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小儿肺结核治疗的注意事项

1、种:按时预防接种,如麻疹、卡介苗、白百破、麻风腮、乙肝、流脑、乙脑、伤寒等疫苗,既可防病,避免传染病侵袭,又能刺激获得性免疫的完善。

2、动:坚持户外活动,经常“三浴”日光浴、水浴、空气浴锻炼,这样既可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生长发育,也有利于睡眠。

3、睡:保证宝宝睡眠充民,环境要通风清洁,室内空气每天要定期交换,成人避免在室内吸烟。

4、食:4个月内的孩子建议纯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乳铁蛋白、双歧因子、活性的免疫细胞等,能增强抗病能力。如母乳喂养条件不允许,可选用配方奶粉。4个月后的孩子必须添加辅食,1岁以后应以食物为主。强调食品多样化和新鲜,供给富含维生素A、C、 D、锌、铁等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油菜、柠檬、橙子、西红柿、空心菜、青椒、动物肝脏和蛋黄、鱼蟹、蛋、肉、肝、豆类、谷物。避免吃加工,含色素和含稳定剂的包装食物。

癫痫患儿能否打预防针

癫痫患儿能否打预防针是许多家长关注的,其实并没有金标准,因预防针可能会诱发某些患儿惊厥发作,故建议慎用,特别是流脑,乙脑,百白破,流感等疫苗。

一般对于本身脑发育不良,惊厥发作较频繁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儿暂时不宜注射预防针。而对于发育正常,惊厥本身发作不多,且用药后已稳定的患儿,应该还是可以注射预防针的。

如何进行小儿呕吐生活调理

(1)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呕吐又常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和某些急腹症如肠梗阻、肠套叠的先兆症状,治疗时必须注意鉴别,查明病因,不能单纯见吐止吐,以免贻误病情。(2)呕吐时,家长要立即将小儿的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3)患儿呕吐时不要喂奶、喂药,也不要随意搬动。(4)注意饮食调节,平时喂食要定时定量,多服各种维生素、蛋白质,少进脂肪,断乳前后要逐渐增加辅食。(5)由于哺乳方法不当或吸奶时吞入少量空气所产生的吐乳,称为“溢乳”不属病态。(6)严重呕吐可导致体液失衡,代谢紊乱,可配合静脉输液。其实要是孩子仅仅是轻微的呕吐的话,一般无需进行药物治疗,仅仅是注意饮食就可以,还有就是尽量多喝水多休息,要是出现严重呕吐,就是次数多,外加上吐下泻的话,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找到病因是治好的关键。

脑膜炎疫苗怎么打

一般来说流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6月龄、9月龄、3岁、6岁;乙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8月龄、2岁、6岁。这两种疫苗都是预防脑膜炎的。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足底按摩的好处 足底按摩的禁忌证

足底按摩疗法虽然治疗范围广泛,疗效好,无副作用,但如同所有的治病方法一样,也不能包治百病,对有些病症是不宜使用的,比如 :

1.急性腹膜炎,肠穿孔,急性阑尾炎,骨折,关节脱位等外科疾病。

2.伤寒,流脑,乙脑,肝炎,结核,梅毒,淋病,艾滋病等急性传染病。

3.食物中毒,煤气中毒,药物中毒,酒精中毒,毒蛇咬伤,狂犬咬伤等急性中毒症状。

4.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等各种严重出血性疾病。

5.女性经期及妊娠期不宜按摩。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板蓝根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板蓝根在功效作用方面:板蓝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等功效,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斑疹、流行性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病症的治疗。板蓝根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包括痢疾细菌、沙门氏细菌、溶血性链形菌),是抗菌消炎、止痛、退热的传统中草药。

而且,板蓝根内还含有多种抗病毒物质,对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及流脑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板蓝根与贯众、金银花、野菊花等合用,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及热性病。

在药上初步研究发觉板蓝根对白血病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板蓝根中含有的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解读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流脑与乙脑的区别都有哪些呢?这是很多家长都弄不清楚的问题,本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宝宝胃寒呕吐推拿 宝宝胃寒呕吐养护注意

1.呕吐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又常常是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和某些急腹症,肠套叠的先兆症状,临床必须注意鉴别。

2.加强对患儿的福利,呕吐时应令患儿侧卧,以防呕吐物呛入气管,造成窒息。

相关推荐

脑和乙脑的区别 病原体不一样

流脑是有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属于细菌感染。而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是病毒感染。

小孩一共要打多少预防针

计划内免疫最少要打12针 百度知道用户 2013-08-04 10:51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

如何预防脑炎后遗症

1、是怎样预防乙脑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2、是做好疫苗预防。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

宝宝不打疫苗行不行,哪些疫苗必须打

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接种程序,出生至6岁应该接种的疫苗有:(这些疫苗都是免费的!) 出生: 卡介苗(初种),皮内注射或皮上划痕;乙肝疫苗(第一次),肌肉注射;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肌肉注射; 2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即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第一次),口服; 3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即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第二次),口服;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第一次,基础初种),肌肉注射; 4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三次),口服;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第二次),肌肉注

脑膜炎疫苗是什么

脑膜炎疫苗其实就是平常生活中所说的卡介苗,常规打的脑膜炎疫苗是针对A群的,对于其他群不具抵抗力。脑膜炎双球菌有A、B、C、D、X、Y、Z、E、H、I、K、L、W等13个菌群,以A、B、C群为多见。所以如果去国外或是当地流行其他菌群的脑膜炎,要及时注射疫苗。 自普及卡介苗接种和有效抗结核药物应用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降低,预后有很大改进,但若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故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我国计划免疫预防脑炎的疫苗有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六个月

接种疫苗保障健康

一、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指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在使人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法。例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种痘预防天花等。 在我国疫苗分为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两大类: 1.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的疫苗,婴幼儿出生后必须要进行接种,接种计划内疫苗是免费的。计划内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共7种疫苗。 2.计划外疫苗是自费疫苗,国家没有强制规定必须接种,可以根据宝宝的自身情况选择接种或者不接种。但是接种计

给宝宝退烧有妙招

感染性发热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 如呼吸系统疾病:上感,支气管炎,肺炎,发热伴皮疹疾病:麻疹,风疹等。 泌尿系统疾病:肾盂,肾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流脑,乙脑,结核性脑膜炎等;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统称“上感”,上感包括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 上感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 胞病毒等。症状有鼻塞,发烧。发烧有时几个小时就不烧了,有的可持续一周以上。 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发烧是一种症

宝宝要打哪些预防针 宝宝需要注射的疫苗

以下疫苗是宝宝必须打的,属于强制免疫范围,家长要定期送宝宝去接种疫苗: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

流脑乙脑的鉴别 流行季节不一样

流脑主要在冬末、春初季节流行;乙脑流行在夏、秋季节。

儿童接种疫苗的时间

1、一类疫苗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 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岁:乙脑疫苗—初种; 1.5至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加强;乙脑疫苗—加强;甲肝疫苗;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针(也可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