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观察大便识别宝宝疾病

观察大便识别宝宝疾病

一硬硬便,球球便

表现:宝宝的大便干燥,结块,有时候就像羊的粪便一样,一个个小球球似的,宝宝拉臭臭很费力很痛苦,甚至有时便不出来。

解析:超过90%的孩子并没有器官上的问题,属于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于各器官发育不平衡,爱吃肉不爱吃蔬菜,经常吃快餐、油炸、方便食品,贪玩时有便意顾不上,饮水过少等原因。

预防:为了防止便秘的发生,宝宝的饮食中要增加蔬菜和纤维素的摄入。父母应鼓励他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谷类食品。平时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宝宝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养成每天拉臭臭的好习惯。如果便秘臭臭拉不出来,可以当时应用灌肠剂来帮助软化硬结的大便,减少摩擦,帮助排便。

二绿色的便便

表现: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解析:常常在新生的宝宝中多见。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胃肠蠕动太快,胆汁和肠胃道中的残渣和分泌物混合,为黑绿色,并且呈黏稠状。这种情况说明你的宝宝没吃饱。

预防:妈妈要细心观察,了解宝宝什么时候是饥饿要吃奶。当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到宝宝的脸颊或口唇,如果他会用嘴过来探寻觅食,就是说明他饿了。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三糊糊样便

表现:宝宝的大便呈糊状,并夹杂有食物腐败的气味。

解析:多半是由于宝宝进食过多,消化不良所致。臭臭里有泡沫,酸味刺鼻,这可能是糖类不消化所致。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可能为蛋白质不消化。粪便呈淡黄色,量多,像油一样发亮,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

预防:调节宝宝的饮食。哺乳期的宝宝,要注意配方奶是不是浓度过高,是否需要增减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而对于已经添加辅食和已断奶的宝宝,应根据情况,减少或暂停相应的食物种类,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消化。

四蛋花汤样便

表现:宝宝的大便很稀,像蛋花汤样,没有臭味。

解析:如果是发生在秋季,那么这很可能是因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宝宝感染了轮状病毒之后,首先可能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打喷嚏、流鼻涕,还有一些宝宝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或呕吐,大概一到三天后出现腹泻。腹泻次数很多。

预防:预防秋季腹泻有一种特别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宝宝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这是一种带甜味的口服药剂,服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安全有效,保护率在90%以上。

五含有脓血的稀便

表现:宝宝的大便像水一样稀,或者含有脓、血、粘液,而且大便次数增多。

解析:在夏季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因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炎和痢疾等,这时候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明显增多,并伴有发烧、肚子疼、呕吐、不想吃东西和手脚冰凉等.

预防:饭前便后要洗手,吃瓜果要削皮,不喝生水。冰箱里的食品要热透再吃,夏天宝宝最会贪吃冷饮,爸爸妈妈要控制好饮食量。宝宝的餐具和各种用品要经常消毒;让宝宝经常到室外活动、晒太阳,以提高抵抗力。

另外,当孩子的臭臭有下列情况时,爸爸妈妈们要小心,要马上带宝宝去看医生:

大便带血,甚至有类似草莓果酱、带脓、带鼻涕似的粘液;

大便颜色很浅,甚至是白色的;

大便量及次数异常增多;

宝宝有腹胀、呕吐、发烧、拒食、哭闹不停。

小儿肺炎和感冒的区别

小儿感冒和肺炎虽然都属于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但小儿肺炎属于严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其中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内婴儿的肺炎死亡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在北方以冬末春初为发病高峰。根据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肺炎为第一位死亡原因,占全部死亡的30%左右,因此,早期识别肺炎的征象,及早就医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小儿肺炎识别的要点

WHO在做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以临床为基础的最关键的小儿肺炎诊断方法:数呼吸次数和观察胸凹陷。

数呼吸次数:

要在在宝宝安静状态下进行,通过观察宝宝胸部或腹部的运动数呼吸次数,一起一伏为1次呼吸,数1分钟。如果<2个月的小婴儿呼吸次数≥60次/分;2个月-12个月的宝宝呼吸次数≥50次/分;12个月-5岁的儿童呼吸次数≥40次/分,即为呼吸增快,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观察胸凹陷:

在观察胸凹陷时,要先观察宝宝何时吸气、何时呼气。然后,撩开宝宝衣服,在宝宝吸气时观察胸壁的下部(靠下边的肋骨)。当吸气时下胸壁凹陷下去,表示宝宝有胸凹陷。值得注意的是,若仅在患儿哭闹或进食时见到胸凹陷,则说明患儿没有胸凹陷。若仅有肋间的软组织在吸气时凹陷下去,则患儿无胸凹陷。而且,胸凹陷应该明确可见,且一直存在。

早期小儿肺炎识别的其它方面

重度以上肺炎容易与感冒区别,但轻症肺炎与感冒区别就比较为困难。妈妈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悉心加以比较。

1、体温高低:小儿肺炎大多会发烧,而且一般都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即使使用退烧药也只能暂时退一会儿。若是一般感冒,虽也发烧,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较短暂,使用退烧药效果明显。

2、?看咳嗽及呼吸: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憋,且程度较重,常有呼吸困难。而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3、精神状态:感冒宝宝一般精神状态无甚改变,照常玩耍不误;肺炎宝宝大多精神状态不佳,常有烦躁、哭闹不安或者昏睡、抽风。

4、?看饮食:感冒的宝宝饮食比较正常,或仅为进食(奶)量稍减。但一旦罹患肺炎,食欲明显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或者一喂奶就因憋气而哭闹。

5、?睡眠:感冒一般不影响睡眠;但宝宝得了肺炎以后,往往睡不熟、易醒、爱哭闹,尤其在夜间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当宝宝有咳嗽或呼吸困难时,认真观察宝宝的呼吸,如果出现呼吸增快,即可诊断为肺炎。如果出现胸凹陷,则提示有重度肺炎。

观察宝宝大便了解添副食状况

不通月龄儿童添加副食时,如何了解宝宝对副食的消化情况,从而改进副食和喂食方法,通过观察宝宝大便情况,可大致了解添加副食的状况。

宝宝正常的大便是:喂母乳的婴儿,其大便的颜色呈金黄色软状;喂牛奶的婴儿,大便呈浅黄色发干。

如果大便臭味很重,这是对蛋白质消化不好;如果大便中有奶瓣,是由于未消化完全的脂肪与钙或镁化合而成的皂块;如果大便发散,不成形,就要考虑是否辅食量加多了或辅食不够软烂,影响了消化吸收;如果发现粪便呈灰色、质硬、有臭味,多表示牛奶过多,糖分过少,需改变奶和糖的比例;人工喂养的婴儿,如果发现粪便呈深绿色黏液状,表示供奶不足,婴儿处于半饥饿状态,须加喂糖、米汤、牛奶、代乳品。

当婴儿有病时,也要酌情少加或不加辅食。如果大便很干,可以适当再加些菜泥,或者多喂一些蔬菜水或水果汁。此外,要注意大便的颜色,如果给婴儿吃了绿叶蔬菜,大便可能有些发绿;如果给婴儿吃了西红柿,大便有可能有些发红。这些都是正常的代谢反应,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当大便中出现黏液、脓血,大便的次数增多,大便稀薄如水,说明婴儿可能吃了不卫生或变质的食物,有可能患了肠炎、痢疾等肠道疾病。小小的婴儿患了这种病,家长当然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留一点大便,以便能在医院及时得到化验,并根据病因及时为婴儿治疗疾病。

观察婴儿营养状况的方法

当婴儿加喂了辅食后,是否一定有助于宝宝健康发育呢?怎么观察婴儿营养状况?一般通过观察婴儿的皮肤颜色、光泽等反应来判断。

婴儿的面颊、背部、腹部、胳膊上部、大腿内侧都含有一定厚度的皮下脂肪。当婴儿发生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层会立即见少,其消减的次序首先是腹部,其次是躯干、四肢,最后是面颊部。如果婴儿发生了贫血,面色、指甲、眼睑都会苍白。有的婴儿皮肤上还会出现疙瘩或湿疹,这往往是消化不好或对某种食物过敏引起的。

便便是宝宝的健康晴雨表

吃下去的食物,会在肚子里被分成“养分”和“残余的废物”。养分会被送到身体内,帮助宝宝的身体成长和运动,残余的废物则会变成便便排出体外。借着便便将毒素与废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体循环。

 因此,便便是人的饮食健康的直接反应,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肠胃功能、身心健康的状况。何况,中医自古以来就有通过观察便便帮助诊断疾病的传统。

  尤其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当宝宝还不会说话或尚未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很难辨别他究竟哪里不舒服;但是通过细心观察便便的性状、颜色、气味和次数。

 做好便便记录,就能及时察觉便便的异常状况,尽早发现宝宝身体的异常信号,对宝宝的要康状况了然于胸。

 因此,便便可谓是宝宝身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读懂这张晴雨表,对于了解宝宝的健康与生长发育的情况至关重要。

教你认识优质便便

优质的便便成型的,愈软愈劣质。

便便的颜色

黄色系的便便是优质便便。

如果营养过多,颜色就会变深;反之,若是营养不足,颜色则会浅。

 红色系的便便,多见于各种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需要特别注意。

 当便便长时间停留在大肠里,连不要的废物也被打大肠吸收,那么颜色就会变黑。

如何辨别宝宝大便是否正常

初为人父母的年轻爸爸妈妈们,对于宝宝的一切情况都是陌生的,如何及时发现宝宝的异常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都是很关键的。那么,如何辨别宝宝的大便是否正常?新爸新妈们清楚吗?有在宝宝出生前做些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吗?如果没有的话,请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宝宝头一次排的胎便是墨绿色糊状的,在喂养合理的情况下,一般3~4天就可能转成黄色正常大便。专家指出,新生儿大便的状态,随食物的不同和疾病而改变。仔细观察新生儿大便的性状,不仅能了解孩子消化功能的状况,而且有助于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因此,新爸新妈要学会分辨正常和异常的大便。

另外,需要引起新爸新妈注意的是,吃牛奶和和母乳的宝宝,大便的性状情况也存在着差异。吃牛奶的宝宝大便多呈淡黄色、干燥,常引起便秘。如果牛奶中加糖过多时,容易引起腹胀和多泡沫的大便。假若孩子排绿色便,且量少、便次多,这常常表示孩子喂得不饱,是饥饿引起的,须注意与消化不良相区别。而吃母乳的宝宝大便多呈金黄色糊状,每天约排泄3~5次。若大便次数突然增多到每天7~8次,就需要找找原因了。清晰辨别宝宝大便的正常与否,对没有护理宝宝经验的新手爸妈来言是困难的,但只要善于观察,时刻注意宝宝的各种表现,就能够轻松地掌握到宝宝的身体状况,及时保证宝宝健康成长,新爸新妈们,好好学习带宝宝哦,加油吧! ...

7个月宝宝早教游戏

1.翻滚

让宝宝在游戏毯或地毯上坐着玩,如果将玩具小汽车从宝宝左侧开到其右侧,宝宝想转向去拿,但够不着,于是使劲翻成俯卧再转身,终于将小车拿到手中。

宝宝要克服自身的重力才能滚动,翻滚比较费劲,从肌肉、关节、韧带、皮肤感觉等,都会成为信号传入大脑记忆库中。越是全身的大动作,就越能锻炼宝宝的感觉综合,促进大脑和前庭系统的发育。

2.理解“不”的含义

要让宝宝懂得“不”的含义。当宝宝把不该放在口中的东西如废电池、电器插头、火柴棍等拿到嘴边时,妈妈应用严肃的表情加上声音“不”,或者用手摆动叫宝宝勿放入。如果宝宝不明白,应把其手中之物夺去,并说“不能吃,有毒”。有些宝宝听话,有些宝宝则会大哭,但无论如何,妈妈不能妥协,只要坚持,宝宝很快会明白“不”的含义,而且学会服从。这时应马上表扬,让宝宝懂得有些事可以做,另一些事不许做。

满7个月的宝宝应当学会抑制,不能随心所欲。如果不在宝宝能理会之前立一些规矩,宝宝就会发展成为不听话或者惯坏的孩子。要宝宝学会抑制自己的欲望,听从妈妈的意见对自己有益的。要在宝宝刚懂得“不”的含义时抓紧教育,否则等到宝宝养成一切都要我行我素的习惯再教育就有点迟了。

3.认识第一个身体部位

教宝宝与人握手,告诉宝宝“伸手”,并引导宝宝伸出手来同人相握。如果宝宝懂得在妈妈说“手”时伸手,就认识了身体的第一个部位。多温习几天,让宝宝认识身体的第一个部位—手。

4.测试观察能力

把宝宝的玩具突然拿走,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会吵闹,则表明他觉察到玩具被拿走,以此来测试宝宝的观察能力。这是婴儿智力测验的一道题。当然,前提是这个玩具是宝宝喜欢、感兴趣的,否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测试目的。

5.坐稳

让宝宝坐在床上,宝宝旁边再放几个小玩具,宝宝能用双手去摆弄玩具而不用手去支撑身体。妈妈在宝宝身后同宝宝说话,引宝宝转动头和身体去看妈妈,爸爸在另一侧用玩具引逗,又使宝宝的头和身体转向另一侧。如果宝宝的头和身体向两侧转动之后仍能不失重心,则说明宝宝坐着的稳定性良好。

能坐稳的宝宝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从视听、手摸、嘴啃、脚踢等多方面去认识事物,所以认识事物的范围和深度比以前增大。7~12个月宝宝的认知、语言、与人交往、处理能力都比以前发展加快。

6.学会表示大小便

宝宝如果有大小便时,没有经过训练的宝宝往往没有任何表示或发愣,停止活动后即拉出大小便。而如果妈妈在把大小便时,嘴发出声音,如小便时“嘘”、大便时“嗯”,并反复练习,那一段时间后宝宝也会通过发声加上动作来表示便意。

这个训练主要是让宝宝学会自理,先要在便前作出表示,同时要自己控制,等待妈妈把持后才排泄。在训练的过程中辅以表扬以巩固成绩。

7.声音游戏

录制生活中常听见的各种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铃声、水声、钟声以及各种动物的叫声,播放的同时抱宝宝去观察、认识各种相应的实物或物品图片;播放宝宝自己的哭声以及别的宝宝的哭声,观察反应。

这个游戏可发展宝宝听觉的灵敏度,即对声音精细的分辨力,同时也逐渐让宝宝在不同的声音与事物间建立联系。

宝宝积食怎么办 观察大便

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必定有积食。

积食大便不正常(不顺畅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刚开始拉稀臭,拉几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别臭;大便颜色也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

教你观察便便看宝宝健康状况

观察便便的2大要领

要领1:便便的性状

洪依利医师表示,观察评估宝宝的大便性状、次数及颜色,可以确定宝宝的肠胃状态及肝胆功能及发育是否正常。其中,观察大便的性状最重要,而粪便性状,是指粪便的软硬程度。

当宝宝的便便相当稀水,连一点渣都没有,次数一天天越拉越多,跟平常的状况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就有可能是拉肚子了。如果宝宝即使每天都有拉,但大便性状却很硬,就像羊粪那样颗粒状的,这种状况对于未满四个月前的新生儿来说,就属于是相当异常的。

要领2:便便的次数

其次要观察的就是宝宝大便的次数,但是大便的次数没有像大便的性状那么重要,毕竟因为喂配方奶及母奶的宝宝,便便次数均因人而异。不过,洪医师指出,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的话,大便次数可能会稍微规则一些,也许一天3-4次,又或者顶多是2-3天一次,通常也是不太会拖过一周的。

可是如果是喝母奶的宝宝,满月以后,通常大便的次数会锐减。可能会7-8天或甚至10天才解一次便便,可是只要宝宝便便的性状是软的,那这种就不叫做便秘。因此,大便的性状远比次数,来得更重要一些。

然而假使是喝配方奶,7-8天才解一次便便的话,这种情形就比较少见,因为一般的配方奶,通常比较不会造成宝宝便便的次数那么少才对,那如果有加上其他症状,像是肚子会很容易胀气、呕吐啦,那这种可能就是代表肠胃是有问题的。

观察宝宝大便可判断疾病

观察宝宝大便可判断疾病

观察婴幼儿的大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孩子消化系统方面的生理状态。这就为一些疾病的判断提供了线索,同时也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家长应随时观察孩子的大便情况以获取健康的信息。

婴幼儿的正常大便,除了新生婴儿之外,颜色均为黄色或淡黄色,外形为软长条或膏状,均匀一致,不带脓血、粘液、泡沫。与此相反,患病之后的孩子的粪便就会有所变化。家长应善于观察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尽快加以解决。

1.蛋花样便。如果出现蛋花样便,则最大可能为消化系统不正常,如消化不良导致的肠炎,等等。这种粪便伴随着多便(每天排5次以上),粪有酸臭味,并且含有少量粘液。

2.水样便。出现水样便,多数原因是得了秋季腹泻,学名为轮状病毒性肠炎。这时,患儿就会排出淡黄色的水样便或者白色水样便,与上述情况不同,患儿便次少,但数量相对较多,无腥臭味。患儿可伴有发热、咳、咽部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海水样便。粪便呈暗绿色,如海水样。出现这种粪便的原因,可能是婴儿患了膜性肠炎。腹泻次数频而且量也较多,并且带有腐败臭味,其中还会包括膜样组织和粘液。如果患儿的发病较急,并伴有呕吐和高热现象,则可能出现脱水,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必须迅速送到医院进行急救。

4.米泔水样便。如果婴儿的粪便如同米泔水样,且次数较多,则要考虑到霍乱或者副霍乱。霍乱和副霍乱起病较急,伴有频繁的呕吐,会出现脱水、肌肉痉挛疼痛和循环衰竭症状,十分危险。出现这种状况,要立即把孩子送入医院抢救。

5.泡沫便。这种便呈棕黄色水样,带有大量泡沫,并且有强烈的酸味。这是由于婴儿吃了过多的淀粉类食物,例如米糊、蛋糕等,由于细菌的作用,肠内发酵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气所造成的。这些气体造成肠部蠕动而发生腹泻。

6.豆腐渣样便。被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婴幼儿,常排出黄色带粘液的便,有时排豆腐渣样便。

7.粘液便。婴幼儿粪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可见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结肠炎或慢性细菌性痢疾

婴儿腹泻观察大便

腹泻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症状,发病的原因很多,其中喂养不当也是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

如果找到具体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调整饮食,不用吃药,也不用打针,腹泻就可以自然而愈。

婴儿不会说话,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怎样才能找到腹泻的具体原因呢?这个问题看似困难,其实却十分简单,只要细心观察婴儿的大便,就可以大致了解腹泻的原因。

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为金黄色,像牙膏一样软,稍有酸臭味,一天大便三四次。人工喂养的孩子,大便为黄色,稍硬,臭味大,偶有奶瓣,每天大便一两次,量较多。

婴幼儿一旦喂养不当,大便就会出现异常。

奶瓣蛋花样便

婴儿的胃肠道如果对蛋白质、脂肪消化不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稀便如蛋花汤,其中夹有淡黄色如半颗米粒大小的奶瓣。

如果孩子出现奶瓣蛋花汤样大便,就应该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同时适当延长哺乳的间隔时间,缩短喂奶时间,以减少食量。

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延长牛奶煮沸的时间,这样可以使牛奶中的脂肪颗粒变小,以利吸收。同时,可按孩子月龄大小,在牛奶中加入1/3~1/2的米汤或水,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块变小,利

于消化。

对于增加辅食的婴儿,应减少喂辅食的次数和数量,暂停增加从未吃过的食物品种,使胃肠道得到休息。

发酵性腹泻

婴儿喝过甜的糖水、牛奶或其他饮料,或过多喂食含淀粉量高的食物,如米糊、面条、甘薯等,或用炼乳喂养(炼乳含糖40%),导致胃肠消化吸收不了,就会发酵,产生气体。

排出的大便稀,颜色发绿,混有泡沫,散发出酸臭味,并可夹杂少量食物残渣。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8次或更多。

此时应减少(或暂停)加糖的甜食和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饮食以浓缩鱼汤,或鱼肉米糊为佳。

米糊的制作方法,是将蒸熟的鱼肉压成泥状,再将奶糕压碎,炒成焦黄色相混合;或将大米炒焦后,煮成米糊加鱼泥。

进食宜定时定量。淀粉类食物宜趁热吃,防止冷后“回生”而不易消化。还可适当喂一些煮苹果水,或苹果泥、胡萝卜泥、土豆泥、开水煮苏打饼干等,以中和肠道的腹泻酸性环境。

腐败性腹泻

当婴幼儿进食过多鸡蛋、牛奶、豆浆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或食物烹调不当、加热不够,可使大便呈糊状,褐色或淡黄色,混有鼻涕样粘液,散发出臭鸡蛋味,每天大便3~8次,量时多时少。

此时应停止或减少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肉、蛋、鱼、虾、蟹、豆类等。在奶中加少量淀粉类食物,如在牛奶中加入米汤、奶糕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加喂米汤。还可适量喂一些蔬菜汁、果汁等,增加肠道内的碱性,促进恢复。

脂肪过食性腹泻

婴幼儿进食油腻过多,或过食巧克力(巧克力含脂肪41.5%),或母乳含脂肪量较高,或反复消化不良,肠道内消化酶减少,会使大便变稀,呈糊状,白色,夹有小米粒样白色奶瓣,外观发亮似奶油,量较多,臭味较重。每日排便3~4次或更多。

这时应注意缩短母乳喂哺时间。

母乳可分3段,脂肪含量高的是第三段,白色而稠,即婴儿最后吸出的部分。缩短母乳哺喂时间,可避免婴儿吃到脂肪含量高的第三段乳汁。这段奶可在喂过奶后挤掉。

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以暂用3~5天脱脂牛奶或半脱脂牛奶。脱脂牛奶就是将牛奶煮沸,去掉上面一层奶皮,反复3次即成。如果腹泻好转,则改为半脱脂奶,即只去除一次奶皮。脱脂奶含脂肪量少,产热量低,不宜久用。对已增加辅食的婴儿,暂停进食含脂肪多的饮食,如猪肉、蛋类等,改喂谷类食物,如大豆、胡萝卜等。腹泻时间长者,添加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青鱼、鲤鱼、小黄鱼等。

除了饮食原因引起的腹泻外,也有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腹泻,要注意加以区别。除了饮食调节外,还要应用抗生素,必要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观察宝宝便便能知健康状况

不同喂养方式

便便颜色不一样

食物从进入消化道到粪便排出来的时间间隔,会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一些差异。母乳喂养的小宝宝平均约为13个小时,人工喂养的小宝宝约为15个小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郭素华指出,一般来说,宝宝在刚出生后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会排出大便了,此时的大便我们称为“胎粪”,颜色较深,多为深墨绿色或者黑色,没有气味,带有一些黏液,这些“胎粪”是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的,通常在出生后二三天内可以排干净(如果宝宝出生后的前几天都未见有胎粪排出,则应该要警惕是否存在有一些先天性畸形或者肠道梗阻等疾病)。

随着进食,宝宝便便的颜色开始逐渐变浅,这个时候母乳喂养儿跟人工喂养儿的粪便在颜色、性状和气味上会存在一些不同。

(1)母乳喂养的宝宝粪便一般为黄色或金黄色,多为均匀膏状或带少许黄色粪便颗粒,或较稀薄、绿色,不太臭,有酸味,平均每天可排2-4次,在添加辅食后排便次数会慢慢减少,如果次数一向都比较多,但不影响宝宝体重的增加,也都属于是正常的。

(2)人工喂养的宝宝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为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反应,平均每天排便1-2次,因牛乳含蛋白质较多,因此粪便中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有时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块,又由于奶粉中蛋白质、脂肪比例比母乳含量高,不易被肠道完全吸收,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这个时候可以在每100毫升配方乳中加入8克蔗糖,以使其更利于吸收,软化大便。

(3)混合喂养的宝宝,粪便与人工喂养宝宝的粪便相似,但质地相对较软,粪便为黄色,添加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减,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等宝宝开始添加各种蔬菜、水果等辅食时,粪便外观与成人粪便相似,在最初给孩子添加蔬菜等辅食时,大便中可含有未消化的菜叶等,等孩子的胃肠功能慢慢适应了以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消失了。

看宝宝大便识疾病

新父母一定要学会观察宝宝的大便,因为宝宝大便是他消化功能的信号灯,如何看宝宝大便识疾病呢?

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目口排便,粪便呈棕褐色或墨绿色,黏稠状,没有臭味,称为胎粪。胎粪由胎儿期的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所含的胎儿皮脂等组成,一般在出生后3-4天内排清。有少数新生儿生后两天两夜还不排胎粪,属于异常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否有消化道畸形或其他原因。

新生儿大便次数各有不同。有的一天排2-3次,有的每块尿布上都有。这是由于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消化道的调节不够稳定,直肠内一有大便积聚就刺激肛门括约肌随时引起排便。新生儿大便性质由于不同的喂养方式略有差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较多,颜色呈金黄色,软膏状,稍有酸臭。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较少,浅黄色,硬膏状,质数干,量数多,偶有奶瓣气味。只要新生儿吃奶正常,这些都属于正常大便。如果大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水分多,粪汁少,伴有明显酸臭味,或粪中带血丝及黏液,甚至大便呈灰白色,均属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异常大便有下列几种:

1.蛋花样大便。粪便和水分散在尿布中,并带有少量黏液,有酸臭味,次数增多,一天5-8次不等。同时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

2.水样便。黄色或绿色水样大便,还有腥臭味,大便次数:每天司达5-10次,重者10次以上,这是肠炎。发生在秋冬季,为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腹泻。

3.黏液便。粪便中混有鼻涕样黏液,或带脓血,次数增多,量少。这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

4.泡沫便。大便呈泡沫状,有较强烈的酸臭味。这是新生儿过早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使肠内的细菌过度发酵,肠蠕动增强,造成大便次数增多。

5.赤豆汤样便。大便呈赤豆汤样同时伴有发烧,腹胀,呕吐应考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6.白陶土包便。大使呈灰白色,同时皮肤,巩膜有黄疸,多为肝疸系统有疾病。

7.粪便带鲜血。排便时宝宝不哭闹,血量不多可能有肠息肉,排便时哭闹可能有肛门裂。

当新生儿出现上述不正常的大便,均应及时去医院,在医师的指导下予以正确的治疗。

利用小游戏可以开发宝宝的潜能

一、坐稳

让宝宝坐在床上,宝宝旁边再放几个小玩具,宝宝能用双手去摆弄玩具而不用手去支撑身体。妈妈在宝宝身后同宝宝说话,引宝宝转动头和身体去看妈妈,爸爸在另一侧用玩具引逗,又使宝宝的头和身体转向另一侧。如果宝宝的头和身体向两侧转动之后仍能不失重心,则说明宝宝坐着的稳定性良好。

二、翻滚

让宝宝在游戏毯或地毯上坐着玩,如果将玩具小汽车从宝宝左侧开到其右侧,宝宝想转向去拿,但够不着,于是使劲翻成俯卧再转身,终于将小车拿到手中。

宝宝要克服自身的重力才能滚动,翻滚比较费劲,从肌肉、关节、韧带、皮肤感觉等,都会成为信号传入大脑记忆库中。越是全身的大动作,就越能锻炼宝宝的感觉综合,促进大脑和前庭系统的发育。

三、认识第一个身体部位——手

教宝宝与人握手,告诉宝宝“伸手”,并引导宝宝伸出手来同人相握。如果宝宝懂得在妈妈说“手”时伸手,就认识了身体的第一个部位。多温习几天,让宝宝认识身体的第一个部位—手。

四、声音游戏

录制生活中常听见的各种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铃声、水声、钟声以及各种动物的叫声,播放的同时抱宝宝去观察、认识各种相应的实物或物品图片;播放宝宝自己的哭声以及别的宝宝的哭声,观察反应。

这个游戏可发展宝宝听觉的灵敏度,即对声音精细的分辨力,同时也逐渐让宝宝在不同的声音与事物间建立联系。

五、理解“不”的含义

要让宝宝懂得“不”的含义。当宝宝把不该放在口中的东西如废电池、电器插头、火柴棍等拿到嘴边时,妈妈应用严肃的表情加上声音“不”,或者用手摆动叫宝宝勿放入。如果宝宝不明白,应把其手中之物夺去,并说“不能吃,有毒”。有些宝宝听话,有些宝宝则会大哭,但无论如何,妈妈不能妥协,只要坚持,宝宝很快会明白“不”的含义,而且学会服从。这时应马上表扬,让宝宝懂得有些事可以做,另一些事不许做。

满7个月的宝宝应当学会抑制,不能随心所欲。如果不在宝宝能理会之前立一些规矩,宝宝就会发展成为不听话或者惯坏的孩子。要宝宝学会抑制自己的欲望,听从妈妈的意见对自己有益的。要在宝宝刚懂得“不”的含义时抓紧教育,否则等到宝宝养成一切都要我行我素的习惯再教育就有点迟了。

六、训练表示大小便

宝宝如果有大小便时,没有经过训练的宝宝往往没有任何表示或发愣,停止活动后即拉出大小便。而如果妈妈在把大小便时,嘴发出声音,如小便时“嘘”、大便时“嗯”,并反复练习,那一段时间后宝宝也会通过发声加上动作来表示便意。

这个训练主要是让宝宝学会自理,先要在便前作出表示,同时要自己控制,等待妈妈把持后才排泄。在训练的过程中辅以表扬以巩固成绩。

七、测试观察能力

把宝宝的玩具突然拿走,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会吵闹,则表明他觉察到玩具被拿走,以此来测试宝宝的观察能力。这是婴儿智力测验的一道题。当然,前提是这个玩具是宝宝喜欢、感兴趣的,否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测试目的。

能坐稳的宝宝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从视听、手摸、嘴啃、脚踢等多方面去认识事物,所以认识事物的范围和深度比以前增大。7~12个月宝宝的认知、语言、与人交往、处理能力都比以前发展加快。

如何观察宝宝大便

1、大便的颜色

通常宝宝出生头几天的大便常呈均匀,墨绿色且带黏性,称为胎便(正常现象)。初生一个月内喂养哺母奶的宝宝,其粪便多为黄色,随年龄增长,粪便会由黄色转为黄绿色或绿色。到5个月大时,大部分为黄绿色及绿色粪便。然而,喂哺宝宝配方奶粉的宝宝,尤其是乳清蛋白且加强铁质的配方,其粪便多为绿色。宝宝添加副食品之后,粪便会逐渐转为褐色。

宝宝出现绿便与个人体质、年龄、肠内酸碱度、肠内细菌生长状态、奶制品成分(如铁质)都有关系,只要宝宝精神与活动正常,则不必担心。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比较稀释,细腻,色金黄,略有酸味,无泡沫,每天3-8次不等;

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一般来说大便易干燥,色淡黄,略有臭味,比人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量多,解便的次数少,一日1-3次。但如果你选用的是含有益生元配方的婴儿奶粉,宝宝的大便会更接近母乳的大便形状。

2、大便内是否有白色颗粒

喂哺母奶或宝宝配方奶粉的初生宝宝,其粪便中常会发现一些白色颗粒,这些白色颗粒外面包着通明黄色或棕色物质,此乃由于初生宝宝胃肠未发育完全以及消化道的消化酶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关系,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而排出于粪便中,这些俗称为生理性粪便,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可请妈妈们放心。

3、大便次数

如大便次数增多,呈蛋花样,水分多,有腥臭味,或大便出现黏液,脓血或鲜血,则为异常大便,应及时就诊。就诊时应留少许异常大便,带到医院化验,以协助诊疗。

宝宝裸露这部位竟会毁了一生

一、宝宝光屁股的危害

1、不利于培养性别意识

1岁半的宝宝尚未建立起性别角色意识,不穿衣服还不会出现害羞等心理反应,但1岁半后宝宝进入了性别意识关键期,如果还一直光屁股,可能影响宝宝性别意识的建立和发展。

2、不利于社会适应性的建立

0~3岁宝宝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受到父母影响的同时,也会受到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影响,光屁股会影响宝宝社会适应性的建立和发展。

3、损害宝宝正常发育

3岁以下的宝宝,体温中枢发育不健全,各方面如器官、血液、内分泌等状态还处于不能完全适应外界环境,特别是腹部对于温度的敏感度很高,稍不注意受凉了,就会引起腹痛或感冒,甚至伤害到宝宝的正常发育。

4、损害私密处的健康

光屁股会使宝宝的屁股、生殖器官长时间暴露在外,但是宝宝较小非坐即爬,身体暴露部位易受污物侵染,可能患上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统感染,甚至引发蛲虫病等疾病,还容易被锐器扎伤、被磕碰受伤或被火、开水烫伤。

5、助长宝宝玩弄生殖器

宝宝从几个月就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小手不停地摸来摸去,其中包括生殖器。“光屁股”会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容易过份沉缅于这种兴趣中。

6、不利于宝宝接受如厕训练

学会如厕是宝宝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直光着屁股的宝宝可能没有如厕的意识,容易发生随地大小便的现象。

二、宝宝脱离纸尿裤,穿上小内裤

18~24个月:脱离纸尿裤,穿上小内裤

宝宝3岁就要进入托幼机构,因此至少要在3岁前就要习惯穿内裤了。妈妈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有以下表现,就可以慢慢让宝宝脱离纸尿裤:

1、纸尿裤常常保持干燥2~3小时(他的“憋尿”能力在提高)

2、能稳当地坐在小马桶上

3、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感觉,如“尿了”、“要尿”

4、玩耍时突然停下来大小便

5、宝宝能听懂简单的指令

三、宝宝小内裤该如何选购?

1、尽量选择纯棉的。其实不只是宝宝的小内裤,就算是大人的内裤,最好都是选择纯棉的。因为纯棉柔软、透气性好、吸汗,穿起来更加舒服,在夏天,也不用害怕闷不透气了。

2、大小要适中。有些人买衣服的时候有买大一码的习惯,觉得这样耐穿。可是,这宝宝的小内裤还是要大小合适才好,太小了宝宝穿起来不舒服,太大了走起路来不方便,如此一来宝宝就不喜欢穿小内裤了。

3、颜色要选浅色的。小内裤颜色的选择对于女宝宝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给女宝宝穿浅色小内裤,妈咪就能轻松地观察宝宝是否出现性早熟或患上妇科疾病。如果女宝宝的小内裤上出现了发黄的结痂或是干的小块,说明宝宝有感染或有过早发育的可能,穿小内裤可以帮助妈妈比较容易通过观察内裤上的分泌物及时发现宝宝的健康问题。

相关推荐

宝宝感冒和肺炎的区别 观察体温

普通感冒: 一部分宝宝会发烧,大部分宝宝仅仅是有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不发烧; 发烧的宝宝体温一般不会太高,肛门温度38.5℃以下,腋下温度38.2℃以下; 单纯使用退烧药效果很明显,用退烧药降下去了体温一般不会反弹; 发烧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一两天就能退烧。 肺炎: 患了肺炎,绝大多数宝宝都会有发烧表现; 体温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升到很高,通常肛门温度38.5℃以上,腋下温度38.2℃以上。耳温38.8℃,39℃都有可能。 单纯使用退烧药效果不明显,吃药后体温暂时降低,但过一阵儿又会快速升高。

观察宝宝视力小诀窍

简单的方法1:光觉反应 新生儿都有光感,当强光照射时会引起闭目、皱眉,两个月时对光反应就很强。如果小宝宝对光照射无反应,就很有可能存在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简单的方法2:遮盖试验 交替遮盖两只眼睛,观察宝宝的表现。当遮盖视力差的那只眼时,宝宝会不在意,而遮盖视力好的一眼时,往往会用手推开遮盖其眼的手或物。如果这样极有可能是弱视。 0~12个月,视力变化大发现! 0~1岁是宝宝的眼睛发育非常关键的时期,新手妈咪还记得宝宝刚出生时,看到自己的反应吗?而伴随着宝宝的慢慢长大,小眼睛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

宝宝大便里有血是疾病

工具/原料 仔细观察宝宝大便,是否很硬 大便里的血多不多 方法/步骤 1首先我们用排除法来辨别宝宝大便是否正常。 2想想宝宝最近吃的食物,是否含有红色色素,如果都是红色的大便,应当是吃西红柿啊,西瓜啊,等红色的食物,吃多了。 3如果大便很硬,带有一点血丝的话,应当是宝宝便秘了。大便时太用劲肛门有一点点的破裂,只要给宝贝多喝水,多吃水果,吃些熟透了的香蕉,让宝宝解决掉便秘的烦恼就好了。 4如果伴有腹泻,发烧,呕吐,一定要到医院治疗了哦!这种情况,宝妈们一定要紧张起来,耽误不得哦。有可能是细菌性的痢疾。

宝宝拉肚子时家长要怎么护理才好

宝宝经常腹泻,所以当妈妈的一定要小心呵护,特别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1、腹泻时保护好小屁屁 由于宝宝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通常腹泻的宝宝都会出现屁屁疼。因此,宝宝每次排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擦干后涂抹一些护臀膏。 2、注意观察记录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还要注意观察病情,如果宝宝在家治疗护理期间病情不见好转,出现水样便次数频繁、口渴明显、双眼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及高热等

宝宝一岁前能吃蛋清吗 宝宝一岁前吃了蛋清怎么办

如果在宝宝一岁前不深吃了鸡蛋清,要注意观察宝宝大便情况,看蛋清是否能被消化,以及观察宝宝是否还出现了湿疹、荨麻疹、喘息性支气管炎等过敏性疾病的症状。 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在宝宝一岁前也不要再喂食鸡蛋清了。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可以先保持宝宝的舒适,观察一阵,症状不严重的话可以让宝宝在家休息,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宝宝大便宝宝健康

正常排泄的大便 食物从进入消化道到粪便排出来的时间间隔,会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一些差异。母乳喂养的小宝宝平均约为13个小时,人工喂养的小宝宝约为15个小时,成人平均为18~24小时。 一般来说,宝宝在刚出生后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会排出大便了,此时的大便我们称为“胎粪”,颜色较深,多为深墨绿色或者黑色,没有气味,带有一些粘液,这些“胎粪”是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的,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可以排干净。如果宝宝出生后的前几天都未见有胎粪排出,则应该要警惕是否存在有一些先天性畸形或者肠道梗阻等疾病。 随

观察宝宝眼中的世界

第一阶段 视力模糊:只对光有反应 宝宝刚出生时的视力很弱,如果拿正常成人的视力去衡量,也就仅有0.025~0.05的水平。他们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像,不过并不怎么清楚。尽管如此,新生儿对光线还是会有反应,在接受由暗乍亮的光线时,宝宝的瞳孔会收缩、眼皮眯起来。如果光线太亮、太强,他们常常把头转到另一边去。 第二阶段 可注视物体:跟随移动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到了6~8周大时,妈妈就发现宝宝好像开始会看东西了!宝宝的视线似乎会跟着东西移动,这是因为宝宝此时的视觉能力已经发育至能够“固视”的阶段。也就是说,眼睛可以

宝宝坠床后观察多久

宝宝摔伤后要密切观察48小时,主要观察孩子的精神变化,注意有无异常哭闹或精神不好、萎靡、嗜睡、呕吐等,还要观察宝宝的体温、面色、肢体活动等有无异常。如果在48小时内宝宝没有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就说明宝宝摔着后并没有大问题。否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怎样训练宝宝观察

训练宝宝观察力,要从基本的感知觉能力的培养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宝宝观察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他对观察事物的兴趣。生活中各种事物纷繁复杂,特别容易引起宝宝观察兴趣,但是要保持长期的兴趣却很难。在这些发展感知觉的能力基础上,妈妈可以适时地培养宝宝观察力,比如气候变化、自然常识等,在观察时,做到从表及里、从近及远、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培养他的好奇心,养成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2个月宝宝大便拉稀怎么回事呢

大便稀、大便不成形,并不一定就说明是腹泻。由于新生儿的肠道还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食物,所以,很多食物都以大便的形式排出去了。等宝宝再长几个月,吸收能力提高后,他的大便就会变稠一些,排便次数也会减少。但是,只要宝宝活泼、会醒来要奶吃、尿布经常是湿的,他多半已经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取了足够的水分,拉稀对他也就不会有太大影响。 当然新生儿拉稀也不是完全都是正常的,腹泻期宝宝大便也是稀的,所以这就靠妈妈对宝宝细心的照料和观察了,如果宝宝大便一直很稀,没有好转并且还伴随表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常同时有呕吐和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