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肿瘤的治疗方法
直肠肿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的直肠肿瘤的治疗方法
1、根治性手术: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手术方式根据癌肿在直肠的位置而定。直肠壁内有粘膜下淋巴丛和肌间淋巴丛两个系统,癌细胞在肠壁内淋巴系统的转移不多见。一旦癌细胞穿透肠壁,就向肠壁外淋巴系统扩散。一般首先累及癌肿同一水平或稍高处的肠旁淋巴结,然后向上逐渐累及与痔上动脉伴行的中间淋巴结群,终至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群。
2、姑息性手术:如癌肿局部浸润严重或转移广泛而无法根治时,为了解除梗阻和减少病人痛苦,可行姑息性切除,将有癌肿的肠段作有限的切除,缝闭直肠远切端,并取乙状结肠作造口(hartmann手术)。如不可能,则仅作乙状结肠造口术,尤在已伴有肠梗阻的患者。
放射治疗的直肠肿瘤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已日益受到重视,有与手术、中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两种。
1、手术、中药与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①术前放疗可控制原发病灶,控制淋巴结转移,提高切除率和减少局部复发,适用于Ⅲ期的直肠癌。采用盆腔前、后二野对穿照射,放射剂量可达40~45gy(4000~4500rad),放疗后3周手术;
②术后放疗适用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肿已明显浸润至肠壁外,盆腔内残留无法切除的病灶。一般在术后1~2月待会阴伤口已痊愈后开始,采用盆腔前、后二野照射,有时也加用会阴野照射,放射剂量可达45~50gy(4500~5000rad)。
中药治疗的直肠肿瘤的治疗方法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中医中药治癌可减轻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常见的直肠癌转移方式都有哪些
常见的直肠癌转移方式都有哪些
一、腹腔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直肠肿瘤的转移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
二、直接浸润: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这是常见的直肠肿瘤的转移方式。
三、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这是直肠肿瘤的转移方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四、淋巴转移:也是常见的直肠肿瘤的转移方式。一般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直肠癌转移如何治疗
生物细胞免疫疗法是肿瘤治疗第四大新技术疗法,它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经专项GMP试验室进行活化和增值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在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修复、增强人体免疫系统,不给肿瘤细胞转移的机会。克服了传统治疗方式“不彻底、易转移、副作用大”等弊端。
生物免疫疗法与传统治疗手段并无矛盾与冲突,四者可结合进行。肿瘤较大的患者,先行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再结合细胞免疫清除微小残余肿瘤细胞,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进行放化疗的患者,结合细胞免疫治疗,可有效降低或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对抗肿瘤细胞的免疫能力,增强机体对放化疗的敏感度,从而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对于无法手术或对放化疗效果不明确的患者,可单独行细胞免疫治疗,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结肠癌与直肠癌的不同
结肠癌与直肠癌的不同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肿瘤,其中三分之一是直肠癌。部分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征显示直肠癌不同于结肠癌。荷兰的 Tamas 医师在 Cancer Treat Rev 杂志上发文,讨论并总结了直肠癌和结肠癌的生物学及临床行为异同,并行进一步细分以对今后的实践工作进行指导。
过去 20 年里直肠癌和结肠癌的生存得到明显提高,5 年疾病特异性总生存率分别为 61% 和 59%,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下面就直肠癌和结肠癌的转移及治疗部分进行简要概述。
转移模式
大肠静脉回流至门脉系统,所以 CRCs 血行播散的第一站通常是肝脏,然后是肺、骨和其它位置,甚至是脑。但是远端直肠肿瘤可以初起就转移至肺,因为直肠下静脉可以直接回流至下腔静脉。对 567 例结肠癌和 1013 例直肠癌的分析显示,11.5% 的直肠癌存在肺转移,而只有 3.5% 的结肠癌有肺转移。
有研究发现:直肠腺癌相对于结肠腺癌只增加肺转移风险,KRAS 在原发肿瘤和肺转移灶中的不一致性达 32.4%,而原发肿瘤和其它位置转移灶的 KRAS 不一致性仅为 12.3%。还有研究显示原发 CRCs 和肝转移灶间 KRAS 一致性高达 95%,说明原发肿瘤、肝脏转移灶中 KRAS 突变与肝外转移中的 KRAS 突变不同,原发肿瘤和肺转移灶间 KRAS 突变的不同更常见于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
当内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存在肿瘤时,原发于直肠和结肠的肿瘤在分期和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别。直肠位于狭窄的盆腔,由大量重要的结构包绕,如大血管、神经、膀胱、内生殖器官和骶骨,所以直肠癌的局部治疗更具有侵袭性。新辅助短程放疗或放化疗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现在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方案,5 年局部复发率<10%。
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选择要根据局部复发风险来确定,需准确术前评估 T、N 状态和手术环周切缘(CRM)。不同于结肠肿瘤,术前直肠内超声(EUS)和 MRI 对直肠肿瘤分期诊断非常关键。EUS 能鉴别只侵犯至粘膜下层(T1)的表浅肿瘤,这类肿瘤可以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治疗,EUS 还能鉴别肿瘤是否侵犯至固有肌层。
有 meta 分析显示,MRI 评估肿瘤穿透直肠壁深度的敏感性达 94%,并且能清楚显示周边盆腔软组织结构,所以 MRI 是标准的术前评估非表浅型直肠肿瘤的手段,如局限于肠壁的大肿瘤(T2)、肿瘤穿透肌层(T3)、肿瘤穿透脏层腹膜(T4a)及肿瘤侵犯邻近器官(T4b)。
有研究已明确了术前 MRI 预测CRM 和淋巴结状态的准确程度。MERCURY 试验中 374例直肠癌患者通过行 MRI 检查来预估组织病理学的 CRM,结果显示 MRI 图像上如果原发肿瘤距直肠系膜筋膜>1 mm,则 CRM 肿瘤侵犯的风险很低。故 MRI 用于术前检查以明确直肠肿瘤边缘和直肠系膜筋膜间的关系,是能否行 TME 的解剖基础。
同结肠癌相比,直肠癌术前淋巴结状态对是否选择新辅助治疗的影响更大。有 meta 分析显示在盆腔 MRI 图像上按照淋巴结大小进行直肠癌 N 分期的准确度为 57%~85%,为中等敏感性,这是因为MRI 很难发现那些<5 mm 的淋巴结转移,而直肠癌大部分发生转移的淋巴结都小于 5 mm。
转移性结肠癌常常因某些原因而行姑息性结肠切除术,然而由于直肠癌术后并发症风险高,TME通常仅作为治愈性手段来实行。因为直肠癌肺转移风险更高,为了准确分期,在实行治愈性 TME 手术前要明确有无肺转移、肝转移,几大指南都推荐首选腹部 CT 和肺 CT 进行术前检查。
术后化疗
淋巴结阳性(III 期)结肠癌,全身辅助性化疗能改善生存,术后 8 周内开始化疗,5-FU、亚叶酸、奥沙利铂(FOLFOX)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CAPOX)方案每三周一次,共 24 周,总生存获益达 5%~25%。
最近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 II-III 期 MSI 结肠癌患者,术后行 FOLFOX 方案化疗同单纯手术相比能改善无复发生存,而单药 5-FU 治疗没有生存获益。所以荷兰结肠癌指南推荐 MSI、II-III 期结肠癌患者当对奥沙利铂治疗有禁忌时,不必接受辅助性 5-FU 单药治疗。
直肠癌患者接受了新辅助放疗或放化疗后是否还要接受辅助性化疗仍有争议。因为在接受了新辅助治疗和复杂的 TME 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期延长,辅助性化疗前的休息期大约要持续 20 周。而且新辅助放化疗和 TME 手术后,辅助化疗的剂量通常需要降低。
因临床试验存在各种局限性,各临床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目前 ESMO 和 NCCN 指南仍推荐直肠癌进行辅助性治疗,但荷兰指南则不再推荐直肠癌进行术后辅助治疗。
全身治疗
对于转移性直肠癌和结肠癌,采用全身化疗或采用 EGFR 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没有区别。但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是否直肠癌具有不同的转移模式,直肠癌药物靶点是否与结肠癌相同,放疗后发生转移的直肠肿瘤对全身治疗的敏感性是否和结肠癌一致。
对 399 例化疗耐药的转移性 CR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西妥昔单抗单药治疗与最佳支持治疗,结果发现 KRAS 野生型的原发肿瘤位置不同西妥昔单抗的有效性不同:远端肿瘤的无进展生存 5.4 个月,而近端肿瘤为 1.9 个月。
另有一项前瞻性和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果,中位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都是远端型结肠癌优于近端。远端结肠、直肠肿瘤的 HER 家族成员的扩增频度高于近端结肠肿瘤、表皮调节素过度表达、EGFR 信号更强,这些可能解释了上述治疗结果的差别。
靶向治疗
持续的血管生成是肿瘤微环境的关键特征,驱动着肿瘤的生长和转移。VEGFA 是主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它与内皮细胞上的 VEGFR2 结合。而贝伐单抗可用于对抗 VEGFRA。回顾性研究显示原发肿瘤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可明显获益于贝伐单抗的治疗,但也有回顾性研究认为贝伐单抗的作用与原发肿瘤位置无关。
目前的治疗客观现实是原发直肠肿瘤经常会接受放射治疗,而结肠肿瘤则不会,这可能导致肿瘤微环境的不同。
低氧诱导的肿瘤治疗如放疗能增加肿瘤表达 CXCR4 和 CXCL12。有研究显示盆腔放疗后行贝伐单抗、卡培他滨、奥沙利抗的全身化疗能上调肿瘤细胞的 CXCL12 表达。这表明损毁肿瘤细胞与其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今后直肠癌治疗的研究重点。
目前 CXCR4 抑制剂CTCE-9908 和 CXCR4 肽段拮抗剂LY2510924 进行的 I 期临床试验显示,其药物耐受性良好。但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CXCR4/CXCL12 在直肠癌中的作用,是否抑制 CXCR4/CXCL12 能增加传统治疗的有效性。
总结
在进行了新辅助放疗或放化疗后,直肠癌的特征就不完全同于结肠癌。目前缺少明确证据表明术后辅助化疗在直肠癌中的作用,可能与新辅助放化疗和手术恢复造成化疗过度延迟有关,这种延迟可以通过新辅助全身化疗来弥补,目前 RAPIDO 研究正在进行验证。
直肠肿瘤侵犯直肠系膜筋膜的程度和淋巴结是否转移对直肠癌预后特别重要,是进行新辅助治疗时选择治疗方案的二个主要标准。高分辨 T2 加权盆腔 MRI 是术前评估直肠系膜筋膜受累的可靠依据。
对直肠癌患者来说,进行 TME 手术前除外远处转移是必要的。直肠癌更易发生单纯肺转移,所以应采用肺 CT 进行评估。
目前不清楚是否可以根据结肠癌还是直肠癌这种解剖位置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靶向治疗,已知的包括 KRAS、PIK3CA 和 FBXW7在内的 CRC 基因突变模式,在结肠癌和直肠癌间没有显著差别。然而近端和远端结肠癌的分子特征差别显著,直肠癌的内在生物学特性和相关药物靶点可能与远端结肠癌更相似。
无论是结肠癌还是直肠癌,都存在原发肿瘤和转移灶间突变状态的差别。如原发肿瘤和肺转移灶间存在较高的 KRAS 突变差别,直肠癌可能更明显,因为直肠癌肺转移发生率高于结肠癌,在实际工作中要优先检查肺转移灶 KRAS,因为抗 EGFR 治疗只适用于没有 KRAS 突变的患者。还有研究显示 PIK3CA 和 FBXW7 在原发肿瘤和转移组织中也存在不同,化疗会加大这种差别。
总之,CRC 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确定辅助治疗或是转移性治疗时的最优治疗方案。
直肠肿瘤晚期症状的知识
直肠肿瘤晚期症状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tulaoshi的表现有:
一, 肛门指检时可触及肿块,直肠肿瘤晚期患者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 肿局部刺激症状。
二, 由于直肠肿瘤晚期癌肿增大导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现象,当肠腔完全阻塞后,则出现便秘、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
三, 直肠肿瘤晚期癌 肿进一步扩大时会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使患者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直肠肿瘤晚期侵及骶前神经丛,会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症状直肠肿瘤晚期转移至肝脏时,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症状。
四, 肠道分泌物增加是另一个典型的直肠肿瘤晚期症状,这是肠道粘膜受刺激引起的。有少量的黏液分泌物会随大便排出,大便表面有条状黏液。当肿瘤继续发展,对直肠粘膜刺激更大,病人感到直肠内有轻度不适,或经常有一种虚无的便意感。直肠肿瘤晚期癌瘤表面溃烂时,大便 则更加稀薄,可如水样而混有粘液和血液。
五,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转移至肝脏时,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
直肠肿瘤晚期症状在临床往往容易与痔疮相混 淆,随着病情的发展,癌瘤溃烂继而合并感染,使便血症状更加突出,加重,几乎每次大便都是黏液血便。一旦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直肠肿瘤的发病原因
1、结直肠慢性炎症:酸性体质造成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肿瘤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率约为20-40%。
2、遗传因素: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肿瘤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肿瘤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肿瘤又称Lynch综合征。具体表现为:(1) 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2) 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50岁以前诊断为结直肠肿瘤;(3)遗传因素是直肠肿瘤的发病原因之一,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结直肠肿瘤,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
3、良性肿瘤的恶变: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大肠腺瘤恶变为癌,这说明大肠癌与大肠腺瘤的关系极为密切。
4、饮食结构(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癌症患者是一个典型的酸性体质,而酸性体质的由来有恰恰是酸性食品的摄入过多或是生活习惯的错误。癌细胞是一个典型的喜酸性细胞。酸性体质的形成是正常的细胞癌化,是已经形成的癌细胞加倍的生长。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肿瘤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直肠肿瘤
直肠癌不同于其他肿瘤的治疗,直肠癌的治疗往往牵涉到消化系统和肿瘤两方面,需要协同考虑。上述直肠癌的常见疗法在治疗上都有局限性,中医药与手术或放疗、化疗同时应用,可弥补手术、放疗、化疗的不足;从根本上调节患者阴阳气血的平衡,对于改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其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机体自然状态下的根本康复
1、手术:直肠癌位置低、恶性程度高、确诊时晚期病例所占比例较高,与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的特点,并且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保证清除亚临床的浸润灶和转移灶,因而不能防止以后的复发和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大。
2、放疗:虽然能起到治疗作用,但也存在不能杀死可能转移的癌细胞的缺陷。
3、化疗:原则上可作用于全身的瘤细胞,但由于不良反应大而影响其疗效的发挥;化疗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强、全身用药毒性较大。
综上所述,直肠肿瘤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虽然他跟别的肿瘤不同,但也还是有合适的治疗方法的。得了直肠肿瘤严重吗?不能说不严重,但也不是很严重,还是有治疗方法的,所以不要太过担心,一直压抑的心情对治疗也是有不良的影响的。
常见的引起直肠肿瘤的原因
临床上直肠肿瘤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区域内患上直肠肿瘤的人很多,这就表明直肠肿瘤的原因与血吸虫病有关,需要特别注意。那常见的引起直肠肿瘤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引起直肠肿瘤的原因。
遗传因素常见的引起直肠肿瘤的原因,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直肠肿瘤,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是常见的引起直肠肿瘤的原因。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直肠肿瘤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直肠肿瘤的可能。其次,大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基本一致,也是常见的引起直肠肿瘤的原因。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再次,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直肠肿瘤的原因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什么是直肠瘤
临床研究证实,80%以上的直肠肿瘤患者在便血初期往往被误诊为痔疮,只有5%左右及时到医院确诊。这两种疾病之所以被混淆,常是因为直肠癌和痔疮都伴有便血。而痔疮便血最为常见,但是却很少有人能想到便血是由于直肠肿瘤的可能性。不过从疾病的症状特点等各方面分析,还是可以将直肠肿瘤与痔疮进行区分的。
痔疮与直肠肿瘤便血的是有区别的。痔疮症状表现为:在排便时肛门内出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或粪便外表带血,继而滴血,甚者可见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即自行停止。
直肠肿瘤症状表现为: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的改变,多数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稀便,大便带血及黏液,血色鲜红或暗红且粪血相混。有时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变细。中下腹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早期直肠恶性肿瘤治愈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90%,而晚期则只有20%-30%。当有了肛门长疙瘩、异物脱出、便血、肛门疼痛及大便异常等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做一次肛门镜、直肠乙状结肠镜或者全结肠镜检查。
大便不通当心发生直肠瘤
很多人的亲属因为直肠肿瘤去世了,他们自然也会很怕自己也患上直肠肿瘤,其实仅仅因为自己是直肠肿瘤患者的直系家属而担心是不科学的,下面就请肿瘤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帮助大家更加科学的认识肿瘤症。直肠肿瘤的症状直肠肿瘤早期症状是便次增多和大便带血。
因此,医生常常想到的是临床多见的痢疾和痔疮。据国内文献资料显示,直肠肿瘤的误诊率在30%~40%之间,其中青年人直肠肿瘤的误诊率更是惊人,可高达65%~75%。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人要么是直肠肿瘤误诊为了痔疮,要么直肠肿瘤误诊为了痢疾,无论是什么情况,对于患者来说都是有相当大的危险的。有的患者被误诊了痔疮,经过1~2个月的治疗,甚至进行痔疮手术治疗,症状仍重复出现。待确诊时,大多已经延误诊断时机。
被误诊为痔疮最多的情况是因为便血问题,这与痔疮的便血非常相似。所以出现便血一定要到医院,由医生来做肛门的检查或者做一个简单的肛镜,有助于确诊。另外有的时候对严重的病人来说,可能会有一个大便不通的表现或者我们叫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大便可以变细,另外比如大便的习惯改变,比如原来一天一次大便,后来没有什么原因变成一天好几次大便或者好几天一次大便,这个时候要小心警惕有没有直肠肿瘤的问题。另外有疼痛的问题,对直肠肿瘤来说腹痛不是非常常见,对晚期直肠肿瘤患者,有的时候因为侵犯了周围的脏器,包括前列腺或者侵犯了周围的骶骨可能有疼痛或者排尿疼痛的症状,这个时候大家都要警惕直肠肿瘤的问题。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对直肠肿瘤的症状有所了解,科学的了解直肠肿瘤的常识,不仅能够帮助大家及早发现肿瘤症,也避免了大家不必要的担心。
直肠瘤是怎么引起的
直肠瘤又叫做直肠癌,直肠癌引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是饮食不当。吃太多的酸性食物所致的,直肠癌是会出现腹痛,食欲不振,精神异常等等现象,直肠癌是一种肿瘤疾病,所以也没有能够治愈的方法,一般时候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可以缓解症状,中西结合治疗副作用会比较好,在平日的饮食一定要多注意,不能吃辛辣,刺激,坚硬的东西,饮食最好是以清淡,流质的食物为主,多喝水。
直肠瘤是常见的直肠肿瘤,很多时候因为患者肠出血而引发便血,但是因为患者对本病的了解不多常常会以为是痔疮而耽误了治疗。建议患者发现身体不适时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对于直肠瘤的治疗,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采用手术治疗,除此之外还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吃清淡促进消化的食物。同时在治疗期间还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一般来说的话直肠肿瘤都是恶性的,没有良性的,直肠肿瘤也就是所说的直肠癌,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如果真的是诊断确定以后,就去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要科学的治疗。还有就是直肠肿瘤要十分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一些营养的食物,医生不让吃的绝对要忌口,然后要积极调整老人的心情,让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去接受治疗,平时也要适当的走动,运动一下。
直肠肿瘤的预防措施
一、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二、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性。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肿瘤的生存率。
三、饮食宜多样化也是直肠肿瘤的预防保健措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四、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大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的机会。
以上就是介绍的直肠肿瘤的预防措施,现在应该有了解了吧,直肠瘤预防是不能忽视的,一定要知道养成好生活习惯,
一、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二、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性。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肿瘤的生存率。
三、饮食宜多样化也是直肠肿瘤的预防保健措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四、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大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的机会。
以上就是介绍的直肠肿瘤的预防措施,现在应该有了解了吧,直肠瘤预防是不能忽视的,一定要知道养成好生活习惯,
直肠癌转移之后还能活多久
直肠肿瘤起病较隐匿,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晚期直肠肿瘤多已发生远处扩散转移,所以直肠肿瘤扩散和转移后的治疗尤为重要。直肠肿瘤患者的身体机能、肿瘤扩散的位置、范围、扩散后采取治疗的方式、时间等和直肠肿瘤转移能活多久都有直接关系。
造成直肠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通常由于直肠肿瘤发生扩散或转移的现象,直肠肿瘤扩散转移后的治疗效果的好坏决定着直肠肿瘤患者生存期的长短,如何治疗直肠肿瘤的扩散转移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找到治疗方法很重要,直肠肿瘤扩散转移后的治疗最有效的是中西结合治疗,能有效的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直肠肿瘤转移能活多久也不能一概而论,年龄、心情、治疗方法和病人体质都对患者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直肠肿瘤的症状早期有哪些表现呢
直肠肿瘤的症状早期有哪些表现呢?了解直肠肿瘤的常识能够帮助大家从身体出现的异常,来判断疾病,一旦出现疑似直肠肿瘤的症状,应及时进行诊断,以便早期确诊和治疗直肠肿瘤。那么,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有哪些你知道吗?
直肠肿瘤的症状早期有哪些表现:
1.腹泻,受肿瘤肿的影响,直肠肿瘤患者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常常表现为里急后重及排便不尽感,有时每日排便数十次,但每次量不多。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腹泻及便秘交替出现。
2.大便带有脓血及粘液,一般出血量较少,血呈鲜红色或稍暗,附于大便表面,便血常为间歇性,少数病例可发生大量出血。此症状容易被误诊为痔疮,因此需要大家的认真区分。
3.腹痛,直肠肿瘤早期患者还会出现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变形。
4.转移症状,直肠肿瘤早期一般无疼痛症状,但若肿瘤肿浸润到肛管和括约肌则疼痛很显著。如果括约肌功能丧失,脓血便经常从肛门流出;在男性病人,肿瘤肿可浸润至后尿道、前列腺或膀胱后壁,出现尿频、尿痛、排便困难;女性病人肿瘤肿可浸润至阴道后壁;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说明病情已经十分严重。
直肠肿瘤的症状早期有哪些表现呢?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还会出现黄疸、贫血等严重的症状,当肿瘤细胞出现转移和扩散便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及时发现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是有效治疗肿瘤症的关键。
肠道肿瘤的症状
1.右半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肿瘤常表现出腹部肿块、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等症状。腹痛亦是右半结肠肿瘤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便血与贫血是右半结肠肿瘤的较常见的肠肿瘤的初期症状表现。贫血是右半结肠肿瘤第三位常见症状,同便潜血试验也常阳性,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
2.左半结肠肿瘤
便血是左半结肠肿瘤最常见的症状,约占75%。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暗红色血,易被患者发现而引起重视。也可出现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
3.直肠肿瘤
直肠肿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血是直肠肿瘤的初期症状表现,多呈鲜血或暗红色血液,与大便不相混淆,大量出血者则罕见。有时便血中含有血块和脱落的坏死组织。排便习惯改变亦是直肠肿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