ALT,AST升高,咽痛,有否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必要时可以查EB病毒抗体IgM,就可明确诊断。口腔出血,口腔科检查,除外牙龈炎可能,高尿酸血症,建议复查。

相关推荐

教你如何看血液检查报告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

病毒性脑膜炎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一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5、脑电图 脑电图只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临床意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时白细胞为止5000~10000个。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1~4%;嗜好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为1~7%。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粪便中的白细胞当肠道有炎症时增多其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偑晩鄌回閳呀。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丂毡鞔蹑雉鞙,均匀

滤泡型淋巴瘤分级有哪些

滤泡型淋巴瘤是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的低恶性B细胞肿瘤。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形成明显的结节状生长方式。滤泡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中心细胞的核有裂沟,称为小核裂细胞,中心母细胞细胞大,核圆形或分叶状,称为无核裂细胞。大多数滤泡型淋巴瘤中,中心细胞占绝大多数,中心母细胞增多,说明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加。 滤泡性淋巴瘤的亚分类历时已久。在REAL (Revised Europe-American Lymphoma classification) 分类法中将1,2,3级分类法引入滤泡性淋巴瘤的亚分类

甲肝抗体检测有哪些分类

1、肝功能检查 测定ALT有助于早期肝炎的诊断,谷丙转氨酶明显异常,血清胆红素>17μmol/L,尿胆红素阳性。但ALT升高并无特异性,单项ALT较正常值升高2倍以上,排除其它原因,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相关检查才有诊断价值。 2、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偶见少量的异型淋巴细胞。 3、甲肝抗体检测 甲肝患者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甲肝特异性抗体。即早期甲肝抗体:1gM型抗体(抗HAV-IgM)以及恢复期甲肝抗体:1gG型抗体(抗HAV-IG),若抗HAV-IgM阳性提示为急性感

血常规检查几个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检测(BR)含: 红细胞计数(RBC)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其值的高低对于提示累计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参考值: 成年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mm3) 新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mm3)2周岁后逐渐下降。 白细胞分类计数(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血液中的白细胞根据其形态和染色性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N)50%~70

什么是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

潜伏期5~15天不等,多数为10天。起病急、缓不一,近半数有全身不适、头痛、头昏、畏寒、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病程长短悬殊,临床表现多样,各次流行与其主要症状表现迥异。较典型而常见的症状有: 1.发热 除极轻型的病例外,均有发热,体温自38.5~40℃不等,可呈弛张、不规则或稽留型,热程自数日至数周,但也有长达2~4个月者。发热时可伴有畏寒、寒战,热可渐退或骤退,病程早期可有相对缓脉。 2.淋巴结肿大 90%以上患者有淋巴结病变,其中60%的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皆可被累及,以颈

脑膜脑炎的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脑脊液检查、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脑电图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9/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

白细胞的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⑴ 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创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⑶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⑷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⑸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脖子上长淋巴结检查诊断

由于某些细菌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原因,而引起分布在颌下、颈下、腋下及腹股沟等处的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并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称为淋巴结肿大。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便隐血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补体测定,旧结核菌素试验。 检验结果判定: 1、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提示为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2、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为恶性组织细胞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3、血涂片出现原始或幼稚白细胞,提示为白血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提示可能为传染性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