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主要病害及防治
丝瓜主要病害及防治
丝瓜的主要病害种类及症状
霜霉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叶先出现不规则淡黄色至鲜黄色病斑,后扩大为多角形褐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紫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严重减产。丝瓜霜霉病病源与黄瓜霜霉病同属一种病菌,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阴雨,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大,棚内大水漫灌时,均有利于发病。大田栽培病菌借风雨传播。
炭疽病
病斑呈同心轮纹为该病后期的主要特征。发病初为淡黄色近圆形小斑点,后扩大变为黑褐色,且具轮纹,干燥时病斑中央易穿孔破裂,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严重减产。瓜蔓及叶柄感病,病斑为椭圆形深褐色凹斑,湿度大时,病斑部位溢出粉红色粘液。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
疫病
主要为害果实,有时茎蔓及叶也受害。果实发病多从花蒂开始,病斑凹陷,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湿度大时瓜很快软腐,并有白色霉状物。茎蔓发病主要在嫩茎或节间部位,初为水渍状,扩大后整段湿腐,暗褐色。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黄褐色斑,湿度大时着生白色霉层,干燥时呈青白色,容易破碎。
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叶柄和茎。叶片正背面初生圆形或不规则白粉斑,后来连片,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初期,不易发觉,严重后防治困难,影响产量,应以预防为主。
茄子的病害防治
一、绵疫病。茄子绵疫病俗称“掉蛋”、“烂茄子”、“白毛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露地茄子、保护地茄子均可危害。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果实大量腐烂,直接影响产量。损失可达20~30%,甚至超过50%。
1.发病症状: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主要危害果实。幼苗染病,茎基部呈水渍状,发展很快,常引发猝倒,致使幼苗枯死。成株期叶片感病,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少量白霉,干燥时病叶片干枯破裂。嫩茎染病,病部变褐色,缢缩,致使上部叶片萎蔫干枯。花器受侵染后,呈褐色腐烂。果实受害最重,多以下部老熟果开始,开始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后逐渐扩大稍凹陷,呈黄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最后蔓延到全果。病部果肉呈黑褐色腐烂状,在高湿条件下病部表面长有白色絮状菌丝,病果易脱落或干瘪收缩成僵果。
2.发病规律:茄子绵疫病是由茄疫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株残留组织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病菌可直接侵入幼苗茎和根部发病。卵孢子经雨水溅到植株体上后萌发芽管,产生附着器,长出侵入丝,由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病部产生的孢子囊所释放出的游动孢子可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使病害扩大蔓延。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展。一般气温25~35℃,相对湿度85%以上,叶片表面结露等条件下,病害发展迅速而严重。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管理粗放、偏施氮肥、过度密植、连作等都会加重发病。
3.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选择高燥地块种植茄子,深翻土地。采用高畦栽培,覆盖地膜以阻挡土壤中病菌向地上部传播,促进根系发育。雨后及时排除积水。施足腐熟有机肥,预防高温高湿。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性。及时整枝,适时采收,发现病果、病叶及时摘除,集中深埋。(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1:1:2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3%络氨铜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或70%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72%克露700倍液,或72.2%普力克7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等。以上药液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喷药要均匀周到,重点保护茄子果实。
二、黄萎病。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近年来该病逐年加重,特别是在茄子种植老区更为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40~50%,严重年份发病率达70%以上,使茄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由于该病在茄子生长前期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在坐住门茄后,才开始表现症状,常常延误防治时机,所以要特别注意早发现早预防。
1.发病症状: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部及叶脉间发黄,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引起叶片歪曲。晴天高温,病株萎蔫,夜晚或阴雨天可恢复,病情急剧发展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症状由下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2.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借风、雨、流水、人畜、农具传播,从幼根伤口侵入。一般气温20~25℃,潮湿多雨条件下发病重。气温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从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越重。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盐碱地、多年连作、定植伤根、栽植过稀、冷水浇灌等,均可加重黄萎病。
3.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待水温降至30℃时浸种6~8小时,晾干后催芽播种。③苗床消毒。每年更换苗床土,或对床土进行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可用40%棉隆10~15克与细土15千克拌匀撒施后耙入土中,深约15厘米,然后浇水,覆地膜,使其充分发挥熏蒸作用,10天后翻动床土l~2次再播种。④实行轮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块种植茄子,并深翻平整。发现过黄萎病的地块,要与非茄科作物轮作4年以上,其中以与葱蒜类轮作效果较好。⑤加强栽培管理。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性。切忌偏施氮肥,忌施生粪,以免烧根。适时定植,要求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定植,定植时和定植后避免浇冷水,并注意提高地温。炎夏高温季节,要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减轻地裂伤根,控制发病。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3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三、褐纹病。茄子褐纹病又称褐腐病、干腐病,该病是茄子独有的病害,因其发病严重故而又称疫病。危害茄子的叶、茎、果实,常造成烂叶、烂果,防治不及时会给菜农造成严重损失。
1.发病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受害,茎基部出现凹陷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茎基部缢缩变细,造成幼苗猝倒或立枯。叶片受害,先在下部叶片上出现苍白色圆形斑点,而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变褐色,中间浅褐色或灰白色,其上轮生许多小黑粒点,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干裂、穿孔、脱落。茎发病多在茎基部,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表面也生有许多黑色小粒点,最后病部凹陷干腐,皮层脱落,木质部外露,容易折断。茎基部病斑绕茎一周时,植株枯死。果实发病,表面产生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斑,淡褐色至深褐色,其上布满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可达半个果实。发病严重时,果实上布满病斑并相互连接,天气潮湿时病果极易腐烂,有时干缩成僵果而不脱落。
2.发病规律:病菌随病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内外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田间病菌靠风、雨水、灌溉水、昆虫等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8~30℃,在相对湿度高于80%,连续阴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容易流行。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品种抗病性有密切关系。一般多年连作、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时发病严重。
三、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一般长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绿皮茄较紫皮茄抗病。②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③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消毒15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后进行催芽播种。④苗床消毒。育苗床土要选用不带菌的净土,或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克,与细干土10~20千克充分拌匀,用1/3药土铺底,播种后,将剩余药土覆在种子上。⑤加强栽培管理。要多施腐熟优质有机肥,一般要求每亩施腐熟圈粪5000千克以上,配合腐熟大粪干或鸡粪1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一起混合发酵后施入田间深翻耙平作基肥,还要及时追肥,提高植株抗性。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夏季高温干旱,适宜傍晚浇水,降低地温。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地面积水。早期发现病叶、病果、死株及时清除,集中携出田外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2)药剂防治。幼苗期发病,可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定植后可在茎基部撒施草木灰或石灰粉杀菌。结果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大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大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由于大蒜常常会因为发病症状表现的不同,不能及时、正确的开展防治,从而导致严重发病,造成较大损失。提醒蒜农要做好以下几种病害的防治:
1、紫斑病:田间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具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藏期染病的鳞茎颈部变为深黄色或红褐色软腐状。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均有较好的效果。
2、大蒜叶枯病:系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从大蒜叶间开始逐渐向叶茎发展,并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病斑初为苍白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灰褐色,呈椭圆形不规则状,病害严重时可造成蒜株全叶枯萎死亡。发生叶枯病的大蒜病害部位常伴有黑色霉状物,病斑上有许多黑色小粒点。大蒜感染叶枯病后,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防病害扩大和蔓延,每亩可用40%的多菌灵胶悬剂150克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对蒜苗均匀喷雾2-3次,每隔7天左右喷1次。也可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均匀喷雾2-3次,每隔7天左右喷1次。
3、大蒜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低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大蒜染病后,先从叶缘或中脉发病,沿叶缘或中脉形成黄白色条斑,可贯穿整个叶片,湿度大时,病部呈黄褐色软腐状。一般脚叶先发病,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致全株枯黄或死亡。治虫防病: 因为害虫在大蒜上造成伤口,利于软腐病菌侵入,有的害虫体内外携带病菌,直接传播病害。所以防治害虫对软腐病的防治很重要。早期应注意防治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从幼苗期开始就应防治黄.曲条跳甲、地蛆等害虫。药剂防治: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47%加瑞农WP750倍液、50%代森铵1000倍液、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隔5~7天喷药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应以轻病株及其周围的植株为重点,注意喷在接近地表的植株茎基部。
大蒜返青期的管理
2月天气渐暖,幼苗返青,下部开始生长不定根,蒜薹、蒜头开始分化,这时保证幼苗健壮生长,为蒜薹、蒜头的分化多积累营养物质,是夺取大蒜优质高产的关键。大蒜主产区的连年重茬种植使土壤中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镁、钼、硼、钴等)和钙相对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直接导致大蒜植株不健壮,发育不良。严重的可使真菌、细菌侵入产生多种病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此期的管理措施: 1.清扫地膜上的尘土。2.及时修补损坏的地膜。3.撤除膜上遮盖物。4.3月初喷叶面肥+新高脂膜一次,以补充微量元素同时防止病菌感染。5.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左右时,浇壮苗水,随水冲施纯氮6~8公斤,磷酸二氢钾2公斤。这时若发现有真菌性叶枯病,要在发病初期用43%的好立克两包+15克康培2号+新高脂膜700倍液,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连喷2次效果较好。
大蒜根茎害虫要及早防治
大蒜常见的根茎害虫有种蝇、根螨、茎线虫和粪蚊。现将它们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种蝇。种蝇又称地蛆、蒜蛆、葱蛆,危害大蒜的有种蝇和葱蝇。这两种种蝇形态相似,幼虫为乳黄色的蛆,体长0.7~0.9厘米,尾部有7对肉质突起。幼虫在地下危害大蒜鳞茎,致使蒜头组织逐渐溃烂,心叶因失去养分供应而发黄,严重的整株枯死。防治方法:一是已经少量发生种蛆危害的田块,改施各类粪肥为施精制有机复合肥,如合缘酵素菌生物有机复合肥等,或施多元复合肥;二是667平方米(1亩)用地特灵颗粒剂800~1000克,与细土拌成毒土,撒施或沟施于根际;三是用40%卡本斯乳油200~250克兑水200公斤灌根,持效期达2~3个月;四是水源充足的地方,可连续灌水2~3次,每次水浸24小时,使种蛆窒息而死,而后应尽快排水。
根螨。根螨既是田间害虫,又是储藏期间的害虫。成螨卵圆形、白色,一般在蒜瓣基部缝隙处产卵入侵,最适宜发育危害的气温为15~20℃。它们蛀食鳞茎使之腐烂发臭,致使地上叶片枯萎,严重的枯死。储藏时鳞茎遭受危害,蒜瓣干枯成空壳。防治方法:一是用40%速效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洒,二是667平方米用速效硫磷70毫升与细土拌成毒土沟施。
茎线虫。茎线虫有多种,但以圆葱茎线虫危害较多。其体似蛔虫,两端较尖,靠蠕动爬行。成虫或幼虫从大蒜茎盘、鳞茎或叶片气孔入侵产卵,幼虫蛀食茎叶,使鳞茎变褐腐烂,叶片褪绿变形。防治方法:一是用40%速效流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二是667平方米用地特灵颗粒剂800~1000克与细土拌成毒土撒施。
粪蚊。粪蚊成虫喜欢在潮湿、弱光、有腐烂物质的生态环境处活动,在土壤表层产卵。幼虫黄褐色,无足,靠蠕动入侵蛀食假茎基部和鳞茎,致使大蒜植株枯萎,鳞茎变软、变褐、腐烂,瓣肉裸露甚至腐烂。防治方法:一是精细中耕除草,创造土松草净的环境,抑制虫卵孵化和幼虫活动;二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杀死幼虫,或者667平方米用40%卡本斯乳油200~250克兑水200公斤灌根。
玉兰的病害防治
白玉兰常见病虫害:有炭疽病、叶斑病、有炸蝉、红蜡蚧、吹绵蚧、红蜘蛛、大蓑蛾、天牛等,一旦发现可用药物喷杀之。但有天牛蛀枝干及根茎部,有时可将树致死,如发现有锯末屑虫粪,就应寻找虫孔,用棉球蘸敌敌畏原液塞进虫孔,再用泥封口,即可熏杀。
炸蝉
此虫的若虫在土中吸食花卉的根部汁液,成虫除刺吸主叶液外,其雌虫还会将产卵器插在枝条上产卵,造成枝条枯死。
防治方法
①及时搜寻和杀死刚出土的老熟若虫。
②如发生较多,可于夏季炎热天气夜间在树杆附近点火,摇动树枝,使蝉投火烧死,并将落于火堆外的蝉杀死。
③用熬粘的桐油或用蛛网揉捏的粘团涂于竿端粘捕成虫。
④4-8月间及时巡视并剪除产卵枝。
红蜡蚧
此虫若虫和成虫刺吸花卉汁液,其排泄物常诱致煤污病的发生,使叶片上形成一层黑霉或较厚的黑膜,使全株成为黑树,植株衰弱,树形憔悴,很少开花或完全不能开花。
防治方法
①冬季和早春,结合剪枝去除部分多虫枝。
②如被害花卉植株较少较矮,可在冬春人工刮除。
③在若虫孵化盛期,喷25%亚胺硫磷乳油lO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每隔4-6天喷1次,喷3次即可见效。
④引种花苗时,应认真检查,防止将虫带入。
吹绵幼
可参看“牡丹”中的吹绵蚧防治方法。
红蜘蛛
红蜘蛛即朱砂叶螨,可参看“莱莉”中的朱砂叶螨防治部分。
铃兰的病害防治
繁殖一般都用分株法,宜在秋天连根茎用利刀切割便可。原生地野生种往往是成群生长,很少有病虫害侵袭。温室种植易滋生病虫侵害,经常见的是茎腐、炭疽、叶斑等真菌病害。平时要定期用铜素杀菌剂防治,并严禁从病株上采种繁殖,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销毁清除,以防传播蔓延。
病虫害:如有褐斑病,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700倍液喷洒。
紫薇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白粉病
表现症状: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
防治方法:
①加强施肥,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
②减少侵染源,结合秋、冬季修剪,消除病枯枝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注意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
③植株发病时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煤污病
表现症状:植株发病时,在叶片、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黑斑,后扩大连成片,严重时叶片上覆盖一层薄纸状黑色物,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抑制新梢的正常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变黄,提早落叶,花芽形成困难。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以利于通风、透光从而增强树势,减少发病;
②盆栽紫薇用药前可先采取摘除病叶或用清水冲洗叶面霉层的方法;
③生长期遭受煤污病侵害的植株,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④喷药防治蚜虫、介壳虫等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适期喷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防治介壳虫还可用10-20倍松脂合剂、石油乳剂等。
紫薇褐斑病
表现症状:紫薇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个别呈不规则形,紫褐色至灰褐色,边缘颜色较浅,不清晰,两面生有灰黑色小霉点,当叶面上出现数个病斑后。全叶很快变黄且提前落叶啊。气温高、湿度大及降雨频繁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①对紫薇园或行道紫薇进行秋耕,将表层落叶翻入深层土中,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适时修剪,使其通风透光。
②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虫害防治
紫薇长斑蚜
紫薇长斑蚜,又名紫薇棘尾蚜,属同翅目、蚜总科、斑蚜科。
发生危害特点:紫薇长斑蚜以卵在芽腋、芽缝及枝权等处越冬。翌年春天当紫薇萌发的新梢抽长时,开始出现无翅胎生蚜,至6月以后虫口不断上升,并随着气温的增高而不断产生有翅蚜,有翅蚜会迁飞扩散危害。该虫对紫薇的危害年年都会发生,常常是嫩叶的背面布满害虫,危害后新梢扭曲,嫩叶卷缩,凹凸不平,影响花芽形成,并使花序缩短,甚至无花,同时还会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
①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瘦弱枝以及过密枝,可以起到消灭部分越冬卵的作用。家庭盆栽的还要尽可能做到枝干光洁,注意清除枝丫处翅裂的皮层,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蚜卵。
②药剂防治:可以喷洒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掖,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以及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同时可以起到兼治紫薇绒蚧等害虫的功效。
紫薇绒蚧
紫薇绒蚧属同翅目绒蚧科,危害紫薇、石榴等花木。
发生危害特点:以雌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吮吸汁液为害,常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而且其分泌的大量蜜露会诱发严重的煤污病,会导致叶片、小枝呈黑色,失去观赏价值,是危害紫薇的主要虫害之一。该虫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一年发生2-4代,以卵或若虫越冬,绒蚧越冬虫态有受精雌虫、2龄若虫或卵等,各地不尽相同;通常是在枝干的裂缝内越冬。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以及8中下旬至9月份为若虫孵化盛期,绒蚧在温暖高湿环境下繁殖快,干热对它的发育不利。
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防止病原流人,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虫能力,保持通风、透光,避免植株密度过大,结合冬季、早春修剪将虫枝集中烧毁。虫口数量小时,可进行人工刮除。
②药剂防治。冬季喷施10-15倍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的机油乳剂1-3次,消灭越冬代雌虫;发芽前,喷施3-5度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消灭越冬代若虫;若虫是防治关键,首先对出土的初孵若虫,早春在树根周围土面喷撒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抓住孵化盛期介壳尚未增厚,药剂容易渗透的关键时期,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选用40%氧化乐果乳剂,80%敌敌畏乳剂,50%辛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涪液均匀喷撒。
叶蜂
叶蜂属膜翅目叶蜂总科。
发生危害特点:以幼虫群集为害,取食叶片,啃食叶肉,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影响紫薇花期,降低其观赏价值,甚至导致死亡。叶蜂每年发生2-8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结茧越冬。4-5月羽化成虫,成虫白天羽化,次日交配。雌虫一生仅交尾1次,雄虫可交尾多次。雌蜂交尾后将卵产在枝条皮层内,通常产卵可深至木质部,卵期7-19天。近孵化时,产卵处的裂缝开裂,孵出的幼虫自裂缝爬出,并向嫩梢爬行。
防治方法:
①冬春季结合土壤翻耕消灭越冬茧。
②寻找产卵枝梢、叶片,人工摘除卵梢、卵叶或孵化后尚群集的幼虫。
③幼虫危害期喷洒Bt.乳剂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
黄刺蛾
黄刺蛾,体型中等,幼虫为刺毛虫,俗称洋辣子,是紫薇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发生危害特点:黄刺蛾主要是以幼虫啃食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主要是冬季结合修剪,清除树枝上的越冬茧,从而消灭或减少虫源;药剂防治最好能在幼虫扩散前用药,可喷施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鳙鱼的病害防治
疾病防控
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鱼病一般在“大麦黄,白露心”易发病,一个是水温逐渐上升,另一个是水温逐渐下降。这两个季节是鱼病的流行高峰季节,要提前预防。防病采用先杀虫,后灭菌的方法。以目检或显微镜诊断鱼病,对症下药。
A、寄生虫病:每年4-5月杀虫一次,大量用有机肥的水体在7-8月份杀一次虫,大水面常见的寄生虫病有:
a、中华鳋病:其症状是虫卵或虫体寄生在鱼的鳃部,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膨大水肿、苍白、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体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常露出水面,俗称“翘尾病”,最后消瘦,窒息而死。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锚头鳋病:其症状是病鱼体表可见大型虫体,寄生处充血发红,烦躁不安,食欲不旺,继而鱼体消瘦而亡。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暴发性出血病:症状是眼球突出、充血;体表充血发红。分两种:
a、原发性出血病:只需杀菌。
b、继发性出血病:先是底层鱼死亡,下层理化指标严重超标,继而出现大面积死亡。先杀虫,后根据情况杀菌、调水。
丝瓜的各种病害
丝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优质蔬菜。笔者对丝瓜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并对防治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望对菜农朋友的大棚丝瓜生产有所帮助。
丝瓜的主要病害种类及症状:
丝瓜的各种病害
霜霉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叶先出现不规则淡黄色至鲜黄色病斑,后扩大为多角形褐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紫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严重减产。丝瓜霜霉病病源与黄瓜霜霉病同属一种病菌,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阴雨,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大,棚内大水漫灌时,均有利于发病。大田栽培病菌借风雨传播。
炭疽病
病斑呈同心轮纹为该病后期的主要特征。发病初为淡黄色近圆形小斑点,后扩大变为黑褐色,且具轮纹,干燥时病斑中央易穿孔破裂,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严重减产。瓜蔓及叶柄感病,病斑为椭圆形深褐色凹斑,湿度大时,病斑部位溢出粉红色粘液。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
疫病
主要为害果实,有时茎蔓及叶也受害。果实发病多从花蒂开始,病斑凹陷,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湿度大时瓜很快软腐,并有白色霉状物。茎蔓发病主要在嫩茎或节间部位,初为水渍状,扩大后整段湿腐,暗褐色。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黄褐色斑,湿度大时着生白色霉层,干燥时呈青白色,容易破碎。
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叶柄和茎。叶片正背面初生圆形或不规则白粉斑,后来连片,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初期,不易发觉,严重后防治困难,影响产量,应以预防为主。
丝瓜主要病害及防治
霜霉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叶先出现不规则淡黄色至鲜黄色病斑,后扩大为多角形褐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紫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严重减产。丝瓜霜霉病病源与黄瓜霜霉病同属一种病菌,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阴雨,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大,棚内大水漫灌时,均有利于发病。大田栽培病菌借风雨传播。
炭疽病
病斑呈同心轮纹为该病后期的主要特征。发病初为淡黄色近圆形小斑点,后扩大变为黑褐色,且具轮纹,干燥时病斑中央易穿孔破裂,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严重减产。瓜蔓及叶柄感病,病斑为椭圆形深褐色凹斑,湿度大时,病斑部位溢出粉红色粘液。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
疫病
主要为害果实,有时茎蔓及叶也受害。果实发病多从花蒂开始,病斑凹陷,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湿度大时瓜很快软腐,并有白色霉状物。茎蔓发病主要在嫩茎或节间部位,初为水渍状,扩大后整段湿腐,暗褐色。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黄褐色斑,湿度大时着生白色霉层,干燥时呈青白色,容易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