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类人易患尿路结石
六大类人易患尿路结石
六类人容易“招惹”尿路结石
形成病因十分复杂,至今仍有一些问题未解决。归纳起来,与全身代谢、泌尿系局部感染环境和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尿道结石患者排尿时的尿线极细,甚者发生尿潴留。而且结石嵌顿的部位疼痛,同时伴有下尿路感染。触诊时常可触及前尿道的结石。看看以下六类人群易患尿路结石,你是不是也属于其中:
一、爱吃食盐:
太咸的饮食会加重肾脏的工作负担,而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以干扰预防和治疗肾结石药物的代谢过程。食盐每天的摄入量应小于5克。
二、常喝啤酒:
有人认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所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肾结石的重要诱因。
三、喝水少,经常憋尿:
不要憋尿,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和易结石物质快速排出体外,减轻肾脏和膀胱受害的机会。反之,容易形成结石。
四、爱吃肉类、动物内脏:
控制肉类和动物内脏的摄入量,因为肉类代谢产生尿酸,动物内脏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谢也会产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结石的成份。
五、不爱吃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B1及维生素C,它们在体内最后代谢产物是碱性的,尿酸在碱性尿内易于溶解,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容易形成结石。
六、爱多吃糖:
服糖后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会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促使结石形成。
上面介绍的就是关于哪些人容易染上尿道结石的介绍了,温馨提示:如果不想被尿道结石给缠上,那么我们就应该改掉一些坏习惯。平常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些糖,多运动。此外对于已经患有该疾病的患上,千万不能拖延最佳治疗时间,以免给自己身体带来更为严重的伤害。接下来就讲讲尿路结石的预防。
如何预防尿路结石
一、增加液体的摄入
增加液体摄入能增加尿量,可降低尿路结石成分的过饱和状态,对预防尿路结石复发有利。心、肾等器官功能正常者推荐每天液体摄入量在4L以上,使尿量保持在2.0~2.5L以上。饮水种类应以草酸含量少的液体为宜。应避免过多饮用咖啡、葡萄汁、红茶、可乐和苹果汁等。推荐多饮用柠檬水、橙汁等。
二、饮食调节
保持正常钙的摄入:
正常范围或者适当程度的高钙饮食对预防尿路含钙结石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不加控制的高钙饮食会增加尿液结石成分的过饱和水平,对结石的预防不利,不建议饮食以外的补钙。推荐多食用乳制品(干酪、酸乳酪、牛奶等)、豆腐等。
限制富含草酸食物的摄入:
大量摄入富含草酸食物,尿中草酸排泄会明显增加,会增加尿结石形成的风险。草酸钙结石患者应该避免摄入菠菜、花生、杏仁、欧芹、甜菜、甘蓝、大黄、红茶和可可粉等富含草酸的食物,菠菜草酸含量最高,草酸钙结石患者应该忌食菠菜。
限制蛋白过量摄入:
高蛋白饮食使尿钙和尿草酸盐排泄增多,使尿的枸橼酸排泄减少,易诱发尿路结石。每天动物蛋白摄入量应低于150克。复发性结石每天蛋白摄入量应低于80克。
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高钠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每天钠盐摄入量最好低于2克。
减轻体重:
超重是尿路结石危险因素之一。保持适中的体重有利预防尿路结石。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饮食中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可降低成石的危险因子,不影响抑制石形成因子尿枸橼酸等的浓度。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可预防低枸橼酸尿症患者结石复发。
增加纤维素饮食:
米麸能减少尿钙的排泄,能降低尿结石的复发率。需要注意的是麦麸为富含草酸的纤维素,避免摄入。
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量:
高尿酸尿症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摄入,每天嘌呤摄入量应低于500毫克。严格控制动物内脏(肝脏、肾脏等)、沙丁鱼、凤尾鱼、家禽皮等食物的摄入。
为什么老年人尿路感染发病率高
老年人患尿路感染几率增高的原因是:
(1)老年人泌尿道上皮细胞对细菌粘附敏感性增高。
(2)老年人尿路梗阻及尿流不畅的因素明显增加,如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梗阻以及尿路结石、肿瘤等,尿路存在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梗阻,使细菌易于生存繁殖。
(3)老年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低,使其对感染及其他应激因素的反应能力下降。此外,老年人肾的退行性变化,特别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憩室或囊肿形成,也是尿路粘膜预防机制下降的原因之一。
(4)老年人生理性饥渴减退,饮水减少以及肾小管尿浓缩稀释功能的改变是易患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
(5)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及长期卧床,又因为疾病滥用止痛药、非类固醇消炎药等,因而易患尿路感染。
钙片晚上吃好还是早上吃好 晚上吃钙片不当的危害
如果晚餐吃的太晚,而吃完钙片以后又马上睡觉了,长期这样不但会诱发胃肠疾病,而且很容易患尿路结石。这是因为钙被小肠吸收利用之外,还有一部分会随着泌尿道排出体外,人的排钙高峰常常是在餐后的4~5小时,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已熟睡,这样,尿液便会潴留在尿路中,沉积下来,久而久之,逐渐就会扩大形成尿路结石。
哪些人易患尿路感染
1.老年人:随年龄而增多,大于70岁人群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明显增长。男性占多数,而且易发生膀胱炎症,主要诱因是慢性前列腺增生或慢性前列腺炎所致的排尿不畅而感染。
2.孕妇:妊娠期尿路感染发生率高达7%,一般认为与雌激素分泌增多有关,妊娠后期宫体膨大压迫输尿管及膀胱,据统计20%以上尿路感染的孕妇将发展为肾盂肾炎,需积极抗菌治疗。
3.女婴:很多女婴的尿道容易受尿布上粪便的感染。
4.糖尿病人:糖尿病人由于内分泌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多种感染的风险都会增加。其中尿路感染非常常见,达到16%~35%。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人常常伴发神经受损,对感染的敏感性下降,这使得10%~20%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感觉不到症状,进而使病情加重。
5.不洁性生活的人:爱拈花惹草的人群易发生尿路感染。尤其在性生活的时候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人群,患尿路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加。
什么人易患尿路感染
1.老年人。根据过往病例数据显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易得膀胱炎症,尤其是男性,主要是由于前列腺炎引致排尿不畅而使尿道口感染。
2.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雌性激素会大量增加,而且女性的尿道口相对短和宽,所以往往易患尿路感染。孕妇怀孕后期由于子宫体膨大,从而压迫输尿管以及膀胱,所以容易形成上尿路感染。
3.女宝宝:女婴的尿道很容易沾上尿布上的粪便,从而引起感染。
4.糖尿病人。糖尿病人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尿路感染的风险。而且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受损,对感染的敏感性不强,难以发现。
5.不洁性生活者。在性生活时候没有做好避孕措施以及有多个性伴侣的人,往往会增加尿路感染的几率。
孕妇最佳补钙时间
一般来说在饭后30分钟至1小时服用最佳。经常所谓的“晚上补钙效果好”,是因为人体在不断地排除旧的骨骼组织,这个过程大约在凌晨3点、人睡觉的时候速度为最快。
所以,为了确保体内的钙指数更加稳定,适合晚上补充钙源。但并不意味着是睡前补钙,而是要距离睡觉有一段的时间,最好是睡前4~5个小时为佳。注意晚餐不要吃得太晚,如果您总是晚上九十点钟才进晚餐,或者进餐后再补充钙剂,而且很快就睡觉了,长期这样不但会诱发胃肠疾病,而且很容易患尿路结石。
这是因为晚餐食物中的钙质,除了一部分钙被小肠吸收利用之外,另一部分就要进入泌尿道排出体外,人的排钙高峰常常是在餐后的4~5小时,如果您晚餐吃得过晚,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已熟睡,这样,尿液便会潴留在尿路中,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就会扩大形成尿路结石。
泌尿系结石吃什么好 宜控制含草酸较多的食物的摄入
据报道,2/3的尿路结石以草酸盐结石为主。医学研究发现,一旦多吃含草酸较多的食物,小便中的草酸合量就会明显增加,患尿路结石的风险也提高了。含草酸较多的食物有菠菜等。实验证明,人吃菠菜后的6~8小时,尿中草酸含量仍高于正常值。如有的人小便中草酸钙处于饱和状态,则尿中的草酸将成倍增加,明显增加了形成尿路结石的风险。对于一般人,草酸进入人体后,大部分与钙离子结合成难溶解的钙盐,只有少部分被吸收,所以一般人吃适量的菠菜是不会形成尿路结石的。但有尿路结石病史或高草酸尿液的人,最好不要吃菠菜等含草酸较多的食物,即使要吃,也要煮熟后弃汤吃菜。
输尿管结石发病的原因
很多输尿管结石患者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输尿管结合发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了让患者更好的明白这一问题。专家给出了以下解释。希望通过下述的解释能让患者对于输尿管结石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流行病学因素
1 性别和年龄:尿石症人群发病率约2%~3%,肾结石治疗后在5年内约1/3病人会复发。男:女为3:1,女性易患感染性结石。在我国,上尿路结石男女比例相近,下尿路结石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3.7~5.3:1。尿石症好发于25~40岁之间,20岁以前患尿石症者少。儿童多发生于2~6岁,常与畸形、感染、营养不良有关。女性有两个高峰,即25~40岁和50~65岁。男性老年人患尿石症与前列腺增生引起尿路梗阻有关,可继发产生膀胱结石。
2种族:尿石症的发病率与种族有关,美国尿结石年发病率为1.弗4‰,其中有色人种比白人患尿石症的少。
3职业:有资料显示职业与尿石症的发病相关,如高温作业的人、飞行员、海员、外科医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发病率较高,空军中飞行员肾结石的患病率就高于地勤人员3.5~9.4倍。
4地理环境和气候:尿石症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别。山区、沙漠、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尿石症发病率较高,这主要与饮食习惯、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在我国南方,泌尿外科诊治病人以尿石症为最常见的疾病,而在北方只占10%~15%。
5 饮食和营养:饮食的成分和结构对尿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资料表明,饮食中大量摄人动物蛋白、精制糖,可增加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其他如脂肪、嘌呤、草酸、钙、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会影响尿结石的形成。营养状况好,动物蛋白摄人过多时,容易形成肾结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磷酸钙;营养状况差,动物蛋白摄人过少时容易形成膀胱结石,主要成分是尿酸。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目前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远高于下尿路结石,尤其小儿的膀胱结石已少见。
6水分摄入:任何破坏水的摄人量与损失量平衡的因素如出汗过多,都会使尿液中钙和盐的过饱度增加,有利于尿结石的形成。反之,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
7 疾病:有些尿结石的形成与遗传性疾病有关,如胱氨酸尿症、家族性黄嘌呤尿等。尿结石的形成常表现为家族性,并发现有与之相关的基因突变。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蹄铁形肾、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髓质海绵肾和下尿路畸形等,也与尿石症形成密切相关。代谢紊乱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等,以及尿路梗阻和感染等亦为尿结石形成的因素。
对于这类疾病还有不懂的地方或是身体有异常之处,还是应该到医院做一个详细检查以后,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论。因为常见的一些原因不一定就是自己病发的因素。
中老年人尿路感染的五原因
(1)老年人尿路梗阻及尿流不畅的因素明显增加,如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梗阻以及尿路结石、肿瘤等,尿路存在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梗阻,使细菌易于生存繁殖。
(2)细菌粘附于尿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能力在尿路感染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老年人泌尿道上皮细胞对细菌粘附敏感性增高。
(3)老年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低,使其对感染及其他应激因素的反应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肾脏及膀胱粘膜因动脉硬化处于相对缺血状态,骨盆肌肉松弛、习惯性便秘等可进一步加剧局部粘膜的血液循环不良,老年前列腺液分泌减少,使局部抵抗力减退。此外,老年人肾的退行性变化,特别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憩室或囊肿形成,也是尿路粘膜防御机制下降的原因之一。
(4)老年人生理性渴感减退,饮水减少以及肾小管尿浓缩稀释功能的改变是易患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
(5)老年人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及长期卧床,又因疾病滥用止痛药、非类固醇消炎药等,因而易患尿路感染。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病因有哪些
1、全身因素:防御功能逐渐衰弱,正常人的尿路对外来细菌等的入侵有较好的防御能力。尿液流出可把病菌;中出体外:尿液中一些高浓度物质如尿素,以及尿路中的酸性环境等均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对于老年人来说,尿路的防御机制发生了变化:
①随着年龄增大,膀胱收缩无力,排尿反射逐渐减弱,排尿后膀胱内仍有较多尿液,甚至出现尿潴留。
②60岁以上的男性常伴有前列腺增生或肥大,老年女性易得膀胱颈梗阻,加之老年人易患尿路结石等病,这些均可导致排尿不畅,有时还需要导尿,由此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有人统计,青年人导一次尿感染率只有1%,而老年人导一次尿可高达5%—10%。
③老年人的肾脏和泌尿道发生退行性病变,局部粘膜抵抗力低下。
④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对各种细菌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由于上述变化,老年人患了尿路感染,就不易治愈或反复发作。
2、急性发作治疗不彻底:老年人由于抵抗力较弱,需要有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来治疗。但不少老年患者常常由于医疗费用、就诊不方便等因素,而不能完成全疗程,或不能按医生要求到医院随访,以致造成治疗不彻底。
吃什么容易患尿结石
01
长期吃素食的人容易患尿结石,蔬菜中的一种叫草酸的物质比较的丰富,如果长期的大量吃入,草酸就会从尿液中析出,而形成尿路结石,或者是跟豆制品中的钙结合也会出现尿结石。在平时的生活在饮食应该全面。
02
喝水少的人也是比较容易患尿结石的,喝水少,体液就会减少,尿液也会相应的减少,但是尿液里的沉淀物质不会减少,这样就会使尿液极度的浓缩,尿盐增高,尿沉淀增加,长期的积累就会出现尿结石。所以要多喝水。
03
补钙量超标,也会出现尿结石,因为补入的钙量超过了人体的正常吸收量,就会出现多余的钙在尿道沉积,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尿结石。补钙的时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血钙值决定补钙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