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风湿热药物都有哪些呢

风湿热药物都有哪些呢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它通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2~4周,是一种对咽部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在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造成病人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

1、一般治疗

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及潮湿,如有心脏受累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及精神刺激,待体温,血沉正常,心动过速控制或其他明显的心电图变化改善后继续卧床休息3~4周,然后逐步恢复活动,急性关节炎患者,早期亦应卧床休息,至血沉,体温正常然后开始活动。

2、抗生素的应用

目的是消除链球菌感染,治疗咽部炎症及扁桃体炎,迄今为止,青霉素仍然是最有效的链球菌杀菌剂,常用剂量为80~160万U/d,分2次肌内注射,疗程为10~14天,以后用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120万U/月,肌注,多数能控制咽喉部感染,但亦有少数患者,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反复发作,以致成为慢性或迁延型风湿热,对此可采取下列措施:①缩短苄星青霉素的注射间隔为1~3周1次,至上呼吸道感染较稳定地控制后,维持3~4周间隔的预防性治疗;②加用口服抗生素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罗红霉素或头孢类药物。

3、抗风湿治疗

关于选择水杨酸制剂或激素作为抗风湿首选药物的问题,在历史上曾有过长时间争论,经过60年代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三国进行多中心的长达15年的研究,美国8家医院(1960~1965)的联合研究,结果显示两者疗效相当,对以后心脏瓣膜病的形成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近年的观点是: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开始剂量成人3~4g/d,小儿80~100mg/(kg·d),分3~4次口服,对心脏炎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常用泼尼松(强的松),开始剂量成人30~40mg/d,小儿1.0~1.5mg/(kg·d),分3~4次口服,病情控制后减量至10~15mg/d维持治疗,为防止停用激素后出现反跳现象,可于激素停止使用前2周或更长一些时间加用阿司匹林,待前者停用2~3周才停用阿司匹林,病情严重如合并心包炎或心肌炎并急性心力衰竭者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mg/d或氢化可的松200mg/d,至病情改善后,改口服激素治疗。

对一时未能确定有无心脏炎的病例,可根据杂音,心率,心律情况作出抉择,一般来说,心尖区或主动脉瓣区有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或新近出现舒张期杂音,或有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无其他原因解释者,应按心脏炎处理,采用激素治疗,单纯关节炎的疗程为6~8周,心脏炎的疗程最少12周,如病情迁延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延长其疗程。

一般来说,如果出现风湿热的话,最好到医院听从医生的建议服用一些药物,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疾病治疗起来疗程比较长,所以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另外,风湿的病人一定要在平时注意保暖,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要多注意休息。

宝宝发热惊厥是什么样 宝宝发热吃什么药

如果发现宝宝发热,应该及时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宝宝的精神状态也还不错的话,不建议使用药物进行降温治疗,应该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可以适当进行物理降温。当然,如果宝宝体温大于等于38.5℃,或者是出现明显不适的时候,或以往有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38.0℃时,建议及时采用退热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大人服用的退热药并不适合小儿服用,家长不要将平时自己备用的退热药给孩子服用,小儿服用药物有很多注意事项,具体每个小孩的用药及剂量应该及时咨询医生。多数孩子应用口服退热药物即可退热,服药后要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水,监测体温变化。一般退热药物疗效持续几个小时,药效过后可以再次发热。如果体温再次升高到38.5℃,可以再次用退热药,但是距离上次服用药物的时间,不足4小时时,不要再次口服药物,有的药物是6个小时,比如我们常用的布洛芬,4个小时是不能用的,这时候要采取积极的物理降温办法,用来辅助退热。

宝宝发烧的原因和护理方法 宝宝发烧原因

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

发热散热失衡、脱水、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病、恶性肿瘤、颅内出血、内分泌功能异常等。

关节炎风湿怎么治

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可分为如下几类:

1.非甾类抗炎药: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为解热,消炎和镇痛,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目的。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因为这类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较强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应带来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关节肿胀和疼痛。所以对各种风湿性疾病,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物。

宝宝发烧是怎么回事

对于发热的原因,常见医学上的分类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就是感染的病毒、细菌,或者其他支原体、病原体,它侵入到宝宝体内,宝宝身体产生抵抗,这是一种防御反应,然后出现发热。常见的病毒细菌感染部位是鼻咽部,刚才说的感冒、发热、发炎、中耳炎、支气管炎,都是我们跟外界沟通的门户,是第一道防线,是最常见的感染,但病毒和细菌感染不止感染我们的喉咙和气管,它还会进一步深入到肺炎、脑膜炎这些就是感染性发热。

导致非感染性发热的疾病有结缔组织变风湿热红斑狼疮等,但这种发热通常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它是烧一下又停一下,或者持续烧了一段时间,这种发热相对来说是比较长期的。另外还有脱水热、药物热、暑热。脱水热,就是小孩,在夏天里面出汗多,喝水又少,就容易产生脱水热。药物热就是跟药物有反应引起的发热。还有就是暑热。另外还有肿瘤、白血病,甚至颅脑外伤,中枢无法调节而引起的发热都是非感染的。非感染就不是由病毒、细菌等其它病原体引起的发热我们称之为非感染的发热。

风湿热药物都有哪些呢

有明显心脏炎者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尤其在危重病例更应考虑。鉴于风湿热活动性一般常常持续三个月,故上述药物应用最好不少于12周。个别病例可灵活掌握,或适当延长。

(一)水杨酸制剂以关节炎为主无明显心脏炎表现者可采用水杨酸制剂如阿司匹林开始剂量为80~100毫克/公斤/日,分4次每6小时口服一次。病情稳定(指体温正常,关节症状消失,C反应蛋白阴性等,一般需2~3周)后,减至40~50毫克/公斤/日。水杨酸钠开始剂量可给100~150毫克/公斤/日,病情稳定后可减至半量维持。

上述药物全疗程一般为三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半年或更久。应用水杨酸制剂可引起恶心、呕吐、胃痛、甚至胃出血,于饭后服药或加用氢氧化铝口服,可减少副作用。原有出血倾向者不用或慎用,并加用维生素K,每日4~6毫克口服;出现中毒症状如眩晕、耳鸣、呕吐、鼻出血以及酸中毒,或肝功不正常时,均应及时停药,必要时给予适当治疗。此外,临床有时也应用氨基比林0.1克/岁/日,此药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不宜长期应用。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明显心脏炎者可选用。一般采用强的松或强的松龙,开始剂量为1.5~2.0毫克/公斤/日,分2~3次口服,3~4周后逐渐减量,至12周完全停用。严重心脏炎者还可用地塞米松0.15~0.3毫克/公斤/日,分3~4次口服,或肌肉注射,亦可静脉滴注,症状好转后改用口服强的松,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为防止反跳现象(即停药后风湿热症状再出现)可于停激素前二周开始加用水杨酸制剂,停激素2~3周后再停水杨酸制剂,也可继续小量维持至2~3个月再停药。

希望可以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于可以治疗风湿热的药物都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发生风湿热以后应该及时的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不要因用药不当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皮肤病吃什么中药

皮肤病多以风,湿,热所致者为绝大多数之故,因此所用的内服中药宜疏风,理湿,清热药三类最为常用,其中尤以理湿药之重要性居首位。

急性风湿热的治疗

1.一般治疗

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在病情好转后,控制活动量直到症状消失,血沉正常。

若有心脏扩大、心包炎、持续性心动过速和明显心电图异常者,在症状消失,血沉正常后仍需卧床休息3~4周。恢复期亦应适当控制活动量3~6个月。病程中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

2.抗风湿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脑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3.抗生素治疗

应给予一个疗程的青霉素治疗,以清除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持续存在或再感染,因此根治链球菌感染是治疗风湿热必不可少的措施。

宝宝发热多少度用退热贴 宝宝发热吃什么药

如果发现宝宝发热,应该及时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宝宝的精神状态也还不错的话,不建议使用药物进行降温治疗,应该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可以适当进行物理降温。

当然,如果宝宝体温大于等于38.5℃,或者是出现明显不适的时候,或以往有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38.0℃时,建议及时采用退热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大人服用的退热药并不适合小儿服用,家长不要将平时自己备用的退热药给孩子服用,小儿服用药物有很多注意事项,具体每个小孩的用药及剂量应该及时咨询医生。多数孩子应用口服退热药物即可退热,服药后要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水,监测体温变化。一般退热药物疗效持续几个小时,药效过后可以再次发热。如果体温再次升高到38.5℃,可以再次用退热药,但是距离上次服用药物的时间,不足4小时时,不要再次口服药物,有的药物是6个小时,比如我们常用的布洛芬,4个小时是不能用的,这时候要采取积极的物理降温办法,用来辅助退热。

导致小儿发热的两大原因

1、感染性发热各种急性传染病像麻疹、猩红热、幼儿急疹、水痘、风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菌痢、伤寒均可伴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中耳炎、败血症、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也会引起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结缔组织病如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均可有发热;此外,小儿脱水热、药物热、暑热症、肿瘤、白血病以及颅脑外伤后的中枢性发热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的孩子抵抗力下降,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可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大量消耗和机体代谢紊乱,各器官功能受损,高热还可引起高热惊厥。所以对发热的孩子必须进行良好的护理,使孩子安全度过发热期,以促使其早日康复。

儿童风湿热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因此,儿童也成为风湿病的好发人群,最常见的就是风湿热,风湿热,是儿童风湿病的一种,而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的特点,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儿童风湿热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1.多数患儿的咽培养,可发现溶血性链球菌生长或血清中抗链球菌抗体升高,且链球菌感染后,小儿风湿热的发病增多。

2.小儿风湿热患儿的抗链球菌溶血素与其他链球菌抗体滴定度,比无并发症的链球菌感染患者更多,这也证实小儿风湿热发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

3.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可引发两种免疫反应,包括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这可导致小儿风湿热的发生。

4.小儿风湿热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与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密切相关,也可能是链球菌感染的合并症。因多数患儿在发病前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包括扁桃体炎或猩红热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疾病。

5.链球菌的细胞成分,与其菌外产物有高度特异性和抗原性,患儿在链球菌感染后,体内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可在结缔组织内退变和溶解。感染链球菌的患儿产生抗体越多,发生小儿风湿热的几率越大,因此小儿风湿热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急性风湿热鉴别以及治疗方法

1.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为解热,消炎和镇痛,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目的。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后来生产出各种水杨酸类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主要对胃肠,肾,肝和血液系统,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因为这类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较强和快速的消除

炎症及炎症反应带来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关节肿胀和疼痛。所以对各种风湿性疾病,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物。临床上应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长效等制剂。用法有口

服,肌肉或关节腔内注射,静脉注射,可根据病种,病情作不同的选择。但由于其并非根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精神异常等;且如停药过快易产生病情反跳现象,故应注意根据病种和病情,调节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除重症患者外,原则上以小剂量,短疗程为宜。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急性风湿热鉴别及治疗的相关内容,我们大家都可以依据以上的方法很好的治愈我们出现的风湿病,摆脱风湿病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尽量不创造出现风湿病的外部环境,减轻疾病威胁。

每天早晨擤鼻涕带血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引起

如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起高热现象,这时全身的皮肤黏膜血管会出现充血、肿胀的病症,而此时的鼻粘膜也会因急性充血、肿胀甚至出现破裂出血,出现一边鼻涕带血一边没有的症状。

常见疾病:如感冒,肝炎,脑膜炎,肺炎,伤寒,痢疾,结核,风湿热,药物热,红斑狼疮,急性溶血,白血病,甲状腺危象,恶性高热,脑出血,癌症。

高热,发烧在39度左右,绝大多数为急性感染,可伴有恶心、呕吐或腹泻。

尽早去医院诊治,而对轻、中度发热的病人,宜卧床休息和多饮水是降温的重要措施,要是对于高热病人,则需采取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的方式进行治疗。

宝宝吃什么药退烧

如果发现宝宝发热,应该及时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宝宝的精神状态也还不错的话,不建议使用药物进行降温治疗,应该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可以适当进行物理降温。当然,如果宝宝体温大于等于38.5℃,或者是出现明显不适的时候,或以往有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38.0℃时,建议及时采用退热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大人服用的退热药并不适合小儿服用,家长不要将平时自己备用的退热药给孩子服用,小儿服用药物有很多注意事项,具体每个小孩的用药及剂量应该及时咨询医生。多数孩子应用口服退热药物即可退热,服药后要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水,监测体温变化。一般退热药物疗效持续几个小时,药效过后可以再次发热。如果体温再次升高到38.5℃,可以再次用退热药,但是距离上次服用药物的时间,不足4小时时,不要再次口服药物,这时候要采取积极的物理降温办法,用来辅助退热。

类风湿该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类风湿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到目前为止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内分泌、生活环境、职业、心理、细菌、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该病多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于受、腕、足等小关节,并且会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无休止的痛苦。所以为了避免类风湿的反复发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

另外,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饮酒问题,也应根据病情辨证对待。因为酒性辛热,助阳生火,能祛散寒邪。所以,一般若患者伴有寒湿的表现时,可饮用一些药酒类的酒剂。而伴有湿热之象的患者,则不适宜于饮酒,因为酒热伤肝,酒湿伤脾,会加重内热和肿痛。此类病人如欲服药酒,可选择清凉性的药物浸入酒中,使药酒性质偏凉。对于一些不会饮酒的病人,可以稀释或加入调料调味后饮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寒湿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或有积液,纳差,大便搪薄,小便清长,畏寒,舌淡苔白腻,脉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应选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猪、牛、羊骨头煮汤,及姜、桂皮、木瓜、药酒等。因为酒性辛热,助阳生火,能祛散寒邪,可饮用一些药酒类的酒剂。对于一些不会饮酒的病人,可以稀释或加入调料调味后饮用。

通常属于风热和湿热的病人不应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为吃这些会伤阴助火,加重症状。不适宜于饮酒,因为酒热伤肝,酒湿伤脾,如再浸入附子、肉桂、细辛一类的热药,会加重内热和肿痛。此类病人如欲服药酒,可选择清凉性的药物浸入酒中,使药酒性质偏凉。对于一些不会饮酒的病人,可以稀释或加入调料调味后饮用。

相关推荐

什么是风湿性关节炎

什么是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通常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关,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本病。下肢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最常受累。虽然近几十年来风湿热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非典型风湿热及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并非少见。 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治? 1.抗风湿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常用的抗风湿病药物如下: (1)水杨酸制剂 是治疗急性风湿热的最常用药物,疗效确切。以阿司

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

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宜忌是比较多的,一些食物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能吃的,如果吃了这些食物,则可能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再度加重,所以患者必须清楚自己的饮食要求。 ①风热型和湿热型:风热型主要症状为关节游走性疼痛,发热,咽痛,便秘,小便搜赤,苔厚,舌红,脉数或弦数,血沉也明显增快;而湿热型的病人可出现低热、胸闷、纳差、关节肿痛积液、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血沉增快等表现。出现这些症状的病人应该多选用寒凉的饮食,如米仁粥、绿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芦根等,可以协助清除内热;而不应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辣椒、

几种常备的退热药物

高热易引起小儿惊厥,当您发现孩子发热时应予以重视。除了既往高热惊厥等特殊病史外,一般认为超过38.5℃的体温我们才应用快速退热药如泰诺霖、美林、百服宁等。目前儿科公认的毒副作用较小的对乙酰胺基酚、布洛芬两类。如若孩子发热不超过38.5℃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退热剂如柴胡口服液、去感热、羚羊角滴丸、小儿双清颗粒等药物口服,若体温不能控制超过38.5℃后再加服快速退热药,如果体温持续不退应积极就诊。

风湿病怎么治疗好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为解热,消炎和镇痛,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目的。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后来生产出各种水杨酸类药物,常用的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主要对胃肠,肾,肝和血液系统,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因为这类药物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较强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应带来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关节肿胀

小儿风湿热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一)一般治疗 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若明显心脏受损表现,在病情好转后,控制活动量直到症状消失,血沉正常。若心脏扩大、心包炎、持续性心动过速和明显心电图异常者,在症状消失,血沉正常后仍需卧床休息3~4周。恢复期亦应适当控制活动量3~6个月。病程中宜进食易消化和富营养的饮食。 (二)抗风湿治疗 常用的药物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脑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1.水杨酸制剂 是治疗急性风湿热的最常用药物,对风湿热的退热,消除关节炎症和血沉的恢复正常均较好

风湿热的预防

1.改善生活环境,注意卫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以增强抗病能力,减少链球菌咽峡炎的发生。 2.早期诊断和治疗链球菌咽峡炎是预防风湿热初发和复发的关键。一旦确诊链球菌咽峡炎,应及早给予青霉素G肌内注射7~10天,或苄星青霉素G(长效青霉素)120万U肌注1次,以清除咽部的链球菌。 3.预防风湿热复发确诊风湿热后,应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链球菌咽峡炎,长效青霉素每月肌注120万U。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磺胺嘧啶0.5g(体重30kg者),每日1次顿服,其副作用粒细胞减少和药物疹;也可用红霉素类药物

心脏病的原因哪些

第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母亲在怀孕早期患相关疾病或者服用某些药物所关联;还可能与遗传相关。 第二,后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的诱发原因较多,像抽烟、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导致血管发生硬化渐变得狭窄,导致血流受阻,使心肌因缺氧而受到损害。其次为高血压性心脏问题,动脉性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大;肺高压症导致右心室肥大。这也是心脏病的病因之一。 第三,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是在风湿热感染后,引起心脏瓣膜逐渐病变导致心脏发生异常。 第四,肺性心脏病:肺性心脏病因为慢性支气管炎、肺

急性风湿热的饮食保健建议

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在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造成病人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 饮食保健 一、风湿热食疗方 1、秦艽桑枝煲老鸭。 配方:秦艽30克,老桑枝50克、老鸭100克。 制法:将老鸭洗净切块与中药材一同入煲,加水适量,煲烂后,调味,吃

艾草泡脚经期可以吗

经期可以用艾草泡脚。 艾草本身是辛热药物温经通络的作用,经期用来泡脚是好处的。

风湿能看好吗该怎么治疗

风湿能看好。治疗方法如下: 药物治疗 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可分为如下几类: 1.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为解热,消炎和镇痛,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目的。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后来生产出各种水杨酸类药物,常用的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主要对胃肠,肾,肝和血液系统,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因为这类药物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