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是怎么回事 何谓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是怎么回事 何谓泌尿道感染
任何关于尿道的感染都可以称为泌尿道感染,因此了解泌尿道感染之前,必须先认识身体的尿路系统。
所谓的尿路系统,是指身体会将不需要的废弃物质经过血流传送到肾脏,肾脏的功能就如同饮水机的滤网,可过滤出人体不需要的代谢物和水分。
接着将废弃物质从肾脏出口(称为肾盂)经过输尿管到膀胱,而膀胱就像是个储存室,当储存一定水量时就会产生尿意,最后经由尿道解尿。
而上述系统的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都可以称为泌尿道感染。
有关泌尿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其中最关心的莫过于可能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哪些影响?
正常来说,除了肾盂肾炎和尿路败血症以外,大部分泌尿道感染所引发的疾病,并不会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只要接受治疗都能获得良好的改善。
1、肾盂肾炎,是指肾脏和肾盂因为细菌感染产生发炎,症状有腰酸、血尿、发烧等,严重时会引起败血症甚至是休克,进而导致胎儿早产,建议妈咪若有不适应该尽速就医。
2、尿路败血症:是指严重的泌尿道感染所引发的败血症,造成尿路感染的原因,最主要是病菌经尿道口逆行而上侵入肾脏(肾盂肾炎)、膀胱和尿道所引起的发炎反应。
如果病患本身有结石、神经性膀胱、先天性泌尿道异常或糖尿病等病变,则更容易有尿路感染发生。此外,在怀孕期间更应注意尿路败血症引发的并发症,可能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
不少人认为孕妇比较容易有泌尿道感染问题,女性并不会因为怀孕而增加泌尿道感染机率,但怀孕时会有频尿或类似尿道炎的情况发生,尤其进入怀孕中后期,子宫明显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容量变小而产生频尿现象,因此才会被误认为是尿道炎作祟。
然而,产后确实较容易有尿道炎发生,产后妈妈因为哺喂母乳的缘故,生理机制出现假性停经,并且抑制雌激素分泌。
当身体缺少荷尔蒙作用,肌肤变得干燥、缺乏弹性,所以像是阴道壁、尿道壁都会变薄和干涩,一旦皮肤的保护能力下降,便容易有泌尿道感染问题。
除了个人习惯以及生理因素之外,如肾结石、肾肿瘤、膀胱结石、尿管结石等,也都会引起尿道发炎现象,假如有反覆感染尿道炎的情况出现,应该寻求专业医师进行治疗。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UTI)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按病原体侵袭的部位不同,分为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又称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由于小儿时期感染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者较少,且临床上又难以准确定位,故常不加区别统称为UTI。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泌尿道感染(UTI)和无症状性菌尿。
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因
1、逆行性细菌感染
肛门一带的细菌,很容易经由尿道逆行到膀胱,并因为某些原因,细菌会停留在泌尿道内,造成感染。这种逆行性的感染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大约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泌尿道感染,是一种经常出现在直肠的大肠杆菌所造成的。
女性排尿后,擦拭的方向应由阴道口擦至肛门,即由前向后擦拭,当擦拭方向不对时,容易把阴道和肛门间的细菌逆行带进尿道、甚至膀胱里,而引起感染。
2、性行为传播
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是由于女性的尿道口离阴道和肛门相当近的缘故。因此很容易透过性行为把阴道和肛门间的细菌带进尿道、甚至膀胱里,造成感染。
3、水喝得太少了
水喝得少,会减少排尿的频率,因而增加细菌停留在膀胱或尿道内的时间,并且繁殖,进形成感染。
婴儿发烧应该怎么办
·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
1、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是怎么回事
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的症状,可能是泌尿道发炎的征兆!夏天是泌尿科的旺季,门诊求诊人数就会激增2~3成,多半都是泌尿道感染上身。医师指出,泌尿道感染虽是一个常见的细菌感染症,但是不容轻忽,临床表现从轻微频尿、尿急,至严重发烧及畏寒皆可发生,严重的病人,也可能造成肾脏化脓,甚至造成致命的败血性休克,不可不慎。
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
所谓泌尿道感染就是细菌侵犯到肾脏、膀胱或其它尿路而造成发炎现象,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及副睾炎。在正常的泌尿道中,细菌是无菌的,但是在肛门一带的细菌,很容易经由尿道逆行到膀胱。
2、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是什么原因
夏季炎热高温,只要稍微活动,立即汗流浃背。为了应对水分从汗腺大量流失,肾脏必须浓缩尿液,以保存水分,于是尿液变浓、尿量变少。另外,高温潮湿的皮肤,也让皮肤易产生细菌,容易引发泌尿道疾病,是尿路感染引起的季节性原因。
治疗药物选择不当,淋球菌对之耐药;再感染,性伴未经治疗;患者未按医嘱用药,饮酒以及辛辣食物可影响疗效;只给予抗一种病原体的药物,忽视了混合感染。
滴虫引起的尿道炎;某些细菌感染导致非特异性尿道炎;可以由于局部抵抗力下降而导致前列腺炎;4、饮水过少。充分的饮水,维持每日3000㏄以上的水分;至少每3到4小时,须排空膀胱一次;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酒或咖啡;多摄取含维生素C的水果,橘子、柠檬、梅子汁保持尿液酸性化;同时建议洗澡用淋浴的方式。
泌尿系统疾病有哪些表现
一是发病率提高,二是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三是复合性感染比率增大。反复发作泌尿道感染在各种年龄阶段都比较常见,其原因有生理上的因素,也有生活习惯上的因素和病理上的因素。
一、泌尿系统疾病病因复杂,病种多:男性泌尿感染是指男性生殖系统(尿道、前列腺、附睾、输精管、精囊、睾丸等)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男性生殖感染性疾病大多是由于外部细菌的入侵感染引起的,常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等。引起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有淋球菌、结核杆菌、病毒、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滴虫及其他非特异性致病菌,其中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最为常见。
二、泌尿系统疾病发病初期治疗不彻底:发生泌尿道感染后治疗不彻底,细菌未能完全杀灭便停药,残留的病菌还潜伏在那里,一旦遇到劳累或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残留潜伏的细菌又再滋生繁殖,这是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的另一种原因。泌尿系统感染者同时患有先天性畸形、梗阻、结石等,也是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
小儿尿路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尿道感染是细菌直接进入尿路而引起的感染,它是儿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尿路的任何部分,两肾、膀胱及输尿管道都可以被细菌感染。2岁以后的孩子中女孩子更容易感染,因为大多数泌尿道感染是从尿道口逆行上去的,女孩子的尿道比男孩子短,所以容易患病;但1岁以内的小婴儿中男孩的患病率高过女孩,因为男孩子常常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更多一些,另外包茎也是男孩泌尿道感染的诱发因素。
小儿尿道感染治疗时间较长,但大多预后较好,可能一次性治愈。但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能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最终导致肾脏形成瘢痕,影响肾脏滤过功能,最终发展到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影响儿童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临床资料统计,反复发作四次以上尿道感染的儿童中有30%会有肾脏瘢痕形成。一岁以下发生尿道感染的小孩中,半数合并存在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返流或肾积水。存在严重的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小孩,肾受损机会比正常儿童高八至十倍。故应该引起重视。
女性泌尿道感染
女性泌尿道感染大多数都是由上行感染而造成的,主要是由于女性的尿道比较短,所以最容易让细菌向上行驶到膀胱最终就导致感染。关于女性泌尿道感染的途径,专家分别为我们做了以下的介绍。
(1)上行感染:绝大多数尿感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的毒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由于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门,且女性尿道远较男性为短而宽,女婴的尿道口常被粪便污染,故更易致病。
(2)血行感染:细菌从身体内的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鼻窦炎、龋齿或皮肤感染等)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先在肾皮质引起多发性小脓疡,然后,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至肾乳头和肾盏、肾盂粘膜,但炎症亦可从肾乳头部有轻微损伤的乳头集合管(如尿中的结晶损伤)开始,然后向上向下扩散。血行感染途径较为少见,不及10%。血行感染比较多见于新生儿,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血行性肾感染。
(3)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也可从淋巴道感染肾脏。这种感染途径更为少见,甚至于这种感染途径是否存在,目前也有争论。
(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但是,这种情况临床上是十分罕见的。
女性泌尿道感染的途径大家也都清楚了,对于女性来讲,一定要注意生殖器官的卫生,一定要防止其它部位的细菌,而引发到泌尿道的感染。如果一旦出现泌尿道感染的话,大家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去治疗,这样才能为女性解决痛苦。
婴儿发烧怎么办
*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分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甚至于有尿失禁、腰痛的现象。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少部分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婴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何谓泌尿道感染
人类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这四个器官的感染,统称为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多为会阴处的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从尿道进入,再感染至膀胱、输尿管和肾脏,其顺序和尿流方向相反,因此称为「逆行性」或「上行性」感染;除此之外,若泌尿系统先天或后天性构造或功能异常,如膀胱输尿管逆流、双条输尿、输尿管肾盂交界处狭窄、尿道阻塞、神经性膀胱等,也是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原因之一。
泌尿道感染预防措施 吃蔓越莓防泌尿道感染吗
另一方面,许多女性总是会食用蔓越莓来达到预防泌尿道感染的效果,不过最近也有许多消息指出,即便时常补充蔓越莓,也无法有效降低泌尿道感染机率。对此,蔓越莓虽然具有辅助/保护泌尿道的效果,但是功效仅可抑制细菌在泌尿道上皮的附着,因此食用蔓越莓仍不可取代喝水;倘若细菌量庞大,还是会侵犯泌尿道系统。
此外,由于女性的尿道较男性来得短,且尿道口与肛门接近,在性生活、泡汤,以及游泳过后,建议应立刻排尿,借此可防止细菌向内感染。
泌尿道感染原因
梗阻与返流
什么情况会导致尿路感染呢,尿路梗阻和反流可引起尿流动力学异常变化,使尿引流不畅,尿潴留,容易引起感染。
引起梗阻和返流的原因有二
1、机械性梗阻,如先天性畸形、结石、异物、慢性炎症引起的疤痕挛缩和前列腺肥大等。
2、神经功能性梗阻和返流,如神经原性膀胱、先天性解剖缺陷、巨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返流等。
尿路梗阻及返流均能梗阻尿及尿潴留。因为尿是细菌生长的良好环境,容易引起感染。据统计,梗阻性尿路感染较非梗阻性感染的发病率高10多倍,下尿路梗阻较上尿路梗阻感染的发病率高2倍。对于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病例必须检查有无泌尿道梗阻和返流存在,必须去除这些因素,否则难以治愈。
妊娠
妊娠期中由于机体内分泌的改变和子宫压迫输尿管下段可以引起尿液引流不畅。在妊娠10周时即可从静脉肾盂造影图中看到肾盂和输尿管扩张现象,尤以右侧为明显。据测量正常人肾盂和输尿管含尿量为6~15ml,妊娠期可达20~60ml,这种尿液存留、延迟排出容易导致感染。
在产前检查中发现有2~13%的孕妇有无症状的细菌尿,若不加治疗,将有25~40%以上的病人发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妊娠过程中尿路感染可以出现于各个阶段,因此需多次作细菌培养。
由于尿路感染和肾功能损害的问题,可以作为尿浓度检测的探索,孕妇尿路感染,尿浓度下降。治疗后尿中细菌的浓度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目前认为是由于肾乳头炎症或血流量的减少而引起的尿浓度变化。
动物实验中大量细菌进入肾内而不出现肾功能丧害,若肾乳头有细菌侵犯时则出现肾功能减退。现已证明妊娠期发生的急性肾盂肾炎往往会侵犯肾乳头,出现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减退。
糖尿病问题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一系列代谢功能的紊乱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容易引起感染,并且一旦发生感染更不易控制。据报道糖尿病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5倍,同时发现糖尿病女病人中患有无症状细菌尿者达20%。
因此一致主张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尿路器械检查;若必需检查,应先控制血糖,然后再行检查,同时应尽量消除尿内的细菌生长。
先天性畸形
泌尿系常有许多先天性畸形发生,如马蹄肾、异位肾、肾旋转不全、肾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双输尿管双肾盂畸形、输尿管开口异位、膀胱外翻等,这些病变往往都能引起泌尿系梗阻而导致感染。
尿路器械检查
常用者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术、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尿道造影等),由于操作损伤粘膜或消毒不严,能使细菌带入尿路,或使原有感染灶扩散发生感染。尤其是脊椎损伤或脑血管意外截瘫病例引起的尿潴留。
长期卧床,放置留置导尿管者,100%发生感染。这些病例一般不死于原发病变,而大多死于尿路感染。对必需长期施用留置导尿管者,应改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引流尿液。
必须用经尿道留置导尿者,应采用优质导尿管,当前以水凝胶(hydrogel)涂抹的硅胶导尿管为较理想,其生物习性对机体组织的刺激达到最小程度,可以减少感染发生。
婴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婴幼儿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婴幼儿时期,宝宝几乎24小时都包覆尿布,因此,尿液与粪便直接接触会阴部的时间相对较长,若清洁不当或尿布更换次数少,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细菌滋生速度快,也较容易从尿道口进入而产生逆行性感染。一般而言,女性尿道较短,相较于男性易有泌尿道感染问题,但由于0~1岁大的男宝宝,较容易有先天性泌尿构造、功能异常的状况,加上男宝宝的阴茎与包皮几乎是紧紧黏着,若是无正确清洁则容易藏污纳垢,临床上男宝宝罹患泌尿道感染的机率比女宝宝高出4~5倍。因此,除了卫生清洁的问题之外,若是容易有反复性的泌尿道感染,找出潜在性的泌尿系统异常则为婴幼儿时期的治疗重点。
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
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的症状,可能是泌尿道发炎的征兆!夏天是泌尿科的旺季,门诊求诊人数就会激增2~3成,多半都是泌尿道感染上身。医师指出,泌尿道感染虽是一个常见的细菌感染症,但是不容轻忽,临床表现从轻微频尿、尿急,至严重发烧及畏寒皆可发生,严重的病人,也可能造成肾脏化脓,甚至造成致命的败血性休克,不可不慎。
所谓泌尿道感染就是细菌侵犯到肾脏、膀胱或其它尿路而造成发炎现象,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及副睾炎。在正常的泌尿道中,细菌是无菌的,但是在肛门一带的细菌,很容易经由尿道逆行到膀胱。
婴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居家照护
预防泌尿道感染最重要是摄取足量的水分并适时排尿,将细菌冲离泌尿系统,因此,让孩子养成多喝水、多排尿、不憋尿的习惯相当重要。婴幼儿阶段,给予充足的水分也别忘了定时帮宝宝换上干净的尿布,减少细菌与会阴部接触的时间;待孩子开始进入戒尿布时期,应依循孩子的发展细心引导,千万别让孩子养成憋尿的坏习惯。
由前往后,也就是由会阴部往肛门方向擦拭,可避免细菌由肛门口(大肠杆菌)带往尿道造成感染。婴幼儿阶段,爸爸妈妈要把握正确的清洁方式,待孩子能够独立上厕所与清洁时,也别忘了教导正确的擦拭方式。
婴幼儿阶段,男宝宝的包皮大多紧紧与阴茎黏在一起,正确的清洁方式,应将包皮轻轻的往后推,能将残留在包皮上的尿渍洗掉,但也提醒爸爸妈妈,勿直接针对尿道口做清洁,以清水带过即可。
若罹患泌尿道感染,需依医师指示按时服用抗生素,勿随意停药并定期复诊,追踪尿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