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增加肝细胞癌发病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增加肝细胞癌发病风险

1、 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来说,酒精依赖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有一多半以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很少喝酒,或者根本不喝酒,有1/3的患者会出现中度喝酒,只有12%的患者一直有饮酒的习惯,但每天不会超过五十克,那就说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并不全是因为酒精的原因。

2、 可以有隐性脂肪肝的平均患者为69岁,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是女性的四倍左右,也就是说,男性更容易受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威胁,而更容易导致肝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因此对于男性来说,应该更要加强这种危害很大的疾病。

3、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有一定的难度,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就是说无法用治疗的方法彻底根除肝脏的多余脂肪物质,并且这种病症目前还有高发的趋势,所以说预防是非常重要。

4、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情况来看,肥胖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客观事实,所以为了良好的预防这种疾病,就要保持良好的身材,如果肥胖的人是应该积极的进行瘦身的锻炼,一些慢性疾病患者也要积极的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性肝炎及时用药才能避免悲剧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害,其表现多样,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性肝病,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不过,真正因为嗜酒而导致肝脏遭受如此灾难的毕竟还是少数,而且只要早一日远离酒精,根本不会陷入肝病的泥潭。因此,从此种意义上来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需要警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与和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有关,如:体重增长迅速、内脏性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现在,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危害着全球民众的健康。在发达国家,此种肝病已约占全部人口的20%;在我国,它也成了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需做的事情,比如少喝酒,吃低脂、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做有氧运动等。

及时用药才能避免悲剧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酒精性肝病患者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也会发展为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因此,光靠生活方式的干预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不能在该用药时及时用药,很可能到最后追悔莫及。因为,目前临床上还没有能根本治愈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有效药物。最积极有效的措施是:主动预防脂肪性肝病、积极治疗脂肪性肝病,从源头杜绝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发生。

如何理解酒精肝

过量饮酒,大量乙醛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所以引起酒精肝,那么酒精肝是什么呢,怎样理解酒精肝呢。

直接和间接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纤维化,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根据国内临床标准,日饮酒精量 超过40g(合50度白酒100ml),连续5年以上的病人定为嗜酒者。嗜酒者发生的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病表现多样,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近年来,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患病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究其原因,都是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长期酗酒惹的祸。专家特别提醒市民,要文明饮酒,莫要亏待自己的肝。正常肝脏含脂2—4%,如含量超过肝湿重5%称为脂肪肝。其分类按照临床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另外引发脂肪肝的某些病因,如饮酒、营养不良、药物及毒物质损害等,既是脂肪肝的发病因素,也是肝癌的发病因素,因此,脂肪肝对肝癌的发生有一个助动因素,可增加癌变的几率。所以,远离酒精就是远离脂肪肝,就是远离肝癌。

那么,长期酗酒为什么容易导致酒精肝?长期大量饮酒,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非常大。而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患上了酒精性肝病,等到出现症状如肝区疼痛、全身无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转肽酶升高,这已是酒精性肝炎。若不及时治疗则很容易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重则危及生命。

女性对酒精较男性敏感。女性体型较小,体内脂肪含量高,喝相同量的酒,其血液中酒精浓度也高于男性,同时女性胃内乙醇脱氢酶较男性低,因此比男性更易发生酒精性肝病。女性甚至在停止喝酒后也容易由酒精性肝炎变成肝硬化。

对于酒精肝病人,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瘦肉、鱼肉、牛奶等。一些早期酒精肝病人有这样的疑问:患有脂肪肝,还敢吃肉吗?其实,这也是个误区。酒精性脂肪肝不是营养过剩所致,而是喝酒损伤了肝细胞,引起肝脂肪代谢的紊乱和沉积。所以平日还应当吃些瘦肉、牛奶等低脂肪高蛋白食物,改善肝脏的营养状况,以减缓其向肝硬化的发展。

以上就是酒精肝。

脂肪肝的癌变几率有多少

一些研究表明,大约有0%~0.5%的脂肪肝和0%~2.8%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在大约20年后会发生肝癌。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发展成隐源性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将会增加到4%~27%。最近,阿沙医生对19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和31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了长期的跟踪随访。在他们诊断为肝硬化后,平均随访3年多,就有25例(12.8%)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和64例(20.3%)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每年平均有2.6%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癌变,有4.0%的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

也就是说,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到隐源性肝硬化以后,12.8%在3年后有可能癌变,其癌变率仅比丙型肝炎肝硬化少了不到8个百分点,每年的癌变率比丙型肝炎肝硬化仅低1.4%。全球丙肝病毒的感染率约为3%,而脂肪肝的发生率为9%~46%,是丙型肝炎发病率的3~15倍!

帮你澄清肝炎传染误区

1 病毒性肝炎: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肝炎,具有传染性。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

2酒精性肝病: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酒精性肝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病因。此原因引起的肝病是不具有传染性的。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等与其发病密切相关。是体检人群中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病因,不具传染性。

4药物性肝病:由于药物的使用,直接或间接对肝脏造成损伤引发的肝病即药物性肝病。停用引起或可能引起本病的药物,是最重要的治疗,此类肝病也不具有传染性。

5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不具有传染性。

6其他因素,如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等也都可以引起肝脏炎症。

喝这种水易得肝病

美国农业部吉恩梅尔人类老龄化营养研究中心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坏习惯会增加人们患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

研究者选取了2634名参与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中年白人,且都参加了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组织的心脏健康对后代和第三代群组影响 研究。调查问卷中的含糖饮料包括了含有咖啡因的可乐、不含咖啡因的可乐、其他添加糖分的碳酸饮料、混合果汁、柠檬水和非碳酸类的果汁饮料等。研究者用计算 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参与者肝脏周围的脂肪数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饮用不含糖饮料的参与者相比,每天饮用含糖饮料超过1份的参与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病的患病率较高。在考虑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如热量摄入、饮酒等)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依然成立。

发表在《肝脏病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含糖饮料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间存在着关联。含糖饮料是“空热量”(含有高热量,却少量或缺乏基本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来源,人们需要控制其饮用量。

重度脂肪肝的诊断鉴别

一、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二、脂肪性肝炎:是指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据统计,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三、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四、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近年来,随著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中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老年人更易得脂肪肝

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我们称之脂肪肝。脂肪肝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2大类。其中老年人因代谢、肥胖、因病服药等因素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最高。2012年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已经超过50%。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而且研究也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的发病密切相关。因而我们要积极重视老年人脂肪肝的防治,以降低肝病的致残死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由于早期的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所以及时诊断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一旦发现患有脂肪肝,我们需要积极地采取生活方式的干预,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肝炎的分类

肝炎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分为好几类,现在大概有如下几种类型:

1、病毒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共六种类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

2、药物性肝炎:许多药物可以导致肝炎。比如2000年美国因为糖尿病治疗药曲格列酮会导致肝炎而撤销了它的许可。其它与肝炎相关的药物有:片仔癀、三氟溴氯乙烷、甲基多巴、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苯妥英锌和丙戊酸、齐多夫定、酮康唑、硝苯吡啶、布洛芬和吲哚美辛、阿米替林、 胺碘酮、呋喃妥因、口服的避孕药、胆锢醇、 硫唑嘌呤。

3、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占慢性肝病的10%~15%,中国目前对于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治疗迥然不同。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肝脏解剖形象与酒精性肝炎非常相似(脂肪滴、发炎的细胞),但是这些病人肯定没有酗酒的历史。由于肥胖症或新陈代谢病妇女患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可能性比男士高。一种比较缓和的、胆识类似的疾病是脂肪性肝病(steatosis hepatis)。

5、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同时有脾肿大,面色发灰,腹水浮肿及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

脂肪肝症状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病理类型及其伴随疾病状态密切相关,临床上,根据起病缓急可将脂肪肝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前者相对少见,病理上多表现为典型的小泡性肝细胞脂肪变,后者主要指由肥胖,糖尿病和酗酒等引起的大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根据疾病类型非为两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

1.急性小泡性脂肪肝

急性小泡性脂肪肝临床表现类似急性或亚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常有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黄疸,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和癫痫大发作,严重病例短期内迅速发生肝性脑病,腹水,肾功能衰竭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最终可死于脑水肿和脑疝,当然,也有部分急性小泡性脂肪肝临床表现轻微,仅有一过性呕吐及肝功能损害的表现,肝活检提示小泡性脂肪变,但炎症细胞浸润和坏死并不明显,电镜可见线粒体异常。

2.慢性大泡性脂肪肝

慢性大泡性脂肪肝即通常所述脂肪肝,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可能多于女性,起病隐匿,一般多呈良性经过,症状轻微且无特异性,即使已发生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有时肝病相关症状仍可缺如,故多在评估其他疾病或健康体检作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肝脏肿大为脂肪肝的常见体征,发生率可高达75%以上,多为轻至中度肝脏肿大,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质地正常或稍硬而无明显压痛,门静脉高压等慢性肝病的体征相对少见,脾肿大的检出率在脂肪性肝炎病例中一般不超过25%,局灶性脂肪肝由于病变范围小,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但同时并存其他肝病时例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常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症状。严重脂肪性肝炎可出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常规体检部分患者可发现肝脏肿大。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则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相似。

酒精性肝病

患者的临床表现因饮酒的方式、个体对乙醇的敏感性以及肝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症状一般与饮酒的量和酗酒的时间长短有关,患者可在长时间内没有任何肝脏的症状和体征。

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情况良好,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隐痛或不适。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患者有长期饮酒史。

酒精性肝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与组织学损害程度相关。常发生在近期(数周至数月)大量饮酒后.,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可有发热(一般为低热),常有黄疸,肝大并有触痛。严重者可并发急性肝功能衰竭。

酒精性肝硬化发生于长期大量饮酒者,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相似,可以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慢性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如精神神经症状、慢性胰腺炎等。

脂肪肝的分类

按病理改变程度分类

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脂的积聚,形成脂肪肝:

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脂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脂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脂增多。

④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脂转运出肝细胞发生障碍。

当①和③进入肝细胞的甘油三脂总量超过②和④消耗和转运的甘油三脂时,甘油三脂在肝脏积聚形成脂肪肝。

2、脂肪性肝炎:是指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据统计,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3、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4、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近年来,随著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中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份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相关推荐

夺命肝硬化帮凶

肥胖与肝病关系密切 既往人们仅仅注意到体重不足(消瘦)可导致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然而近年来临床上见得更多的却是肥胖相关的营养过剩性脂肪肝。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是健康体检儿童和成人肝功能酶学异常的主要原因,三分之二以上的血清转氨酶增高与肥胖有关;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比饮酒与脂肪肝的关系更为密切,当前日益增多的脂肪肝主要是肥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而酒精性脂肪肝仅占5%~10%;肥胖者即使没有其它伴发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也很高,大约56%~78%的肥胖者有脂肪肝,21%~39%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男性糖尿病患者患肝病几率是正常人2倍

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增强,葡萄糖异生作用加强,使游离脂肪酸的生成增加,进而导致骨骼肌中脂肪代谢产物积聚,胰岛素传递信号受损,葡萄糖运输障碍,提高了肝病的发生率。对男性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危险为正常人的2倍。” 然而,值得大家警惕的是,当前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并发肝脏疾病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糖尿病与肝脏病“相伴相生” 专家指出,糖尿病与肝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病情的进展和演变。一方面,糖尿病患者会并发各种肝病,另一方面,部分肝病也会参与糖尿病的发生。 与糖尿病相关的肝病主要有

脂肪肝是否会发生癌变

脂肪肝发病率的一路飙升,引起了人们对脂肪肝的一度恐慌,而脂肪肝本身给人体带来的危害确实非常之大,很多患者担心脂肪肝会发生癌变,因此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对于脂肪肝的癌变问题,我们请肝病专家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吧! 专家指出:脂肪肝疾病本身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直接关系,但若任脂肪肝发展,肝细胞可变性、坏死。部分脂肪肝长期未得到治疗。有可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 肝病专家解释说,脂肪肝转为肝硬化后,肝硬化是肝癌的一个常见病因。另外,脂肪肝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抗感染及抗肿瘤的能力也明显下降,易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慢性肝脏性疾病。酒精性肝病的早期病变有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纤维化(af)、酒精性肝炎(ah)和酒精性肝硬化(ac)。病理学检查发现,酒精性肝病中的肝细胞癌几乎都合并有肝硬化基础。目前认为,酒精本身未必是直接的致癌物质即无起始因子意义,而hbv、hcv、化学致癌物质和免疫抑制等可能为“辅致癌因子”,而具启动因子作用。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向来重视营养缺乏学说。近年的研究表明,乙醛中毒加之酒精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活性氧等酒精化学反应与药理学机制颇受瞩目。 有关酒瘾以

脂肪肝病因

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单独或共同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脂肪组织。肝细胞内脂质特别是甘油三酯沉积是形成NAFLD的一个先决条件。导致脂质沉积的代谢异常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几个环节有关:①脂质摄人异常:高脂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动员增多,促使游离脂肪酸(FFA)输送人肝脏增多;②线粒体功能障碍,FFA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和氧化减少,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③肝细胞合成FFA和甘油三酯

肝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大家都知道过度饮酒容易伤肝,尤其经常或者大量酗酒容易引起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可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时,枯否氏细胞减少,可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研究表明,肝癌发生与饮水污染有密切的关系,湖泊塘沟中有许多有机致癌促癌物,还有一种容易生长的蓝绿藻,其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被确定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在非自来水的水源中,危害最大的污染为沟水,其次为河水,井水最低。故在没有自来水设施的乡村,应提倡饮用井水。 遗传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环境中的突变原和病毒作用激发肝

脂肪肝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血清学检查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正常或轻、中度升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为主。 2、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性肝病重要而实用的手段,其诊断脂肪性肝病的准确率高达70%~80%左右。CT平扫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平扫密度比值≤1可明确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根据肝/脾CT密度比值可判断脂肪性肝病的程度。 3、病理学检查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仍然是确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方法,对鉴别局灶性脂肪性肝病与肝肿瘤、某些少见疾病如血色病、胆固醇酯贮积病和

肝病诱发的5个因素

1、饮用水受到污染,肝癌高发区表明,饮用污染严重的沟、塘水者肝癌死亡率高于饮用井水者,饮用深井水者肝癌死亡率最低。 2、微量元素,当前在微量元素与肝癌关系的研究发现,肝癌死亡率与环境中硒含量呈负相关,与居民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动物试验表明硒能阻断毒素诱发大鼠和鸭子发生肝癌。 3、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可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变时,枯否氏细胞减少,可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发生,因此酒精是致使肝病的一大因素。 4、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比较多见的肝癌的病因之一。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与

林赛氏指甲一般与什么病有关

就目前与发现的临床案例来看,林赛氏指甲一般与慢性肾衰竭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脂肪肝后有关。 1.慢性肾衰竭 来自美国布朗大学Warren Alpert医学院的 Yang 教授在2015年4月30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介绍了一例典型的林赛氏指甲(Lindsay’s Nails),患者经治疗后处于慢性肾脏病(CKD)4 期,去年血肌酐水平升高(1.7-2.2mg/dl)、血尿素氮水平升高(26-38mg/dl)。 2.肝硬化 2015年6月9日,《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区别

简单的说,肝脏只有单纯的“肥胖”称为脂肪肝,如果合并明显的肝脏坏死,肝功能反复异常,则称为脂肪性肝炎。 单纯的脂肪肝进展缓慢,预后较好,而脂肪性肝炎可能进展为纤维化,个别可发生肝硬化。那么怎样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呢? 1.通过B超加上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出现肝功能异常:ALT、AST、ALP、r-GGT和血清胆红素升高)来诊断。 2.肝穿刺取肝组织送病理检查是诊断脂肪性肝炎的金标准。由于肝活检有创伤性,一般人难以接受这一检查。当B超及实验室检查遇到难题时,才建议做肝活检。 Tips:脂肪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