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跌倒马上扶竟会害了他

老人跌倒马上扶竟会害了他

第一种情况脊柱损伤,它是不能轻易挪动的。

如果施救者没有这方面的材料设备及相关的知识就不要轻易动受伤的患者。

?如何判断是否为脊柱损伤?最重要的两点:第一,腰椎、胸椎伤了以后可能会累及脊髓,下面就会没有感觉;第二,如果损伤的是颈部,那么可能是四肢瘫了。

?如何检查?贾老师分享说:“是看他有没有感觉、能不能动。如果他不能抬腿、掐他也没感觉。不要说外行,就是我碰到也不会动,大家就都别动了,此刻应该马上打120,等急救医生到场,因为他们具备专业的技术及专用的设备,如颈托、担架等,会对受伤者实施正确的急救措施,不会使病情加重。”

第二种情况出现“假关节”不能扶。

骨科的‘假关节’,是指本来没有关节的地方‘出现’了关节,本来不能活动的地方活动了。比如小腿中间发生了扭曲,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搬动,可能会使错位更加严重,引发复合伤,加重伤情。

因此,如果老人跌倒后正常关节功能丧失或者有非正常肢体动作,就必须多加注意,以免“帮倒忙”。

第三种情况关节部位疼痛、不能动,要保持原来姿势。

老人跌倒首先要与他对话,判断他是否有意识。如果意识不清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马上看患者呼吸状况,如果有呼吸表示这个人是活着的,只不过是丧失了意识,如果没有呼吸,甚至没有了脉搏、心跳,比如说猝死这种情况也常见,马上得进行复苏的操作。

如果能够对话的话,可以询问他关节部位是否疼痛,如果他说腰疼、腿疼,不能动,那么就需要让他保持原来的姿势,然后拨打120,让专业人员处理。

老人意外跌倒时的急救方法

1、老年人突然跌倒时,切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可能会帮倒忙。如因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跌倒的老年人,如果立即将其扶起,会加重其出血的症状,使其病情急速恶化。

2、首先要观察老年人的表情和神态。如其神志清醒,可询问其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是心绞痛发作,可协助其服下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

3、要判断跌倒是不是因猝死导致的。平素健康或病情稳定的老年人,若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应视为猝死。对发生猝死的患者应立即使其平卧在地面上,严禁搬动。同时,要马上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4、老年人摔跌易发生骨折,某些骨折如股骨颈相嵌性骨折、脊椎骨折等除疼痛外其余骨折表现不明显,如果勉强扶持站立,搬动时姿势不当,可使病情加重。特别是脊椎骨折,可以损伤脊髓导致截瘫。所以老年人摔跌后,应先让他慢慢滚转到硬木板上,仰卧位。

5、要判断跌倒后是否发生了骨折。老年人跌倒后最易造成手腕部、大腿部骨折,及胸腰段脊椎压缩性骨折。当老年人跌倒后发生骨折时也不要急于将其扶起。因为处理不当不但会加重其损伤和骨骼错位,还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残疾,如脊柱骨折的患者在搬动的过程中极易损及脊髓,而导致截瘫。

老人摔倒中风的危害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比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救助病人摔倒受法律保护

路遇有人摔倒你要不要去扶呢?有人摔倒不用再担心被骗被诬陷了。最近北京市通过了今后遇街头突发病症,好心人出手相救反遭诬陷,患者及其家属如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者恶意索赔,将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经常引起社会热议的街头突发病症由于害怕担责而无人施救以及好心人出手相救反遭诬陷的现象,《草案》第三十八条规定,鼓励具备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在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到达前,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刘振刚解释说,在草案研讨过程中,多数意见认为,立法应当回应社会呼声,弘扬社会正气,鼓励并保护好心人,同时让恶意诬陷者承担责任。但是,北京作为地方能否就好心人施救免责作出规定,大家存在分歧,多数意见认为好心人因施救造成损害承担什么责任属于民事基本制度,地方没有这方面的创制权。因此草案在不违反法律保留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了上述规定。

路遇老人摔倒如何救扶?

1、 因时

是指老人跌倒时处于十分危急的时刻,如无他人帮扶可能会危及生命。

(1) 跌倒后心脏呼吸骤停者——目击者通过翻(翻眼皮观眼球不动)、摸(摸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呼叫老人无应答)、观(观察胸廓无起伏)。判断老人心脏呼吸骤停后,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此时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即使有骨折、外伤等情况也要优先进行心肺复苏。

(2) 跌倒后口鼻流血者——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指压、填塞等,同时老人的头部抬高,偏向一侧,以防血液流入气道造成窒息死亡。

(3) 跌倒后不停呕吐者——老人跌倒后不停呕吐者,甚至成喷射状呕吐者,应立即让老人身体侧卧,头偏向一侧,利于呕吐物引流。

2、 因地

是指老年人跌倒时位于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如无他人及时帮扶,可能导致致命性伤害。

(1) 跌倒在重要的交通要塞路口——应迅速帮扶撤离,以免被疾驰而来的过往车辆碾过。

(2) 跌倒在水沟旁——如不及时帮扶撤离,会因口鼻淹溺而亡。

老人跌倒的原因所在

1、血压不稳的老人

降压药会引起血压不稳、头晕等问题。此类老人从坐姿或卧姿起身的时候,动作一定要放慢,起步之前先稍微停顿片刻,感觉稳定的时候再走动。另外,老人及时补充水分,有助于防止血压偏低,进而防止摔跌。

2、血管弹性差的老人

血管弹性降低会直接影响到血液流动质量,导致身体(特别是腿部及肢端部位)血液回流心脏能力削弱,心脑供血不足必然导致头晕。因此,起身动作一定不能太快,最好在行走前抓住身边固定物件,稍稍等待后再挪步。

3、低血糖的老人

导致摔跌的另一大原因是低血糖。这在糖尿病患者中更普遍。专家表示,服用降糖药物的老年人,一定要保证饮食,以防止血糖过低而增加摔跌或更严重的健康危险。经常测血糖至关重要,如出现低血糖,最好喝点果汁或吃块硬糖。

4、视力差的老人

很多老人视力严重衰退,视物模糊,甚至患有白内障或青光眼等严重眼病。看不清东西会直接影响到身体平衡能力,一不留神就容易发生摔跌。专家建议,老年人应该定期检查视力。另外,老人居住的房间灯光也不能太暗。

老人摔倒常见原因

中风: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其突然破裂出血,常发生昏迷、偏瘫等。

眩晕: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一般无意识障碍。

晕厥: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

心绞痛:心绞痛急性发作。

老人摔倒不要急着扶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厨房和厕所最危险

厨房和厕所是老年人摔倒的多发地点。要降低风险,可以在厕所安装更多的扶手,方便老人使用,并且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合理摆放家具,使走道畅通无阻。

在为老人选择新地板时,也要避免光亮、光滑的表面。如有门槛或凹凸不平的情况,也要以显眼的方式提醒老人。湿滑的地板一定要马上擦干,老人经常活动的地方尽可能放置防滑地毯。如果家中有楼梯,每阶楼梯最好不要超过20cm,并要装有防滑花纹。此外,灯光也不可忽视,除了安装夜明和可以感应动作的电灯,也可在老人床头放置电筒,但切忌刺眼的灯光,以免造成眼睛的不适。

老人跌倒易痴呆

我们总是提醒老人走路小心,以免摔倒,多是出于老人多骨质酥松,一旦摔倒容易骨折的缘故,但近日美国旧金山退伍军人事务医学中心的临床研究员拉克尔·加德纳博士发现:65岁以上老人摔倒还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65岁以上老人摔倒后容易得老年痴呆研究人员选取了2005~2011年间,到美国加州医院急诊室就诊的,近5.2万名55周岁以上外伤病人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脑部以外受伤的病人中,只有不到6%的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脑部受到中轻度创伤的病人中,有8%以上的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研究者分析,中重度的脑部创伤与5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存在相关性;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即使是轻度的脑部创伤也会增加他们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如果老人因为跌倒而导致脑部受伤,那么他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要比那些导致臂部或腿部骨折的人高出26%。对于那些存在一处以上脑部创伤的人来说,他们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会增倍。

老人这么做可避免摔倒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神经病学》上的这项研究建议:老年人外出一定要小心摔倒,尤其是在下雨、下雪天;进行存在创伤性脑损伤的高风险活动,比如骑车时,最好戴上头盔,以防止跌倒后脑部受伤。

老人练平衡操可防跌倒

老人跌倒易摔断骨头,因而改善外在环境,增强老人体能,减少跌倒的危险非常重要,就算跌倒,也能跌得安全,即便受伤,也能较轻、较快地恢复。

以下是一套防跌倒健康操,适量练习可以改善协调性、平衡感,同时强化两腿肌力耐力,稳住下盘,让老人走得又稳又安全。

动作1:双腿打开微蹲,双手伸直在前,双手虎口交叉。双手前推身体往前,双手弯肘缩回胸前时身体后仰,像不倒翁前后晃动。

动作2:双脚并拢立正站直,双手高举头上围成圈,右脚向前向侧边踢动,再换左脚。

动作3:双脚打开两倍肩宽微蹲,双手伸开到身体两旁做扩胸。转身向右,成前弓后箭步,前后弓箭变化5次后,转身向左,也成前后弓箭步。

动作4:原地高踏步,膝盖尽量抬高,双手摆动,再双手抱胸,左右踏步、并步。

老人摔倒以后怎么办呢?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比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对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用急救药,然后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对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在确认无脊柱损伤时才可搬动病人,要一人托头和胸部,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腿和脚,动作应缓慢平稳。

老年人起床时,应坚持3个“半分钟”,即醒来后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钟。这样可减少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老人居家7个方法预防摔倒

因为大多数老年人跌倒都发生在室内,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应努力改善居家生活环境

1、加强照明,卧室和走道留夜灯,室内光线均匀、柔和;

2、尽量减少台阶、门槛,在经常活动的地方,不堆放杂物;

3、固定地毯,卫生间加防滑垫,保持居室地面干燥;

4、室内的家具尤其是床、桌、椅的高度和摆放位置要合理,电线应收好固定,不要经常更换家具位置;保持地面平坦无障物;

5、日常用品不宜放得过高或过低,易于取放;

6、浴室和坐便器旁加装扶手;

7、避免穿高跟鞋、软底鞋,少穿拖鞋,鞋子的大小要刚好,鞋底防滑。避免穿长短不合适的衣裤;8、体能虚弱、反应迟钝,有体位性低血压,服用安眠药以及用降压药的老人,夜间尽量不去厕所,如夜尿较频,可在床边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

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强肌力、柔韧性、平衡能力,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检查感觉、中枢神经、骨骼、肌肉系统及评价用药情况,检查视力和骨质疏松情况。行动时动作幅度要小,坐起、行走动作不要太急,应缓慢进行,做到3个30秒,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起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在行走中出现头晕,应及时扶物站立或蹲下,以防跌倒;必要时可选择手杖,如果感到疲劳、睡眠不足、身体不适时,不应勉强活动;下雨下雪天尽量不要外出。

由于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老年人跌倒应采取积极的多因素、多方面的综合预防措施,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减少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和家庭负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外面要防被撞到,而且在家中还要防自己摔倒。不仅如此老年人平时还要多参加运动,这样就能提高身体素质了!

相关推荐

老年人练太极拳能防跌倒

国外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练习中国传统太极拳可能有助体能较弱的老年人降低跌倒的危险。研究人员发现,70到90多岁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48周,其跌倒危险降低25%。研究领导者、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沃尔夫博士表示,这种风险降低的程度在统计上虽不具重大意义,但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其重要性。 沃尔夫博士表示,在研究的初期,很多老人光是要放弃助行器都不容易,更何况是要获得太极拳带来的助益。其研究团队仅观察研究第4至12个月的情形,在这段期间内,和接受健康教育课程的对照组相比,打太极拳的人跌倒几率降低了将近一半。 有

老年人外出时如何才能保障安全

出行时间——早九午三较安全 老年人习惯早起出门遛弯、晨练,殊不知,这个时间点可是老人健康的“潜在杀手”。 高芳堃指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出现老化现象,晨起后短时间内肌肉、四肢等运动器官还处于松弛状态,心跳和呼吸缓慢,代谢水平较低,肢体反应慢,灵活性差。这时无论是遛弯还是晨练都很容易发生摔、碰、扭伤等意外。“尤其到了冬天,更不提倡老人清晨出门,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庄平告诉记者,冬天早晨的气温低,如果老人不注意,很容易导致血管剧烈收缩、心律失常,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危及健康和生命。临床医学研究发现,

预防老人跌倒的10个窍门

据统计,美国每13秒钟就有一位老年人因为跌倒受伤而被送往急诊室,使得它成为美国老年人意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然而,这些事故中的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下面介绍老人跌倒10个窍门。 一方面,对一些老人来说,要通过锻炼特定部位的肌肉以增强其力量,增加活动范围,改善步态,提高耐力,以减轻跌倒的风险。另一方面,家人检查们的家庭环境,鼓励们做出改变,创造更为安全、无风险的生活环境。 1、去除杂乱的物品,创建出一条干净整洁的路线,便于老年人在家中无障碍行走。 2、去掉地毯,或使用双面胶带避免地毯滑脱。 3、在所有楼

游泳的老人跌倒概率比较低

老年人易发生跌倒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跌倒老人出现骨折甚至是危及生命的问题,如果大家想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老人跌倒,我们推荐大家在这个夏季帮助老人游泳,通过这种运动方法来解决易跌倒的问题。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对老年人来说,经常游泳要比其运动更有助于防跌倒。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700名70岁及70岁以上老年男性所参加的运动项目,如游泳、打高尔夫球、做健美操、在跑步机上运动或骑自行车等,与们4年内所经历跌倒的可能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与进行其种类运动的男性相比,经常游泳的男性发生

骨质疏松跟缺钙有关系吗 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有三点: 第一点、疼痛,这种疼痛可以表现为局部疼痛,也可以表现为全身性。 第二点、脊柱变形,这个比较多见的是脊柱的前屈,就是驼背。脊柱的变短,其还有脊柱侧弯。 第三点、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常有的症状,就是往往一个比较轻微的外力就能造成骨折。例如病人跌倒了,手遇阻力手也能骨折,病人跌倒了手没阻力,结果髋部骨折了。或者病人跌倒了坐在地上,胸腰段骨折都叫脆性骨折。

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十大防范措施

1.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要使运动锻炼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体现在每日生活的各种体力活动中。运动量应以体能和健康状态为基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太极拳、散步等。 2.合理用药。请医生检查自己服用的所有药物,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要随意乱用药,更要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并且尽可能减少用药的剂量,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切注意用药后的反应,用药后动作宜缓慢,以预防跌倒的发生。 3.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使用合适长度

老人摔倒别先急着起来

老人摔倒别先急着起来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先看看对方有没有意识,如果晕过去了,可以掐人中、合谷、劳宫穴,等清醒过来。如果是老人摔倒了,不问三七二十一把起来,可能还坏事。最需要做的就是问问话,看意识是否清醒,然后打120求救。 老人突然跌倒最好先不要。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应分析一下老人摔倒的常见原因: 中风引起脑内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患者发生昏迷、偏瘫等。 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患者一般无意识障碍。 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患者发生短暂性意识丧失。 心绞痛急性发作。不慎摔跤,导致了

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

一、什么是跌倒? 跌倒是一种突发的、不自主的体位改变, 指人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及其低于平面的物体。 二、为何要防跌倒? 1、可能引起多部位骨折、出血, 2、可引起韧带拉伤, 3、可引起关节脱位, 4、可引起颈椎、骨盆、颅脑外伤、脑出血。 三、那些人容易跌倒? 1、年龄大于65岁, 2、服用影响意识或平衡或肌张力、肌力的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利尿剂、止痛剂、缓泻剂、镇静安眠药、抗抑郁剂、心血管药), 3、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 4、意识不清,定向差、躁动混乱, 5、贫血或体位性低血压、营养

体内缺维生素D 老人易摔跤

摔个跟斗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事,但如果是身体衰弱的老人就可能导致重伤甚至死亡。澳大利亚科学家新发现了一个使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危险因素D。 们对1500名老年妇女进行的调查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越严重,就越容易发生跌倒事故。将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提高一倍,就能把跌倒的风险降低20%。们的另一项研究还显示,补充维生素D不仅能减少跌倒的次数,也能减轻跌倒所致的伤势。 人们早已发现维生素D能帮助形成健康坚固的骨骼。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对肌肉和脑部功能也很重要。肌肉运动与大脑工作中的任何一项出了问题,

老人养生注意事项

老人不宜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项目 体育锻炼对于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减肥至关重要,每位老年朋友都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对于老年朋友,要注意采取适宜的方式与适宜的运动量。一般而言,老年人不宜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项目,运动幅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意外伤。步行与太极拳之类的运动适合于多数老年人。 老人使用拐杖可防跌倒 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风险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因此老年朋友一定注意预防意外跌倒。老年人跌倒经常发生股骨颈骨折,导致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