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指导
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指导
一、做好婴儿喂养指导。
母乳中铁吸收较好,最好使用母乳喂养。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采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
1、加用强化铁的饮食。
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加强饮食中铁的含量。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如食用含铁谷类或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硫酸亚铁滴剂足月儿纯铁用量不超过1mg/kg/日(2.5%FeSO40.2ml/kg/日),早产儿不超过2mg/kg/d。每日最大总剂量为15mg。但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过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另外,人工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喂不加铁的牛奶不可超过750ml。
2、儿童与成人
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铁13~16mg,同时应注意尽量增加动物饮食。
二、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日常护理方法
1、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由于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等,因此患儿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其他病人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后能使贫血加重。
2、合理喂养是纠正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重要途径。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鸡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并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如3~4个月的婴儿,可给蛋黄1/4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5~6个月加菜泥,7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食欲,同时防止消化不良。
3、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婴儿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利于吸收,因为铁质对胃粘膜有刺激,服后易产生恶心哎吐,同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铁制剂用量应遵医嘱,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现象。
4、 严重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活动后易心悸、气急,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还需吸氧、输血。
缺铁性贫血预防
1、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如肝,瘦肉,鱼等,并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适当补充铁剂。
2、婴幼儿食品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3、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应及早给予铁剂预防。
4、在钩虫流行区应进行大规模的寄生虫防治工作
5、及时根治各种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等。
缺铁性贫血预防
缺铁性贫血大多是可以预防的。
1、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如肝,瘦肉,鱼等,并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适当补充铁剂。
2、婴幼儿食品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3、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应及早给予铁剂预防。
4、在钩虫流行区应进行大规模的寄生虫防治工作
5、及时根治各种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等。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首先应做好婴儿喂养指导。母乳中铁虽不够,但其吸收较好。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或及早在食物中加铁,呼吁食品部门,进行工业化生产,制造强化铁的婴幼儿食品,可在牛奶、谷类、面粉中加入硫酸亚铁。如在1000ml牛奶中加硫酸亚铁0.06g等于纯铁12mg,就能满足婴儿的需要。铁的吸收若按10%计算,则小儿时期的推荐供给量为10~15mg/日,青春期女孩为18mg/日。
关于加用强化铁的饮食,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对母乳喂养儿每日加1~2次含铁谷类。尚可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足月儿纯铁用量不超过1mg/kg/日(2.5%feso40.2ml/kg/日),早产儿不超过2mg/kg·d。每日最大总剂量为15mg,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声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
人工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若喂不加铁的牛奶,总量不可超过750ml,否则就挤掉了含铁饮食的入量。
对于儿童与成人,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铁13~16mg。我国农村以谷类、淀粉类饮食为主,有些地方钩虫病流行,必须引起重视,同时应注意尽量增加动物饮食,因即使在谷类中加铁,其吸收量亦不如动物食品。
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以便早期治疗轻症病儿。对于血红蛋白在110g/l的正常低限的婴儿,亦应给予铁剂3mg/kg·d,共服3个月。实验证明,其中部分婴儿应用铁剂后血红蛋白轻度上升,说明这类婴儿中亦有存在轻度缺铁现象的,必须及纠正。
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方法
专业指导
一、做好婴儿喂养指导。
母乳中铁吸收较好,最好使用母乳喂养。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采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
1、加用强化铁的饮食。
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加强饮食中铁的含量。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如食用含铁谷类或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硫酸亚铁滴剂足月儿纯铁用量不超过1mg/kg/日(2.5%FeSO40.2ml/kg/日),早产儿不超过2mg/kg/d。每日最大总剂量为15mg。但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过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另外,人工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喂不加铁的牛奶不可超过750ml。
2、儿童与成人
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铁13~16mg,同时应注意尽量增加动物饮食。
二、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儿童出现缺铁会怎么
婴儿缺铁的症状是皮肤不够红润,脸色口唇容易发白,不够活泼等。缺铁的婴儿表情严肃,很少微笑,甚至有些孩子还出现“异食癖”,特别爱吃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报纸、生大米和生面粉等。
缺铁对婴儿早期的智力发育会带来影响,尤其会影响小儿的注意力及短时记忆力。严重缺铁者会出现烦躁易怒、智商水平降低。
因此,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上异常的精神表现,应该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如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如果确诊为缺铁性贫血,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铁剂治疗纠正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要怎么护理
虽然缺铁性贫血对于女性而言非常常见,而且只要身体调理好,缺铁性贫血就不会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如果小儿由于饮食等因素,而出现了缺铁性贫血的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到小儿的发育,甚至让小儿更容易患上其他疾病,我们要注意对小儿进行身体护理。
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要怎么护理
(一)合理喂养
及时给出生3~5个月的婴儿添加辅食,多食富含铁又易吸收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动物血、大豆、黑木耳、香菇、紫菜、菠菜等。食品种类要多样化,不可养成偏食习惯,并少吃厚味荤腥,生冷粘腻之物。教育小儿养成爱吃新鲜蔬菜的习惯。乳食要定时、定量、有节。对早产儿、双胎儿早期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毫克/公斤/日)。
(二)孕母卫生
积极治疗母体疾患,治疗母患缺铁性贫血,加强孕期营养,尤多食含铁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间可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2或0.3克。积极贯彻计划生育,防止生育过多。
(三)防治肠道感染性疾病
及时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病变和肠道寄生虫病,积极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性疾病。对疾病恢复期患儿,注意营养素的供给。
专家提醒:护理患上了缺铁性贫血的小儿,仅仅是通过饮食的调理还是不够的,家长还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就带小儿去意见检查一下血细胞的数量和其他身体情况,这样才能避免患上了缺铁性贫血的小儿,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如何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时,除了出现贫血的一般症状外,有些孩子还出现所谓“异食癖”,也就是孩子特别爱吃一些奇怪的东西,如吃树皮、沙土、报纸、生大米、面粉等。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并不难,治疗效果也很好。只要按医生嘱咐合理服用铁剂、祛除引起缺铁的病因,此病不久就会痊愈。但对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尤其要做好婴幼儿的合理喂养及定期健康检查。
我们人体所需的铁主要靠食物供给,食品中含铁最高的是黑木耳、海带,但植物中的铁不易吸收;而动物的血、肝脏和肉类、豆类及蛋类中的铁较容易吸收。用铁锅作饭炒菜也能得到一定量的无机铁盐。
小儿时期平均铁需要量为每日10~15毫克,母乳的含铁量和铁吸收率均比牛乳和羊乳高,因此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够的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发生缺铁性贫血。新生儿及婴儿如果没有母乳喂养,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这种奶粉在制造过程中特意加入了一定量的铁剂,它们每100克奶粉中含铁量8~15毫克。此外,没有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在3个月左右开始添加含铁多的食物如蛋黄、猪肝泥、肉泥、菜泥。母乳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也应添加这些含铁多的食物,否则不能满足婴儿期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较大儿童要克服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家长在烹饪过程中也要注意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木须肉就是一道很不错的菜,每周给孩子做上1~2次,就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青春期女孩由于月经来潮,每月会丢失50~100毫升血液,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不低于每日18mg),因此更要注意摄取含铁多的食物。
缺铁性贫血预防
因为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会随着孕周的增多而逐渐加重,所以整个孕期要定期验血,检查是否出现贫血或贫血有无改善。预防孕期贫血,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按时产检
至少要在妊娠的中期和后期检查两次血常规,以及早发现贫血,采取相应措施纠正贫血。
2、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鸡肝、猪肝等动物肝脏富含矿物质,含铁丰富,一周可吃两次。鸭血、蛋黄、瘦肉、豆类、菠菜、苋菜、番茄、红枣等食物含铁量都较高。
3、多吃富含叶酸食物
从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叶酸增补剂,直到怀孕后3个月为止。饮食上注意进食富叶酸食物,如动物肝脏和肾脏、绿叶蔬菜及鱼、蛋、谷类、豆制品、坚果等。
4、妊娠中后期多吃高蛋白食物
妊娠中后期胎儿发育增快,要多吃高蛋白食物,比如牛奶、鱼类、蛋类、瘦肉、豆类等。
5、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
对某些孕妇来说,单从饮食中摄取铁质,有时还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对于有明显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胃肠容易接受和吸收的铁剂。孕期补铁不宜突然大量地补,因为补铁量过大时,可能会导致胃肠不舒服,还容易引起便秘。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铁元素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需要的量很少,但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讲,由于他们的成长发育速度非常快,体内的铁元素更要保持足量才能够保证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很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而新生儿的血容量和含铁量与体重成正比,所以出生体重如果比正常标准低的话,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体重的新生儿高。
2、饮食缺铁也是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母乳的含铁量比较高,铁的吸收率也比较高,母乳喂养的产后妈妈在哺乳期间要注重食用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而使用奶粉喂养的孩子,家长要使用含铁量合乎标准的配方奶粉,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宝宝能够摄入足够的铁元素。
3、如果小儿的生长速度比较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此时铁的需求量也会增多。如果体内贮存的铁元素不足以满足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
4、长期少量失血也可能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体内储存的铁元素一般用于补充生长发育所致的血容量扩充,小量的慢性失血可以导致婴幼儿贫血。小儿每日饮超过1L用未经煮旨的鲜牛乳,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因此每日饮用的鲜牛乳最好不超过750ml,或应用蒸发奶。
纯母乳喂养也须当心小儿缺铁性贫血
临床上经常碰到不少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其父母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认为母乳营养全面,量又足,加上孩子不愿意换口味,于是父母就放弃了添加辅食或者只是添加少量的谷类辅食,导致孩子患缺铁性贫血,有的甚至出现中重度贫血。
足月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一般能满足4个月的需求,4月龄之后,从母体获得的铁逐渐耗尽,而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铁,若不添加含铁丰富辅食,继续纯母乳喂养,宝宝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6个月至2岁的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最高。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表现有:皮肤和黏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易疲乏,不爱活动,年长儿童可自诉头晕、眼前发黑;食欲减退,吃饭没胃口,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精神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反应弱。
小儿缺铁性贫血目前发病率较高,是危及小儿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常见病。体内缺铁除引起贫血外,还可以造成呼吸、消化、循环及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损害,对智能和体格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积极治疗,日常家长喂养宝宝时也应注意均衡营养。
若宝宝被确诊为小儿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改变小儿的喂养习惯,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其次是使用铁剂药物治疗。对于由于饮食缺铁而症状比较轻微的病儿,也可以单从改善病儿饮食入手,在膳食中注意搭配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习惯,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
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家长在母乳喂养的同时,要特别留心孩子铁的补充,4月后逐渐添加含铁丰富的副食,做好预防。对于人工配方奶喂养的婴幼儿,因配方奶中强化了铁剂,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较少。
到了宝宝可以添加辅食的月龄,家长们可以选添加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给孩子食用。例如婴幼儿强化铁的米糊米粉、瘦肉泥、水果汁水果泥、鸡蛋黄、动物内脏等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可以用各种烹饪方法,提高宝宝添加辅食的兴趣。 如果宝宝不愿意吃添加的副食,妈妈们不要放弃,在宝宝饿的时候多尝试几次,宝宝会逐渐接受副食。
严防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顾名思义就是由于缺铁引起的贫血症状。下面给大家讲一讲缺铁性贫血的对宝宝的身体影响与心理影响。
缺铁性贫血对宝宝的身体影响
1、贫血使宝宝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肌肉软弱无力。
2、缺铁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宝宝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3、缺铁使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好,使宝宝消化能力减弱。
4、贫血可降低血液的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宝宝稍一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不适。
缺铁性贫血对宝宝的心理影响
1、影响宝宝情绪。由于缺氧,脑细胞代谢异常,宝宝经常表现为爱发脾气,爱哭烦燥不安。
2、影响社会适应能力。体弱多病的宝宝与人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少,容易引起性格孤僻、自卑。
3、影响宝宝智力。研究表明,宝宝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一半,而成人大脑的耗氧量只占全身耗氧量的五分之一。宝宝贫血使摄氧能力下降,脑组织缺氧,宝宝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等都会受到影响。
总之,缺铁性贫血对宝宝的身体及心理都产生着具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早做好疾病防治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