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菊的形态特征
香菊的形态特征
枝
香菊是半灌木,高10-40厘米,上部多分枝,密被灰色短柔毛。
叶
香菊的叶聚生枝顶,狭匙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4厘米,宽5-4毫米,全缘或有时3-5裂,顶端钝,基部渐狭,两面密被灰色短柔毛,质地厚。
花
香菊为头状花序盘状,直径约7毫米,有长6-15毫米的细梗,生于枝端叶腋,排成有叶的总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外中层等长,椭圆形,钝或急尖,叶质,内层较短小,矩圆形,几无毛,具宽膜质边缘。边花雌性,1列,花冠管状,长1.5毫米,顶端2-3裂齿,具腺点;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长1.5毫米,顶端5裂齿,外面密生腺点。
果
香菊的瘦果矩圆形,长约1.5毫米,基部收狭,具5(-7)棱,被腺点;冠状冠毛长约0.5毫米,撕裂状。
香菊的花果期全年。
非洲菊的形态特征
非洲菊为多年生、被毛草本。根状茎短,为残存的叶柄所围裹,具较粗的须根。
非洲菊叶基生,莲座状,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14厘米,宽5-6厘米,顶端短尖或略钝,基部渐狭,边缘不规则羽状浅裂或深裂,上面无毛,下面被短柔毛,老时脱毛;中脉两面均凸起,下面粗而尤著,侧脉5-7对,离缘弯拱连接,网脉略明显。
非洲菊叶柄长7-15厘米,具粗纵棱,多少被毛。花葶单生,或稀有数个丛生,长25-60厘米,无苞叶,被毛,毛于顶部最稠密,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葶之顶,于花期舌瓣展开时直径6-10厘米;总苞钟形,约与两性花等长,直径可达2厘米;总苞片2层,外层线形或钻形,顶端尖,长8-10毫米,宽约1-1.5毫米,背面被柔毛,内层长圆状披针形,顶端尾尖。长10-14毫米,宽约2毫米,边缘干膜质,背脊上被疏柔毛。
非洲菊花托扁平,裸露,蜂窝状,直径6-8毫米;外围雌花2层,外层花冠舌状,舌片淡红色至紫红色,或白色及黄色,长圆形,长2.5-3.5厘米,宽2-4毫米,顶端具3齿,内2裂丝状,卷曲,长4-5毫米,花冠管短,长约为舌片的1/8,退化雄蕊丝状,长3-4毫米,伸出于花冠管之外;
内层雌花比两性花纤细,管状二唇形,长6-7毫米,二唇等长,外唇具3细齿或有时为2齿和1裂片,内唇2深裂,裂片线形,长约4毫米,卷曲,退化雄蕊4-5枚,线形或丝状,藏于花冠管内;中央两性花多数,管状二唇形,长8-9毫米,外唇大,具3齿,内唇2深裂,裂片通常宽,卷曲;花药长约4毫米,具长尖的尾部;雌花和两性花的花柱分枝均短,顶端钝,长不足1毫米。
瘦果圆柱形,长4-5毫米,密被白色短柔毛。冠毛略粗糙,鲜时污白色,干时带浅褐色,长6-7毫米,基部联合。
非洲菊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雏菊的形态特征
雏菊是多年生或一年生葶状草本,高10厘米左右。
叶
雏菊的叶基生,草质,匙形,顶端圆钝,基部渐狭成柄,上半部边缘有疏钝齿或波状齿。
花
雏菊为头状花序单生,直径2.5-3.5厘米,花葶被毛;总苞半球形或宽钟形;总苞片近2层,稍不等长,长椭圆形,顶端钝,外面被柔毛。舌状花一层,雌性,舌片白色带粉红色,开展,全缘或有2-3齿,中央有多数两性花,都结果实,筒状,檐部长,有4-5裂片。
雏菊的花期春季。
果
雏菊的瘦果扁,有边脉,两面无脉或有1脉。冠毛不存在或有连合成环且与花冠筒部或瘦果合生。
香椿的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粗糙,深褐色,片状脱落。叶具长柄,偶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或更长;小叶16-20,对生或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9-1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不对称,边全缘或有疏离的小锯齿,两面均无毛,无斑点,背面常呈粉绿色,侧脉每边18-24条,平展,与中脉几成直角开出,背面略凸起;小叶柄长5-10毫米。
圆锥花序与叶等长或更长,被稀疏的锈色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聚伞花序生于短的小枝上,多花;花长4-5毫米,具短花梗;花萼5齿裂或浅波状,外面被柔毛,且有睫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先端钝,长4-5毫米,宽2-3毫米,无毛;雄蕊10,其中5枚能育,5枚退化;花盘无毛,近念珠状;子房圆锥形,有5条细沟纹,无毛,每室有胚珠8颗,花柱比子房长,柱头盘状。
蒴果狭椭圆形,长2-3.5厘米,深褐色,有小而苍白色的皮孔,果瓣薄;种子基部通常钝,上端有膜质的长翅,下端无翅。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菊花菜的形态特征
菊花菜植株直立,茎半木质化,稍被细毛,株高30~100厘米,分枝性强,叶腋抽生侧枝。单叶互生,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叶长2~6厘米,宽1~2.5厘米,叶缘具粗锯齿或二回羽状深裂,叶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先端短尖,叶脉上具稀疏的细毛,叶基稍收缩成叶柄,叶柄扁圆形,具窄翼,绿色或淡紫色。舌状花和管状花同生于一个花序,黄色,典型的菊科头状花序,着生于枝顶,花序直径0.6~1厘米,花梗长0.5厘米。总苞半球形,外层苞片较内层苞片短一半,狭椭圆形,内层苞片卵圆形,先端钝圆。主侧枝各花序聚集成圆锥形,花期为9~11月。果实为瘦果,12月成熟,种子细小,千粒重1.6克左右。
菊苣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单生,分枝开展或极开展,全部茎枝绿色,有条棱,被极稀疏的长而 弯曲的糙毛或刚毛或几无毛。基生叶莲座状,花期生存,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包括基部渐狭的叶柄,全长15-34厘米,宽2-4厘米,基部渐狭有翼柄,大头状倒向羽状深裂或羽状深裂或不分裂而边缘有稀疏的尖锯齿,侧裂片3-6对或更多,顶侧裂片较大,向下侧裂片渐小,全部侧裂片镰刀形或不规则镰刀形或三角形。茎生叶少数,较小,卵状倒披针形至披针形,无柄,基部圆形或戟形扩大半抱茎。全部叶质地薄,两面被稀疏的多细胞长节毛,但叶脉及边缘的毛较多。
头状花序多数,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顶或枝端,或2-8个为一组沿花枝排列成穗状花序。总苞圆柱状,长8-12毫米;总苞片2层,外层披针形,长8-13毫米,宽2-2.5毫米,上半部绿色,草质,边缘有长缘毛,背面有极稀疏的头状具柄的长腺毛或单毛,下半部淡黄白色,质地坚硬,革质;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达1.2厘米,宽约2毫米,下部稍坚硬,上部边缘及背面通常有极稀疏的头状具柄的长腺毛并杂有长单毛。
舌状小花蓝色,长约14毫米,有色斑。瘦果倒卵状、椭圆状或倒楔形,外层瘦果压扁,紧贴内层总苞片,3-5棱,顶端截形,向下收窄,褐色,有棕黑色色斑。冠毛极短,2-3层,膜片状,长0.2-0.3毫米。花果期5-10月。[
菊花的形态特征
菊花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茎草质,生长到末期 稍呈木质化。每年花开后,地上部分枯萎,留下宿根越冬,翌春 萌发新枝。菊花的根系发达,须根众多,生长正常时根呈嫩白 色。茎直立或半蔓性,表面具短柔毛,易生分枝,在自然生长情 况下可高达80至150厘米。
单叶互生,有叶柄,叶片浅裂或深 裂,叶缘有锯齿。叶型分正叶,深刻正叶,长叶葵叶,蓬叶、圆叶 和反转叶。花为顶生的头状花序,平时被看作是一朵花的,实 际上是一个头状花序,它由几十朵小花组成,密集在一个扁圆 形的花托上。被人们叫作一片“花瓣”的,才真正是一朵花。排 列在花序外围的是舌状的单性花,中心部分的是简状的两性花。
菊花的适应性强,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我国各地 均有栽培,微酸、微碱性土壤都能生长。小菊的耐寒力比大菊· 强,花经几次严霜而不凋谢。温度在10℃以上隐芽可以萌发, 20至25℃的温度最适宜生长。菊花耐干旱,伯积水,喜疏松肥 沃含腐植质多的沙质土壤、凉爽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在春夏长日照的季节里,只能进行营 养生长。立秋以后,随着天气的转凉,日照时间的缩短,才能开 始花芽分化,孕育花蕾,冒霜开出艳丽的花朵。
万寿菊的形态特征
茎
万寿菊为一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直立,粗壮,具纵细条棱,分枝向上平展。
叶
万寿菊的叶羽状分裂,长5-10厘米,宽4-8厘米,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具锐锯齿,上部叶裂片的齿端有长细芒;沿叶缘有少数腺体。
花
万寿菊为头状花序单生,径5-8厘米,花序梗顶端棍棒状膨大;总苞长1.8-2厘米,宽1-1.5厘米,杯状,顶端具齿尖;舌状花黄色或暗橙色;长2.9厘米,舌片倒卵形,长1.4厘米,宽1.2厘米,基部收缩成长爪,顶端微弯缺;管状花花冠黄色,长约9毫米,顶端具5齿裂。
万寿菊的花期为7-9月。
果
万寿菊的瘦果线形,基部缩小,黑色或褐色,长8-11毫米,被短微毛;冠毛有1-2个长芒和2-3个短而钝的鳞片。
檀香的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约10米;树皮褐色,粗糙或有纵裂;枝圆柱状,带灰褐色,具条纹,有多数皮孔和半圆形的叶痕;多分枝,幼枝光滑无毛;小枝细长,淡绿色,节间稍肿大。叶对生,叶椭圆状卵形,膜质,长4~8厘米,宽2~4厘米,先端急尖或近急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多少下延,边缘波状,稍外折,背面有白粉,无毛;中脉在背面凸起,侧脉约10对,网脉不明显;叶柄细长,长1~1.5厘米。
三歧聚伞式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2.5~4厘米;苞片2枚,微小,位于花序的基部,钻状披针形,长2.5~3毫米,早落;总花梗长2~5厘米;花梗长2~4毫米,花梗对生,长约与花被管相等,有细条纹;花长4~4.5毫米,直径5~6毫米,花多数,最初为淡黄色,后变为深锈紫色;花被管钟状,长约2毫米,淡绿色;花被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2~2.5毫米,内部初时绿黄色,后呈深棕红色;蜜腺4枚,略呈圆形;雄蕊4枚,长约2.5毫米,外伸;花盘裂片卵圆形,长约1毫米;花柱长3毫米,深红色,柱头浅3(~4)裂。
核果长1~1.2厘米,直径约1厘米,外果皮肉质多汁,成熟时深紫红色至紫黑色,顶端稍平坦,花被残痕直径5~6毫米,宿存花柱基多少隆起,内果皮具纵稜3~4条。花期5~6月,果期7~9月。
洋甘菊的形态特征
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50厘米,全株无毛,有香气。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细条形,顶端具尖头。花期4-5月,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直径1.5-2厘米。外层花冠舌状,白色,内层花冠筒状,黄色。瘦果极小,长圆形或倒卵形。种子细小,1克种子约有10000多粒。母菊是栽培较多的品种,一个为纯正西洋甘菊,为一年生。另一个为罗马甘菊,为多年生。
母菊、罗马洋甘菊和德国洋甘菊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约30公分高,中心黄色,花瓣白色,略为毛茸茸的叶片。德国洋甘菊长得小,这三种洋甘菊的精油都含蓝香油烟(一种高效的抗过敏物质),但它主要存在于精油而非整株植物中。德国洋甘菊中的蓝香油烟含量稍为多一点,颜色为深蓝色,有时被称作“匈牙利洋甘菊”。
非洲菊形态特征
非洲菊(英文名:Gerbera),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细毛,顶生花序,多数叶为基生,羽状浅裂。株高30~45cm,头状花序单生,顶生花序,花色分别有红色、白色、黄色、橙色、紫色等。高出叶面20~40cm,花径10~12cm,总苞盘状,钟形,舌状花瓣l~2或多轮呈重瓣状,通常四季有花,以春秋两季最盛。 是现代切花中的重要材料。非洲菊花径较大(8厘米~10厘米),花期调控容易,现切花栽...非洲菊的图片大全非洲菊的种植信息非洲菊的知识常识非洲菊的介绍非洲菊(英文名:Gerbera),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细毛,顶生花序,多数叶为基生,羽状浅裂。株高30~45cm,头状花序单生,顶生花序,花色分别有红色、白色、黄色、橙色、紫色等。高出叶面20~40cm,花径10~12cm,总苞盘状,钟形,舌状花瓣l~2或多轮呈重瓣状,通常四季有花,以春秋两季最盛。
是现代切花中的重要材料。非洲菊花径较大(8厘米~10厘米),花期调控容易,现切花栽培面积逐年增多,应用日渐广泛。非洲菊还能耐长途运输,切花供养时间长;如栽培方法得当,每株一年可切取30枝切花,实为理想的切花花卉。非洲菊花朵硕大,花色丰富,管理省工,在温暖地区能常年供应鲜切花。主要类型可分现代切花型和矮生栽培型,有白、粉、红、黄等各种花色。非洲菊的形态特征非洲菊为多年生、被毛草本。根状茎短,为残存的叶柄所围裹,具较粗的须根。
非洲菊叶基生,莲座状,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14厘米,宽5-6厘米,顶端短尖或略钝,基部渐狭,边缘不规则羽状浅裂或深裂,上面无毛,下面被短柔毛,老时脱毛;中脉两面均凸起,下面粗而尤著,侧脉5-7对,离缘弯拱连接,网脉略明显。
非洲菊叶柄长7-15厘米,具粗纵棱,多少被毛。花葶单生,或稀有数个丛生,长25-60厘米,无苞叶,被毛,毛于顶部最稠密,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葶之顶,于花期舌瓣展开时直径6-10厘米;总苞钟形,约与两性花等长,直径可达2厘米;总苞片2层,外层线形或钻形,顶端尖,长8-10毫米,宽约1-1.5毫米,背面被柔毛,内层长圆状披针形,顶端尾尖。长10-14毫米,宽约2毫米,边缘干膜质,背脊上被疏柔毛。
非洲菊花托扁平,裸露,蜂窝状,直径6-8毫米;外围雌花2层,外层花冠舌状,舌片淡红色至紫红色,或白色及黄色,长圆形,长2.5-3.5厘米,宽2-4毫米,顶端具3齿,内2裂丝状,卷曲,长4-5毫米,花冠管短,长约为舌片的1/8,退化雄蕊丝状,长3-4毫米,伸出于花冠管之外;内层雌花比两性花纤细,管状二唇形,长6-7毫米,二唇等长,外唇具3细齿或有时为2齿和1裂片,内唇2深裂,裂片线形,长约4毫米,卷曲,退化雄蕊4-5枚,线形或丝状,藏于花冠管内;中央两性花多数,管状二唇形,长8-9毫米,外唇大,具3齿,内唇2深裂,裂片通常宽,卷曲;花药长约4毫米,具长尖的尾部;雌花和两性花的花柱分枝均短,顶端钝,长不足1毫米。瘦果圆柱形,长4-5毫米,密被白色短柔毛。冠毛略粗糙,鲜时污白色,干时带浅褐色,长6-7毫米,基部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