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智力80%在8岁前完成

孩子智力80%在8岁前完成

美国科学家在对近千人进行了跟踪观察后,发现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他假设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则是在8岁~17岁这个时期获得的。

尽管人们对这个假设还有争议,但是对从出生到8岁这一时期是人的智力发展最快时期的论点,看法都是一致的。

他们认为婴幼儿期、童年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最容易形成大脑神经联系。

我国儿童心理学工作者也认为:4岁前是儿童发展形象视觉和口语语音的最佳期;5岁是掌握数字概念的最佳期;5~6岁是丰富口语词汇的最佳期;7岁是儿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如果在这些关键时期里能对儿童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智力低下因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早教班不可少

科学研究证明,宝宝一出生,脑重量400克,达到成年人智力的25%,六个月迅速发展为50%,1岁达66%,3岁达80%,俗话说“三岁定终身”,也就意味着:宝宝三岁的智力、体能、个性能已经定型80%以上。而同时0-3岁还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此时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能开发训练,事半功倍。

大部分家长都选择在孩子2.5岁---3岁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而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入园初期都会产生“分离焦虑”的不适应现象,部分孩子会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对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及生理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3岁前让孩子参加幼儿园亲子班婴幼衔接潜能开发课程后,孩子会在非常自然轻松的状态下熟悉接受幼儿园环境及作息时间,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活动的集体生活,从而为正式入园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大大缩短孩子入园不适应时期。

独生子女在三岁未上幼儿园前,在家庭教养方式下,普遍缺乏与同龄孩子交往的社会性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从而对其将来的集体生活造成困扰.因此,让孩子在0-3岁这一个性品质形成最重要的时期进入亲子班,是对孩子社会性发展需要的一个促进手段,同时,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对孩子完整的人格个性形成将有重要的帮助.

而一谈到早教,我们的父母就想到如何开发智力,提高孩子的智商,如何让孩子聪明等等;其实孩子从一出身都比我们成年人聪明,所以从智力的角度来说,我们做父母的大不可必操心,而我们恰恰忽略的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对于家长的困惑和早教观,有专家表示,教育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它具有潜在作用。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模式也不同:是通过孩子活动——玩、摸、走来增长他们的一些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学前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应该是:在游戏中教与学。有业内人士提醒家长不要陷入早教误区:早教机构不是幼儿园。不少家长把早教机构当成了幼儿园、游乐场,带孩子到早教机构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互相接触。带着这种思想让孩子上课,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其次,早教不是万能的。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早期教育变成超常儿童,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早期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应过度强调技能。

此外,孩子父母是早教成功与否的关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要把在早教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对孩子进行真正的早期教育。

现在,咱们国内当下有句特别时尚的话,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特别同意这句话,但关键是要弄明白“起跑线”在哪儿?眼下“起跑线”太多,有点把人弄得找不着北了。你看:办英语班的说在他们那儿;办电脑班的说在他们那儿;还有卖矿泉水的,卖书包的,连治大舌头的都来凑热闹,说他们那儿也是起跑线。这些五花八门的“起跑线”,有多大帮助,笔者没有考察和实践,不敢枉加评论,但有一点儿,家长们一定要瞪大眼睛,那就是与钱沾边的事儿,千万别轻意就“掏腰包”。因为,被弄到他们“起跑线”上的孩子,没听说一下子各方面成绩就提高了多少多少这样的成功案例,但受骗上当,赔钱又耽误孩子时间的倒霉事儿,却常见于报端。因此,做父母别听有关商家的瞎忽悠,此时多在安装优良心理软件上下功夫比啥都强。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是谁说的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里蕴藏的育人道理,不但为多少代中国人的实践所证明,有趣的是外国人也为其找到了证据。而且还把“看老”的年龄提前了4年。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每名幼儿都被问了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

2003年,也就是当他们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40%的幼儿被归为“良好适应”类。当年他们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10%的幼儿被列为“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

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幼儿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卡斯比教授指出,3岁幼童的言行能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不过,他也承认,一个人的性格到成年后又改变的情况的确存在,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的父母都知道这个理儿,可是真去躬行的却不多。因为他们心里大多有这样一个误区,也可以说是两个“担心”。一个是孩子太小,不懂事儿,告诉他什么也不会往心里去,担心白费劲;另一个是有的个别父母,甚至还有怕把孩子“脑子”累坏了的担心。实际上不是这样。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有140亿个,其中70%~80%是在3岁前形成的。小孩到了6岁时,脑重量就能发展到1250克,达到成人的90%,基本接近成人脑重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做100%,4岁前就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8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8~17岁间获得。由此可见上述的担心是没必要的。

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朱庆澜先生,对早期教育亦有真知灼见。他说:“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6岁进入学堂,好似第二道染缸;20岁以后出了学堂,到世界上来同人办事,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认为关键是“第一道染缸”。“第一道染缸”打上“红底子”,以后再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人就会变成“大红”、“朱红”,即使是后来受到不良的影响,“红底子”也不会很快变化。假如“第一道染缸”染成了“黑底子”,以后就是后来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原来的“黑底子”也很难褪去。朱老先生的“三道染缸”理论,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孩子6岁以前安装的软件,能关系到孩子今后一生。

中国的朱先生和英国的卡斯比教授,虽然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但他们对人“基本定型”年龄、作用、意义的理论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一古训,便是我认为父母们给孩子们安装软件应拿捏得“及时”。“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儿”。人的基本软件的种子都应在7岁以前,撒进孩子大脑的“坑”里,也就是放进我说的“抽匣”里。如果有谁忽略了这个期限,错过了这个时机,这会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不利,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聪明孩子有8种智力

1、语言智力。在理解方面,向宝贝介绍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人(称呼)、物品、地点、标识牌等名称及特点,在表达方面,鼓励宝宝通过指物品等简单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选择,然后逐步使用简单语言进行表达。

推荐游戏:绕口令。小一些的宝宝可以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这类简单的绕口令,大一些的宝宝可以增加难度,如“扁担长、板凳宽……”

2、数学智力。生活中可以多向宝宝传达数量、大小、排序、分类等概念,比如“我们需要3个碗”、“这个盒子比较大”、“给鞋子排排队”等。

推荐游戏:玩盒子。找出家里各式各样的盒子,如月饼盒、鞋盒、药盒等,按颜色、形状或是材质,和宝宝一起分类。还可以将盒子一个个套在一起,增加宝宝对大小及空间关系的认知度。

3、身体运动智力。平时可以鼓励宝宝触摸、摆弄、拆装物品,在安全条件下,允许宝宝跳上跳下、攀登或走狭窄的地方。

推荐游戏:踩影子。带宝宝到户外,妈妈来踩爸爸的影子,鼓励宝宝跟着踩。爸爸则可以通过移动脚步或晃动身体的办法闪躲,这个游戏可以增强宝宝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4、空间智力。训练时,可鼓励宝宝做多种形式的爬行,多带宝宝玩积木、泥塑等塑形游戏以及拼图、走迷宫等视觉游戏,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涂鸦。

推荐游戏:妈妈藏,宝宝找。妈妈把一样玩具藏起来,让宝宝来找。当宝宝找到时,要求宝宝说出玩具是在哪儿找到的,比如“桌子底下、钢琴后面”。还可以请爸爸来做裁判,看宝宝说的对不对。

5、自我认知智力。平时要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性别及外形特征,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情绪、意愿,允许他们自主安排自己的事情。

推荐游戏:过家家。跟宝宝玩过家家的游戏,让宝宝来分配角色,安排故事情节,父母参与互动并细心观察,可以了解到宝宝如何自我定位,他对事物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等许多信息。

6、音乐智力。可以为宝宝播放或带宝宝听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允许宝宝自由敲击物品,带宝宝听音乐,并鼓励他们打节拍或即兴舞蹈。

推荐游戏:小小演奏家。找些能敲击的物品,如奶粉桶、板凳、杯子等,让宝宝用筷子敲击它们,感受敲击不同物品的音色,还可以鼓励宝宝敲击出节奏。

7、人际交往智力。生活中要教宝宝礼貌地与人打招呼,能够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物品或公共物品。适时引导宝宝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出现矛盾时会用协商的办法解决。

推荐游戏:生日聚会。在宝宝生日时,邀请宝宝的好朋友带上自己的玩具一起来家里玩。每人向朋友介绍自己的玩具,有兴趣的两人互相交换玩具玩。在过程中,要求宝宝将点心、水果分给大家吃。

8、自然观察智力。多带宝宝去野外游玩,引导宝宝观察各个物种的外形、特征,鼓励宝宝摸摸、闻闻、踩踩、听听。

贝贝智力开发的奥秘

0—3岁幼儿智力开发,其重要性远远出乎人意料。现代脑科学研究报告:刚出生婴儿的脑重量大约都在370—400克,6个月时候,脑重量是出生时的两倍,3岁时约重1000克,大概是成人的80%。还应该强调的是,上述脑重量的增加,不是增加在脑细胞的数量(刚出生婴儿的脑细胞约有140亿个,和成人差不多),而是增加在脑细胞之间的联系。所以说,人的学习品质和智能形成的基础期是在3岁之前。目前开发智力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重学后,轻学前。特别是0—3岁基础期的开发,更被忽略。

如果你想使你的孩子今后会读书,如果你想使你的孩子今后有创造力,就请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有关幼儿记忆力的误解

哪个年龄段的人脑是记忆的黄金期?有关专家指出,3岁-6岁的孩子记东西要比成年人快得多。

3岁-6岁的孩子正处于智力的开发阶段,也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广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3岁-6岁儿童的记忆力确实要好于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地多学点东西,但是不能盲目追求数量。他说:“人的大脑一辈子都是处于不断被开发的状态,只不过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开发内容。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开发适合他们这个阶段学的东西,家长们应该多注意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来开发他们的潜。”

有关记忆力认识的误解

记忆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其他许多能力发展、成熟的前提条件,人的记忆能力伴随着人的一生,与人的生活、学习、创造息息相关。

人出生几周就具备了最初级的记忆能力,婴儿经过几次哺乳之后就能快速的找到奶头,几个月后的婴儿可以通过回忆母亲的体味,能判断出是不是自己的母亲。三个月大的婴儿能够肘头,努力探寻陌生的世界,于是父母的声音、铃声的刺激、颜色的刺激、抚摸身体对皮肤的刺激都是在刺激着大脑,都是最有益的大脑训练操。随着大脑的发展、经验的增多、语言的发展,人的记忆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然而人们的记忆能力,尤其是优秀的记忆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及时的训练结果。

误解一:人的记忆力好坏是天生的,与训练无关。

这种误解是因为人们缺乏对记忆知识的了解,夸大了遗传对记忆能力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都证明:95%以上的人的遗传因素是差不多的,记忆能力主要是后天教育与训练的结果。在调查中占人口1%-2.5%的遗传因素超过常任的儿童,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优秀的遗传因素也会下降,其记忆能力也会哺乳正常幼儿的水平。经过调查,在一些乡村,发现了一些3-6岁的幼儿遗传因素很好,智力方面尤其是记忆能力都有超人的表现,可是两、三年后在此去调查发现这些儿童各个方面的能力与其他大多数儿童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几乎是文盲,无法给孩子后天的教育。相反,一些发展正常的幼儿,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下,几年后各方面都有了超常的发展,于是培养出了许多“数学神童”、“小作家”、“小艺术家”。

误解二:幼儿的记忆力很好,没有训练的必要。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我们只注意到了幼儿的无疑是记忆能记住许多的事情,甚至成人没有记忆得住事情,幼儿也能记下来,这样一来,成人便觉得幼儿的记忆能力比自己强,不需要进行训练。而实际上幼儿期的综合记忆能力还是很差的,3-4岁的幼儿综合记忆能力只有成人的十分之一,5-7岁的幼儿综合记忆能力也只有成人的四至三分之一。

造成“幼儿记忆能力很强,不必专门训练”的误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各种材料的记忆难度不明了。考核记忆能力包括记忆速度、记忆容量、遗忘速度和需要重复次数。当幼儿进入学习生活之后,需要记忆的知识面和量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这就要求幼儿能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才能使学习得心应手。

误解三:任何年龄段训练效果都一样,不要训练的太早。

人的大脑细胞是在胚胎期间最先发育的器官,在出生后5-6年里基本完成,能及时抓住这一阶段进行记忆力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龄段,记忆能力与智力的关系也不同。在幼儿期,记忆能力占了人类智力的主要部分,也可以说,如果一个幼儿的记忆能力发展正常,就可以评定他智力发展正常。记忆力超常的儿童,智力的发展也自然是超常的。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5-8岁训练结果最为理想,提高比例均在100%以上。15岁以后的训练平均提高水平就明显下降,训练结果如同3-4岁幼儿水平。

让不同年龄组的人回忆幼年时期的经历发现:

8-9岁小学生能力回忆到3岁左右;17岁青少年能回忆到3-4岁左右;成人组一般能回忆到4-5岁左右;60岁左右的老年人能回忆到6-7岁左右;80岁以上的老人最容易回忆起6-7岁左右的事情。

试验证明:3岁-9岁人的大脑经过训练后记忆能力平均提高水平最快,年龄与训练结果有较高的正相关性。智力成长曲线表明:13-14岁以前人的智力绝对分数是直线上升,之后智力发展速度逐渐减慢,约在26岁左右停止增长,26-36岁保持平衡,以后有所下降。也就是说人的整个智力约80%在4-8岁完成,20%在8-17岁左右完成。

这就决定着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早期教育的重点是完成儿童智力教育,最主要的是完成智力结构中的记忆力训练,年龄越大就越失去了开发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期的教育问题

从1岁开始至满3岁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的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也是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期个性的形成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培养孩子在德、智、体几方面更顺利、更健康地成长,以配合“四化”的需要,多出人才和早出人才,家长应特别注意幼儿期的教育。

人的大脑蕴藏着细胞总数大约为100亿个左右,其中70~80%是3岁以前形成的。在这一时期主要形成言语、音感和记忆细胞,大脑的各种特征也日趋完善。近年来,许多儿童教育家把1~3岁看做是早期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年龄”,并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重视。所谓关键年龄是指人生学习效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此期间所实施的教育,可收到事关功倍的效果。有人说“三岁之貌、百岁之才”,意思是说3岁之前形成的才华能决定他的一生。并有“三岁定八十,七岁看终身”的说法,这是说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养成的习惯,年至80岁还保留着。

孩子在3岁以前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时期,孩子在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发育都比较快,如语言的发育,从发单音发展为能说较长的句子;从不会走路到独立的行走。这些进步,都是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学习而来的。因为孩子最喜欢模仿学习别人的动作,为此,如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和耐心的引导,就会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完成了抚养的责任,而教育则是幼儿园,学校老师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有绝对重要的责任,而在早期的品德教育问题上,父亲比母亲列重要。近年来一些学者积极倡导“零岁教育”,试想,象这样艰巨的任务,除了父母亲,谁还能承担呢?所以,父母一定要掌握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意识,正常的心理素质,逐步培养他们具备刚毅、正直、纯朴、坚定的精神,聪慧敏捷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之从各方面均衡地发展,这样长大观后才能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幼儿早教应避免三个误区

专家表示,目前家长对早教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把早教简单地理解为“孩子智力的培养”

专家强调,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早期教育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健康、聪慧、性格好”,而不是有些家长理解的仅仅为了智力发育好,人人夸孩子聪明,不参加早教班会让孩子低人一等。

2.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评估不足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会学习,不给他们学习的机会。其实小孩学习的能力远远超过成年人,在孩子的眼中从来就没有“难易”之分,觉得好奇就接受,感到厌烦他们就拒绝。

人脑潜能的开发主要依赖早期,儿童大脑发育在6岁时基本完成,其中0岁至3岁是关键期,因为此时是脑细胞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脑结构的发育完成、脑功能的基本完善是在学龄前,尤其是3岁前。这个时期就是脑潜能储存及早期挖掘的关键期。

现在研究已经证明:4岁时孩子已发展出大约50%的学习能力,在8岁前会发展出另外的30%。在那短短几年里,大脑已经构建了主要的学习途径,摄取了大量的信息,孩子已经具备极强地学习能力。

3.对于孩子的培养过早定向

现在好多家长喜欢四处报培训班,孩子心理、生理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就不存在负担,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我们提倡的早教是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早教其实就是引导孩子快乐的玩耍,这样他们是乐意的,是不会产生负担的,对学习有趣的知识也不会感到困难。

“生活式早教”是最好的早教方式

“生活式早教”就是倡导“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对于0岁-3岁孩子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所以家庭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也是开展早期教育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

家庭对孩子心理品质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是早教中心及幼儿园、学校等其他环境无法比拟的,带有“启蒙性、长期性、情感性、感染性”等特点。

什么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孩子智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和后天发育,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一种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不仅能增加脑细胞的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节点的形成。

日常饮食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份。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此外,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在多年研究中,我们发现婚育时间也是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的,在女性最佳剩余年龄段出生的孩子,智力也会明显比较高,而父母的智力发育如果不好的话,也很难生出一个聪明的孩子,所以我们国家意志坚持优生优育政策,是对于提高我们国家国民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手段。

宝宝智力发育有哪些关键

出生时脑重量为400克左右,达成人的25%。6岁时,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已达成人的85%,8岁时,智力可达成人的80%。可见,学龄前是孩子智力快速发育的阶段。

婴幼儿期智力发育的关键是什么?胎儿期大脑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通过母体获得,母体营养的均衡完整与否将决定胎儿的脑部与神经系统发育。

其实,智力是由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专注力、操作能力组成。我们说饮食对聪明的影响,其实是说饮食对这几个能力的影响。均衡的营养,可以支持身体,使孩子精力充沛,活动力强,从而刺激大脑使孩子聪明;第二,均衡的营养可以支持脑力,让孩子进行游戏,进而刺激孩子变聪明。

均衡的营养包括很多,如: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有家长易忽视而今天最为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健脑食物,一是必要的结构脂肪,二是荤素的合理搭配,三是碱性食物,四是含乙酰胆碱和核糖核酸的食物。如蛋黄,含蛋黄素等脑细胞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能给大脑带来活力,充分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又如核桃,含有蛋白质、钙,常吃有健脑益智的作用;而缺锌,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更为严重会致小学阶段多动症;缺铁,会使孩子疲倦、乏力、无神。

为什么父母聪明孩子却不一定聪明?

1、什么是智力?

事实上智力有无数的定义。学术界通常采用的是源自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的“一般智力(general intelligence)”的概念。

目前实际上“智力因素”可以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来测定。其间对大脑的基本能力进行测试,比方说抽象思维、记忆力或者是空间想像力等等。然后从这些结果中计算得出智商(IQ)。值得一提的是,高IQ的人也往往具有更高的创造力并且在艺术领域表现超群。

2、什么叫做天才?

对足够多背景差不多的人进行测试,得出的结果总和就是呈钟形曲线的所谓的正态分布:大多数人位于中央位置,越往边际人越少。“钟”的顶端也就是平均智力根据定义确定为IQ值100。95%以上的接受测试者IQ在71至130之间。这个区间是正常的智力范围。低于71被视为智力存在障碍,高于131则在统计上属于天才(但这不能保证他或者她表现也优异)。

3、IQ说明的是什么?

智力实际上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IQ对职业成就和收入有很大的影响。聪明的人身体更健康、精神更稳定,因此平均而言寿命也更长。令人惊讶的是,IQ是个稳定的特性:儿童时期的IQ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几乎是不变的。

与此同时,高IQ在老年还是个额外的优势,这是认知心理学家伊恩·迪里偶然发现的。几年前他和同事在旧文件柜里发现了一堆堆尘封的IQ测试。它们是1932至1947年间苏格兰精神测试的结果。当时对7万名学生进行了测试。研究者说服了其中1500多名目前已经在78岁至93岁之间的测试者重做测试。结果令人震惊:决定高龄者脑力表现的不是教育、身体状况或者生活方式,而是11岁时的智商。

即便在学校接受测试80年后,这些聪明的孩子在年迈之后IQ也没有降低,而没那么聪明的孩子智力则有所减弱。研究者的结论是:高智商防止了年老之后的智力下降。

4、智力遗传吗?

基因虽然有巨大影响,但不是由它单独决定的。但是基因确定了智商的上限(和下限)。在这一范围内,智力取决于营养和环境刺激等其他因素。

5、如何测量基因的比重?

测定遗传因素最重要的数据来源是对双胞胎的研究。例如,人们会研究在出生后不久就分开被不同父母收养长大的双胞胎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有类似的基因,但环境不同。同样,也可以比较单卵双胞胎(有相同基因)与异卵双胞胎(基因最多只有50%相同)的智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统计得出智力的遗传程度。

6、基因的影响有多大?

从整个一生来看,大约50%的智商差异可以归因于遗传,对于另外50%研究者还知之甚少。基因虽然不完全决定智力,但有相当大的影响。

7、哪些基因令人聪明?

坦白讲这个话题令人类基因学家很不舒服。因为研究人员陷入同样的困境:他们虽然发现了遗传特征中的很多关键部位,但具体每个部位对遗传的贡献非常之小。

到目前为止,基因学家没有为智商的统计分布和遗传提供任何生物学上的解释。

8、聪明的父母就有聪明的孩子吗?

答:不一定。更常见的是这样的矛盾现象:高智商的父母通常生的孩子智商偏低,而低智商的人平均来说后代更聪明。这种效应叫做回归中央。

它的原因是,智力的遗传性只有50%。如果是零的话,父母就没有影响,孩子的智商平均为100。因此一对智商都为120的聪明的夫妇从统计上来说可以预计他们的孩子智商为110——正好在正常值和父母智商值的中间。相反,智商为80的父母孩子智商平均为90。这些孩子(与同等智商的伴侣)繁衍后代的话,后代的智商就会为95,也就是说接近于正常水平。

因此,担心物质上和智力上处于弱势的阶层生孩子更多会削弱社会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没有道理的。

孕妇可以吃海鲜吗

研究人员发现,在怀孕期间平均每周摄入鱼和海鲜340克以上的妇女,其孩子智力和身体发育均比其他孩子更好。

测试结果表明,妈妈多吃鱼,孩子在幼儿时期的运动和交流能力发育更好,7岁左右的行为表现更佳,8岁左右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而那些在怀孕期间从不吃海鲜的母亲,她们的孩子8岁时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可能性比多吃鱼母亲的孩子高48%。

但一些专家认为,这一研究成果颇有争议,因为美国政府2004年建议孕妇少吃海鲜,最好不吃鲨鱼、旗鱼、瓦鱼、大西洋马鲛等汞含量超标的海鱼,以预防海洋生物携带的汞毒素危害胎儿神经系统发育。

专家们认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少吃海鲜,每周最多1~2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枪鱼、剑鱼等含汞量高的海鱼。此外,患有痛风、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也应少吃海鲜。因为海鲜中嘌呤含量较高,病人吃了以后容易在体内形成尿酸结晶,加重病情。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应少吃海鲜,因为海鲜含碘量较高,过高的碘也会加重病情。

利用婴儿好奇心开发宝宝智力

据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以成人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的智力就发展了50%,而到了8岁便已经发展了整个人生智力水平的83%~90%,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是不是聪明的,在他8岁的时候,就基本上可以定局了。

现代科学认为人的极为丰富的脑力资源是远远没有得到开发的。因此,我们在提高智力方面,尤其是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方面,可以做许多事情。

经常变换婴儿在小床中的位置和小床在房间中的位置,可以使婴儿的双侧脑半球都得到锻炼,左右脑均衡发展。

要多和儿童说话。当婴儿通过抓握、抚摸和指某些东西来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究时,要经常用简单的话对他说,这是“娃娃”、“球”、“花”等,以便增加他和语言的接触,发展他的语言能力。

给儿童以温暖、爱抚和宽容。生气和生硬的惩罚,会造成儿童的情感损伤,易使儿童出现焦虑不安和缺乏自信。

不要强迫儿童使用某一只手或不使用某一只手,应听任孩子自己倾向于使用左手或右手。

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提供适当的玩具,尽量少玩电动玩具,而多玩那些能自己动手、动脑操作的玩具,例如:积木、七巧板、图片等都可以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和一些初级概念。

多玩动脑筋游戏,发展儿童多向的思维方式,例如:教儿童“花”这个字,可以让他画一朵花,用纸做一朵花,想象一朵花,唱一首有关花的歌。这样可以避免使儿童的思维刻板,提高他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其实有很多游戏对于婴儿来说都能成为动脑筋的好游戏,当然,在开发孩子智力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强迫孩子做什么,多给予其引导,让其自有发挥。

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的十大因素

一、遗传​

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

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二、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专家对30多名7-8岁的儿童做了智商测验,并与婴儿期的食谱进行对照,发现吃母乳喂养的孩子普遍智商较高,平均比吃代乳品的孩子多10分。奥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一种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不仅能增加脑细胞的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节点的形成。

与牛奶相比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三、饮食

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份。

四、环境

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

五、药物

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六、婚育时间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在23岁以前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103.24,而在28岁期间生育者高达109.29,但29岁以上所生的子女智商又低于105,故专家建议24--29岁期间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至于男性,则以30岁左右为优。"早生贵子"与"晚年得子"对子女的智力发育皆是不利的。适宜的年龄在生育孩子的过程中可有充沛的精力,这对提高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七、父母的文化水平

家庭是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最重要的场所,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孩子体格、智能、心理等诸方面的发育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据专家披露的资料显示:父母均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儿童平均智商为983,父母初中毕业者为103.3,高中毕业的为108.1,获有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证书的,其孩子的智商可达109.9,这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儿童的智商也相应上升。新加坡政府奖励大专以上毕业的母亲生育两胎甚至三胎,而对文化程度较低妇女生育两胎以上则要加税,奥妙在于此。

八、与父亲接触时间

与母亲相比较,父爱对孩子的智力影响更大,这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科研所人员的结论。据调查,有较多机会与父亲接触的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独立感和学习自信心具有优势。更多资料显示,常与母亲在一起的孩子对新奇事物兴趣更浓、社交能力更强,而与父亲打交道多的孩子数学成绩较高。因此,作父亲的决不要将抚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妻子,父母亲在开发孩子智力时担当同样重要的角色。孩子无法获得父爱时,对其心灵、智力的打击是无法估量的。

九、维生素摄入水平

美国营养学家曾以350多名幼儿作为检测对象,发现其每100毫升血液中含维生素C在1.1毫克以上者智商高出平均水平5分。这主要是因为人脑细胞中负责向脑输送养分的神经管,容易堵塞变细,致使大脑缺乏营养而功能减退,维生素C可使神经管保持通畅,从而保证大脑的营养供应。

十、运动

研究显示,凡坚持每天坚持锻炼20分钟,如跑步、跳健美操等运动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那些懒于运动孩子。体育锻炼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想象力会从各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敏捷,更富有创造力。

相关推荐

“脾气坏”的孩子更聪明吗

常能听到一些父母在一起交流育儿经验,有的妈妈得意地夸耀自己的宝宝“特别乖”,吃饱了就不哭不闹,根本用不着大人哄,真是好养好带。 有的妈妈则叹息自己的孩子脾气不好,死缠人,不听话,一哭起来没完没了,非要大人抱起来不可。 孩子的脾气确实有好坏之分。不过有研究发现:婴儿的性情与其智商有关,那些“性情坏”的孩子,长到4-5岁时,智商会明显高于其他孩子。专家将孩子按“性情坏的”、“性情好的”和“性情不好不坏的”分成3组,分别测试其4-5岁时的智商,然后追踪其4-8个月时的生长记录。结果,“性情坏的”一组智商得分居首

发育迟缓是智障吗

孩子智力发育迟缓跟智障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主要是孩子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的情况是跟我们的营养物质有一定的影响的,而智障这种儿童就是智力本身就是低下的,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 因为在学习上存在障碍,患儿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无法与人交流,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业,有的患儿学习站立和走路比较晚,有的患儿甚

幼儿家庭教育都有哪些技巧

幼儿期是最重要的教育时期 从1岁开始至满3岁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的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也是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期个性的形成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培养孩子在德、智、体几方面更顺利、更健康地成长,以配合“四化”的需要,多出人才和早出人才,家长应特别注意幼儿期的教育。 幼儿教育与幼儿健康都很重要 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完成了抚养的责任,而教育则是幼儿园,学校老师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1.了解患儿病情,及其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肌张力的情况; 2.根据孩子年龄阶段,智力情况,另外还有自身身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3.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分清训练主次,孩子什么功能恢复主要,什么功能恢复次之; 4.根据孩子的个性,想办法引起孩子的兴趣,让患儿配合训练,最好结合游戏来完成孩子的训练,以便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孩子脑瘫的训练一般主要包括孩子智力、语言方面,另外主要的就是针对性的让患者的肢体恢复正常运动功能,这也是我们之所以给孩子做脑瘫康复训练的关键。 具体的训练方法,一般从训练孩子翻身、行

孩子几岁学围棋合适

关于年龄:最低4岁半 现在的家长都想着让孩子尽早开始学习,其实在学棋的问题上,并非就是越早越好。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少儿学习围棋的最佳年龄应当在4--6岁较好。小孩的大脑在高速的发育之中,最适合开发智力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经过研究认为:“4岁孩子智力发展达到50%,6岁则达到80%。而7--18岁大脑发育只增加了20%。”所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要重点关注,不要错过时机。 4--6岁正是开发智力的良好时机,因为他们没有其它繁重的学习任务,时间充裕,好动好学,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好奇心强,是我

早期发现智力异常的孩子

每个儿童智力发育的速度都是有差异的,但如果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那么这个孩子智力发育就有问题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3岁以前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能早期发现智力发育障碍,进行早期训练的话,轻度智力低下的儿童可以达到正常或完全正常。然而,怎样才能在早期发现智力发育有问题的儿童呢? 智力发育有障碍的儿童在早期阶段的动作、语言方面会表现出迟缓现象,比如学会坐、爬、站、走、说话的年龄比正常儿童要晚。为了能尽早发现智力发育上的问题,我们在此提供一些线索供年轻父母们参考

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六个原因

(一)遗传: 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二)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三)饮食: 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

早产儿智力如何开发

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都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发挥他们大脑的最大潜力,有效地防治他们智力低下的发生。抓住早产儿出生后头两年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的有利时期,对早产儿实施全面干预,帮助孩子矫正缺陷。 虽然在早产儿中发生智力低下或是脑瘫的现象较多,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作为父母,应该在早期就对孩子智力发育进行干预,唯有如此,才能够预防早产儿智力低下。父母可以在早产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为新生儿做颅脑CT以及脑电图检查,并给与促进新生儿脑细胞新陈代谢的药物。 家长们可根据医生的建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

智力开发的原则

1、多认字不如多认人 有的妈妈不喜欢带宝宝出门,经常在家中让宝宝学习汉字,认为这对提高宝宝记忆力有帮助。其实并非如此。汉字多为形象文字,宝宝认字凭的是图形记 忆,而人不同的脸也同样是一个个不同的图形,宝宝如果能区分不同的人,他必然记住这个的脸,这跟认字是一个道理。并且区分不同人的面貌需要细致的观察与较 强的分辨能力,如果宝宝有了辨认人的本领,那么反过来,他认字识字就会变得容易多了,这其实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2、运动能力影响智力发展 运动能力对宝宝的智力是有影响的。1岁以内宝宝的智力主要反映在行为行动能力上

如何观察孩子智力是否正常

观察孩子智力正常的话: (1)婴幼儿的智力主要观察其运动、语言、与人交流等是否落后于同龄儿; (2)学龄儿可注意孩子是否有运动、学习困难,记忆力、理解能力、注意力欠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