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阴陵泉顺经方向作用 针刺阴陵泉注意事项

针刺阴陵泉顺经方向作用 针刺阴陵泉注意事项

阴陵泉穴深部位胫后动,静脉,如果针刺过深,可能会损伤内部血管,造成内出血,皮下血肿。

四个针灸方法治疗膝关节炎

(1)针刺疗法

取阳陵泉、阴陵泉、鹤顶、膝下(膑韧带正中)、梁丘、血海、足三里。以2寸毫针从阳陵泉向阴陵泉方向透刺,膝下、鹤顶用1寸毫针刺人0.3—0.5寸,余穴用1.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艾灸疗法

取足三里、内膝眼、阳关、阳陵泉、阴陵泉。用艾条悬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治20—3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患者觉温度舒适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耳针疗法

取膝、神门、交感。采用毫针强刺激,待耳部发红发热,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采用压丸法,每次选取双侧耳穴,按压至有痛、胀、热感,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2—3分钟,5-7日更换1次。

(4)穴位注射疗法

取足三里、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每次选用2—3个穴位,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或寻骨风注射液,用5号针头快速刺入所选穴内,略作提插,待有针感时回抽无血,则注入药液。每穴1毫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中医针灸阴陵泉 可治多种疾病

近年来有报道巨刺阴陵泉穴对治疗肘关节部骨折后功能障碍有很好的疗效。

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健侧阴陵泉穴,局部常规消毒,取40~50mm毫针呈45度角向后斜刺,得气后边捻针边嘱患者活动患肢5分钟,然后对患肢局部进行按摩,并进行被动活动,尽量达到健侧肘关节的活动幅度。局部僵硬较重者予TDP患肢局部照射30分钟,或用中频脉冲治疗25分钟。留针45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行针过程中嘱患者加强患肢功能活动。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曲骨的针刺深度和方法 曲骨常用配伍疗法

1.配关元,肾俞,八髎,归来,百会,三阴交,针刺补法,温补肾气,治疗肾虚遗精。

2.配肾俞,膀胱俞,关元,中极,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补益肾气, 通利膀胱,治疗肾虚遗尿。

3.配肾俞,八髎,关元,三阴交,针刺补法,补肾调经,治疗肾虚月经不调,带下等。

4.配膀胱俞,中极,阴陵泉,行间,三阴交,针刺泻法,清利湿热,利尿通淋,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淋沥等。

5.配曲池,血海,风市,阴陵泉,蠡沟,行间,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治疗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痒。

6.配下髎,带脉,阴陵泉,蠡沟,针刺泻法,利湿止带,治疗湿热带下。

针刺阴陵泉顺经方向作用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合水穴,有健中宫,助运化,调水液,利水湿,消水肿,止泻泄之力,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小便失禁,阴经疼痛,遗精,膝关节疼痛,带下,月经不调,阴挺,失眠,喘逆不得卧等。

针刺阴陵泉顺经方向作用 阴陵泉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小腿内侧皮神经支配,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3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大隐静脉。

3.半腱肌腱:由坐骨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和第1骶神经。针刺此腱,有一定的韧性阻力。

4.腓肠肌内侧头:起于股骨内侧髁的后面,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1,第2骶神经。

5.针在半膜肌腱的后方通过:该腱附着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若针深达2寸以上,可到腘窝中心而刺到胫神经和腘动,静脉。

针灸改善尿潴留

尿潴留的针灸治疗

采用针刺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极、水道等穴位,可在较短时间内使尿排出。或用中医按摩手法,用掌指部,在病人膀胱前壁、底部轻柔按压数十次,能增强膀胱平滑肌收缩功能,常可促使排尿。也可用指,用力均匀适度,点压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同时嘱患者用力,使尿被逼出。

此外,也可用药物,如中药利水通淋的方药,还可用热敷小腹处,均能使尿潴留得到治疗。如果以上方法均不能奏效,可用导尿术,使尿液排出体外,减轻痛苦。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尿潴留的针灸治疗,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治疗尿潴留,尿潴留的人们还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人们排尿,而且人们还要多吃蔬菜水果等,注意局部的卫生。

针刺阳陵泉怎么操作正确

针灸阳陵泉操作方法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腓骨小头最突点前下方,胫腓关节处。

简易取法: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小腿侧面成90°。

深度:直刺,向胫骨后缘斜下刺入,深1-3寸,有酸胀感向下扩散;直刺,沿胫骨后缘处水平刺入, 透阴陵泉,深3寸,有整个膝部酸胀;斜刺,向后下方,进针1-2寸,可有麻电感向足背部放射。留针20分钟。

施灸: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作用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且足少阳胆经循行“过季胁”,阳陵泉为治疗胁肋部疾病经验要穴,该穴有疏泄肝胆,和解少阳,清热除湿,祛风散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注意事项

若向对侧透刺阴陵泉时,应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方向,以防刺伤动脉,静脉和神经。

忌针刺手法过强,进针后会有触电样针感窜行至足心,此时应稍提针,改变针角度再行刺入,如强行捻转或大幅度提插则可损伤神经,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形成针感后遗。

禁用瘢痕灸,本穴皮下肌肉浅薄,位于关节附近,一般不宜使用艾柱瘢痕灸,以防艾火灼伤皮肤,影响关节活动。

按摩阴陵泉穴可以缓解肩周疼痛

关节周围炎,俗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软组织损伤、退变等原因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反应,因好发于50 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等。临床多呈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往往在气候变化、劳累或夜间加重,尤以外展和内旋时为甚,手臂的上举,外展、内旋、外旋、后伸活动受限;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部分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属中医学的“痹证”,又称漏肩风、冻结肩。多因气摁不足,卫阳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脉,气血不畅,经脉痹阻发生痹证。该病是体力劳动者的多发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故应及早治疗,以免影响正常生活。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俞穴,脾乃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与其调节脾脏、濡养四肢肌肉、除寒湿的作用有关。

膝之内侧为阴,股骨内侧髁高突如陵,髁下凹陷似泉。穴为足太阴之合,属水,比喻阴侧陵下的深泉,故称“阴陵泉”。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正坐或仰卧位取穴。

按摩方法:每次按摩100~160 次,每日早晚各1 遍,两腿都需要按摩。

针灸阳陵泉作用 针刺阳陵泉注意事项

若向对侧透刺阴陵泉时,应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方向,以防刺伤动脉,静脉和神经。

忌针刺手法过强,进针后会有触电样针感窜行至足心,此时应稍提针,改变针角度再行刺入,如强行捻转或大幅度提插则可损伤神经,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形成针感后遗。

禁用瘢痕灸,本穴皮下肌肉浅薄,位于关节附近,一般不宜使用艾柱瘢痕灸,以防艾火灼伤皮肤,影响关节活动。

中封准确位置怎么找 中封穴常用配伍治疗法

1.本穴清利肝胆湿热,配日月,至阳,腕骨,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治疗肝胆湿热黄疸。

2.配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中极,针刺泻法,治疗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

3.配关元,曲骨,行间,三阴交,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淋病,小腹痛。

4.配阴陵泉,大墩,照海,针刺泻法,治疗湿热疝气。

5.配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次髎,蠡沟,针刺泻法,治疗湿热下注阴茎痛。

6.配心俞,行间,蠡沟,三阴交,中极,针刺泻法,治疗肝胆湿热遗精。

7.配期门,膻中,肝俞,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胀满。

8.配解溪,太溪,商丘,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治疗内踝肿痛。

蠡沟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蠡沟穴常用配伍治疗

1.本穴清热利湿之功较强,配带脉,中极,阴陵泉,下髎,行间,针刺泻法,治疗湿毒带下;配关元,三阴交,隐白,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月经不调;配太冲,独阴,中极,下髎,阴陵泉,血海,针刺泻法,治疗湿热阴痒;配三阴交,中封,中极,行间,急脉,针刺泻法,治疗湿热睾丸肿痛;配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针刺泻法,治疗湿热小便不利。

2.本穴疏肝理气,调经止痛,配气海,三阴交,气穴,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郁结之月经后期;配三阴交,关元,太冲,肝俞,期门,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郁月经错乱;配气海,气穴,阳陵泉,期门,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气滞少腹满,配气海,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疝气及睾丸疼痛。

3.配脾俞,维道,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针刺补法,理气健脾,升阳举陷,治疗脾虚湿盛之阴挺。

4.配曲泉,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针刺平补平写法,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疗风湿痹阻之胫部酸痛。

肩周炎如何针灸治疗

基本治疗:治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风门,中渚,支沟,后溪,腕骨,委中。处方: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肩髁,肩前,肩贞,阿是穴,肩井,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方义:局部近取肩耦、肩前、肩井、肩贞,配局部阿是穴,针刺泻法并加艾灸,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舒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的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加减:太阴经证加尺泽、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加手三里、外关;太阳经证加后溪、大抒、昆仑;痛在阳明、太阳经加条口透承山。操作:肩前、肩贞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刺激;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余穴均...

相关推荐

​多年阳痿竟然扎一针就好了

肾气虚弱 取会阴、长强、肾俞为主穴,取三阴交、曲骨、然谷、曲泉为配穴。会阴针1.5寸;针长强穴时,针尖向上与骺骨平行刺入0.5~1.5寸,局部多有痛胀,或放射至肛门部,古人在针此穴时,以大痛为度;肾俞穴刺1寸.三穴在得气之后向左向右交叉捻转,用补法。配穴得气后左右交叉捻转用补法,留针5分钟。每次针主穴3个,配穴1~2个。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每次并用艾条雀啄灸会阴穴49次。 命门火衰 取长强、会阴、命门为主穴,取肾俞、关元、太溪为配穴。针主穴得气后向右捻转3600停,再捻,如此30秒,取针。针配穴得气

太冲针刺深度 太冲常用配伍疗法

1.配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期门,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胁痛,腹胀。 2.配上脘,阳陵泉,梁丘,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和胃,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呕吐,呃逆。 3.配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抑肝扶脾,治疗肝木乘脾,肝脾不调之腹痛,泄泻。 4.配关元,气海,三阴交,肝俞,期门,支沟,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郁结之月不调,崩漏。 5.配气海,急脉,归来,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气疝,狐疝;针后加灸,可温肝散寒,治疗寒凝肝脉之寒疝。 6.配阴陵泉,足三里,章

脑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提及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是很多中风后遗症患者最常采用的一种较为安全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是专门为了帮助中风后留下后遗症所应进行的针灸治疗方法所做的讲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面瘫 症状: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失语 症状: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

偏历的准确位置图图解 偏历常用配伍

1.配肺俞,水分,阴陵泉,合谷,针刺泻法,疏风利水,治疗外感风邪之风水。 2.配水道,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 3.配睛明,攒竹,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明目退翳,治疗风热目赤肿痛,目翳等症。 4.配风池,听会,腕骨,中渚,侠溪,针刺泻法,疏风清热,行气利窍,治疗风热上扰之耳鸣,耳聋。 5.配太渊,少商,尺泽,合谷,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清热宣肺,治疗风热咽喉肿痛,咳喘等症。 6.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除痹止痛,治疗脉痹阻

针灸带脉进针多少 带脉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调止带,是治疗带下病的要穴。配中极,阴陵泉,下髎,行间,针刺泻法,治疗湿热带下;配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白环俞,针刺补法,治疗脾虚带下;配关元,肾俞,次髎,照海,针刺补法,治疗肾虚带下。 2.配三阴交,关元,归来,针刺平补平泻法,清利湿热,益气养阴,治疗湿热下注之阴挺。 3.本穴活血理气,调止痛。配中极,四满,膈俞,太冲,针刺泻法,治疗气滞血瘀之月不调;配太冲,三阴交,气海,膈俞,地机,针刺泻法,治疗血瘀闭腹痛。 4.配侠溪,阴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利胆,通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小腹减

阴陵泉穴位位置图和作用

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按摩阴陵泉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晕眩、腹水、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黄疸、腰腿痛、尿闭、尿失禁、移精、杨痿、月不调、痛、附件炎等; 2、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等。 【温馨提示】 按摩阴陵泉穴时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穴位注射肩周炎有效果吗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的炎症性病症。属于中医学“肩痹”、“冻结肩”、“漏肩风”的范畴。中医专家认为当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痛。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辩证加减:证属太阴者加尺泽、阴陵泉;证属阳明、少阳者加手三里、外关;证属太阳者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配条口透承山。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操作:肩前、肩贞要把

血海的针刺方法 血海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凉血止血,善清血分之热。配气海,三阴交,水泉,针刺泻法,治疗血热崩漏;配合谷,足三里,委中,阿是穴,针刺泻法,治疗热入血分,郁于肌肤之丹毒;配关元,地机,行间,针刺泻法,治疗郁热月过多。 2.配气海,太冲,三阴交,中极,地机,针刺平补平泻法,行气活血,通瘀调,治疗气滞血瘀之月不调,痛,闭等。 3.配风池,风门,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凉血,治疗风热客表之风疹。 4.配风门,膈俞,脾俞,气海,足三里,针泻风门,余穴均用补法,益气养血祛风,治疗血虚生风之瘾疹。 5.本穴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足五里准确位置视频 足五里常用配伍

1.配中极,三阴交,阴陵泉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下焦湿热之小便不通,小腹胀痛,尿闭,遗精等。 2.配气海,中极,下髎,血海,三阴交,风市,蠡沟,针刺泻法,清湿热,利下焦,治疗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痒,睾丸肿痛等症。 3.配脾俞,足三里,三焦俞,阴陵泉针刺泻法,健脾祛湿,益气化痰,治疗痰湿困脾之嗜卧,四肢倦怠。 4.配足三里,三阴交,百会,气海,针刺补法,益气升陷,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阴挺。

膝关节疼痛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方法一

选穴:取患者双侧三阴交、行间穴、阳陵泉 操作步骤:患者取平卧伸膝位,取75%的酒精常规消毒,取直径0.25mm,长40mm的银针针灸,分别刺入三阴交、行间穴和阳陵泉,进针0.5-0.8寸,三阴交和阳陵泉进针1-1.5寸,的气候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疗程。 功效:此方法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难以仰卧或侧卧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