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款开胃中医药膳
三款开胃中医药膳
一、桂花心粥
药材:桂花心2克,茯苓2克。
食材:粳米50克。
做法:
粳米淘净。桂花心、茯苓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分钟,滤渣,留汁。粳米,汤汁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1次,早晚餐服用。
功效:调理肠胃,促进肠胃消化。
二、双枣莲藕炖排骨
药材:红枣、黑枣各10颗。
食材:莲藕2节(约600克),排骨250克、盐2小匙。
做法:
1、排骨洗净,在沸水中汆烫一下,去除血水。
2、将莲藕冲洗一下,削皮,再切成块;红枣、黑枣洗净,去掉核,备用。
3、将所有的材料放入煮锅中,加适量的清水至盖过所有的材料(约6碗水左右),煮沸后转小火炖煮约40分钟左右,快起锅前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药膳的主要功效是健胃消食。莲藕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泻、健脾生肌、开胃消食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烦躁口渴、脾虚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四神沙参猪肚汤
药材:沙参25克,莲子、新鲜山药各200克,茯苓、薏仁、芡实各100克。
食材:猪肚1/2个、盐2小匙。
做法:
1、猪肚洗净汆烫,切成大块;芡实、薏仁淘洗干净,清水浸泡1小时沥干;山药削皮、洗净;切块;莲子、沙参冲净。
2、将除莲子和山药外的材料放入锅中,煮沸后再转小火炖30分钟,加入莲子和山药,再续炖煮30分钟,煮熟烂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药膳适合脾胃不好的人,常服可以适当地改善体质、增加食欲。猪肚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良好功效,可以补充体力,改善消化功能。
中医药膳解酒良方
1、甘蔗汁
配方:新鲜甘蔗400克。
制作方法:将甘蔗切碎,加入适量水,煎煮至沸,去渣,即可饮服。
功效与主治:解酒止呕。用于醉酒后干呕、口干等。
服法:趁热次顿服。也可以取鲜甘蔗汁300毫升,加热频饮。
2、橘皮醒酒散
配方:桔皮(去白)500克,陈橘皮500克,檀香200克,葛花250克,绿豆花250克,人参100克,白蔻仁100克,盐300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研磨成细末,拌匀,装入玻璃瓶或瓷罐中,密封备用。
功效与主治:健脾醒酒。用于酒醉不醒,呕吐吞酸。
服法:早晚用白开水冲服一汤匙。
3、石膏汤
配方:石膏15克,葛根100克,生姜100克(切细)。
制作方法:将上药碾碎如麻豆大,每服15克,以水二小碗,煎至一碗,去渣。
功效与主治:治饮酒过多,大醉不醒。
服法:温服,不拘时候。
4、五豆汤
配方:黑豆、黄豆、绿豆、青豆、赤小豆各250克,干葛500克,甘草500克,贯众500克。
制作方法:上药用水5000毫升,腊八日用大锅,熬至豆熟为度,滤取豆汁候冷,以大磁器盛之,密封,春夏月开用。
功效与主治:专能解酒毒,止烦渴,能发小儿豆疮不出,并治糖尿病疮疡
服法:酒后烦渴时随意饮服。
5、解酒散
配方:葛根15克,薄荷15克,砂仁15克,甘草15克,盆硝8克。
制作方法:将以上药物研末,混合搅拌均匀,加工成如麻子大,备用。
功效与主治:解酒。适用于饮酒过度。
服法:每次取少许细嚼,解酒立效。
中医药膳食疗来调经
食疗一:鸡卵马齿苋汤
材料:马齿苋250克,鸡蛋2枚
用法:将马齿苋洗净与鸡蛋共煮,熟后蛋去壳,再煮,每日l剂,分2次服食,食蛋饮汤。
功效:清热凉血调血。
主治:月经不调,属血热型,量多色红,质粘有块,口渴心烦。
食疗二:凉拌马兰头
材料:新鲜马兰头200克,卤香干2块,味精、糖、盐、麻油各适量
用法:将马兰头择洗干净,放入沸水锅焯1分钟,取出过凉后,将其切成碎末。再将卤香干切成碎末后拌人马兰头末中,加入糖、盐、味精,淋上麻油,拌匀即成。佐餐当菜,随意服食。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月经不调,属血热型,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粘,心烦口渴;苔黄,脉数。
中医药膳帮助祛斑
1、胡桃芝麻饮
芝麻20克,胡桃30克,牛乳、豆浆各200毫升,白糖适量。将胡桃仁、芝麻研为细末,与牛乳、豆浆混匀,煮沸饮服,白糖调味,分作2份,早晚各1份,每日1剂。可补益虚损,生津润肠,润肤消斑。
2、白鸭消斑汤
白鸭1只,山药200克,枸杞子30克,生地100克,调料适量。将白鸭去毛杂骨,洗净,用食盐、胡椒粉、黄酒涂抹鸭体内外,撒上葱姜腌1小时左右后切为丁;山药切片。生地布包,置碗底,而后纳入山药、枸杞、鸭丁,上笼蒸熟服食,每周2-3剂。可补益肝肾,养阴消斑。
3、黑白消斑散
黑木耳10克,白木耳5克。将二耳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蜂蜜水冲饮,连续1月。可消淤化斑,润肤滋肌。
4、枸杞生地散
枸杞子100克,生地30克。将杞子、生地焙干、研末、混匀,每取10克,每日3次,温开水或用白酒适量冲服,连续1月。可补肝肾,去黑斑。
5、健脾消斑粥
生山药30克,莲米、赤小豆各15克,生苡仁、生芡实、白扁豆各10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将诸药加水煎沸40分钟后,纳入大米煮粥,分作2份,早晚分服,连续1月。可健脾疏肝,去脂消斑。
调理睡眠的中医药膳
柏子仁炖猪心
中医认为,柏子仁性味甘、辛、平,可宁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猪心性味甘、咸、平,入心经,可补血养心。用柏子仁适量,放入猪心内,加水炖熟服食。
功效:帮助女性养心,安神,补血,润肠。适应症:心悸,怔忡,失眠,肠燥便秘等。
莲子百合瘦肉汤
适应症: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病后体弱等。
莲子50克,百合50克,猪瘦肉250克切块,加水煲汤。
功效:帮助女性益气调中,补虚损,交心肾,安神,益智,清心。莲子性味甘、涩、平,入心、脾、肾经,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
百合性味甘、微苦、平,入心、肺经,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益气调中等功效。
甘草小麦红枣汤
适应症:癔病、神经衰弱、失眠、盗汗等。
功效:帮助女性和中缓急,养心安神,补脾和胃。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肺经,能和中缓急,润肺。
解毒:小麦性味甘、凉,入心、脾、肾经,能养心、益肾、除 热。
止渴:红枣性味甘、温,入脾、胃经,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和营卫。
每次用甘草10克,小麦30克,红枣5枚,清水两碗,煎至一碗,去渣饮汤。
合欢花蒸猪肝
适应症:失眠,胁痛等。
功效:帮助女性清风明目,舒郁理气,养肝安神。合欢花性味甘、平,入心、肝、脾经,能舒郁,理气,安神。
活络:猪肝性味甘、苦、温,入肝经,能补肝,养血, 明目。
每次用合欢花(干品)10克,加水少许,泡浸4~6小时,猪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
中医美容药膳
(1)容颜不老方
◆需要的材料:生姜500克,大枣250克,沉香、丁香各25克,茴香200克,盐30克,甘草150克。
◆怎么样做呢:上述物共捣为末,和匀备用。
◆怎么吃最有效:每日清晨开水泡10克,当早茶饮用。具有消除皱纹、容颜不老功效。
(2)灵芝鹌鹑蛋汤
◆需要的材料:鹌鹑蛋12个,灵芝60克,红枣12个。
◆怎么样做呢:
1、将灵芝洗净,切成细块;红枣(去核)洗净;鹌鹑蛋煮熟,去壳。
2、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至灵芝出味,加白糖适量,再煲沸即成。
具有补血益精、悦色减皱功效。
(3)美肤祛皱饮
◆需要的材料:芹菜、花椰菜、西红柿、红葡萄、柚子、橘子、蜂蜜、牛奶各适量。
◆怎么样做呢:
1、将芹菜、花椰菜、西红柿、柚子、橘子同搅汁;
2、葡萄单独榨汁备用;将蜂蜜和牛奶加温水调匀。以上共混合均匀即可饮用。
◆怎么吃最有效:每日1-2次。经常服用具有丰肌泽肤及减轻皮肤皱纹功效,使皮肤嫩白红润,富有光泽。
(4)地黄抗皱粥
◆需要的材料:熟地黄、枸杞子各20克,甘菊花10克,鸡脯肉100克,粳米60克,细盐、生姜末、味精、葱花各适量。
◆怎么样做呢:将鸡脯肉洗净,剁肉泥,备用;将熟地黄等3味中药水煎2次,取汁,备用;粳米洗净,放沙锅内,加入药汁与鸡脯肉,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细盐、葱花、生姜末与味精调匀,再煮片刻即成。
◆怎么吃最有效:每日1剂,当早餐,1次趁热吃完。每20剂为1个疗程,间隔5日后可用下1个疗程。具有和血益肤、滋补肝肾、乌发固齿功效。久服有抗皱抗衰老作用。
5)杏仁牛奶芝麻糊
◆需要的材料:杏仁150克,核桃仁75克,白芝麻、糯米各100克(糯米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黑芝麻200克,淡奶250克,冰糖60克,水适量,枸杞子、果料适量。
◆怎么样做呢:先将芝麻炒至微香,与上述原料一起捣烂糊状,用纱布滤汁,将冰糖与水煮沸,再倒入糊中拌匀,撒上枸杞了、果料,文火煮沸。
◆怎么吃最有效:冷却后食用,每日早晚各100克。具有润肤养颜、延缓皮肤衰老及抗皱祛皱功效。
中药也可祛斑养颜
中医药膳祛斑养颜--枸杞生地散
枸杞子100克,生地30克。将杞子、生地焙干、研末、混匀,每取10克,每日3次,温开水或用白酒适量冲服,连续1月。可补肝肾,去黑斑。
中医药膳祛斑养颜--当归山楂茶
当归、山楂各10克,白藓皮、白蒺藜各5克。将诸药同置杯中,冲入沸水,密封浸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续1月。可疏肝健脾,消斑化淤。
中医药膳祛斑养颜--猪肾消斑粥
猪肾1对,山药100克,苡仁50克,大米200克,食盐适量。将猪肾去筋膜,洗净,切丁,加诸药,大米同加清水煮粥,食盐调味,分作2次服食,每日1剂。可补肾健脾,祛淤化斑。
中医药膳去雀斑
1、枸杞生地散
枸杞子100克,生地30克。将杞子、生地焙干、研末、混匀,每取10克,每日3次,温开水或用白酒适量冲服,连续1月。可补肝肾,去黑斑。
2、健脾消斑粥
生山药30克,莲米、赤小豆各15克,生苡仁、生芡实、白扁豆各10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将诸药加水煎沸40分钟后,纳入大米煮粥,分作2份,早晚分服,连续1月。可健脾疏肝,去脂消斑。
3、茯苓消斑汤
白茯苓、白僵蚕、白菊花、丝瓜络各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朵,红枣10枚。上药同置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分作2份,饭后饮用,每日1剂,连续7-10天。可健脾消斑,祛风通络。
滋阴润燥的中医药膳
百合杏仁粥
鲜百合50g(干品30g),杏仁10g去皮,打碎,与粳米50g同煮为稀粥,调白蜜适量温食,一日三次即可。
川贝炖水梨
取水梨1个洗净,横断切开,去核后放入川贝末6g,再将两半并拢,用牙签固定,放入碗中加冰糖20g,水适量,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吃梨喝汤。每日一次,连服3-5日即可。
杏仁炖水梨
把杏仁去皮,在敲碎,再将雪梨去皮,切成片,一起放入锅里面。放少量的水,用小火煮大概40分钟左右,就可以享用了。最好是早晚各一次。
中医药膳帮你治疗湿疹
将红枣和扁豆按照1比3的比例准备好,然后将这两种食物放入锅中熬煮成粥,服用之前加入少量的冰糖。平时可以作为一种点心来服用,不仅能够治疗湿疹,同时还具有保健身体的效果。
将一个樟脑丸放入碗中,然后倒入半斤的陈醋进行浸泡,做好密封工作,三天后可以取出。将醋涂抹在患有湿疹的部位,一天涂抹三次,直到痊愈为止,效果很好。
将水蛇去皮以及内脏,然后洗干净切块,然后放入开水中煮熟,去掉骨头;蟾蜍去爪子、头部以及内脏,然后洗干净切小块备用;将蛇、蟾蜍以及粳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熟,熬粥,加入调味品就可以了。建议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效果非常的不错。
将薏苡仁还有粳米一起熬粥,然后加入少量的冰糖,日常作为一种点心来服用。
将干燥好的竹节菜放入水中煎煮,然后去除渣滓;在药液中加入洗干净的粳米,然后熬粥。建议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并且要温热之后再服用。这种偏方具有很好的利湿以及除风的作用,适合患有湿疹或者部瘙痒的患者服用。
将乌梢蛇宰杀干净之后切片煮汤,随后在锅中加入准备好的猪脂还有食盐以及生姜,然后趁热服用。治疗湿疹的偏方有哪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种偏方具有祛湿、解毒以及除风的效果,适合湿疹患者以及风湿痹痛患者。
中医药膳有效治疗脾虚
1、脾气虚:
【临床表现】
主症: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副症: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
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药膳】参苓粥
组成: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药茶】扶中茶
组成:白术(炒),生山药,龙眼肉。
方法:将上药共同煎煮,煮至山药烂为度,取汁,代茶不拘时温饮,并同时食用山药、龙眼肉。每2日1剂或每日1剂。
功效:补益心脾,益气止泻。主治久泻久痢而致脾虚气弱,气血俱虚,身体赢瘦,不思饮食,少气无力,心悸等。
2、脾阳虚:
【临床表现】
主症:腰膝冷痛,经久泄泻,面浮肢肿。
副症: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下利,或腹胀如鼓。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
【药膳】附片狗肉汤
组成:附片,狗肉,盐适量。
方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药茶】健脾利水茶
组成:猪苓,泽泻,党参,白术,木瓜,木香,槟榔,紫苏,陈皮,茯苓,肉桂。
方法:按原方比例剂量,研成粗末。每日用50~70克,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30分钟,频频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温阳利水,宽中理气行水。主治慢性肾炎,脾虚气滞水肿、腹肿胀满、小便不利、消化不良、全身重着、神疲、面色光白、腰痛乏力、食纳不佳、大便溏薄、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缓。
3、中气下陷:
【临床表现】
精神倦怠,少气懒言,纳谷不香,面色白,腹胀便溏。重则见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症。
【药膳】绿豆糯米猪肠
组成:绿豆60g,糯米30g,猪大肠300g。
方法:先将猪大肠彻底清洗净,绿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把绿豆、糯米放人猪大肠内并加水适量,肠两端用线扎紧,放沙锅内加水煮2小时左右即可。隔日服1次,连服7~8日为1疗程。
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通便止痢。适用于湿热下痢,便血,痔疮初起,脱肛等症。
4、脾不统血:
【临床表现】
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药膳】山楂苡仁粥
组成: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山楂5克,白糖适量。
方法:将薏苡仁、粳米洗净,放于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烧开后,加入山楂,小火慢熬成粥,再加白糖适量。分两次空腹服用。
功效:健脾止泻、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
【药膳】山药苡仁粥
组成: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方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治疗痔疮的中医药膳
1.木耳汤:将黑木耳30克洗净,与白糖60克加水煮汤。每服1碗。适用于内外痔、便血及肛门疼痛者。
2.鳝鱼汤:取黄鳝肉200克,与葱、姜、料酒、盐各适量加水煨汤。适用于内痔出血、气虚脱肛者。
3.柿饼汤:取柿饼2-4枚,加水煮烂即成。每日2次。适用于痔疮出血者。
4.无花果汤:取无花果2枚,水煎或空腹生食。日服2次,可酌情加倍取食。适用于痔疮肿痛出血者。
5.荸荠汤:将鲜荸荠500克洗净,加红糖90克及清水适量。文火煮沸约60分钟即成。1次或分次饮,连服3日。亦可日服鲜荸荠120克,适用于痔疮出血者。
6.苦参鸡蛋汤:将苦参60克水煎汁,与鸡蛋2枚共煮,吃蛋饮汤,每日1次。适用于痔疮出血者。
7.桑耳粥:将桑耳100克煎水取汁后,放入糯米100克共煨粥。每日1次,适用于痔疮下血、烦热羸瘦者。
手心出汗中医药膳食
手心出汗中医药膳食疗方法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从中医养生保健角度出发,中医食疗是治疗手心出汗最好的方法。
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功效:百合,味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黄蓍粥
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黄蓍,味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浮小麦饮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做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功效:浮小麦,味甘,凉,入心经,止汗。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小麦山药汤
材料: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做法: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功效:补气敛汗。
参归腰子
材料:人参10克,当归8克,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做法: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功效: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手心容易出汗的朋友,多吃以上推荐的药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