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癌前病变不是癌吗

癌前病变不是癌吗

"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但继续发展下去就有癌变可能。因此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常见的有:黏膜白斑:常发生于食管、口腔及外阴等处,如果黏膜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着一定的异型性就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交界痣:多位于手掌、足掌、外生殖器和背部,经常受到摩擦、外伤或感染等刺激,容易发生癌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大约10%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发生癌变。子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妇女较为常见的病变,其中,重度宫颈糜烂中的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癌变。乳腺囊性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随着年龄增大癌变可能性亦增大。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有家族史。

查出癌前病变就是患上癌症吗

癌,是一个危险的字眼。这个观念已经在许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因而一切与“癌”字有关的事物都会引起恐慌,比如被诊断出癌前病变,相信不少患者已经被吓得腿软,认为自己肯定是得了癌了。其实,癌前病变与癌还有一段距离。癌前病变可能会发展成癌,但也可能停留在病变的阶段,不再前进一步。

来听专家怎么解释病变与癌变。

病变,其实是病理变化的简称,疾病引起组织或细胞的变化。这个概念非常宽泛,可以是良性或者恶性疾病引起的,变化是可逆,也可以是不可逆的。简而言之,感冒和癌症都属于病变,只是性质不同。“病变”本身只是一个中性、客观的描述。病变不一定是癌变,癌变一定是种病变。

那么“癌前病变”是癌了吧?与癌字搭边,人们又开始给它贴标签。但其实癌前病变也不是癌。

癌前病变是指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人体上某些器官的一些良性病容易出现细胞异常增生,具有恶性变化倾向,这些异常增生具有癌变倾向的病变称为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并不直接等于癌,也不一定会发展成为癌,虽然看似从癌前病变到癌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或许一辈子都不会跨过,只是停留在癌前病变阶段,它不同于癌,治疗处理上也完全与癌不同。就乳腺增生而言,只有异常的、不典型增生才属于癌前病变范畴。大部分的增生仍然是属于普通的病变。

肛裂的检查

除肛门视诊外一般无需特殊检查,但如病因不明或合并其他疾病,则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检查方案。

1.直肠指诊及内镜检查 对难以确诊的肛裂可酌情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操作时应动作轻柔,以免引起病人剧痛。

2.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位于侧位的慢性溃疡,要想到有否结核,癌,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罕见病变,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鉴别诊断。

癌症真的可以自愈吗

误诊的几率不可避免,而且怎么看都要比“自愈”的几率高。

从定义上谈,基因上的突变一般都会被自己修复,而那些不能自我修复的突变才会成为肿瘤,所以,既然是“癌”,那么就定是不可自我修复的,能自我修复的,就不能叫“癌”,但一些医疗文献,国外和国内都有大量记载癌症自愈的。中国从1949年起到现在记载的癌症自愈的例子有429起。据科学家统计,癌症自愈的机率只有八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

关于肿瘤自然消退的发生率据统计约为十万分之一或八万分之一,国内外都大量的相关资料表明确实存在恶性肿瘤的自行消退。

我国自1979-1990年这11年中,经过调查核实确认为恶性肿瘤的自然消退的癌症患者有224例。从自然消退的肿瘤种类来看,有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乳腺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肾癌、视网膜母细胞瘤、肾上腺癌、绒毛膜上皮癌等。

一直以来,肝癌被视为癌中之王,预后之恶劣是公认的,但韦金育曾报道一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内有8cm×7cm×5cm大小的巨块状肿物,已悄能手术切除,取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药物治疗,15年后(1979)随访经各项检查定这原有肝癌自行消退。

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到底有多大关系

幽门螺杆菌(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近几年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加和许多单位福利的提高,体检中常常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筛查这一项。于是,便有不少人被筛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拿到报告单的一刻,许多人的心就开始七上八下,想“我是不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怎么才能杀死这些菌啊?不立即根治我会不会很快得胃癌啊?”为此,专家解释,并不建议所有人都去筛查幽门螺旋杆菌,查出来是阳性不意味着一定要根治,也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

必须纠正的癌症认识误区 误区四、癌前病变是癌症的一种

由于对癌症的恐慌心理作怪,很多人看到“癌”字就怕,只要和“癌”字沾上边,就想当然认为是得了癌,比如一个很常见的误区就是,像宫颈的糜烂息肉病变、结直肠的息肉或腺瘤病变、粘膜的白斑病变,医生有可能会提到这些都是癌前病变的一种,或者有的人通过所谓的网络搜索,发现这些病变都是一种癌前病变,因为“癌前病变”有一个“癌”字,于是不由自主心生恐惧,完全无视还有一个“前”字,“癌前”不等于已经是癌!是提醒你,这是癌症前的阶段,要特别注意,不注意它有可能变会癌,处理得及时处理得好,它没什么危害。

癌前病变,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它只是癌症的癌前阶段,当然它有可能发展为真正的癌,但仍然不是癌,而且有一定的可逆性,除了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癌,也有可能自行或在采取某些有效的治置措施之后重新恢复正常。

说癌前病变就是癌症,这是典型的无知惹的祸。远离无知、消除恐慌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它多一些了解多一些认识,未知会让人产生不必要的恐惧。

癌症和肿瘤的区别是什么

肿瘤科专家说,从专业角度来看,癌症只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其实“恶性肿瘤”≠“癌症”。除了“癌”外,在恶性肿瘤里,还有一大类杀手,叫做“肉瘤”。比如说骨肉瘤。

在病理诊断中,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命名为“癌”,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则称为“肉瘤”。癌好发于老年人,而肉瘤则多见于青少年。

具体来说,上皮组织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其中,被覆上皮指那些覆盖于身体表面和衬贴在有腔器官腔面的细胞,如皮肤、消化管、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的上皮等。

腺上皮则主要行使分泌功能,常见的如肝脏、胰腺、甲状腺、肾上腺等等。在“癌”里按上皮类型的不同,又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等。比如食管癌多为鳞状细胞癌;胃癌多为腺癌;膀胱癌多为移行细胞癌等。

肿瘤科专家介绍,间叶组织包括纤维、脂肪、平滑肌、横纹肌、软骨、骨、血管、淋巴管和淋巴造血组织等,所以肉瘤可分为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淋巴肉瘤等等。

此外,恶性肿瘤来源于胚胎组织的,称之为“母细胞瘤”,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还有一些恶性肿瘤沿用传统习惯命名,如白血病、霍奇金氏病、黑色素瘤等等。还有一种恶性肿瘤,称为“淋巴瘤”,如非霍奇金淋巴瘤这样的恶性肿瘤。

由此可见,很多疾病的诊断名称里虽没有“癌”字,却也可能是恶性肿瘤,需要及早做特殊治疗,不能认为报告书里没有“癌”字,就认为相安无事,而掉以轻心。

必须纠正的癌症认识误区 误区三、癌症是不治之症

这可以说是最普遍流传最广的一个误区,正是因为有了“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才有了“谈癌色变”。只要是沾上个“癌”字,“等死”就开始了。有时只是到医院做了CT等检查,报告上写有“癌”字,怀疑有某种癌症的可能性,应该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可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多人连继续检查都不肯进行,直接回家等死,或者是烧香拜佛,或者是遍寻所谓的偏方秘方,甚至采取迷信活动,让病情恶化雪上加霜,无知确实会害死人。

为什么这样的错误观念会流传这么广?当然有它的原因。必须承认,几十年前,甚至是十多年前,绝大多数的癌症都是无法治愈的,得了癌就基本等于是判了死刑。但医学的进步,让很多癌症可以根治,甚至是晚期癌症同样有治愈的机会,而即便那些暂是做不到根治的癌症,通过综合的治疗,也是可以让病情得到控制、延长生命、实现带瘤生存,至少是可以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很多癌症可以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癌症列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谈癌色变”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应该要转变观念,理性看待癌症并对癌症进行科学防治。

肿瘤究竞是什么

人类对肿瘤早就有所认识。远在我国奴隶制时 代的殷朝,已有“瘤”这一病名。公元前12世纪成书 的《周礼》中即记载有专治肿疡的医生,并称之为疡 医。时至今天,在朝鲜和日本还常称肿瘤学为肿疡 学。汉字中“癌”首见于宋代,它形象地刻画出肿瘤状 如岩石、凹凸不平、质地坚实的特点。在国外,癌 (Carcinoma)是由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借用拉丁语 Karkinos —词而命名的。Karkinos在拉丁语中的意 思是“螃蟹”,蟹壳坚硬,张牙舞爪横行八方,面目可 憎。用它来代表肿瘤,也算得上恰如其分。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加上电影、电视以及其他 文艺作品的渲染,群众对肿瘤可能比对其他任何病名 都熟悉。一提起它,人们便会想到:肿瘤一般有个肿 块,任何部位都会发生。它生长快,转移快,最终致人 于死地。然而,这都是表面现象,要从本质上科学地回答“肿瘤是什么”,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由于人类对肿瘤的病因、发生与发展规律尚未完 全了解,现今医学专著中关于肿瘤的定义不下十种。 当然,其中也有被普遍接受的,那就是:“肿瘤是由各 种致癌因素引起的细胞的过度增生,增生的细胞常形 成肿物,具有异常的结构与功能,它的代...

相关推荐

子宫颈抹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前常用的宫颈抹片检查方法有传统的巴氏法和TCT。巴氏系统按宫颈病变程度分为5级:巴氏1级:正常。巴氏2级-炎症:炎症引起的细胞变化。巴氏3级-核异质:细胞变化严重可能由炎症或肿瘤引起。巴氏4级-可疑:高度怀疑宫颈。巴氏5级-:确定宫颈。 TCT将宫颈病变分为:1、正常2、良性病变:由炎症引起的细胞改变。3、低度上皮内病变:可能为宫颈。4、高度上皮内病变:高度怀疑宫颈

怎样防止乳腺复发

预防乳腺复发1、增强机体免疫力 手术后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良好的心态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对预防乳腺复发有很大帮助。 预防乳腺复发2、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避免促发因素 合理饮食,不抽烟喝酒和长时间熬夜等,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当运动,预防乳腺复发。 预防乳腺复发3、乳腺手术后,坚持定期复查 手术后一定要定期复查,让医生及时了解您的病体状况,一旦发现有复发迹象好再进行及时的治疗。 预防乳腺复发4、不要被“”吓到 乳腺手术后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提高生存几率,正确认识乳腺也仅仅是

便秘引起的肥胖怎么办

针对于便秘引起的肥胖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消除便秘这种情况,应该先针对性的分辨出造成便秘的原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治疗。引起便秘的疾病很多,需结合年龄、生活史、腹痛等进行辨别。老年人、体质虚 弱及行动不便者,多是气虚、无力鼓动而引起的单纯性便秘,但也应考虑是否与性直肠结肠梗阻有关。 引起便秘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功有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可有排便无力、 对肠壁刺激低下及长期服药后引起的便秘;器质性便秘可包括肛裂、痔、瘘、 肿、过敏性结肠综合征、巨结肠症等。如果因生活规律打乱、工作习惯受到干扰时,可适

西红柿是酸性还是碱性 西红柿是热性食物还是凉性食物

西红柿是凉性食物。 从食物属性上看,西红柿性凉,微寒,味甘、酸,入胃,肺,肝经,具有止血、降压、利尿、健胃消食、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的功效,适合糖尿病,牙龈出血,,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肝炎等患者食用。

食物 番茄

美国人爱说:「每天一颗苹果,医生远离我。」欧洲人却说:「天天吃番茄,不必求医师」番茄的纤维质可帮助预防结肠直肠所含的大量茄红素(番茄红素,是种类胡萝卜素)则被证实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抗自由基对细胞的破坏,减少症发生,如子宫颈,膀胱,胰脏,还有男性的前列腺(摄护腺)。其次,番茄还含有养颜美容的维生素C,并含有β胡萝卜素可预防老化,也含有合成细胞DNA所需的叶酸,降血压的钾,及能整肠健胃的有机酸。 直接生食,能吃到最多的维生素C.而加工过的番茄产品,如番茄汁和番茄酱,所有的茄红素则易被人体吸收。

内分泌失调会发胖吗

内分泌失调会对女性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的女性患病之后治疗方式或者是不当的饮食方式都会造成肥胖的发生,我们要针对性的做检查和治疗。 内分泌失调会发胖吗?肥胖也有可能和本人的内分泌失调有关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注意膳食平衡等饮食习惯都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妇科疾病及妇科内分泌疾病很常见,月经量不规律、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调等都是妇科内分泌的疾病,还有一些乳腺疾病也和内分泌失调有关,有些面部色斑也是由于妇科疾病造成的有的女性婚后多年,性生活正常,却不能怀孕也有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失调,使得大脑皮

肛裂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肛裂的治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肛裂的检查有哪些呢? 1、视诊 急性肛裂肛门部可见分泌物,牵开臀部可见肛裂下端。如用探针轻触裂口的下端,可引起疼痛。慢性肛裂常见有结缔组织外痔。 2、指诊 临床上的肛周指诊和镜检,不宜用于肛裂诊断。因为这些检查会引起病人剧烈疼痛,可采用局麻扩肛检。 3、窥器检查 可见卵圆形溃疡或见细小裂口,急性肛裂的裂口边缘整齐,底浅红色。慢性肛裂的裂口边缘不整齐,底深灰白色,有的严重肛裂者还可看到括约肌纤维。 4、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位于侧位的慢性溃疡,要想到有否结核、、克罗恩

常见甲状腺不再是

最近,由来自7个国家的24名医生组成的专家小组,重新把某一类型的甲状腺肿瘤重新归类为非性肿瘤,具体内容已发布在了《JAMA Oncology》期刊上。 这种此前被称为“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encapsulated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的疾病现在已经被改称为“非入侵性甲状腺肿瘤乳头状核”(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颈部淋巴肿大的原因

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包括3个方面,即感染、肿瘤及其他因素。感染因素:细菌性-牙、扁桃体、面部或头皮细菌感染,结核,梅毒,猫抓病,莱姆病;病毒性-疱疹性口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HIV感染(AIDS病);寄生虫-弓形体病;原因不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肿瘤因素:原发性-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继发性-(口腔、唾液腺霍鼻咽部转移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尤文肉瘤,其他间叶肿瘤。其他因素:结节病,窦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血管滤泡增生(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 二、铁的吸收不良: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 三、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铁耗竭期,贮存铁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