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血压的概述

高血压的概述

高血压一般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目前医学界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终身性疾病,目前任何药物均不可能彻底治愈高血压,高需要需要终身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以达到最好的生活状态。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治疗前要先区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者的治疗不一样。

血压的概述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体循环动脉血压简称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正常的心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地、有节律地搏动着。心脏一张一缩,使血液在循环器官内川流不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都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高,这时的血液称为“高压”;左心室舒张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低,故称为“低压”。平时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是指上臂肱动脉,即胳膊窝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通常我们测血压右侧与左侧的血压不一样,最高可相差10毫米汞柱,最低相差不到5毫米汞柱。

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血压在多种因素调节下保持正常,从而提供各组织器官以足够的血量,藉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血压过低过高(低血压、高血压)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血压消失是死亡的前兆,这都说明血压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日常诱发高血压的4个原因

1、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多种疾病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摄取过多脂肪的话都很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出现,特别是一些经常熬夜暴饮暴食的人都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

2、遗传

高血压也同一些遗传疾病一样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研究发现父母都是高血压患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高达46%。而父母中有一方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是28%,父母都正常的话,自己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只有3%。

3、性别与年龄

研究发现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概率要比男性要低,但是在更年期后患有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男性。

4、工作压力过重

因为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导致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身体容易因为超负荷导致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这样就会引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的升高,加重心脏负荷,从而诱发高血压。

顽固性高血压进展概述

一、顽固性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醛固酮作为一种人体内最重要、作用最强的盐皮质激素,研究证实除了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调控机体水盐代谢,还通过非基因途径促进了炎症和氧化应激等的发生,这种非基因效应在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螺内酯作为醛固酮拮抗剂,可以减少钠水潴留,降低血压,特别是和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可以增强降压效果,减少血钾紊乱,阻断醛固酮逃逸现象。目前,有研究结果证明,顽固性高血压在联合使用一线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可取得较好的降压效果及保护靶器官的作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多合并胰岛素抵抗,而在一项临床试验中发现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是明显高于正常组的。另外还有动物试验采用肾素的直接拮抗剂来降低氧化应激,可以起到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管重构的作用,这些研究。也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抗氧化应激的方法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为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前还有一些新的非降压药物也用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中,例如在一项以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为对象药的研究中,以每天 500mg 维生素 C 为对照组,每天 20mg 阿托伐他汀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更好的控制顽固性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同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该研究也提示出可以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应用抗氧化应激的药物可以更好的控制血压。

尽管目前药物的治疗作用日益改善,但是对于顽固性高血压,药物的作用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方法来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而这些新的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需要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并指导临床实践。 二、顽固性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目前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两种介入治疗方法,一种是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大量研究证明这种方法对顽固性高血压总体来说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低的降压方案,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方法。另一种是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其中对后者的研究甚多,故本文将重点论述关于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对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作用的最新进展。 肾脏是血压长期调节的重要器官,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表明,肾交感神经活动调节血压的直接作用是通过支配肾小管活动减少尿钠排泄,间接作用是通过神经反射增加肾素释放和肾血管阻力。动物研究证实,长期肾交感神经刺激和肾动脉去甲肾上腺素灌注,可引发持续性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发病初期,肾交感神经活动可引起肾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肾血流减少。从解剖学与生理学基础来看,一方面肾脏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球旁器和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和髓襻,均有丰富的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另一方面,肾脏通过肾传入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而中枢交感激活不仅进一步增高肾脏交感传人神经活性,并且诱导不良代谢因素,如胰岛素抵抗,常见于伴有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而高胰岛素血症恰恰又是交感激活和血压升高的重要诱因。继而改变全身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血压时脑皮质、延髓交感神经冲动增强,使肾交感神经冲动增加,引起长期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增加使得血压持续在高水平。以上理论基础与实验成果,都促使学者们将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交感神经活性的干预作为一个重要靶点加以考虑。

早在上世纪 20 年代,就有采用外科切除肾脏交感神经来降低严重高血压的报道,可是由于合并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而被更好的药物治疗取代。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从近 20 年才开始应用的,2009 年 Krum 等报道了经皮导管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新技术。入选 50 例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45 例接受肾脏去交感神经治疗并随访 1 年,患者血压在术后 1,3,6,12 个月分别下降 14/10,21/10,22/11,24/11, 和 27/17mmHg. 而在 5 例未接受该手术的病人,平均血压在 1,3,6,9 个月分别上升 +3/-2,+2/+3,+14/+9,and+26/+17mmHg,总体结果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下降幅度为 27/17mmHg, 其中出现 1 例肾动脉夹层,未见其它并发症。且肾功能未见明显恶化 Krum 在随后进行的长达 2 年的随访中,更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新技术降低血压的有效性,同时也表明了术后不存在肾交感神经纤维的修复和再生。Krum 研究同时指出,肾交感神经切除术理论上不仅可用于难治性高血压人群,也可用于其他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疾病,如该技术可以应用到慢性肾病、左心室肥厚,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慢性心力衰竭等。

2010 年报道的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TheSymplicityHTN-2Trial)入选 106 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为去交感神经组和对照组,随访 6 个月时手术组血压较前明显下降,两组间血压差异达 33/11mmHg, 在 6 个月内,去交感神经组收缩压下降超过 10mmHg, 与对照组产生显着性差异,并且没有严重的操作相关的并发症,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组间差异,其中一个病人可能出现了动脉硬化病变,但不需要治疗,而在 24 个月的随访中,发现这种技术的降压作用仍然存在,且依然没有报道操作相关的并发症,且在随访期间依然没有肾动脉狭窄,动脉瘤扩张等发生,也没有肾功能损伤或恶化的报道。目前还有最新的一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单盲的临床研究(theSYMPLICITYHTN-3Trial.)正在进行,研究对象依然是用药物无法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目的还是评价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手术的安全性及降压的有效性,初步的有效终点是随访 6 个月的血压变化。

目前研究尚正在进行,具体的方案也正在拟定,而试验的结果仍值得期待。 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射频消融后肾血流灌注未受损害,MahfoudF 等人的研究也提出了这种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技术在 6 个月内不影响肾小球滤过率,还可以降低肾素分泌,保护肾功能,提高糖耐量,减少左室肥厚等。HeringD 等对晚期肾功能不全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结果依然有良好的降压疗效,且肾功能未见明显恶化,进一步说明了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研究者还发现,应用此项技术还可以减慢心率和 PR 间期,另外明显减少血压 24h 的变异性。PokushalovE 等人的研究发现,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消融技术可以对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顽固性房颤病人产生更好的降压效应。以上研究均提示,肾动脉交感神经丛消融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选择性地应用于治疗药物难以满意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但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安全性还有待于大型的临床试验证实。

PathakA 等人的专家共识中提到,肾脏去交感神经技术是一个复杂的介入操作,有很多潜在的动脉并发症,且要求操作者经过一定的训练,在。手术后仍然不能立即停止降压药物治疗,因为这项技术会有降压效应的延迟,且最高峰效应是在术后 3 个月,需要在术后 12 个月和 36 个月监测血压,肾功能及肾动脉解剖结构,同时这项共识也需要更多做过这项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和随访。 总之,肾脏去交感神经治疗为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对手术指征,远期预后等问题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综上所述,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特别是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安全有效的降低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改善病人的整体预后。

高粱的概述

高粱(Sorghum vulgare),禾本科,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喜温、抗旱、耐涝,种子有红、白、褐各种颜色,有粘性变种。按用途分有食用、帚用、糖用和草用几类。幼苗期类似玉米,但其新鲜茎、叶有毒,要用做饲料必须经过青贮阴干。

在中国的东北种植相当普遍,由于其茎高大可以藏人,高梁地又俗称“青纱帐”,在日本侵略时期,抗日游击队经常出没其间,有一时期日本侵略军曾经禁止农民种高粱。高粱其他主要产区有美国、非洲和南亚,可以用作饲料。在世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占第五位(前四位依次为玉米、小麦、稻、大麦)。高粱酿酒没有其他干扰味道,适合酿造中国白酒,中国白酒中质量最高的品牌几乎都是主要用高粱酿造的。

高粱脱壳后即为高梁米,子粒呈椭圆形、倒卵形或圆形,大小不一,呈白、黄、红、褐、黑等颜色,一般随种皮中单宁含量的增加,粒钯由浅变深。胚乳按结构分为粉质、角质、蜡质、爆粒等类形,按颜色又有红、白之分;红者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白者用于食用,性温味甘涩。高粱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高粱是酿酒、制醋、提取淀粉、加工饴糖的原料。

高粱在我国已有5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尤其是东北高粱,早已闻名世界,有亚洲红米之称。

高粱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可达叁四米;带状叶片有40--60厘米长,叶面平滑有蜡粉。圆锥花序,果穗有帚状和锤形两类。颖果有黄、橙、褐、白等色。

高粱性喜温暖,抗旱耐涝,不怕盐碱,适应性强,人们广为种植。全球栽培面积以印度最多,我国居第二位。高粱因性状和用途不同,可分叁类:秆高茎细含甜汁的叫芦--,即糖用高粱;茎秆较短无糖汁的叫高粱;还有可做扫帚的散穗高粱。

据营养学家分析,高粱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有8.2%,糖7.8%,脂肪2.2%,还有维生素B1、B2等。

高粱的新鲜叶片或苗含有羟氰甙,动物吃下去后,在胃内会形成剧毒的氢氰酸。所以不能把鲜的叶片或苗当作饲料来喂牲口。

高尿酸血症概述

高尿酸血症(别名:痛风 英文: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本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继发性者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0∶1,女性很少发病,如有发生大多在经绝期后。国外报告不少病例有阳性家族史。痛风病程颇长,未累及肾脏者经过有效防治预后良好,但如防治不当,易导致关节畸形、肾结石、肾损害等严重后果。肾功能不全者预后较差。

高血压的概述

高血压一般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目前医学界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终身性疾病,目前任何药物均不可能彻底治愈高血压,高需要需要终身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以达到最好的生活状态。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治疗前要先区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者的治疗不一样。

高脂血症的概述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临床上分为两类:①原发性,罕见,属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②继发性,常见于控制不良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肾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和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尽管高脂血症可引起黄色瘤,但其发生率并不很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

关于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既往认为血浆总胆固醇浓度>5.17mmol/L(200mg/dl)可定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浆三酰甘油浓度>2.3mmol/L(200mg/d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各地由于所测人群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测试方法的差异等因素,所制定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不一。

相关推荐

啤酒肚有什么坏处

腹部肥胖会给健康带来诸多威胁,已知的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栓塞、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肾衰竭都与腹部肥胖有着直接关系。例如,挺着啤酒肚的男性得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男性的8倍;得冠心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5倍;得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7倍。脑溢血和脑梗塞等疾病,在“啤酒肚”男性中也很常见。

胆固醇高的概述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

上火了可以喝白茶吗 高血压可以喝白茶吗

可以。 高血压的人可以适当的食用白茶,因为白茶中含有可以降低胆固醇的物质,有利于减少血脂含量,降低动脉硬化的概率,有保护心血管的的作用,间接的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继续发展,同时白茶中的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利于降低血压,所以高血压的人适当的食用白茶还有助于保护心血管。 另外白茶中还含有预防血栓的化学物质,有利于减少血液的粘滞度,促进血液的流通,有利于预防血压突然增高的情况。

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因素

1、遗传因素: 有不少的学者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是属多基因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孪生子女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单卵双生者。 相反,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是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 2、饮食因素: 饮食与血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摄入过多钠盐,大量饮酒,长期喝浓咖啡,膳食中缺少钙,饮食中饱和脂肪酸过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降低,均可促使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相反,饮食

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长期熬夜

在当代,熬夜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可这会大大增加高血压发生的概率,因为人的血压情况在昼夜是会发生变化的,白天较高,夜晚较低,一旦长期熬夜,人的血压在夜晚也会处于较高水平,长期以往导致高血压的出现。

尿路感染会引起高血压

高血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属心脑血管疾病范畴。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为肾性高血压,属继发性高血压范畴,约占高血压的5 %~8%。这个比例是比较大的。对于高血压患者,人们往往只注意高血压本身,而容易忽视高血压背后的隐藏原因。由于对肾性高血压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致将肾性高血压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例是不少见的。 尿路感染(主要是慢性肾盂肾炎)是引起肾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据国内资料统计,慢性肾盂肾炎伴有高血压者占14%。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一般为中等度升高,但也有少数可发展为严重高血压。这

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法

药物组成 干地龙200g,白酒500ml。 制备方法 将干地龙捣碎,与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每日摇动1次,7日后滤过去渣即成。 用法 口服,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服10至15ml。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孪生子女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单卵双生者;父母均患高血压

高血压的遗传倾向

科学家已培育成功一种“遗传性自发高血压”老鼠。这种老鼠会把高血压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它们的子孙百分之百会发生高血压,这是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的最典型例子。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通过高血压患者家系调查发现,父母均患有高血压者,其子女今后患高血压概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五。父母一方患高压病者,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是百分之二十八。而双亲血压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百分之三。 防治原则 1.坚持监测血压,正常状态下至少每年1次。 2.限盐补钾。逐步把每日摄入食盐的量控制到5克,同时多吃富含

什么是 H 型高血压

H 型高血压是中国学者胡大一教授在 2008 年首次提出的概念。是指同时存在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患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高血压人群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肥胖以及糖尿病明显低于美国,但是卒中的发病率却明显升高。而且在高血压控制到相似水平时,中国高血压人群高血压的卒中的患病率仍然高于美国。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可能是中国高血压人群更多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约 75%)。 所以提出 H 型高血压的概念,希望能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 不过目前来讲,这一概念并未被世界学术界所广泛使用,也不为国

会遗传给孩子的这四种疾病

1、近视 如果父母双方中有一人属于高度近视的话,那么将来生出孩子之后孩子眼睛近视的概率就会很高。而高度近视又分为病理性近视和生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疾病的遗传概率会更高。所以宝妈在备孕之前就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但遗传率并不是百分之百。另外,有高度近视的孕妈在生产时也要考虑到这一个因素,请医生帮忙判断自己的情况是否适合进行顺产。 2、高血压 高血压也会遗传,而且患有高血压的父母生出孩子将来患高血压的概率会更高。所以在孕期,孕妈一定得注意自己的日常习惯和饮食健康,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话,那就要更加当心。在孕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