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的注意事项
儿童生长发育的注意事项
儿童生长发育的注意事项之一:环境因素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是不同的,家境富裕的孩子,不论是居住环境、人文环境都是比较好的,会给孩子提供足够好的条件进行培养和教育。从妈妈怀孕开始,妈妈所提供的生存环境都是不同的,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的分化、组织、器官的发育完善,还有自身母体的生长环境都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母体本身体质不同也是会造成孩子的生长发育出现偏迟或者是偏快的。怀孕期间从事有辐射的工作,或者是长期接触电脑、手机的妈妈们都是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对胎儿造成不利的影响的,特别是对今后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是影响非常大的。如果妈妈本身的体质非常的好,孩子在胎儿时期的发育就会是比较迅速健康的,今后出生也会更加的快速。但是如果妈妈本身就是体弱多病的,孩子也会受母体的干扰,造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发育出现缺陷,营养不足等情况。环境因素除了外在的干扰,还和母体的环境息息相关。
所以为了孩子可以发育得更加的健康,妈妈们在开始怀孕就要特别注意外部环境对胎儿造成的影响,自身也需要加强营养和尽量避免到公共场合去逗留,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远离重工业区,选择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才是关键。
儿童生长发育的注意事项之二:营养因素
很多妈妈为了孩子可以长得更高更壮,每天都是大鱼大肉的,新鲜的蔬菜水果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比较滋补的药物给孩子服用,这样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以前就遇到过妈妈把自己吃的人参给孩子偷偷的尝了一点,造成孩子永远都没有办法长高,身材矮小,说话做事都是非常迟缓的案例。营养必不可少,但是也需要适量,特别是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大补是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的。
儿童肥胖、儿童高血压、儿童糖尿病等各种各样的富贵病已经在儿童时期大规模的出现了,如果给孩子提供过量的脂肪、糖分、蛋白质等等营养物质,就会造成孩子出现身体疾病,而且将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发育。但是如果营养不足也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体型偏轻等各种不利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孩子的体质会是疾病缠身,动不动就感冒,免疫力、抵抗力非常的低下,这样对孩子也是非常糟糕的。
适量的营养是保证每餐吃饭正常,膳食纤维、粗粮、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等的营养比例控制得当,新鲜的水果保证每天摄入一些,不可把水果当饭吃,也不可以只吃零食不吃饭,特别是垃圾食品越来越会危害孩子的生长发育,脂肪和糖分含量非常的高,像辣条、薯条、汉堡、鸡翅、饼干等膨化食品,更是不可以让孩子摄入,这样才能够保证儿童的健康发育。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就会减慢身长增长的速度。维生素d、钙和磷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同时,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因此,从小就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是否全面。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月-1岁半为13-15小时,1岁半-3岁为12-13小时,3岁-7岁为11-12小时。孩子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运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孩子,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且随着月龄的增长,要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孩子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孩子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孩子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经常锻炼身体也是增强体质的一个重要方式。
4、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孩子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孩子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治疗原则
首先通过病史、体格和化验检查,根据详细的资料和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引起儿童矮小的原因,最后确定治疗原则。原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1、营养不足:应合理营养、全面均衡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食欲等。
2、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通过各种调养,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可酌情使用生长激素。
4、精神因素引起:改善生活环境,使儿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
5、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根据情况进行特殊治疗。
6、甲低、垂体性侏儒、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等应对症治疗。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儿童发育迟缓其实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是会带来很大影响的,不管是体格发育还是智力发育如果落后于别人,那么对他今后的一个成长过程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面对这种问题家长们应该及时的帮助孩子降低这种伤害。
发育迟缓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在6%~8%之间。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发育,从而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
1、体格发育落后;
2、运动发育落后;
3、语言发育落后;
4、智力发育落后;
5、心理发展落后等 生长发育迟缓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多有体格发育、运动发育及智力发育落后但也可以某一方面为突出表现。 如果身高、体重、头围的测量值全部都偏低的话那就表示孩子的发育出现了全面的迟缓,应该向小儿科医师做详细咨询,以确认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上面就是关于儿童发育迟缓的一个介绍,希望从这些介绍当中大家可以更加全面地去认识这种问题,只有我们了解了他的原因,以及在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去应对和解决。
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一、体重 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次之,一般月增长60 0~800克。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儿童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儿童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1岁后儿童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7(或8)
二、身长 身长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长影响不明显。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身长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长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长4~7.5厘米。 幼儿期儿童的体型由婴儿期的肥墩型向瘦长型转变。这期间躯干稍长些,下肢稍短些。幼儿期后,四肢的增长逐渐快于躯干的增长。一岁以后平均身长的公式为:身长(cm)=年龄(岁)? +80(cm)。儿童的身长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三、头围 头围是反映儿童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已与成人相差不很多了。由此可看出,脑发育主要在生后头3年。正常儿童后囟门3个月闭合,前囟门1岁~1 岁半闭合。过迟闭合要考虑有无佝偻病的可能。有的儿童出生时囟门就较小,闭合也会早些。这与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较好有关。因此要综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超量服用鱼肝油或超量服用及注射维生素D,一般问题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儿童头越大越聪明,聪明与否和头围大小并不成正比。儿童的头围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儿童生长发育期如何保健
1、最佳喂养年龄
很多孩子们会厌食,挑食,不按时吃饭,这些都是父母早期没有培养好孩子饮食习惯导致,孩子进食的关键时期是在5-7个月的时候,,这时候孩子们处于刚好能够吃些辅食的阶段,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吃些蔬菜,米粥,鸡蛋,山药泥,苹果泥之类的辅食,这些可以让孩子们的食欲得到很好的刺激,让他们能够在以后都有着很好的食欲。所以父母要把握好这个时期,不要一直给孩子喝奶,这样孩子在以后会出现挑食厌食症的。
2、眼睛防护的最佳时期
在孩子10岁至13岁的时候,会容易形成近视,因此父母在这时候要注意给孩子们进行预防,首先要给孩子们补充丰富的营养,像是蛋白质,钙铁锌硒,维生素都是孩子们需要补充的元素,尤其是维生素A更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物质,有助于明目防近视。其次就要注意让孩子远离甜食,糖分过多会导致孩子体内的钙质流失,进而引发孩子近视,还有就是孩子们要注意休息,不要经常熬夜,这会导致身体发育不良的,最后要注意远离辐射性的东西,像是手机,电脑,电视都要让孩子减少使用,防止诱发近视。
3、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
有的孩子们会有着口吃的现象,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这就需要父母们加以培养,在孩子2岁至5岁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们读书,唱儿歌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治愈口吃。这时候的训练可以让宝宝们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4、其他保健时期
孩子就是一棵幼苗,可以各方面的塑造培养,在孩子2个月的时候,乳牙更开始发育,是一个护理牙齿的阶段,其次在孩子换恒牙的时候又是一个牙齿保健期,此外还有孩子的素养培育,差不多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可以教孩子一些礼貌的用语行为,让你的孩子形成文明习惯。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5点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条件改善,小儿的生长发育越来越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哪些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1、导致矮小的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等,皮肤深浅、头发颜色、脸形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以及对疾病的易感性等都与遗传有关。人体的成年身高70%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30%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条件。一般父母高子女也高,父母矮子女也矮。男孩、女孩生长发育各有其规律与特点,如女孩的语言、运动发育略早于男孩;女孩的青春期也早于男孩,而男孩由于青春期延续时间较长,最终的体格发育明显超越女孩。因此,评估小儿生长发育水平时应分别按男女孩标准进行。还有一些内分泌疾病,比如明显的生长激素缺乏、性早熟等一些内分泌的问题,都会给孩子身高造成明显的影响。还有一些像遗传代谢性疾病、骺软骨发育障碍、染色体障碍疾病、特纳氏综合症以及染色体问题都会影响身高。
2、导致矮小的营养因素
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胎儿从孕母获得营养,出生后则靠自我摄入。合理的营养应包含足够的比例适合的热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孩子们新陈代谢和生长的需要。否则会妨碍机体各器官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某些营养缺乏症。营养是生长的物质基础,所以给孩子充分合理的营养,是生长发育的最根本的保证。同时要晒太阳,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帮助能转化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有利于骨骼的生长。
3、导致矮小的运动因素
运动虽然不能增加遗传所确定的身高,但可以使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使骺软骨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运动还可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生长激素平时处于低水平的脉冲式状态。经常运动的儿童,要比不运动的人最少身高至少会高2-3厘米,多的达到10厘米以上。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体育活动,比如跑步、跳绳、打球、跳高、跳远等都有利于长高,即便是举重、哑铃、摔跤等所谓负重性、压迫性运动项目,只要采取中等运动量和间断性练习,也有益于长个儿。不过,对长高最有效果的锻炼项目还是要首推单杠、吊环、打篮球、弹跳、自由体操以及游泳等运动。
4、导致矮小的睡眠因素
睡眠时大脑能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身体长高,孩子应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的重要特点是在入睡后30~45分钟开始出现阵发性的脉冲式分泌,深睡眠时分泌较多,浅睡眠时分泌较少,清醒时很少分泌。睡眠状态下的生长激素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的3倍左右,所以保证睡眠是有利于长高的。而且这种生长激素分泌大部分在前半夜,所以孩子不能睡觉太晚。儿童期睡眠的时间跟年龄有关,不同年龄差异比较大。一昼夜睡眠时间1-3岁需要10-12小时,4-6 岁需要10-11小时,7-10岁就需要10个小时,10岁以上的孩子也不少于9个小时。垂体的促性腺激素,也是在夜间睡眠时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的脉冲分泌,特别在青春期的早期,更是只有在夜间入睡后才出现阵发性的脉冲分泌。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对生殖器官及性征的发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5、导致矮小的其他因素
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教养方式、战争、饥荒、经济萧条等社会因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的影响。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芬霍博士认为,出生时健康的婴儿,如果长期生活在精神压抑、父母离异甚至受虐待的家庭里,会发生成长障碍。据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班牙、朝鲜等失去双亲的孤儿,平均身高比同龄其他国家的儿童低好几厘米。情绪也会影响孩子长高,所以要多给孩子温暖和抚爱,使他们精神愉快,健康成长。
蛀牙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对营养需求较高,而营养的摄入离不开良好的咀嚼功能。由于乳牙严重龋坏或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或丧失,进而影响对食物的切割和磨细,对于需要充分咀嚼的食物,孩子要么不吃,要么咀嚼不充分,影响胃肠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临床上发现,满口蛀牙的小朋友比同龄儿童瘦小。经常有家长说,龋病治好后,孩子吃饭香了,更健康更结实了。
儿童蛀牙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专家介绍,由龋病引起的根尖周炎可成为身体其他疾病的感染病灶,称之为“病灶牙”。牙齿的代谢产物或细菌毒素可被血液或淋巴液带到其他器官,在机体过度疲劳、感冒、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
另外,婴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乳牙龋齿,尤其是前牙的严重龋坏或早失,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孩子讲话时会出现“漏风”现象,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蛀牙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不少儿童因糖吃多了或饮料喝多了患有蛀牙。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儿童蛀牙除了对牙齿、口腔产生影响外,还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蛀牙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对营养需求较高,而营养的摄入离不开良好的咀嚼功能。由于乳牙严重龋坏或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或丧失,进而影响对食物的切割和磨细,对于需要充分咀嚼的食物,孩子要么不吃,要么咀嚼不充分,影响胃肠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临床上发现,满口蛀牙的小朋友比同龄儿童瘦小。经常有家长说,龋病治好后,孩子吃饭香了,更健康更结实了。
儿童蛀牙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专家介绍,由龋病引起的根尖周炎可成为身体其他疾病的感染病灶,称之为“病灶牙”。牙齿的代谢产物或细菌毒素可被血液或淋巴液带到其他器官,在机体过度疲劳、感冒、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
另外,婴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乳牙龋齿,尤其是前牙的严重龋坏或早失,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孩子讲话时会出现“漏风”现象,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面面俱到”的刷牙方法
如何预防儿童蛀牙和其引发的疾病?姚军认为,最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他对刷牙方法做了细致研究,推出“面面俱到”的刷牙方法,这一刷牙方法的核心原则有三个:
一、牙齿分六个区十六个面。分区是为了在刷牙时明白刷牙的部位,具体是单颌前牙为一区有唇舌侧两个面,两侧后牙各为一区有唇舌颌三个面,这样单颌三个区,总共为八个面,而上下颌加起来就有六个区十六个面了,这也就是“面面俱到”的“面面”。
二、刷牙用力适当。刷牙如果太用力,刷毛的尖端就会刺痛牙龈,这样在刷牙时就让开了牙龈与牙齿的连接部分,造成食物残渣容易积存的地方没有刷干净的现象。
三、用颤动的方法刷牙。使用颤动的运动方式可以让刷毛尖部与牙面良好结合,刷洗时毛尖在牙面小范围旋转清洁牙面,避免长距离运动对牙齿表面不均匀的磨损。颤动时,刷毛尖端可以轻轻进入牙龈与牙齿的连接部分,在按摩牙龈的同时将最不容易刷干净的地方清理干净。
儿童生长发育的小知识
1、小儿生长发育概述:
小儿生长发育是指小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也是不同于成人有基本特点。生长是指小儿形体的增长,主要反映为量的变化;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进步生长,主要反映为质的变化。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具有全人类共同的规律性,表现有种族、地区、民族或个体差异。
2、生理常数的临床意义:
生理常数是健康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总结,是衡量小儿健康状况的标准。具体常用小儿生理常数如下:
⑴体重:体重是作为衡量小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指标。小儿出生时正常体重约为3kg左右,出生后的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0.7kg,出生后的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0.5kg,1周岁后平均每年增长2kg。常用推算体重的公式有:小儿6个月者,体重(kg)=3+0.7×月龄;7至12个月者,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者,体重(kg)=8+2×年龄。体重是临床给药、输液的根据,体重增长过快多见于肥胖症、巨人症,体重低于标准15%以上者,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
⑵身高: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时正常身高约50cm,第一年增长约25cm,第二年增长约10cm,2周岁至青春期平均增长约7cm,青春期身高为学龄期的2倍,增长约接续2-3年。公式“身高(cm)=70+7×年龄”是推算2至12岁儿童身高的参考公式。身高低于正常30%以上者,多见于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
⑶头围:头围是反映脑和颅骨发育程度的指标,头围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头围过大见于脑积水等引起。
⑷胸围:胸围主要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新生儿正常胸围约32cm,1岁达44cm,接近头围,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胸围过小见于营养不良,胸廓畸形见于佝偻病、肺气肿及心脏病。
⑸囟门:囟门主要反映颅骨发育的情况。正常时前囟闭合时间在出生后12-18个月,后囟闭合时间在出生后2-4个月。囟门闭合过早,常见于小头畸形;囟门闭合过晚常见于佝偻病、呆小病或脑积水;前囟饱满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是婴儿脑膜炎、脑炎的重要体征,囟门凹陷常见于脱水及极度消瘦。
⑹牙齿:乳牙正常20颗,2-2.5岁出齐,恒牙正常32颗,6岁左右开始萌出,并逐渐替换乳牙。2岁以内乳牙数计数公式:乳牙数=月龄-4(或6)。如果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愚型、牙质发黄或损坏(经常服用四环素)。
⑺智能发育:智能发育是指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运动、语言、性格等方面的逐步发育过程。
⑻动作发育:动作发育直接与肌肉的发育,尤甚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⑼发育顺序:正常小儿发育是由上到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地进行的。
⑽语言发育:语言的发育与神经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还顺有正常的听力和发音器官。语言发育的顺序分为发音、咿呀作语、单语单句及成语四个阶段。
⑾性格发育:性格发育是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经过不断的量变和质变而发展起来的。
蛀牙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不少儿童因糖吃多了或饮料喝多了患有蛀牙。我们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儿童蛀牙除了对牙齿、口腔产生影响外,还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蛀牙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对营养需求较高,而营养的摄入离不开良好的咀嚼功能。由于乳牙严重龋坏或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或丧失,进而影响对食物的切割和磨细,对于需要充分咀嚼的食物,孩子要么不吃,要么咀嚼不充分,影响胃肠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临床上发现,满口蛀牙的小朋友比同龄儿童瘦小。经常有家长说,龋病治好后,孩子吃饭香了,更健康更结实了。
儿童蛀牙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专家介绍,由龋病引起的根尖周炎可成为身体其他疾病的感染病灶,称之为“病灶牙”。牙齿的代谢产物或细菌毒素可被血液或淋巴液带到其他器官,在机体过度疲劳、感冒、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
另外,婴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乳牙龋齿,尤其是前牙的严重龋坏或早失,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孩子讲话时会出现“漏风”现象,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盲目补铁有碍儿童生长发育
不伴贫血的缺铁更常见
柯海劲介绍,铁是人体的一种必需元素,对生长发育处于迅猛阶段的儿童来说,他们对铁的需求量也会相对增加。如果铁缺乏时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虽然很少会导致小儿的死亡,但是,它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体格发育、免疫力水平等,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还会干扰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儿童的行为异常,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下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等,再严重一点的甚至会发展为贫血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等,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症。所以,小儿缺铁性贫血常会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2001年“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7个月一7岁儿童铁缺乏症(ID)总患病率40.3%,IDA患病率7.8%。尽管缺铁性贫血(IDA)患病率已显著降低,但缺铁(不伴贫血的ID)仍很严重,其中婴儿缺铁和IDA患病率分别为44.7%和20.5%,显著高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而农村儿童IDA总患病率12.3%,显著高于城市儿童(5.6%)。
面对较常见的缺铁问题,很多家长容易矫枉过正,都生怕自己的孩子缺铁了,不少家长甚至对“补铁”持“多多益善、有备无患”的心态,于是通过各种途径给孩子补铁补血,又是食疗,又是各种各样的补铁剂什么的。柯海劲说,殊不知,这种盲目地补铁补血,不仅浪费钱,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孩子体内的铁负荷过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当人体内铁超载时,首先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便秘等不适症状,接着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慌等,再严重一点的甚至还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所以,柯海劲提醒,家长最好不要在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就自行购买各种铁制剂给孩子食用,尤其是不能同时食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铁强化剂,以免造成铁摄入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