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水道准确位置图片 水道穴刺灸操作手法

水道准确位置图片 水道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仰卧,脐下3寸,脐中点与耻骨联合之间连线上3/5与下2/5交界)在髂前上棘水平(关元穴)旁开2寸取穴。

进针方向:从腹侧向背侧直刺与腹壁成90°。

深度:针0.8-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8-1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至腹部周围。

功能:清热利湿,通调水道。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痛经,不孕。

水道的准确位置图 水道穴的功效作用

功效:行气活血,利水调经。

主治:1.小腹胀痛,疝气。2.小便不利,水肿。3.月经不调,痛经,不孕。

作用机制:1.水道穴属胃经,位于下腹部,内应肠腑,故可行气调肠,治疗小腹胀痛,疝气;2.由于该穴位居下焦,具有调理下焦气机之功能,可治疗下焦气机不利所致的小便不利,以及水溢肌肤的水肿;3.通过调理下焦气机,调和盆腔气血的作用治疗气血不和之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症。

注意:孕妇不可灸刺该穴位,以防 引起流产。

陷谷准确位置作用 陷谷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足背,第2,3趾缝纹端直上2横指(中指及第4指),约1.5寸处,当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是穴。

进针深度:直刺0.3寸,斜刺0.5寸。可灸。

功能:清热解表,理气和胃。

主治:腹痛肠鸣,足背痛,面目浮肿,目赤肿痛,热病。

前谷的位置图片 前谷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仰掌,握拳,第5掌指关节前,有一皮肤褶皱突起,其尖端即是本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清心明目,聪耳理气。

主治:耳聋,耳鸣,咽肿,热病,产后无乳,手指麻木,腮腺炎。

天宗的准确位置图找法 天宗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冈下窝中央取穴。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功能:舒筋活络,清肃肺气。

主治:肩胛痛,肘臂痛,上肢麻木,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哮喘。

配穴:配肩贞,小海,后溪治疗上肢麻木;配秉风治疗肩胛痛。

水道准确位置图片

科学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从肚脐沿正中线向下量4横指(即3寸),再水平旁开约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

京骨准确位置 京骨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于足跗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

进针方向:从外侧刺向内,与外侧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痛,向周围。

功能:清热散风,宁心安神。

主治:癫痫,头痛,项强,腰腿疼。

腕骨的位置图和作用 腕骨穴刺灸操作手法

微握拳,在第5掌骨尺侧后下方取穴。

进针方向:从尺侧刺向第5掌骨基底与手背侧面成45°。

深度:针0.-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以酸感向第5指端放射为宜。

功能主治:疏散风邪,清利湿热,主治热病,肩臂疼痛,腕痛,手指挛急,黄疸,头项强痛。

配穴:配天宗,臑俞,小海治疗肩臂疼痛;配阳谷,阳溪治疗腕痛。

上星的位置图和作用 上星穴刺灸操作手法

在头部正中线,平刺0.5-0.8寸,局部有胀感。对阳证,实证可用三棱针放血,本穴位于头部肌肉浅薄处,宜用挟持进针法。进行平刺或斜刺时,深浅要适当,过浅沿表皮横刺进针,或过深沿骨膜横刺进针,均会产生剧痛;如进针时疼痛,可能刺伤血管,应停止进针或捻针,缓慢提出几分,转变方向另行刺入,出针时,应以棉球按压,以防出血。

志室准确位置图片 志室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俯卧,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深度:进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在附近。

功能:补肾益精,清热化湿。

主治:遗精,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膀胱炎,尿道炎等症。

华盖准确位置图片 华盖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角的中点取穴。

进针深度:进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清肺宽胸,止咳平喘。

主治:胸胁胀痛,咳嗽,气喘。

配穴:配太冲,阳陵泉,膈俞治疗胸胁胀痛;配肺俞,风门治疗咳喘。

上髎的位置图 上髎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俯卧,第1骶椎水平,背中线外侧1.1寸(第1骶后孔位首)。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20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周围。

功能:补益下焦,清热利湿。

主治:腰骶疼,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尿,尿潴留,痔疮,外阴湿疹以及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

兑端的准确位置和作用 兑端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取穴。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3-5分钟。

功能:清热散风,开窍醒神。

主治:口喎,鼻衄,齿龈肿痛,癫病,鼻炎,面神经麻痹,晕厥。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片 中膂俞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俯卧位,先摸髂后上嵴内缘,其与背脊正中线之间为第1骶后孔,平该孔的椎体为第1骶椎,向下循摸2椎,为第3骶椎,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温阳理气,清热散寒,主治疝气,腰骶痛,痢疾,消渴,腰肌劳损,腰骶神经根炎。

相关推荐

承光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承光针灸操作手法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取穴,沿皮针0.2-0.3寸,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明目通窍。主治目视不明,半身不遂,热病,面部神经麻痹,近视,嗅觉障碍,内耳眩晕症等症。

脊中怎么找最简便 脊中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俯卧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健脾利湿,镇痉固脱。 主治:黄疸,痔疾,泄泻,脱肛,小儿疳积,癫痫,肝炎,肠炎。

上髎疼痛怎么回事

上髎属足太阳膀胱经,有补益肾气,调经止带,强筋健骨之功。多用于治疗肾气亏虚,肾精不足之月经不调,阴挺,赤白带下,小便不利诸症;以及肝肾亏虚之腰脊痛诸症。上髎穴位处有疼痛感的时候,多有可能是受凉或劳损导致骶神经受到刺激,引起上述症状,具体原因应咨询医生,确切病因之后进行调理治疗。 上髎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俯卧,第1骶椎水平,背中线外侧1.1寸(第1骶后孔位首)。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20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

艾灸肝俞位置图片 肝俞艾灸操作手法

取俯卧位或坐位,用艾条温和灸,每次施灸15-20分钟,每日一次,灸治症状缓解或消失为止。

食窦怎么找 食窦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平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进针深度:针0.4-0.6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不宜深刺,以免造成肺组织损伤,引起气胸。 功能:健脾利湿,和胃降逆。 主治:胸胁支满,腹胀肠鸣,噫气翻胃,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气管炎诸症。

神堂的准确位置图片 神堂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骨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进针0.2-0.3寸,留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清热散风,止咳平喘。 主治:心悸,气短,咳嗽,胸痛,脊背疼痛。 配穴:配内关,郄门治疗心悸,气短;配风门,肺俞治疗咳嗽,胸痛。

口禾髎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口禾髎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仰卧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取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温和灸2-5分钟。

神道的准确位置图片 神道穴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1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水道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水道穴常用配伍治疗方法

小腹胀痛可配气海,关元;小便不利可配中极,委中;水肿可配水分,阴陵泉;月经不调可配关元,三阴交;痛经可配中极,地机;不孕可配三阴交,足三里,血海,肾俞。

水道的准确位置水道特效养神按摩方法

两手指腹按压本穴,并由内而外做环状运动,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揉,可缓解女性经期腹痛,腹胀,预防不孕,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