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调理脾胃按摩效果好吗 推脾运胃法补脾益胃

调理脾胃按摩效果好吗 推脾运胃法补脾益胃

以左手推之于脾,交于右手运之胃,推而运之,循于脾胃,称为推脾运胃法。此方法主要起补益脾土,养血胃气,调理脾胃,促进运化,通经活络,消胀止痛,宽胸利膈,开窍腥味,调气安神,消痰利水,解郁散结的功效。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用左手掌根,大鱼际侧以及其余四指指腹,自鸠尾,巨阙至幽门,期门,推而运之,称为推脾;交至右手余四指指腹及小鱼际循胃脘呈勾形运而抹之,为运胃。

脾胃虚寒如何调理 脾胃虚寒按摩调理

取穴部位:中脘穴位于人体肚脐上4寸。

操作手法:以拇指指腹点按该穴位,一次3分钟,待局部有发热感即可体质,一天早中晚均可进行。

功效:该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是结聚胃经经气的地方,按摩该穴位可加速经气运行,改善胃功能,达到调理脾胃虚寒的目的。

推按部位:乳房下缘至侧腰。

操作手法:两手掌互相摩擦,有了热度后,分别从两侧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待推按部位发热即可。

功效:推按该部位,可调畅气机,有养胃、暖胃、预防胃疾病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群。

脾胃调理的按摩手法

1、脾胃调理的揉腹按摩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黄帝内经》就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按摩腹部方法一:

先用右手,五指并拢,以肚脐为中心,面积从小到大,手从轻到重、从慢到快,顺时针方向绕肚脐旋转摩腹100圈。

再改用左手反方向摩腹100圈,两手轮换交替摩腹15到20分钟,以肚皮发红,有热感为好。

注意:在按摩腹部前最好先喝一杯温开水。

按摩腹部方法二:

把两手移到上腹部,还是保持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手重叠摆放。

接着,两手同时用力从上腹部推到下腹部,共推腹40次。

注意:按摩直到腹部稍稍发热为好。

2、脾胃调理的穴位按摩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脾胃不好怎么按摩 儿童按摩调理脾胃手法

四横纹位于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板门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采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取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之间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小儿推拿治大便干可以吗

宝宝实秘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为肠胃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出,腹中攻满,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阴寒积滞。

治则: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清大肠,摩腹各300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退六腑,运内八卦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按揉足三里,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助运之功;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及推下七节骨能消积导滞。

辩证加减:面赤身热者,加清脾胃经,清天河水;脘腹胀满者加推四横纹,揉中脘;呕吐者,加横纹推向板门。

宝宝虚秘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滋阴。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各300次,补肾经,清大肠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揉上马,按揉足三里,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能健脾调中,益气养血;补肾经,清大肠,按揉膊阳池及揉上马,能滋阴润燥。

辩证加减:神疲,纳差,腹胀者,加揉板门,揉中脘,摩腹,揉脐,揉脾俞,揉胃俞;腹痛者,加揉外劳宫。

胰腺炎按摩什么穴位

方法一:患者坐位,按摩者取三焦俞、大肠俞,用拇指指腹点压;然后患者改仰卧,按摩者左手放于脐上腹部,右手放于下腹部,左手将左上腹部推向右侧,而右手将右下腹部推向左侧,即行推脾运胃法;然后,点按天枢、梁门二穴;最后,施狮子滚绣球法。此法能疏调脏腑,理气消滞。

方法二:患者俯卧,按摩者用双手拇指点按三焦俞,然后用掌在八髎穴上往返揉搓,以局部有热感为宜;改仰卧,用掌根推揉长强穴:最后,施狮子滚绣球法。此法能祛郁行滞,适于湿热型病症。

方法三:患者坐位,按摩者用双手拇指点按肝俞、胆俞、膈俞;改卧位,施用点三脘开四门法以理气疏肝。此法能疏肝利胆,泄热理气,适用于肝胆湿热症。

方法四:患者坐位,按摩者取脾俞穴、胃俞穴,用拇指指腹点按;改仰卧,施以推脾运胃法,点按中脘穴;最后,施用揉拿手三阴法,取足三里、公孙穴,点按。此法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按摩调理脾胃的方法

1、按摩穴位

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证包括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最后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2、揉腹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黄帝内经》就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3、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通过刺激身体某些经络和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适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厌食积滞等病症的小孩。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作用。

4、捏腿肚

小腿肚内侧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捏按此处可治疗胃部疾患。当然这仅适用一般胃病,能缓解轻微的胃痛,对严重胃病者,则应去医院诊治。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按摩调理脾胃的方法,按摩调理脾胃的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每天坚持按摩2-3次,过一周就可以缓解脾胃不和的相关症状。

脾胃不好怎么办 按摩方法调理脾胃

由于吃的太多,脾胃虚弱导致消化不良,肚子胀气等情况出现的话,可以试试按摩胃部的方法来调理脾胃,具体做法是:用手按住胃部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一次按摩十分钟即可;饭前饭后沿着后背两侧向下按摩或者平趴在床上,请人帮忙进行按摩,按摩的方式就是从背部开始到臀部不停的朝一个方向化圈圈,一次按摩半个小时即可。

按摩5穴位可以调理脾胃

我们都知道,脾胃直接关乎到我们的营养吸收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脾胃不好的话,就没有办法吸收一样,身体健康也就成了问题了。因此我们如果脾胃虚弱了,一定要调理好。今天小编教大家用按摩来调理脾胃。那么大家知道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吗?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相关推荐

小孩调理拿图解 小孩调理拿方

1.患儿取坐位,拿者固定其左手,经500次,内八卦300次,掐揉四横纹3-5分钟,再掐揉足三里300次。 2.小儿取仰卧位,拿者的掌心或四指并拢置于小儿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500次。 3.小儿取俯卧位,暴露脊背,先用食指,中指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揉按2-3遍,再行捏脊3-5遍,最后用双手拇指在俞,肾俞,肺俞等各处重按3-5下,以加强疗效。

小儿拿手 揉按

定位: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拿手: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揉俞能健,助化,消水湿。常用于治疗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

小儿食积呕吐怎么

小儿食积呕吐的具体拿手如下: 治:消食导致,和中消食。 拿方经,四横纹,内八卦,揉板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摩俞,俞,分腹阴阳,赤凤摇头。 拿方解:揉中脘,板门,天枢,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摩俞,以消食导滞;四横纹,内八卦,可理气调中,消胀除满;经,摩俞,按揉足三里,可成健之用。

宝宝疳积拿好使吗

宝宝疳积拿好使吗 宝宝疳积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拿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健,消食导致,通畅腑气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宝宝疳积症状。 宝宝疳积拿处方 治则:消食导滞,健。 常用:掐四横纹,揉板门,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 饮食伤者加清,清大肠,分腹阴阳,揉中脘。 体虚弱者加上三关,揉中脘,揉俞。 宝宝疳积拿方解 揉板门,摩腹,揉中脘,分腹阴阳,消食导致,疏调肠积滞;经,按揉足三里以健,消食和中;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益气血,增进饮食;

宝宝疼怎么拿 小儿疼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拿方:取仰卧位,以一指禅在上腹部作轻,重点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痛。 2.取穴:膈俞,肝俞,俞,俞,夹脊。 拿方:患儿取俯卧位,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俞,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按摩。 作用:疏肝和,理气止痛,适宜

瑜伽可以调理吗 瑜伽调理效果好吗

效果好。 瑜伽对保持身体健康有很多益处,对于调理同样效果很好,不仅能促进肠蠕动,还能增加呼吸的深度与频率,促使隔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地活动,从而对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加强肠道粘膜的防御机制,尤其对于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有积极的作用,能缓解因久坐导致的气血行不畅,气机呆滞,化功能失调引起的消化不良、便秘、肠炎、肠胀气、腹泻等疾病。

中医调理按摩

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方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方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足太阴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方五:沿足阳明经小腿路线

小儿厌食拿管用吗

小儿厌食拿有一定的好处。 厌食症多因喂养不当,或恣意投好,长期偏食,受伤所致,厌食症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拿对该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体有以下优势: 1.顺应自我调节之势,使得到休息,未增加负担。 2.明显的局部治疗优势。 3.直观的消积导滞。 4.客观的升清降浊。 小儿厌食拿治则:健,益气养阴。 拿处方:土,经,揉俞,揉俞,捏脊,平内八卦,四横纹,平肝木;偏于气虚者,重土,揉俞,加三关,揉外劳,揉关元;偏于阴虚者,重清经,揉俞,加揉板门,

小儿腹痛中医拿疗

1. 治疗原则:调和脏腑,畅通气血,缓急止痛。 2. 手处方:经,掐揉一窝风,内八卦,摩腹,拿肚角,分腹阴阳。 3. 方义:经,摩腹,分腹阴阳——调理,和中止痛。内八卦——理气调中,并能起到调和及加强其他手的作用。拿肚角,掐揉一窝风——缓急止痛。 4. 加减治疗 ⑴寒实痛:加揉外劳宫,三关,经用以温中散寒,助阳止痛。 ⑵伤食痛:加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以消食导滞,理气助,和中止痛。 ⑶虚寒痛:加肾经,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按揉足三里,经用以温肾,助阳

中医按摩调理最有效

穴位按摩: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经的募穴,是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行,调节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按的手,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