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甘草和炙甘草的区别

甘草和炙甘草的区别

甘草就是炙甘草,甘草除了炙甘草这个名称外还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等多种称呼,其实甘草和是甘草就是一种,只要区分甘草和生甘草不同即可。

甘草和炙甘草的区别

炙甘草是在甘草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的。

甘草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甘草,甘草具有很强的清热作用;炙甘草是应用了蜂蜜进行泡制的,是将甘草浸入到蜂蜜中,这样处理过的甘草补益作用会更强,蜂蜜糖分高,制作而成的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可以应用于脾胃功能减弱、身体虚弱等症。

甘草与炙甘草的区别 甘草的分类

生甘草:在一些药方中标注了使用生甘草,这中甘草即未经过加工处理的甘草,这种甘草的功效没有干制的甘草强,味道也篇淡。

炙甘草:我们平常所说的甘草就是说的炙甘草,使用甘草的根茎经过加工干制之后的成品,味道甘甜,是常用中药之一。

炙甘草的毒副作用

现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呆等消化障碍。因此,偶尔泡一泡水喝可以,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了有关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对于需要服用灸甘草的人,一定要注意灸甘草的用法用量,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切不可私自大量的服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健康问题,服用任何其他食物也一样,要注意避免过量。

甘草和炙甘草的区别

甘草有很多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各地都有生产。

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其功能和主治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偏于润肺和中。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

另外,介绍一下著名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组成。

适应症:心脏瓣膜症、心律不整、心内膜炎、贫血、交感神经紧张症、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但是,总的看来本方主要是偏补,补阴气血,并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在生脉饮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精华所在。作为一种中药汤剂,现代应用也可作为家庭汤料使用, 即将药性过强的人参改为党参或太子参小量即可。其适应的症状,除了用于治疗心脏方面引起的症状以外,民间用法更主要的是对提高人体机能、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症状和复发有着很好的疗效。如日常工作中过度劳累,偶尔出现上楼梯不久就喘气、干咳、自觉心跳、脉象乱(时快时慢,即心律不齐。)等情况时,可以酌量使用。

甘草乃百草之王,诸药之君,用量用法虽然卑微,其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它在整个药方中其实起到最大作用是调和诸药,能解各种药方中骏烈药物的毒性,譬如有些治疗顽虐恶疾的药方不得不使用带毒药物,而有甘草相伴则诸事无优,平稳过渡了。

炙甘草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茎

甘草

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炙甘草的营养价值 炙甘草的营养成分

炙甘草中含有甘草皂甙、甘草黄甙、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蔗糖、铁元素等。

炙甘草与甘草的区别有哪些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的,甘草是一种补益类中药。一般它的药用部位是根以及根茎,并且它的药材性状是呈现圆柱形的。除此之外,它有其独特的气味,有点甜甜的味道,一般用于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是一个喜欢在阳光充沛的地方生产的植物。而炙甘草是补阴气血并且有调和阴阳的作用,一般都是作为汤剂。一般用于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是复发治疗的良方。还适用于心脏瓣膜症、心律不整、心内膜炎、贫血等症状。它主要是由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等组成的。

养生偏方 治痰第一方:二陈汤

组方:半夏(汤洗七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

功效: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和胃;茯苓渗湿健脾化痰;生姜降逆止呕化饮,并助半夏、橘红化痰和胃,且能制半夏之毒性;而炙甘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乌梅味酸,收敛肺气,和甘草酸甘化阴,以防半夏、橘红、茯苓辛燥渗利之性耗伤气阴。

制法:以上组方药材,加生姜3克,乌梅1枚,用水煎服。

生甘草和炙甘草的区别

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从两者的功能主治来看,炙甘草的药效变得缓和了,功能也少了一些。主要是生甘草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四肢挛急、痈肿疮毒等功效,而炙甘草没有了,或者说是这些功能变得很弱了。

在秋季一般选择生甘草,因为秋天与五脏中的肺相对应,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干燥,尤其是喜欢吸烟的朋友这时候更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肺,所以选择生甘草的祛痰止咳的功能,兼顾补脾和胃的功效,使得甘草的功效发挥的更好。而在其他季节,大都选择炙甘草,因为炙甘草的性能更加平和,而主要的是利用补脾和胃的功效,并兼顾益气的功效。

甘草和炙甘草的区别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甘草是一种补益类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甘草之用法,往往在药方的最后写上,却其实是在君臣佐使中各种药方的君药,即主药,起到最主要的作用。

甘草有很多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各地都有生产。

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其功能和主治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偏于润肺和中。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

另外,介绍一下著名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组成。

适应症:心脏瓣膜症、心律不整、心内膜炎、贫血、交感神经紧张症、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但是,总的看来本方主要是偏补,补阴气血,并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在生脉饮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精华所在。作为一种中药汤剂,现代应用也可作为家庭汤料使用,即将药性过强的人参改为党参或太子参小量即可。其适应的症状,除了用于治疗心脏方面引起的症状以外,民间用法更主要的是对提高人体机能、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症状和复发有着很好的疗效。如日常工作中过度劳累,偶尔出现上楼梯不久就喘气、干咳、自觉心跳、脉象乱(时快时慢,即心律不齐。)等情况时,可以酌量使用。

甘草乃百草之王,诸药之君,用量用法虽然卑微,其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它在整个药方中其实起到最大作用是调和诸药,能解各种药方中骏烈药物的毒性,譬如有些治疗顽虐恶疾的药方不得不使用带毒药物,而有甘草相伴则诸事无优,平稳过渡了。

相关推荐

甘草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炙甘草,长于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等。 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节宜消肿毒、利关节;粉甘草,偏重清内热,泻心火。同是一物,其炮制所不同,则功效主治亦别。 1、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

中医治疗焦虑有几种方式

1、心胆气虚 症状:心悸胆怯,善惊易恐,多疑善虑,精神恍惚,情绪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数或虚弦。治法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加减。夜苓、夜神、远志、党参、石富蒲、龙齿、灵磁石、跪泊、炙甘草、炙黄蔑。 2、心脾两虚 症状:心悸,善'原多恐,失眠多梦,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便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宁心。 方药:归脾汤《济生方》加减。党参、自术、炙黄瓦、当归、炙甘草、夜神、炙远志、酸枣仁、广木香、红枣、生姜。 3、阴虚内热

血虚阴亏怎么治

1.心悸病中见血虚证证候:心悸,头晕,失眠多梦,面白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治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主方:归脾汤。方药: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党参、木香、甘草炙、生姜、大枣。 2.虚劳病中见血虚证临床表现每以心、肝血虚症状为主。(1)心血虚 证候: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治则:养血安神。主方:养心汤。方药: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党参、麦门冬、五味子、炙甘草、柏子仁、茯神、灯芯草、莲子。(2)肝血虚 证候:头晕、目眩、耳鸣、胁痛、惊惕不

甘草梢和大枣的区别在哪

甘草(药材名称:Radix Glycyrrhiza),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 处方名 】甘草,生草,生甘草,炙草,炙甘草,草梢,甘草梢,生草梢等。 处方中写甘草,生草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

血虚的辨证施治

1.心悸病中见血虚证 证候:心悸,头晕,失眠多梦,面白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治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主方:归脾汤。方药: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党参、木香、甘草炙、生姜、大枣。 2.虚劳病中见血虚证 临床表现每以心、肝血虚症状为主。 (1)心血虚 证候: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治则:养血安神。主方:养心汤。方药: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党参、麦门冬、五味子、炙甘草、柏子仁、茯神、灯芯草、莲子。 (2)肝血虚 证候:头晕、目眩、耳鸣、胁痛

甘草的功效

甘草是利用甘草炮制加工而成,具有一定的香味,最重要的是它对人体健康的帮助很大,具有很强的功效和作用。那么,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有哪些呢?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了解。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因此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可以从炙甘草汤中来分析。综合历代医家看法,认为炙甘草汤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点: 1、阴阳并调,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 2、补阴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三大中医方法治焦虑症

1、心胆气虚 症状 心悸胆怯,善惊易恐,多疑善虑,精神恍惚,情绪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数或虚弦。治法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方药 安神定志丸加减,夜苓、夜神、远志、党参、石富蒲、龙齿、灵磁石、跪泊、炙甘草、炙黄蔑。 2、心脾两虚 症状 心悸,善原多恐,失眠多梦,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便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宁心。 方药 归脾汤加减,党参、自术、炙黄瓦、当归、炙甘草、夜神、炙远志、酸枣仁、广木香、红枣、生姜。 3、阴虚内热 症状 多疑惊悸,少寐多梦,

甘草甘草的区别

甘草是一种补益类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甘草有很多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各地都有生产。 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其功能和主治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

中医治疗焦虑症有哪几种方式

1、心胆气虚。症状:心悸胆怯,善惊易恐,多疑善虑,精神恍惚,情绪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数或虚弦。治法益气养心,镇惊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加减。夜苓、夜神、远志、党参、石富蒲、龙齿、灵磁石、跪泊、炙甘草、炙黄蔑。 2、心脾两虚。症状:心悸,善'原多恐,失眠多梦,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便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宁心。方药:归脾汤《济生方》加减。党参、自术、炙黄瓦、当归、炙甘草、夜神、炙远志、酸枣仁、广木香、红枣、生姜。 3、阴虚内热。症状

甘草泡水喝用生的还是炙的

因人而异。 生甘草和炙甘草在治疗效果上有所差异,建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以及疾病类型来进行选择。 其中炙甘草是生甘草加入炼熟的蜂蜜烘制后制成的,相对来说性质会更加温和一些,一般在需要组温阳方剂时就会使用到炙甘草;而生甘草则没有炙甘草的温性作用,对人体来说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