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日常饮食
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日常饮食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有很多,人们所处的环境,吃的、用的都会影响到染色体的异变,还有就是从父或母传递而来,即由遗传而来。另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在染色体不分离中起一定作用,如甲状腺原发性自身免疫抗体增高与家族性染色体异常之间有密切相关性。那么,染色体异常的饮食保健如何进行?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也称染色体发育不全,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对于染色体异常患者,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
羊水穿刺后注意事项 需要做羊水穿刺的孕妇
1、35岁以上的高龄准妈妈。
2、唐氏筛查高危的准妈妈。
3、曾生育过先天性缺陷儿,尤其是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准妈妈。
4、夫妇一方是染色体异常者或平衡异位的携带者。
5、曾生育过神经管缺陷或此次孕期血清甲胎蛋白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
6、有遗传性家族史或近亲婚配史的孕妇。
7、原因不明的流产、死产、畸胎和有新生儿死亡史的孕妇。
染色体异常的饮食注意事项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也称染色体发育不全,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对于染色体异常患者,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
为了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加强营养,多吃瘦肉、鸡汤、鱼汤以及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多吃点蔬菜、水果类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这样能够提高孕妇的免疫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改变饮食习惯,低脂肪含量的饮食,少吃烧烤类肉食,多吃含纤维素成分的食物,注意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
哪些人需要做绒毛穿刺
1、曾生育过先天性缺陷儿尤其是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
2、夫妇一方是染色体异常者或平衡异位的携带者。
3、性连锁遗传疾病携带者,于孕中期确定胎儿性别时。
4、曾生育过神经管缺陷或此次孕期血清甲胎蛋白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
5、担心胎儿可能异常的高龄产妇(年龄35岁以上)。
6、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的准妈妈。
7、夫妇双方均为同一类型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的准妈妈。
染色体异常患者的饮食宜忌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也称染色体发育不全,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对于染色体异常患者,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
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现
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现是比较明显,虽然发病率并不高,600-700个人之中大概有一个人得病,主要表现为发育迟滞,还有先天性智力出现障碍等,总之对于新生儿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现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异常也称染色体发育不全。美籍华人蒋有兴(1956)查明人类染色体为46条,首次发表人类染色体显带照片。
病因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
1、物理因素:人类所处的辐射环境,包括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辐射及人体内放射物质的辐射,人工辐射包括放射辐射和职业照射等。电离辐射因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引人注目。人的淋巴细胞受照射或在受照射的血清内生长,发现实验组三体型频率较对照组高,并引起双着丝粒染色体异位、缺失等染色体畸变。
2、化学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有的是天然产物,有的是人工合成,它们会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染色体畸变。
3、生物因素:当以病毒处理培养中的细胞时,往往会引起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包括断裂、粉碎化和互换等。
孕期准妈妈羊水检查知识
羊水穿刺检查一般在妊娠16-20周之间进行,因为此时羊水量相对较多(约为200-400毫升),不仅易于抽取,不至于赞成胎儿损伤,而且胎儿的脱落细胞经培养后存活率高,便于进一步深入检查。若穿刺时间过早,因羊水量少,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过迟则细胞的存活率低,不利于深入分析检查。
染色体异常疾病:通过对水细胞的培养,进行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分析,可诊断染色体异常的疾病。
X连锁隐性遗传病:性连锁遗传病与性别有关,通过对水细胞的培养检查,能直接查出羊水细胞的性染色体类别,对胎儿性别做出准确的判断。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是指遗传性酶的缺陷所导致的疾病,此类疾病氨今为止已发现有一千多种,有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8%左右。通过对水理化性质的检查,可检测出包括糖类、脂类、氨基酸类等代谢性缺陷。
先天性畸形:包括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等严重畸形。已性过先天性畸形患儿的妇女,下次再生同样畸形儿的概率高达8-12%,测定羊水甲胎蛋白含量,可对以上畸形进行诊断。当胎儿有神经管开放性畸形时,羊水中甲胎蛋白可比正常者高出10-20倍。
胎儿溶血性疾病:测定羊水中的胆红素含量,可诊断胎儿的溶血性疾病。
那么,哪些妊娠期妇女需做羊水检查呢?
孕妇年龄的增加,生育染色体异常患儿的相对危险性亦增加。据统计,四十岁左右的孕妇,生育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可能性为4.5%。
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孕妇不论孕妇年龄大小,只要生过染色体异常的患儿,其下一胎出生同样患儿的机率较高。以先天性愚型为例,再出生同样患儿的可能性约为2%。
曾生过开放性神经管异常女子的孕妇:已生过无脑儿或脊柱裂患儿的孕妇,下一胎出生同样患儿的可能性为5%。
已生育过一个常染色体隐性代谢病患儿的孕妇:这类妇女下一胎患同样疾病的可能性达25%。
有X连锁遗传病家庭史的孕妇
近亲婚配与生育过先天性畸形患儿的孕妇
有致病因素接触史的孕妇:接触某些影响染色体畸变的物理因素、化学制剂、药物以及有病毒感染史的孕妇。
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检查,需接受医生的指导,经认真诊断决定后方可安排进行。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
1、物理因素:人类所处的辐射环境,包括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辐射及人体内放射物质的辐射,人工辐射包括放射辐射和职业照射等。电离辐射因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引人注目。有试验证明,将受照射小鼠处于MⅡ中期的卵细胞和未受照射的同期卵细胞比较,发现不分离在受照射组中明显增高,这一现象在年龄较大的小鼠中尤为明显。人的淋巴细胞受照射或在受照射的血清内生长,发现实验组三体型频率较对照组高,并引起双着丝粒染色体异位、缺失等染色体畸变。
2、化学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有的是天然产物,有的是人工合成,它们会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染色体畸变。
3、生物因素:当以病毒处理培养中的细胞时,往往会引起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包括断裂、粉碎化和互换等。
4、母龄效应:胎儿在6-7个月龄时,所有卵原细胞已全部发展为初级卵母细胞。这种状态可能与合成卵黄有关。随着母龄的增长,在母体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卵子也可能发生许多衰老变化,影响成熟分裂中同对染色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分裂后期的行动,促成了染色体间的不分离。
5、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可以表现为家族性倾向,这提示染色体畸变与遗传有关。
6、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在染色体不分离中起一定作用,如甲状腺原发性自身免疫抗体增高与家族性染色体异常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染色体异常危害大充分了解很关键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但染色体异常会引起胎儿出现死亡、愚钝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等,不管是对染色体异常患儿还是对家庭都会造成非常沉重的打击。
愚钝综合征: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时较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身长略短,随年龄增长差异愈发明显成年患者身高很少超过正常10岁儿童。手呈短粗状,手掌宽只有一条横纹,表现为水平掌褶纹(通贯手)及其他特征性皮纹改变,如小指短而内屈呈单一褶纹(即第五指为两节),肌张力减低多数患儿3~4岁仍不会走路,婴幼儿反应迟钝或引不出进食困难患儿智力及精神发育明显异常,智商为20~70,平均40~50多在Gaussian曲线以下,90%的患儿5岁时才会说话。大多数表现沉静、温顺、易让人接近,寿命可达40岁。
13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也称Patau综合征,活婴发病率为1/2000,女性多于男性,染色体异常患儿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31岁。染色体异常患儿表现为小头前额凸出、小眼、虹膜缺损角膜浑浊、嗅觉缺失耳位低唇腭裂、毛细血管瘤、多指(趾)畸形、手指弯曲、足跟后凸右位心、脐疝听力缺陷、肌张力过高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等患儿多死于儿童早期。
18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的活婴发病率为1/4000,女性多见,患者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34岁。染色体异常患儿表现为生长迟缓、上睑下垂眼睑畸形耳位低小嘴小下颏皮肤斑点示指超过中指并握紧拳头、并指(趾)畸形、摇篮底足足趾大而短、室间隔缺损脐疝或腹股沟疝、胸骨短、小骨盆和肌张力增高,偶有癫痫发作、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等常死于婴儿早期。
猫叫综合征: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染色体异常患儿生后数周至数月出现小猫叫样哭声,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眼间距过远内眦赘皮折叠、短头畸形、满月脸、反先天愚型样睑裂歪曲,小颌肌张力减退和斜视等。
以上就是有关染色体异常的危害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只有充分的了解染色体异常,各位才能更加重视产前检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预防染色体异常的发生。
绒毛穿刺的适宜群体
1.曾生育过先天性缺陷儿尤其是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
2.夫妇一方是染色体异常者或平衡异位的携带者。
3.性连锁遗传疾病携带者,于孕中期确定胎儿性别时。
4.曾生育过神经管缺陷或此次孕期血清甲胎蛋白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