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膏肓是什么意思 膏肓的功效与作用

膏肓是什么意思 膏肓的功效与作用

1.膏肓穴可以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健忘、遗精、肺结核、支气管炎、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等。

2.现代医学还将膏肓穴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等。

3.膏肓穴亦有散热排脂、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功效。

胞肓的意思是什么

胞:包裹胎儿的膜质囊也。

肓:心下膈膜也。

胞肓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它与心下膈膜中外输的膏脂之物同性,故名胞肓。

三伏贴为什么一点用也没有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三伏贴有冬病夏治的作用,但是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的穴位是不一样的:

1.咳嗽选择贴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

2.畏寒肢冷患者可以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关元穴、神阙穴;

3.鼻炎患者可以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膏肓穴;

4.脾胃病患者选择贴胃俞穴、脾俞穴、中脘穴。

膏肓的准确位置图 膏肓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简易取穴:侧卧位,先在背部找到第7颈椎,再向下数4个突起脊椎骨,为第3胸椎,在其棘突下旁开3横指处即是该穴。

膏肓在哪个位置图片 膏肓的按摩手法

按摩膏肓穴位时一面缓缓的吐气,一面揉膏肓穴6秒钟,反复重复10次,就可以治肩膀僵硬、酸痛等。

膏肓的准确位置图 膏肓穴养生妙法

用刮痧板由上而下刮拭膏肓穴,每次5-10分钟,每天坚持刮拭,能疏通肩背血脉,调节经络,脏腑功能,远离气喘,胸膜炎。

三伏贴哮喘贴哪里 三伏贴治哮喘贴哪里

1.位置:

膻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膻中穴位于胸部,横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约当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1.位置:

华盖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2.取穴方法:

华盖穴在膻中穴上4.8寸,胸骨中线上,平第三类间隙,仰卧取穴。

3.功效

收引水湿,宽胸利肺、止咳平喘,华盖穴有清肺止咳、宽胸利膈的作用。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位置:

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

2.取穴方法:

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3.功效

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1.位置:

颈百劳穴在颈部,第七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2.取穴方法:

先找到大椎穴以上两寸的位置,在往两旁挪1寸即是,两边各有一个颈百劳穴。

3.功效

疏通血管,通筋活络。

1.位置:

膏肓俞穴(简称膏肓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2.取穴方法:

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或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3.功效

散热排脂。膏肓俞有补肺健脾、宁心培肾、治痨益损、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作用。

膏肓的功效作用 膏肓穴穴位解剖

在肩胛骨内端,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4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纹动脉降支;布有第3,4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深层为肩胛背神经,最深层为第4肋间神经干。

肩胛骨缝是什么穴位

1、肩胛骨缝是膏肓穴

人体的肩背部有一个重要穴位——膏肓穴。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中医认为,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

膏肓穴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这个穴位比较隐蔽,刮痧渗透不进去,手也无法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肩胛骨缝是什么穴位

2、艾灸膏肓穴的作用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着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奕奕,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孙思邈养生方法之一就是艾灸膏肓穴。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操作方法:用艾条悬灸此穴10-15分钟,或用艾灸仪在膏肓穴处施灸30-50分钟,每周3-5次,长期坚持会有很好的效果。

肩胛骨缝是什么穴位

1、肩胛骨缝是膏肓穴

人体的肩背部有一个重要穴位——膏肓穴。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中医认为,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

膏肓穴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这个穴位比较隐蔽,刮痧渗透不进去,手也无法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

2、艾灸膏肓穴的作用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着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奕奕,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孙思邈养生方法之一就是艾灸膏肓穴。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操作方法:用艾条悬灸此穴10-15分钟,或用艾灸仪在膏肓穴处施灸30-50分钟,每周3-5次,长期坚持会有很好的效果。

3、三个开合膏肓的方法

3.1、双肩旋转法

两手自然下垂,中指贴住大腿两侧,以肩为轴,双肩一起往前转动10次,这就是在“开膏肓”;然后,仍以肩为轴,两肩往后转动10次,这就是在“合膏肓”。

这个动作可以把膏肓活动开,充分放松肩背部,长期练习,能有效解决肩背痛的问题;而反复的前后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扩张,这也能有效防治心、肺疾病。

3.2、反拳捶脊法

“反拳捶脊”也是一个开膏肓的好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把手放在背部,反拳沿着脊柱敲打。这样做可以把膏肓振开,又叫振髓法。久坐办公室的人可依此法经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缓解肩背痛,疏通血脉。

3.3、像扇子一样开合

这个动作很简单,坐在椅子上,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把后背像扇子一样向前打开,停一会儿,再慢慢挺胸,收紧后背,往后挤压脊柱。如此反复几遍。

这个动作可打开和挤压膏肓,做完几次后,人会感觉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4、肩胛骨缝按压法

体位:俯卧位。

操作;将被按摩者的一侧手臂背至后腰部:以按摩者靠近床尾的—侧腿屈膝抬至床上,抵住后背臂的肘部:双手拇指按压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的间隙。取正中点,两拇指合压,取两侧点,分压;再取两侧点,再次分压。

要领:被按摩者一臂后背时,其肩胛骨上移,其内侧缘与脊柱的间隙非常容易寻摸,按三力度要适中。

儿童厌食偏食的推拿 胃阴不足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养胃育阴,生津润燥。

推拿手法: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推膊阳池,摩脾胃,胃俞,膏肓俞。

方解: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推膊阳池,以清肠之热而存胃肠之阴;运内八卦自坤经兑至乾,乃土生金,金生水,而成金水相滋之功,以达养阴清热之治;摩脾俞,肾俞,胃俞,膏肓俞,乃养胃生津之法,具清而不滋,补而不碍脾运之效。

胞肓的意思是什么 胞膏的治疗用法

针灸疗法:胞肓穴,斜刺0.8—1.2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臀部放射。

艾灸疗法:胞肓穴,艾条灸5—10分钟;胞肓穴艾柱或温针灸5—3壮。

相关推荐

刮痧能治疗鼻炎吗 慢性鼻炎刮痧方法

刮痧取穴:迎香穴,印堂穴,风池穴,大椎穴,大杼穴,肺俞穴,膏肓穴,列缺穴,合谷穴,百会穴,肩井穴,至阳穴,风门穴,心俞穴,膈俞穴,脾俞穴,上星穴,攒竹穴,手三里穴,足三里穴,丰隆穴,三阴交穴。 刮痧方法: 方法一: 1.以平刮法用中等强度刮拭迎香穴,印堂穴各3分钟。 2.以单角刮法,双角刮法,用泻法刮拭风池穴,大椎穴,大杼穴,肺俞穴和膏肓穴3-5分钟。 3.以平面按揉法,用泻法刮拭列缺穴,合谷穴3-5分钟。 方法二: 1.以平面按揉法刮拭百会穴,再以单角刮法刮拭风池穴,并从风池刮至肩井穴。 2.以面刮法刮

乳腺增生刮痧管用吗 刮痧治疗方法

1、用刮痧板刮拭背部乳房的对应区。 2、对于刮板下发现的结节、砂粒、条索状物要重点刮拭。这些部位相对应的胸前处就乳腺增生的部位。 3、再刮拭脊椎,以及两侧的膀胱经,相平行的夹脊穴可以巩固治疗的效果。刮拭过程中痧出的越彻底,乳腺增生肿块消退的越彻底。 从膈俞穴(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开始,并点按这个穴位,它可以活血通脉、缓解膈肌痉挛; 并一直刮至胆俞穴(第10胸椎棘突下旁两指),清热化湿; 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有个膏盲穴, 有句成语叫做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的膏肓古时候以“膏”为心尖

急性肠炎的刮痧治疗法

刮痧法常用的穴位及位置 1、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 2、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膏肓俞: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神堂: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5、天枢:脐旁2寸。 6、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7、上巨墟:足三里穴下3寸。 8、阴陵泉:胫骨内侧踝下缘凹陷中。 9、曲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10、委中:横纹中点。 11、合谷(虎口):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

宝宝厌食怎么推拿

宝宝脾运失健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助运,佐以消食和中。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摩腹,食窦,揉脐,脾俞,运内八卦。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故补脾经,摩脾俞,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以补脾健中;摩腹,食窦,揉脐,运内八卦,以消食和中。 宝宝胃阴不足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养胃育阴,生津润燥。 推拿手法: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推膊阳池,摩脾胃,胃俞,膏肓俞。 方解:清胃经,大肠,

膏肓在哪个位置图片

膏肓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鼻子不通气按摩哪里

鼻子不通气可按摩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 方法:以右手中指按在大椎穴上,左手中指按于右手中指之上,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揉大椎穴各30次。 鼻子不通气可按摩风池穴 位置: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以左右手食指,分别按风池穴30次。 鼻子不通气可按摩膏肓穴 位置: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

女性膀胱经不通的危害 膀胱经有哪些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补气血

按摩血海、膈俞、膏肓俞、绝骨、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等穴位,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 血海脾经之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中医认为,膈俞为血之会,功善补血止血,为治疗一切血证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调节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心肝脾三脏都与血液的生成和贮存密切相关。膏肓俞为补益虚损的要穴,尤长于补血滋阴。 绝骨为“髓之会穴”,

心脏病按什么穴位

1.1、内关穴 内关在我们腕横纹上两寸,这个两寸指的同身寸,不指的我们用尺子量的两寸。两寸大约两横指的宽度。腕横纹上两寸、两个肌腱的正中间的地方就内关穴。 1.2、至阳穴 这个穴位需要找个人帮忙来操作,自己没法来操作。在我们背部有肩胛骨,两边肩胛骨下角连线通过脊柱的那个地方就至阳穴,即第七胸椎棘突下面凹陷的地方。当你感觉到胸痛、胸闷,甚至腹痛的时候,这个穴位非常管用。 1.3、鸠尾穴 在我们胸骨下面还有一个小的骨头叫剑突,像斑鸠的尾巴,所以叫鸠尾,其尖端就鸠尾穴。这个穴位在中医里讲“膏”的原

心脏病按什么穴位

1、内关穴 内关在我们腕横纹上两寸,这个两寸指的同身寸,不指的我们用尺子量的两寸。两寸大约两横指的宽度。腕横纹上两寸、两个肌腱的正中间的地方就内关穴。 2、至阳穴 这个穴位需要找个人帮忙来操作,自己没法来操作。在我们背部有肩胛骨,两边肩胛骨下角连线通过脊柱的那个地方就至阳穴,即第七胸椎棘突下面凹陷的地方。当你感觉到胸痛、胸闷,甚至腹痛的时候,这个穴位非常管用。 3、鸠尾穴 在我们胸骨下面还有一个小的骨头叫剑突,像斑鸠的尾巴,所以叫鸠尾,其尖端就鸠尾穴。这个穴位在中医里讲“膏”的原穴。原穴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