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芹的形态
茴芹的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0-80厘米,被柔毛,茎圆柱形,有细条纹,上部分枝。
基生叶有柄,叶片为单叶不分裂或3裂,末回裂片肾形,边缘有缺刻状齿;茎上部叶羽状分裂或3裂,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无总苞片或仅1片;伞辐7-20,不等长,最长达4厘米,被微柔毛;小总苞片少数,线形,不等长;无萼齿;花柱基短圆锥形;花瓣白色,长圆形。
果实卵状长圆形,长3-5毫米,宽2-2.5毫米,被微柔毛;心皮柄2裂至中部;每棱槽内油管2-4, 合生面油管4-8;胚乳腹面微凹。
花期5-6月,果期6-7月。
哪些人不宜食用茴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饮食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茴芹虽然是比较常见的食物,但是有的时候使用起来也会容易导致身体有些不适,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情况也是有区别的,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茴芹。
副作用
茴芹属于中药类食物都有一定副作用,要适量吃,是药三分毒。
禁忌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茴芹
了解了哪些人不适合吃茴芹之后,相信很多人对茴芹有了更多的认识,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改善,这样食物才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茴芹的分类
短果茴芹
右图为短果茴芹。分布于东北、华北,生于阔叶林下、灌木丛中、山坡草地、
山沟湿地、腐殖质较多的地方。
短果茴芹株高可达50--100厘米。根茎较粗,茎从基部分枝斜上生长,具棱,节部被密毛。基生叶有长柄,矩园状卵形,三出全裂或二回三出全裂,边缘有重锯齿;茎生叶的叶柄较短,基部呈狭鞘状抱茎,上部叶简化成披针形。复伞形花序顶生,花小,白色。双悬果卵形或球形。
一般4--5月采集其幼苗,10--20厘米高。短果茴芹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突出,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含有锰、锌、钴、铜等与生命悠关的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国内人工栽培尚少,保护地栽培几无。
落新妇叶茴芹
落新妇叶茴芹(Pimpinellaastilbaefolia)属:茴芹属,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及下部叶矩圆状条形,长3.5-6厘米,宽2-3厘米,一回羽状复叶,有3-4对小叶,小叶片圆心形,歪斜,长1-1.5厘米,宽7-15毫米,有不规则三角形锯齿;叶柄长5-11厘米,疏生长柔毛;上部叶卵形,三裂或有小裂片状锯齿;叶柄基部具叶鞘抱茎。
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总苞片条形,长5毫米;伞幅5-7,长3厘米,有刚毛;小总苞片条形,长2毫米;花梗5-7,长约2毫米;花白色。双悬果心形,长宽各2毫米,侧扁,接合面缢缩,无毛,皱缩。台湾特产,生于山坡。
革叶茴芹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长达10cm。茎常单生,中、上部有少数分枝。基生叶和茎中、下部叶有柄;叶片近革质,心形,长2-5cm,宽1-3cm,背面被毛,边缘有锯齿,茎上部叶较小,无柄,3裂或近于羽状分裂,裂片披会形。
复伞形花序;总苞片1-2,线形,或无;伞辐8-20,有毛;小总苞片1-3,线形,短于花柄;无萼齿;花瓣白色,基部楔形,先端凹陷,有内折小舌片。果实卵球形,有毛;每棱槽内有油管1-3,合生面油管2-4。花果期5-10月。
功效:温中散寒药;祛风除湿药;活血调经药
性味:味辛;性微温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革叶茴芹的带根全
大叶芹吃了有什么好处
别名:山芹菜、假茴芹、明叶菜,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性:大叶芹株高50~100cm;根状茎短而粗,地上茎直立,单一,具棱条;叶片较薄,通常三出;复伞形花序,顶生,通常单一;花5瓣,白色;黑褐色双悬果,近圆形;花期7~8月份,果期8~9月份。 主要分布: 大叶芹多生长在针、阔混交林及杂木林下荫湿处,喜土层深、腐殖质丰富、含水量高但不积水的偏酸性腐叶土,其抗寒性强,可通过 -30℃~-25℃低温而安全越冬。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抚顺县山区也有分布。 营养成分:经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测定,每100g样品中含维生素A 105mg、维生素E 45.3mg、维生素C 65.88mg、维生素B2 22.3mg、蛋白质2160mg、铁30.6mg、钙1280mg,另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全株及种子含挥发油。 价值功效:大叶芹是人们非常喜食的一种山野菜,其嫩茎叶可食,翠绿多汁,清香爽口,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 食用方法:可做馅、可炒食、可煲汤、可制罐头。
山芹的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主根粗短,有2-3分枝,黄褐色至棕褐色。茎直立,中空,有较深的沟纹,光滑或基部稍有短柔毛,上部分枝,开展。
基生叶及上部叶均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三角形,长20-45厘米,叶柄长5-20厘米,基部膨大成扁而抱茎的叶鞘;末回裂片菱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急尖至渐尖,边缘有内曲的圆钝齿或缺刻状齿5-8对,通常齿端有锐尖头,基部截形,有时中部深裂,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白色,两面均无毛,最上部的叶常简化成无叶的叶鞘。
复伞形花序,伞辐5-14;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花序梗长3-7厘米;总苞片1-3,长3-9.5毫米,线状披针形,顶端近钻形,边缘膜质;小伞形花序有花8-20,小总苞片5-10,线形至钻形;萼齿卵状三角形;花瓣白色,长圆形,基部渐狭,成短爪,顶端内曲,花柱2倍长于扁平的花柱基。
果实长圆形至卵形,长4-5.5毫米,宽3-4毫米,成熟时金黄色,透明,有光泽,基部凹入,背棱细狭,侧棱宽翅状,与果体近相等,棱槽内有油管1-3,合生面有油管4-6,少为8。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短果茴芹的介绍
短果茴芹。分布于东北、华北,生于阔叶林下、灌木丛中、山坡草地、山沟湿地、腐殖质较多的地方。
短果茴芹株高可达50--100厘米。根茎较粗,茎从基部分枝斜上生长,具棱,节部被密毛。基生叶有长柄,矩园状卵形,三出全裂或二回三出全裂,边缘有重锯齿;茎生叶的叶柄较短,基部呈狭鞘状抱茎,上部叶简化成披针形。复伞形花序顶生,花小,白色。双悬果卵形或球形。
一般4--5月采集其幼苗,10--20厘米高。短果茴芹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突出,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含有锰、锌、钴、铜等与生命悠关的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国内人工栽培尚少,保护地栽培几无。
茴香的形态特点
多年生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表面有白粉。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夏季开黄色花,复伞形花序。果椭圆形,黄绿色。性喜温暖,适于砂壤土生长;忌在粘土及过湿之地栽种。春秋均可播种或春季分株繁殖。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适应性较强。
我国北方主要春秋两季栽培。(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获。秋播:7~8月份,九月份收获。果实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两端略尖,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或淡黄色,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果梗呈长椭圆形,面有纵棱5条,
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5边形,背面的4边约等长。有特异茴香气,味微甜、辛。
草本,高0.4-2米。茎直立,光滑,灰绿色或苍白色,多分枝。较下部的茎生叶柄长5-15厘米,中部或上部的叶柄部分或全部成鞘状,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为阔三角形,长4-30厘米,宽5-40厘米,4-5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长1-6厘米,宽约1毫米。
复伞形花序顶生与侧生,花序梗长2-25厘米;伞辐6-29,不等长,长1.5-10厘米;小伞形花序有花14-39;花柄纤细,不等长;无萼齿;花瓣黄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有内折的小舌片,中脉1条;花丝略长于花瓣,花药卵圆形,淡黄色;花柱基圆锥形,花柱极短,向外叉开或者贴伏在花柱基上。
果实长圆形,长4-6毫米,宽1.5-2.2毫米,主棱5条,尖锐;每个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水芹菜的形态特性
短辐水芹又名:少花水芹。多年生草本,高17-60厘米,全体无毛。有较多须根。茎自基部多分枝,有棱。叶片轮廓三角形,1-2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卵形至菱状披针形,长1.5-2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钝,边缘有钝齿。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花序梗通常与叶对生,长1-2厘米;无总苞片;伞辐4-10,较短,长0.5-1厘米,直立并开展;小总苞片披针形,多数,长2-2.5毫米;小伞形花序有花l0余朵,花柄长1.5-2毫米;萼齿线状披针形,长0.3-0.4毫米;花瓣白色,倒卵形,长1毫米,宽不及0.8毫米,顶端有一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圆锥形,花柱直立或两侧分开,长约0.5毫米。果实椭圆形或筒状长圆形,长2-3毫米,宽1-1.5毫米,侧棱较背棱和中棱隆起,木栓质,分生果的横剖面半圆形,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5月,果期5-6月。
茴芹的副作用有哪些
茴芹的简介:
【通用名称】茴芹
【其他名称】【药物名称】茴芹
【别名】异叶茴芹,鹅脚板,铁铲头。
【科属】伞形科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被柔毛,枝、叶有香气。叶互生,根生叶及下部叶圆卵形,茎生叶3~5小叶,或2回3裂叶,或为近2回羽状复叶,上部叶裂片较狭,,小叶片长2.5~5厘米,有锯齿,有时近羽状深裂,两面均被柔毛。花白绿色,顶生复伞形花序,苞片1~2枚或缺,小苞片3~8枚或缺,线形,萼、花瓣、雄蕊均5枚,子房下位,2室。双悬果侧向压扁,卵形,有乳凸状小毛,棱不明显。
【药用部分】根及全草入药,夏秋采收。
茴芹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辛、甘,微温,气香。能散瘀,消肿,解毒。主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疟疾,鼻咽癌,痢疾。
茴芹的用法用量:
根3~5钱,水煎服。外用全草捣烂敷患处。
茴芹的人工分类
随着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资源,目前天然野生的茴芹远远不能满足现今市场需求,人工栽培也变得越来越普及。栽培季节作为绿叶蔬菜食用幼苗及嫩茎叶的,可全年分期、分批播种,陆续收获。若作为芳香调料及药用而收获种子,应在春季提早播种。特别是在北方较寒冷的地区,4月需及时播种,以争取早收获种子。
种植及田间管理:(1)播种:茴芹生长速度快,大都采取直播法。专为收获种子的可进行条播,行距15cm左右,每公顷用种子11.25-15kg;作蔬菜收获的一般进行撒播,每公顷用种子52.5-60kg。(2)田间管理:以基肥为主。杂草多的地区应在整地时使用除草剂消灭杂草。灌溉以不受旱为度,雨季及时排除积水,不使受涝。(3)采收:青苗的采收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一般植株高10cm以上时可间拔小苗上市,高20cm以上时,全部拔起,洗去根部泥沙,然后捆成小束上市,也可采收顶尖。茴芹的青苗不耐贮藏,宜随收随售。春播种子的一般在8月果实即成熟,采收后晾干贮存,不宜暴晒。
茴芹花图册茴芹籽多用于糕点调味,如德国的茴芹面包。在地中海地区和亚洲普遍用於于食和蔬菜调味。从史前起即用作饮料,有镇静作用,精油含量约为2.5%,主要成分是大茴香脑(C10H12O),用於艾酒、茴香酒和彼尔诺得露酒(pernodliqueur)调味。
菜用:茴芹的嫩叶、青苗柔嫩芳香,主要用作沙拉生吃,或作汤料和调味,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健胃和祛痰作用。
调味香料:主要利用茴芹果实的芳香,作烹饪调味品,配制糕点、面包,或用于酿酒及制作蜜饯。在料理之中,茴芹是有名的料理香草,亦是法国传统合香料中的主要成分。将茴芹加到沙拉之中,立刻有股辛辣的香味將其他蔬菜和香草的美味都提点出。
药用价值:温中散寒,驱风下气,活血镇痛,健胃止痢。治脘腹胀满,肠炎,痢疾。
其它:茴芹的果实含有30%左右茴香脑的芳香油,以及约30%的脂肪酸、蛋白质和糖分,具有很强的祛痰效力,而又不会产生副作用。在欧洲,人们常用茴芹果与蜂蜜调配,制成儿童用药。茴芹籽还有助于减轻各种疾病的疼痛,还有消肿、驱虫等作用。此外它还是一种很好的健胃品和温和的利尿剂。
根芹的形态
根芹主要以脆嫩的肉质根和叶柄供食,可凉拌,炒食、或煮食,亦可榨汁。
药用,具有降压、镇静、利尿,促进食欲等保健功效。与叶芹菜相比,它具有较淡的芹菜香味,但粗纤维含量远低于叶芹菜,尤适老年人食用,营养价值也较叶芹菜高,每100g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5g、脂肪0.3g、糖类3.5g、维生素B10.05mg、维生素B20.06mg、维生素C8mg、钙43mg、磷115mg、铁0.7mg。根芹地上部分类似芹菜,地下肉质根黄褐色圆球形,膨大部分主要为短缩茎,下胚轴和真根上部组成。在解剖学上肉质根属胡萝卜类型,它的次生韧皮部特别厚,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细胞,为主要食用部分。根芹的花序为复伞形,花小,白色,异花授粉,但自交也能结实;果实为双悬果,有2个心皮,其内各含1粒种子,种皮呈褐色,粒小,有香味,千粒重约0.4g,种子寿命为3年。根芹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在低温长日照条件下发育快。在地温20℃时生长量最大,不耐炎热气候。在炎热条件下,肉质根易发生褐变和腐烂。
茴香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表面有白粉。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夏季开黄色花,复伞形花序。果椭圆形,黄绿色。性喜温暖,适于砂壤土生长;忌在粘土及过湿之地栽种。春秋均可播种或春季分株繁殖。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适应性较强。
我国北方主要春秋两季栽培。(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获。秋播:7~8月份,九月份收获。果实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两端略尖,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或淡黄色,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果梗呈长椭圆形,面有纵棱5条.
小茴香原植物图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5边形,背面的4边约等长。有特异茴香气,味微甜、辛。
草本,高0.4-2米。茎直立,光滑,灰绿色或苍白色,多分枝。较下部的茎生叶柄长5-15厘米,中部或上部的叶柄部分或全部成鞘状,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为阔三角形,长4-30厘米,宽5-40厘米,4-5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长1-6厘米,宽约1毫米。
复伞形花序顶生与侧生,花序梗长2-25厘米;伞辐6-29,不等长,长1.5-10厘米;小伞形花序有花14-39;花柄纤细,不等长;无萼齿;花瓣黄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有内折的小舌片,中脉1条;花丝略长于花瓣,花药卵圆形,淡黄色;花柱基圆锥形,花柱极短,向外叉开或者贴伏在花柱基上。
果实长圆形,长4-6毫米,宽1.5-2.2毫米,主棱5条,尖锐;每个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茴香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200厘米,全株表面有粉霜,无毛,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光滑,灰绿色或苍白色[1] ,有分枝。三至四回羽状复叶,最终小叶片线形,长4-40毫米,宽约0.5毫米;叶柄长约14厘米,基部成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 长4-25厘米,总苞和小苞片均缺;伞辐8-20个,不等长;花小,黄色;无萼齿;花瓣45,宽卵形,上部向内卷曲,微凹;雄蕊5枚,长于花瓣;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个。
又悬果长圆形,有5条隆起的棱,花期6-7月,果期9-10月。小茴香为长日照、半耐寒、耐早、喜冷凉的双子叶春性作物,较耐旱但不耐涝。出苗后生育期65~85天。生育进程快,出苗35~45天进入始花期,花期5月上中旬,果期5月下旬~6月上中旬,收获期6月中旬。常规株高30~55厘米,茎秆呈假二杈分枝。叶互生,叶片三出式全裂叶,有狭披针形叶鞘。伞形花序直径1~2厘米,白色或蓝白色,有5~7朵单花,双悬果呈长圆卵形,长5~8毫米,宽2~3毫米,内含两粒略带黄色的种子。
芹菜的形态特征
茎
草本,高 5~15 公分,茎具匍匐性,走茎发达,茎细长,匍匐于地面,节节生根。
叶
多年生叶片肉质,叶近圆形或肾形,有V形缺口,叶长 2~3 公分,宽 1.8~2.5 公分,边缘有 5~7 浅裂,裂片有钝锯齿,浅裂约等于锯齿深度,基部心形,掌状脉 7~9,叶面疏生短硬毛;叶柄长 5~15 公分,柄上密被柔毛;托叶膜质,顶端钝原或有浅裂,长 0.1~0.2 公分。
花
花为繖形花序,分散生于走茎的叶腋处,花序梗长于叶柄,长 5~15 公分,被有柔毛;繖形花序有花 18~26 朵,密生成球形的头状花序;花柄极短,长 0.1~0.15 公分,花柄基部有膜质、卵形或倒卵形的小总苞片;无萼齿;花瓣 5 枚,渐尖形,白色或乳白色;花柱幼时内卷,花后向外反曲,基部隆起。花果期 4~11 月。
果实
果为离果,长 0.12~0.15 公分,宽 0.1~0.12,扁圆形,基部心形,光滑,成熟后常呈黄褐色,中稜和背稜显著,果顶有两支天线状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