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忌口原则
中药忌口原则
吃人参忌萝卜、大蒜:西洋参、边条参都是常见的补药,而萝卜有顺气、促消化的作用,同时服用,萝卜就会化解人参的药力。同理,在吃其他大补的药时,前后一小时内也不能吃萝卜、大蒜等促消化的食物。
吃双黄连忌大蒜:双黄连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性凉,而大蒜性热。服双黄连的同时如果食用大蒜,就会降低药效。
吃板蓝根忌冷饮:因为板蓝根性凉,服用前后如喝了冷饮,就会凉上加凉,肠胃难以承受便发生腹泻。同样,绿豆、香蕉、黄瓜等凉性食物都不宜与板蓝根同食。
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的作用,若同时服用发汗药物,就会与药效相抵。
皮肤疾患服药期间忌鱼虾、鹅肉:鱼虾富含蛋白质,鹅肉属于粗纤维肉,皮肤过敏的人容易对这两种物质过敏,所以忌食。
吃补气血中药的禁忌
1、对症用药
气血虚,是一种常见病,但是它还可以分为气虚和血虚两种,如果不同气血同亏的话,在用药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像气虚患者适合服用人参、黄芪和党参等中药材,在食用这些中药时,山楂、大蒜和胡椒等就是禁止服用的食材。如果身体是血虚则需要食用一些当归和陈胶以及熟地等中药材,在食时这些中药时是禁止食用海藻、荷叶和白萝卜的。
2、吃补气血的中药忌乱补
在中医中一直有一个理论,那就是虚则补,不虚则不勿补,也就是说在吃补气血的中药以前,一定要让专业的医师给把脉,看看是不是真的气血亏损,并对症用药,如果自己在家用中药调理,也要分清中药滋补的功效是什么,它主要作用于人体什么部位,只有正确服用补气血中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滋补效果。
3、吃补气血的中药忌食油腻
大家在吃一些补气血的中药时,饮食也要多加注意,一定不能食用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最好多食用一些清淡的粥类,因为补气血的中药本身就有些腻,会影响脾胃,再与油腻食物一起食用,会影响身体对它成分的吸收,会让滋补功效大打折扣。
孩子喝中药有什么禁忌
1、小儿喝中药忌滥用滋补之品
小儿生机旺盛,宜饮食调理,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否则会使机体阴阳失衡,伤及脏腑气机。即便是存在虚症,也必须慎用补剂。
2、小儿喝中药忌辛辣
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吃中药时有哪些禁忌食物?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出血)。
3、小儿喝中药忌油腻
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治疗癌症要认清这些误区
误区一:把中药当成最后救命稻草
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中药最好是提早介入,全程参与。在肿瘤手术过程中,中药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中药治疗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为放疗、化疗保驾护航,在康复期,也应持续用中药进行调理。但许多患者是在西医多重治疗以后,出现晚期的复发转移并且无计可施时才去寻求中医,这时候病人的全身功能状况已经衰竭,虽然中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痛苦,但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机会。因此,如果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再来抓住中药当“最后一根救命草”,就起不到好的疗效。只有提早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能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保持机体功能稳定,解决患者在手术、放疗、化疗过程中带来的损伤及免疫力不足等问题。
误区二:处方讲究大、全、猛
曾有一位肺癌患者,其感冒后出现胸水,便自作主张服用中药,结果又吐又泄,脾胃功能完全紊乱,用了3 个月养胃中药才得以康复。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而“胃气一败,百药难施”。现在有很多中医师在治疗肿瘤时,一味强调大方、全方、重方,置患者脾胃于不顾,殊不知,这样非但对患者无益,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因此,中药治疗肿瘤时,首先要考虑兼顾脾胃。
误区三:“以毒攻毒”治疗肿瘤
部分患者偏信“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迷信蝎子、蜈蚣、蛤蟆等毒性较大的偏方,大量使用毒性药物抗癌,结果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曾有一名癌症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后听信别人推荐使用了偏方,偏方中含有大量毒性药物,服药一个月后该患者面目俱黄,到医院检查发现黄疸指数很高,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还出现大量胸腔积液,使疾病出现恶化。由此可以看出,“以毒攻毒”的做法不可取,盲目以“攻”为主的中医治疗方式并不适合肿瘤治疗,反而会损伤患者正气。
误区四:用人参、雪莲等进补药抗癌
说到“扶正培本”,很多人会简单认为“吃补药”。经济条件好的患者会选择吃人参、雪莲、虫草等珍贵药材来补身体,认为吃得越珍贵,效果就会越好。殊不知,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中药治疗讲究性味和“辨证论治”,根据每个人病情和体质的不同进行搭配。一味用名贵药物进补,可能会让有淤血、息肉、包块等实证肿瘤的患者病情加重,“闭门留寇”,越补越坏事。如人参性温热,野山参更是燥热之品,放疗患者本来就有热毒,此时进补无异于火上浇油,让病情加重。
误区五:中医脚穿西医鞋
“肿瘤治疗效果好不好,关键看肿块缩小程度”——不少人用此评价中医和西医的疗效。更有人因为中药治疗肿瘤时,包块缩小或消灭程度不及西医治疗,而放弃中药治疗。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医疗是以不伤害为原则,中西医侧重点不一样,中医更注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中西医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不应相同。因此,肿瘤患者及家属不要只以包块是否缩小来判断中药治疗效果,应该多从患者的身体状况整体考虑。
误区六:吃中药一味忌口
“吃中药忌口”怕是很多肿瘤患者的共识,但实际上,肿瘤治疗期间不必过分忌口。相反,因为肿瘤是消耗性疾病,患者更应注重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食物,比如牛羊肉、牛奶、鸡蛋、新鲜瓜果蔬菜等。当然,明确跟癌症有关的食物要适当忌口,比如乳腺癌患者要少吃肥肉等高脂肪含量的食物;胃癌患者要少吃盐;食管癌患者要少吃酸菜等。
吃中药警惕六大禁忌
1.萝卜
专家提醒,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很多人之所以会服用了大量药物后病情没有起色,与饮食不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吃中药的时候更不能吃萝卜,当然除了一些服理气化痰的药物外。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
研究已经证实,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疗以及滋补的作用。因此经常有吃中药习惯的人要注意,对萝卜必须要敬而远之。
2.生冷
吃中药期间对各种生冷食物也因该尽量避免食用,我国中医指出,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食用后非常难以消化。而且生冷类食物在食用后还具有刺激肠胃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马上吃中药的话将会严重刺激胃肠道,从而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因此要特别注意,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时要避免吃生冷类的食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就算没有在吃健脾暖胃方面的中药,在平时生活中也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否则的话将会导致病症更加严重。
3.辛辣
各种辛辣的食品对于正在服用中药的人群而言同样是靠需要忌口的,否则的话不仅会削弱药性,甚至还会与中药反应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我国中医指出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因此在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这类食物,或者痈疡疮毒治疗期间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
比如像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这些食物如果在吃中药期间食用的话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并且引起出血症状。
4.油腻
各种油腻的食物在服用中药期间同样要忌口,中医指出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并且还有助湿生痰、滑肠滞气的特点。食用后会与药物混合并且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尤其是一些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更应该少吃这类食物。
这些都是在吃中药期间不能吃的食物,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降低药性并且影响人体健康。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吃中药期间还应该避免吃西药,以免药性相冲。
5.腥膻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6.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总之,服药忌口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这些也是长期临床观察的经验总结。当然,忌口也不能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来说,若长时间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因此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
小孩手足口病怎么办 中药治疗原则
中药对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治法,常用药有板蓝根、大青叶、桑叶、野菊花、芦根、薄荷、连翘等,但具体应请医生开方子。中药治疗既可以退热,又可以使皮疹和口腔疱疹及早消退。
喝中药的禁忌有哪些
1、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2、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3、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此外,患有疔疮、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水肿病忌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中药忌口有一个总原则:服用温热或寒凉的中药时就尽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为中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反,就会使药力抵消减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在一些情况下,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同,也会使药对人体的力度增加,超过人体能承受的范围,而适得其反。
中药”忌口”的道理
“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它是中医治病的一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形形色色的食物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服药时不宜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重病情。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其他饮料如咖啡、可乐、雪碧都不宜喝;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其他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应少吃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因为哮喘发作期间,蛋、牛奶、鱼虾等高蛋白食物会成为加重病情的“发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无论服用什么药物,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