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同时Hsp被分离。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合,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1) 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
⑴ 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
⑵ 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⑶ 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
⑷ 诱导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炎因子。
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
⑴ 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
⑵ 抑制MΦ中NOS的活性而减少炎性因子NO的合成。
⑶ 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ELAM-1和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达。
3) 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
4) 收缩血管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
5) 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MΦ向炎症部们的募集和吞噬功能。
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 抗休克作用:
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
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
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
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
4、 其它作用
1) 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
2)CNS: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
5)影响激素水平,特别是生长激素水平
[体内过程]GCS口服注射均易吸收。药物BPCR达90%,药物在肝中代谢,主要为C4-5双键还原为单键和C3酮基还原为羟基。而后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经尿排泄。值得注意的是,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进行氢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后方能生效。故肝功低下时宜直接使用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另外,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GCS的代谢而减弱其作用。
5、抗毒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性,即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又有明显的缓解毒血症的作用。但不能中和内毒素,也不能破坏内毒素,对外毒素亦无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临床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时,常使用糖皮质激素(老百姓简称激素)治疗。激素可带来一些副作用,主要反映在:
1、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型肥胖、满月面容、多毛、无力、低血钾、水肿、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临床上称之为库欣综合征。这些症状可不特殊治疗,停药后一般会自行逐渐消退,数月或较长时间后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配用降压、降糖药,并给予低压、低糖、高蛋白饮食及补钾等对症治疗。因此,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的病人,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 D 及钙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慎用皮质激素。
2、诱发或加重感染:皮质激素有抗炎作用,但不具有抗菌作用,且能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扩散。因此,长期用皮质激素可诱发感染或使机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大或扩散,还可使原来静止的结核灶扩散。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病情的变化及是否有诱发感染现象,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除妨碍组织修复、延缓组织愈合外,还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又能减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可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甚至造成消化道穿孔。
4、神经症状:可发生激动、失眠,个别病人可诱发精神病,癫痫病人可诱发癫痫发作。故有精神病倾向病人、精神病人及癫痫者应禁用。
5、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较长期应用该药,由于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长期高于正常,可引起负反馈作用,而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或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不全。一旦遇到应激时,如出血、感染,则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低血糖或发生低血糖昏迷。
6、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长期应用激素,症状基本控制时,若减量太大或突然停药,原来症状可很快出现或加重,此种现象称为反跳现象。这是因病人对激素产生依赖作用或症状尚未完全被控制所致。处理措施为恢复激素用量,待症状控制后再缓慢减量。
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
肾上腺髓质分泌两种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总称为儿茶酚胺,是酪氨酸的衍生物。 生理功能
1.对代谢的影响 肾上腺素对糖代谢的影响与胰岛素的作用相拮抗。它促进糖元分解及酵解,故增加血糖及血中乳酸,这是由于肾上腺素活化肝脏与肌肉中的磷酸化酶所致(见《糖代谢》章)。去甲肾上腺素也有上述作用,但较弱。 肾上腺素还能促进蛋白质分解,并促进脂肪氧化,使血及尿中酮体增加。
2.与交感神经兴奋相同的作用 肾上腺素能使血压升高,心率加速,心输出量增加等。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兴奋性比肾上腺素弱,但能使冠状动脉以外的全身小动脉收缩,故有较强的升高血压的作用。 肾上腺素还能舒张内脏平滑肌,临床上常用能上腺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去甲肾腺素扩张支气管作用较弱。 我国特产的生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素和肾上腺素结构相似,具有与肾上腺素相似的药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甾体类激素,它们是由胆固醇转化来的。
(一)分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按其生理作用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氮皮质激素三组。
(二)调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作用加速合成和分泌,而ACTH受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促进,血浆皮质激素对垂体也有反馈作用。
(三)生理功能
1.糖皮质激素 在C11上均有氧原子,又称11-氧皮质类固醇。正常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入血的主要是皮质醇(氢化可的松)和皮质酮。而皮质酮的含量很少,约只有氢化可的松的1/3。此类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很强,而对钠、钾代谢作用很小,故有糖皮质激素之称。其中以皮质醇的作用最强。这类激素一方面能促进组织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在肝内转化为糖元,糖元分解为葡萄糖入血;另一方面又能抑制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氧化利用,结果使血糖含量升高(见《糖代谢》章)。此类激素还具有抗炎症、抗过敏作用,其药理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2.盐皮质激素 主要作用于钠、钾、氯化物和水代谢,故有盐皮质激素之称。这类激素中有醛固酮和脱氧皮质酮等,其中以醛固酮的作用为最强。盐皮质激素有保钠排钾的作用,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排钾的作用,从而维持血浆中钠、钾的适当浓度。当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氏综合症),11-脱氧皮质酮分泌过多时,可因体内保留钠和水超过限度而导致水肿,血量增加、血压升高、高血糖、低血钾等。反之,若肾上腺皮质机能不足时,糖及矿物质的代谢紊乱,引起青铜色病,或称为“阿狄森氏病”,表现出肌肉无力,血压下降,皮肤色素沉着和血糖过低,血中钠减少而钾增多,同时血液失水而浓缩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
3.氮皮质激素 主要是雄激素,也有少量雌激素。此类激素主要作用于肌肉毛发及第二性征等,有蓄氮、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体内,这些激素主要由性腺产生;但是当肾上腺皮质机能异常使这类激素分泌过多时,可产生副性征的异常改变。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为一三角形腺体,重量仅10~15克。肾上腺能制造和分泌好几种激素,与发育有关的是肾上腺雄激素、肾上腺起动素和几种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推动下,青春期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量猛增,有的调节糖和蛋白质代谢,有的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有的调节生长发育,和生长激素协同促进青春期生长突增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有些青少年女性的汗毛特别浓重,可能是肾上腺雄激素分泌过多的缘故。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1)糖皮质激素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内糖元异生,增加糖元贮备,还能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因而使血糖升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缺乏糖皮质激素时,血糖下降,饥饿时更加严重,甚至有发生死亡的危险。
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随组织而不伺,主要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组织蛋白分解,并抑制氨基酸进人肝外组织,使血中氨基酸升高。对肝脏,则促进蛋白质合成。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生长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和骨质疏松等。
糖皮质激素对脂肪代谢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使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二是影响体内脂肪重新分布。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四肢脂肪减少,而面部、躯干、特别是腹部和背部脂肪明显增加,称为向心性肥胖。
2)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作用于血细胞: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使胸腺和淋巴组织萎缩,使血中的淋巴细胞破坏,因此常用于治疗淋巴肉瘤和淋巴性白血病。它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分解嗜酸性粒细胞,从而使嗜酸性粒细胞在血中含量减少。因此,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指标之一。
作用于血管系统:糖皮质激素能提高血管平滑肌对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血管紧张性降低,因而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严重时可导致外周循环衰竭。
作用于胃肠道:能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生成,因而有诱发或加重溃疡的可能,药用时应予以注意。
作用于神经系统: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过多则出现思维不能集中,烦燥不安以及失眠等现象。
(2)影响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因素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一方面受下丘脑—腺垂体调节,另一方面受糖皮质激素在血中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的调节: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经垂体门脉运送到腺垂体,促进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随体循环血液到肾上腺皮质束状带,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促垂体区与神经系统其他部位有联系。因此,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创伤,精神紧张等,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引起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从而加强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的活动。
2)反馈调节:血中糖皮质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它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同时抑制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这种负反馈作用,从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能抑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负反馈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会暂时失效,于是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大大增加,增强了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过敏性皮炎的药物治疗
1、过敏性皮炎药物治疗
1)内用药物治疗
过敏性皮炎轻者可口服抗组织胺类药如扑尔敏4 mg,每日3次;赛庚啶2 mg,每日3次。还可口服维生素c片200 mg,每日3次,或第二代抗组织胺药如西替利嗪、咪唑斯汀、氯雷他定 等,10 mg,每日1次。可以选其中一种或少数联合用药。也可静脉用药: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 10ml或硫代硫酸钠 0.64 g ,每日一次,连用7-10天。
重者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10 mg,每日3次。抢救过敏性休克可用地塞米松10mg肌注或静脉注射,或加0.1% 肾上腺素0.5ml 皮下注射,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缓慢静脉滴注氨茶碱0.2g ( 加人5-10% 葡萄糖液中)。 伴腹痛、腹泻者可肌肉注射山莨菪碱 10mg。
2)外用药物治疗
(1)过敏性皮炎的外用疗法应遵照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在皮炎不同阶段应用不同剂型及成分的药物。急性期渗出物多时可选用湿敷;渗出少时可选用油剂;亚急性期渗出少可选糊剂;有鳞屑无渗出可选用乳剂及糊剂; 慢性期选用软膏、硬膏、乳剂及酊剂均可。
具体来说,急性期渗出明显者,可以用3%硼酸溶液、1:20醋酸溶液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做冷湿敷。皮损为轻度红斑、丘疹、小水疱时,予炉甘石洗剂外涂。亚急性和慢性期可以选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2)外用糖皮质激素:其治疗过敏性皮炎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和抗增生作用。临床应选择高效而不良反应小的制剂。年幼或面部皮损应选用1%氢化可的松霜、0.1%糠酸莫米松霜等不含氟的外用激素。其余部位可以选用0.1%曲安奈德霜、0.05%卤米松霜或0.1%氯氟舒松霜等制剂。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的特点是:①疗效肯定,适用于各种皮炎;②使用方便,霜、软膏、凝胶、溶液、涂膜、硬膏等多种剂型;③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和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以及易产生依赖性等。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多与长期使用有关。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①强效糖皮质激素避免连续使用超过2周;②禁止长期连续使用; ③强效糖皮质激素不应使用在面部、颈部、阴囊等皮肤薄嫩处,老人和儿童慎大面积应用。
(3)新的不含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免疫调节剂也可应用,其包括:①0. 1%、0. 03%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属大环内酯类衍生物,fda的临床试验表明, 28% ~37%的湿疹患者在应用普特彼后使病情好转90%。适应于各种中、重度过敏性皮炎。②1%吡美莫司乳膏(爱宁达),属子囊霉素巨内酰胺的衍生物。适应于轻、中度过敏性皮炎。外用免疫调节剂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瘙痒、灼热感、刺痛等局部刺激反应。
(4)有感染倾向的要合用抗菌药物,由于细菌和真菌可以诱发或加重过敏性皮炎病情,有专家建议对渗出性皮损可加用抗感染制剂,如2%莫匹罗星乳膏、1%益康唑霜等。
面神经麻痹用什么药
面神经麻痹就是面神经炎,如果是病毒感染,我们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共用的都有一些营养神经的甲钴胺,分为口服和肌注的,还有一些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常用的有甲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激素药物,还有就是B族维生素药物,我们常用的就是维生素B12,用局部注射,或者是肌注,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过敏性皮炎的治疗
一、过敏性皮炎药物治疗
1、内用药物治疗 过敏性皮炎轻者可口服抗组织胺类药如扑尔敏4 mg,每日3次;赛庚啶2 mg,每日3次。还可口服维生素C片200 mg,每日3次,或第二代抗组织胺药如西替利嗪、咪唑斯汀、氯雷他定 等,10 mg,每日1次。可以选其中一种或少数联合用药。也可静脉用药: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 10ml或硫代硫酸钠 0.64 g ,每日一次,连用7-10天。 重者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10 mg,每日3次。抢救过敏性休克可用地塞米松10mg肌注或静脉注射,或加0.1% 肾上腺素0.5ml 皮下注射,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缓慢静脉滴注氨茶碱0.2g 加人5-10% 葡萄糖液中。 伴腹痛、腹泻者可肌肉注射山莨菪碱 10mg。
2、外用药物治疗 1过敏性皮炎的外用疗法应遵照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在皮炎不同阶段应用不同剂型及成分的药物。急性期渗出物多时可选用湿敷;渗出少时可选用油剂;亚急性期渗出少可选糊剂;有鳞屑无渗出可选用乳剂及糊剂; 慢性期选用软膏、硬膏、乳剂及酊剂均可。
具体来说,急性期渗出明显者,可以用3%硼酸溶液、1:20醋酸溶液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做冷湿敷。皮损为轻度红斑、丘疹、小水疱时,予炉甘石洗剂外涂。亚急性和慢性期可以选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2外用糖皮质激素:其治疗过敏性皮炎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和抗增生作用。临床应选择高效而不良反应小的制剂。年幼或面部皮损应选用1%氢化可的松霜、0.1%糠酸莫米松霜等不含氟的外用激素。其余部位可以选用0.1%曲安奈德霜、0.05%卤米松霜或0.1%氯氟舒松霜等制剂。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的特点是:①疗效肯定,适用于各种皮炎;②使用方便,霜、软膏、凝胶、溶液、涂膜、硬膏等多种剂型;③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和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以及易产生依赖性等。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多与长期使用有关。外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①强效糖皮质激素避免连续使用超过2周;②禁止长期连续使用; ③强效糖皮质激素不应使用在面部、颈部、阴囊等皮肤薄嫩处,老人和儿童慎大面积应用。
3新的不含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免疫调节剂也可应用,其包括:①0. 1%、0. 03%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属大环内酯类衍生物,FDA的临床试验表明, 28% ~37%的湿疹患者在应用普特彼后使病情好转90%。适应于各种中、重度过敏性皮炎。②1%吡美莫司乳膏爱宁达,属子囊霉素巨内酰胺的衍生物。适应于轻、中度过敏性皮炎。外用免疫调节剂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瘙痒、灼热感、刺痛等局部刺激反应。 4有感染倾向的要合用抗菌药物,由于细菌和真菌可以诱发或加重过敏性皮炎病情,有专家建议对渗出性皮损可加用抗感染制剂,如2%莫匹罗星乳膏、1%益康唑霜等。
二、物理治疗 根据皮损情况,部分患者可选用紫外线照射或放射治疗。 三、心理治疗 由于许多慢性过敏性皮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容易对治疗丧失信心,造成烦恼、郁闷等不良情绪,进而又加重病情和影响疗效。故对慢性湿疹、疗效不好的患者应给予包括心理疗法在内的综合性治疗。
... ...
糖皮质激素在退热中的作用
现在的人,都是谈激素色变,可究竟什么是激素,激素都有什么作用,激素都是坏的吗,我们的孩子平时看什么病能够接触到激素,这些其实大多数人都不清楚,下边我们就来简单谈谈激素。
其实对于激素的应用,孩子能接触到得最多的,还是在发热性疾病、急性喉炎以及哮喘的时候,其他的疾病中也广泛应用,比如某些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者一些皮肤病以及一部分眼科疾病中。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激素在发热时候的应用,这个也是大家接触最多的。哮喘现在也不少,这个会放到哮喘的时候再详细解释。
一:概述
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总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化合物。按其生物活性可分为三大类:①糖皮质激素:主要调节糖、蛋白质和脂类代谢,并能提高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的应激能力。②盐皮质激素:以醛固酮为代表,主要调节电解质水盐代谢,有潴钠排钾的效应。③以雄性激素、少量雌性激素为代表。通常所说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包括性激素。临床上常用的皮质激素一般指的糖皮质激素。
退热药分为二大类:即甾体抗炎药,指肾上腺皮质激素(即通常老百姓说的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二:糖皮质激素在退热中的使用
1.小儿发热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利弊 糖皮质激素通过抗炎、抗毒、抗过敏以及免疫的作用以达到退热作用。由于糖皮质激素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对于发热疾病有利有弊,因此必须根据患儿疾病的种类,发热的轻重和持续时间长短、中毒症状的轻重,全面衡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利弊,决定糖皮质激素是否应用?何时应用?如何应用?
(1)发热患儿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有利方面
1)有些发热疾病用糖皮质激素既可用于退热,并且对发热的病因也有重要治疗作用:如活动性风湿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急性白血病、急性荨麻疹等等。
2)解热作用迅速,退热时间较长,可明显减轻中毒症状,使患儿精神状况和食欲明显改善,且无大量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利于疾病的改善。
3)对严重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脑膜炎、脓胸、关节炎、心包炎等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关节粘连、胸膜积水、脑积水、心包粘连等并发症。
4)对高热惊厥患儿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及时降温,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对于高热与超高热患儿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中毒性脑病发生率。
5)糖皮质激素虽副作用较多,但短期使用无明显不良影响。
6)糖皮质激素的水溶制剂可通过静脉给药,可与其他药物如抗生素同时静脉给药,患儿依从性较好,解决了小儿给药困难问题。
(2)发热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利方面
1)对于一些已确诊的病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其良好退热作用,因此,可能掩盖了病情,误认为疾病已控制,忽视了病因的治疗。
2)对于未确诊的病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掩盖了症状,而导致误诊。
3)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抑制抗体的形成。降低受体对介质的应答反应,减少血液中淋巴细胞生成,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抑制干扰素的合成,因此,既有促使原有病原微生物扩散,又有促使其他病原微生物入侵而引起双重感染。
4)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多,如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水电解质紊乱、骨质脱钙、抑制患儿自身的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5)个别患儿可引起情绪改变、哭闹、烦躁不安。
2.发热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临床诊疗中,尤其是在基层医院,糖皮质激素用于小儿退热较普遍,误把糖皮质激素作为常规退热药,有时无用药指征或指征不明显的情况下应用。因此,对发热患儿应正确掌握糖皮质激素的指征,用药方法、剂量和疗程。
(1)适应症: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首先是病因诊断明确,其病因无糖皮质激素得禁忌症,且患儿未患禁忌使用糖皮质激素疾病,如高血压。在此基础上有下列情况之一:①高热或超高热同时有明显中毒症状如精神状态不好、昏睡、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末梢循环差等;②以外有高热惊厥病史;③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缓解急性炎症的各种症状,并防止某些并发症的后遗症如中毒性脑病、结核性脑膜炎、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等。
(2)禁忌症:包括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绝对禁忌症为对激素治疗有严重过敏反应、全身性真菌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水痘等。发热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对禁忌症有:①糖尿病;②消化性溃疡;③结核病;④不能控制的高血压;⑤银屑病;⑥乙型肝炎;⑦精神病;⑧麻疹等。相对禁忌症不表明激素不能用,而是可以在这些疾病的强化治疗基础上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3)上呼吸道感染伴有高热是否适用糖皮质激素:目前认为:对于诊断明确为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并高热的患儿,又无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1~3天时安全有效的。如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3天而体温仍升高,不应盲目再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是进一步检查诊断是否有误。
服用米非司酮要当心副作用伤害
服用米非司酮的妇女在周期之前至少有过一次正常月经,本周期第一次无防护性性生活时,才能服药。 2.服药后,本周期月经转经前,不能再有无防护性性生活。若再有性生活必须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3.本品为紧急避孕片,不具流产的作用。 4.该药不能作为常规避孕药每次性生活后或每月服用,只能用作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5.使用本品作为紧急避孕药,如避孕失败者,建议终止妊娠。
药理作用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与 孕酮 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力。米非司酮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剂量米非司酮序贯合并前列腺素类药物,可得到满意的终止早孕效果。
丹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可治疗硬皮病
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以胶原纤维硬化为基础的结缔组织疾病,常用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较大。有研究者发现采用中药丹参注射液联合复方苷草酸胺也可治疗系统性硬皮病,且无副作用。
一、用法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60毫升,丹参注射液20毫升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静滴,1次每天,连用4周。若患者对复方苷草酸苷或丹参注射液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则禁用。
二、药理研究
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扩张血管、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为临床上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常用辅助药物之一。体外研究发现,丹参中各种成分对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对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在硬皮病各期都能起到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其化学结构类似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作用,但没有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有研究认为其可从多方面抑制纤维化的发展,可降低或阻断转化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分泌。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什么作用呢?相信知道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甚至许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不过没关系,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1.糖代谢
糖皮质激素能增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并升高血糖,其机制为,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分解为CO2的氧化过程;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蛋白质代谢
促进淋巴和皮肤等的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久用可致生长减慢、肌肉消瘦、皮肤变薄、骨质疏松、淋巴组织萎缩和伤口愈合延缓等。
儿童湿疹怎么治疗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大多数家长“谈激素色变”。其实合理的使用糖皮质软膏是安全,且有效的。通常医生会选择弱效,刺激性小的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短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周),间断的使用激素药膏,不会导致局部不良反应,家长不必过度担心。
局部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如果对弱效糖皮质激素无效,或者需要长时间持续使用该类药物,为避免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需要选用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可以起到糖皮质激素相似的效果,却可以避免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副作用,相对安全。目前有他克莫司(普特彼)和吡美莫司(爱宁达),可以用于儿童。
口服药物治疗
如果皮疹范围广,渗出多导致瘙痒明显,影响睡眠时,患儿入睡前30-60分钟可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可以帮助患儿有个舒服的夜晚,睡个好觉。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有哪些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甾体激素,它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代谢的作用。
方法/步骤
1可以提高血管张力,为此血压,而且还利于为此血容量。
2促使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3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还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
4参加机体的应激反应,并且调节应激时机体的状态。
5有较弱的排钾贮钠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简介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在临床工作中激素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而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近年来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中当抗生素应用、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时,在无绝对禁忌证时应及早应用激素冲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