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发病,多发于2~3岁。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对婴幼儿的危害极大。那么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还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

由于小儿的生理构造特殊,咽鼓管较短,咽鼓管开闭的肌肉力弱,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骨壁容易发生塌陷。因此先天性腭裂儿更易患本病。

同时,小儿增殖体肥大较多见,易造成咽鼓管咽口阻塞。中耳为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小儿尚未发育成熟。这些都可能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

一、该病以被忽视。小儿患本病时常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症状,而耳部极易被忽略。如单耳患病,可因一耳听力正常,更易被忽视。

二、治疗不及时,可产生严重并发症,丧失听力不可逆。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的液体没有被吸收,则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治疗非常困难。

三、学语困难,聋哑相伴。由于婴幼儿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时期,如果因听力困难造成语言学习障碍,就如同关上了孩子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户,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不容忽视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种诱因导致咽鼓管阻塞不通畅以后,其通气功能发生障碍,经鼻腔的气体不能与中耳腔内气体进行交换,同时中耳鼓室内气体不断被吸收,结果鼓室内出现负压,经外耳道传递的大气压导致鼓膜不同程度内陷,患者会有耳闷胀的感觉。随着中耳粘膜内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鼓室积液,此时积液多为浆液性。当病程较长以后,分泌的粘蛋白、糖蛋白等增多,积液可逐步变成粘液性,严重者可出现“胶耳”。中耳鼓室出现积液后不仅出现耳闷症状,并影响鼓室内声音的传递引起传导性的听力下降。

小儿急性中耳会不会影响听力

小儿急性中耳不会影响听力。常见的小儿中耳炎可分为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小儿的中耳炎一般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就不会影响听力。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1.咽鼓管功能障碍 一般认为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

(1)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

(2)功能障碍: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易患本病。

2.感染 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3.免疫反应 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的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溶酶体酶的出现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损害(III型变态反应)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

病理生理

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控制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引起中耳粘膜静脉扩张、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鼓室内出现漏出液。如负压不能得到解除,中耳粘膜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上皮增厚,上皮细胞化生,鼓室前部低矮的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增厚的纤毛上皮,鼓室后部的单层扁平上皮变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分泌亢进,上皮下病理性腺体组织形成,固有层血管周围出现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圆形细胞浸润。疾病恢复期,腺体逐渐退化,分泌物减少,粘膜渐恢复正常。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不容忽视

分泌性中耳炎多发冬春季,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儿童为什么容易得这种病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短、内径宽,鼻咽部感染或分泌物易进入咽鼓管,加上咽鼓管软骨部弹性低,当鼓室处于负压时易塌陷阻塞咽鼓;

(2)儿童常见的鼻炎、鼻窦炎等,可因脓性鼻涕流到鼻咽部刺激咽鼓管粘膜产生炎症或直接阻塞咽鼓管口;

(3)腺样体过度肥大可压迫阻塞咽鼓管咽口,慢性腺样体炎也可引起咽鼓管逆行性感染;

(4)儿童抵抗力低,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可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作为家长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呢?这就要求家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较大的孩子可能会告诉家长,耳朵闷,像有东西塞住,耳朵里面嗡嗡的响,听力下降,却不觉得耳朵很痛或流水;年幼的孩子,通常伴随着“感冒”或“感冒”刚刚好转,出现不自觉的把电视的音量调高,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常常听不清楚;一些婴幼儿对周围的声音反应迟钝,比如没有将头转向声源或经常自己抓耳朵等等。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时,家长就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哪些

1、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鼻咽部填塞物时间过长等,因直接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咽口的开放。

2、头颈部放射治疗:头颈部放射治疗因鼻咽部及咽鼓管粘膜肿胀、局部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致使管腔狭窄,亦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3、支配小儿咽鼓管开闭的肌肉:如腭帆张肌收缩无力,影响了咽鼓管的开放功能;加之小儿咽鼓管的软骨弹性差,当鼓室处于负压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

4、上呼吸道感染: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5、咽鼓管粘膜水肿:变态反应可引起咽鼓管粘膜的水肿,导致咽鼓管阻塞,造成中耳负压,引起渗出或分泌机能亢进。

6、急性中耳炎时抗生素使用不当:如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或细菌对药物有抗药性等,使炎症迁延不愈。此外,单纯依赖抗生素而忽视了鼓膜切开亦为产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

防治中耳炎切勿走入误区

防治中耳炎的误区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并非所有中耳炎都有耳痛和耳道流脓

专家分析: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有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 题。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无耳道流脓症状。

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症状轻微,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故易被漏诊、误诊。值得注意的 是,儿童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期,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平直,鼻咽腔较小,鼻炎鼻窦炎较多见,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咽鼓管黏膜容易水肿,继发咽鼓管 阻塞,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同时,由于儿童一般不会主诉症状,故更易延误治疗。家长若发现孩子在看电视时将声音开得过响,或者在与人交谈时,要求别人讲得响 一些等异常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误区二: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

专家观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

专家分析:非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 害,与“显而易见”的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 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误区三:只要有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耳道“出水、流脓”,原因很多

专家分析:除中耳炎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症状。比如外耳道炎,有时可表现为耳道“出水”,伴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此外,外耳道毛囊疖肿破溃、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时,也可有流脓的表现。

误区四:耳道流脓时,不宜手术

专家观点:耳道流脓时手术不影响手术效果

专家分析:以前,由于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 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若确实需要手术,必须在停止流脓半年以上才能实施,否则会影响手术效果。如今,由于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即 使在化脓期也可以接受手术,不必顾虑流脓是否会影响手术效果这个问题。

为什么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耳部疾病,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的生活都会造成程度不低的影响,所以大部分人还是需要注意身体是否出现了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会得分泌性中耳炎。

一.小孩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这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比成年人高的的其中一个原因。中耳积液里面存在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而积液里面以前也检验到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存在和补体系统、溶酶体酶的出现等等,这些都表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可能是属于一种因为抗感染免疫介导的发病过程。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造成的伤害很有可能就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其中一个主要致病原因。

二.功能性功能障碍

小孩子的腭帆张肌、腭帆提肌以及咽鼓管咽肌等肌肉不强,收缩乏力,加上咽鼓管软骨还没有发育完全,弹性比较低,如果咽鼓管处于负压状态的话,软骨段的管壁不难出现塌陷,这时候就很有可能会引起中耳负压。细菌病毒的感染、放射性造成的伤害、先天性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不佳、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少,因此引起咽鼓管开放阻力变大,这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其中病因之一。

分泌性中耳炎对患者的生活产生消极的作用,同样也会对其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因此为了过上正常而幸福的生活,要保持身体健康,当身体出现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先兆的时候,患者应该及时去正规的医院进行咨询和接受治疗,切莫盲目寻找偏方治疗。

相关推荐

渗出性中耳炎的症状

中耳炎是很对种类的,比如:分泌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那么,渗出性中耳炎的症状哪些呢? 渗出性中耳炎的症状 1、耳内闭塞胀闷:凡急性期时都不同程度的耳内阻塞胀闷,头晕。慢性者仅阻塞感。儿童表述不清。 2、听力下降:急性渗出性中耳炎表现上呼吸道感染在前,听力下降在后,自听回声,头部摆动时可出现症状加重或减轻。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起病隐匿,往往说不清发病时间。 3、耳鸣:急性期耳内过气水声,中后期因中耳腔内积存液体形成纤维粘连,出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耳鸣。 4、

中耳炎的症状

中耳炎的症状根据中耳炎的类别所不同。其中化脓性中耳炎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的症状是耳痛、流脓等。小孩子的症状会比成人明显,时候还会发热、呕吐等。并发症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严重的并发症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常见,一般症状是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也可能会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会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的症状,儿童的话还可能会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非化脓性中耳炎也就是分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损害(Ⅲ型变态反应)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Ⅰ型变态反应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尚不明确。复发性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变应性鼻炎,慢性鼻咽炎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关。目前认为主要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一)咽鼓管功能不良:一般认为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常见原因为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鼻咽部填塞等。此外,腭帆张肌功能不良,如腭裂,易患本病。 (二)

儿童中耳炎的九个征兆信号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中耳炎患者的症状主要耳痛、耳塞、耳鸣等症状,尤其好发于儿童,那么,应该如何诊断中耳炎呢? 儿童中耳炎的九个征兆信号: (1)小儿中耳炎患者不能准确说出或指出声音的来源地,当被呼唤时头部常转错方向。 (2)对一般谈话常无反应,必须用大声或拍击肩背后才引起中耳炎患者注意。 (3)与别人交谈时常问“什么”而需再重复一遍。 (4)在嘈杂的环境中更听不到他人说话的内容。 (5)中耳炎患者常发生不听、不注意或对他人不理睬的行为。 (6)看电视常坐在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哪些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种诱因导致咽鼓管阻塞不通畅以后,其通气功能发生障碍,经鼻腔的气体不能与中耳腔内气体进行交换,同时中耳鼓室内气体不断被吸收,结果鼓室内出现负压,经外耳道传递的大气压导致鼓膜不同程度内陷,患者会耳闷胀的感觉。随着中耳粘膜内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鼓室积液,此时积液多为浆液性。 (1)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短、内径宽,鼻咽部感染或分泌物易进入咽鼓管,加上咽鼓管软骨部弹性低,当鼓室处于负压时易塌陷阻塞咽鼓; (2)儿童常见的鼻炎、鼻窦炎等,可因脓性鼻涕流到鼻咽部刺激咽鼓管粘膜

宝宝中耳炎治疗误区

1、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 专家观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专家分析:非化脓性中耳炎因为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显而易见”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治疗中耳炎,只要吃抗生素就可以了 专家观点:抗生素仅是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之一。专家分析:这种观点比较片面,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并非吃吃抗生素那么简单。比如,分泌

分泌性中耳炎哪些危害

分泌性中耳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损害可不小,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的液体没被吸收、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治疗非常困难。其实,实际并不是这样的,那么应该如何治疗中耳炎呢? 什么时候治疗,中耳炎比较好。婴幼儿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好时间,如果因听力困难造成语言学习障碍,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看来中耳炎的危害还不小啊。 对中耳炎的认识不停留于表面。部分家长对分泌性中耳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的认为只要耳朵没接触过不洁的水就不会得中耳炎;的以为只耳朵流脓才是分泌性中耳炎,因而耽误了治

宝宝患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症状

一、慢性中耳炎 1、流脓:慢性中耳炎的症状最主要的症状是流脓。脓液的状态可以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感染性脓液质地稀薄,没异味,预后也比较好。而感染性脓液量少粘稠,多为纯脓性,并伴强烈的异味。 2、听力下降:慢性中耳炎会根据程度不同患上轻重不一的听力下降。由于多数都是一边耳朵听力下降,所以很多时候会被小朋友和家长忽略。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除上述症外,如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证明已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二、急性中

宝宝睡觉打鼾怎么回事

一、宝宝突然打呼、听力下降 彤彤的父母最近点烦心,刚上幼儿园的彤彤平时睡觉安稳,然而一个月前突然打起呼来。刚开始以为只是孩子睡得香,也就没放在心上,直到孩子看电视声音调得很大,跟她讲话反应迟钝,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睡觉打呼噜难道会影响听力?彤彤父母带着疑惑来到医院,经过一番检查后,医生告诉她,宝宝听力下降是因为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这和睡觉打呼噜一样,都是因腺样体肥大所致。 二、罪魁祸首竟是腺样体肥大 据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史军介绍,分泌性中耳炎又名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等,是小

关于中耳炎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没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并非所中耳炎都耳痛和耳道流脓。 分析: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耳闷、听力下降等问题。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无耳道流脓症状。 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症状轻微,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故易被漏诊、误诊。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期,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平直,鼻咽腔较小,鼻炎鼻窦炎较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