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样陪伴抑郁症患者

怎样陪伴抑郁症患者

一、家人应该鼓励抑郁症病人说出内心感觉。抑郁症病人受病情控制,普遍出现思维缓慢,语言行为减少的情况。对此家属可以耐心、缓慢、和蔼、热情的态度给其鼓励、劝告和指导。同时,家属还可以用亲切同情的目光,鼓励病人说出最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从而逐渐引导病人开始注意外界。

二、家人应该帮抑郁症病人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心理专家建议家属在考虑营养配餐时,既要照顾到病人的口味喜好,同时也要兼顾营养摄取。食欲不振、便秘是抑郁症病人常出现的问题,对此应选择病人平时较喜欢吃的并且含粗纤维食物。照顾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病人,家属应鼓励和陪伴病人在白天多参加文体活动,入睡前喝热饮,温水浴等,以促进病人睡眠。

三、家人应该出面干预抑郁症病人的负面情绪。一些抑郁症病人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认知能力恢复后,容易产生继发性抑郁,常表现情绪低落,感到自己得病给家人带来不幸,对生活丧失热情,担心无法找到工作,或会被人嘲笑歧视等。对此心理专家建议家属鼓励抑郁症病人走出家门散散心,如逛逛街、逛逛公园等。

不要把老年抑郁症当做痴呆

年轻的儿女为了让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好,总是会忽视自己家里老人的照顾,平时也感觉只要是老人有钱花就够了,不需要自己陪伴。因此在老人出现了不爱说话等情况的时候,都会认为是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却没有考虑到这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从而进行了错误的治疗。

其实老年人是真正的弱势群体,但是很多人都感觉老年人经过一辈子的风风雨雨,对于什么时候都看的很开,是不会患上抑郁症的。而事实却正好相反,其实老年人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老伴的去世等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老年抑郁症发生。

老年人面临突然出现的重大精神刺激,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情绪抑郁,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持久的抑郁症状、并且向严重的程度发展时,就要考虑到是否得了抑郁症。

有些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思维和动作都会受到抑制(尤其是思维抑制),会出现与老年痴呆症相类似的一些临床表现。老年抑郁症与老年痴呆症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起病与病程不同:相较而言,老年抑郁症起病较快、发展迅速,而老年痴呆的起病、发展都较为缓慢。从症状的持续性上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像年幼的孩子,不像老年抑郁症的抑郁状态会持续较久。

从智能角度上 老年抑郁症患者有时似乎会表现出智能上的障碍,但这种障碍是暂时性、部分性的,每次的智能检查结果都不相同;而老年痴呆患者的智能损害是全面性的,而且呈进行性的恶化。

作为儿女,只有真正的了解了老年抑郁症和痴呆症的区别,详细的观察家里老人的情况,才可以知道到底老人是被什么疾病所困扰。也希望各位儿女可以真正的关注起来家里的老人,让老人可以有一些幸福美满的晚年,可以快乐的度过余生。

怀孕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散步

如果孕妇平时的运动时间每天不足20分钟,运动次数也很少,那么孕妇从运动中获益的机会就会减少。孕妇不适宜太剧烈的运动,不妨在亲人的陪伴下,经常出去散步,不仅有利于锻炼自身的健康,而且你将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美丽,可以很好地转移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从痛苦中走出来,以此缓解抑郁症的影响。

老年人抑郁症的三大明显表现

老年人抑郁症和退、离休后无所事事;子女不在身边陪伴,感到孤寂;失眠等有莫大的关系。 任何类型的抑郁症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那就是自杀。而老年抑郁症不仅拥有抑郁症的共同特点,还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因此一定要熟悉老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做好预防工作或在发病初期就接受有效治疗,这样才能把危害降到最低。

老年抑郁症的症状:

心理症状:

1、老年人经常健忘,患者虽然也可能出现与老年痴呆症相似的健忘问题,但它们最大的分别在于痴呆症患者是真的忘记一切,而抑郁症患者只是坚信自己已忘记。

2、抑郁症是指一种不寻常、持续的严重抑郁情绪,加上收入骤减(或完全没收入)、体力渐渐不支、健康出现问题及老友一个个去世。

3、在抑郁情绪支配下,老人往往自我贬低、自我谴责,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好。

躯体表现

1.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可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2.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情绪表现

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走向轻生,因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竟可高至30%。与年轻抑郁症患者一样,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即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二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其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是万念俱灰,并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失去兴趣。

如何开导抑郁症患者呢

1、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悲哀、愤怒、否定、不合理、低自尊的信念和认知障碍,对家人的关心不理解,会认为这些关心和爱护是充满目的的,因此对照顾者表现出厌烦、拒绝、不满,充满敌意等。因此我们在照顾病人时要理解和同情病人,鼓励陪伴病人共同度过难关。

2、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耐心地帮助抑郁症患者,让病人体会到自己是被别人接受的,不是自己想的那样没有用。当病人和你倾吐内心的心事时要耐心的倾听,不要催促病人。有时我们可以采取沉默的方式陪伴病人,是他感到更有安全感。

3、陪伴病人和鼓励病人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可以提供一些简单、易完成、感兴趣的活动让病人参与,也可以带病人参加一些团体活动,逐渐培养病人的兴趣,使病人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满足感。对病人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使其获得自信和自尊。

4、协助病人料理家务及个人卫生。由于病人生活懒散、被动、缺乏兴趣和低自尊,常对自己的卫生及生活漠不关心。此时,家人应耐心地引导、督促、鼓励和协助病人饮食,洗澡,剪指(趾)甲,理发,刮胡须,更换衣物等。当然,这些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尽可能鼓励病人自己完成,以免助长病人的依赖性和强化病人的无能感。

5、抑郁症病人常因焦虑、烦躁、心境不快而产生睡眠障碍。家人在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时,尽量不让病人白天卧床休息,要鼓励病人多做户外活动。对入睡困难或早醒者,可按医嘱给予帮助睡眠的口服药物。另外,要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以促进病人入眠。

6、在一定条件下,言语刺激对心理、生理活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正确地使用“言语”工具,对解除抑郁症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高疾病痊愈的信心有很大帮助。许多抑郁症患者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对治疗和预后都存在一定的顾虑。因此,在肯定、赞许患者求医行为的同时,应注意对其讲解抑郁症的知识,分析病因病机和发病情况,使其了解到这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常见病,而且经积极治疗很大部分患者预后都很好,从而使患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正确面对自己,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抑郁症的早日康复。

7、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使其把思想焦点从疾病转移到其他地方。尽量改变周围环境,阻断患者和不良刺激因素的接触;改变患者内心忧虑、关注的指向性,使其从某种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另外的人或物上等等,被称之为“移情”。通过学习、交谈等活动,消除抑郁症患者的内心杂念,改变其偏执的认识与不良情绪,或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法等,被称之为“易性”。移情易性的具体方法较多,可根据抑郁症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性格和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不同措施,通过灵活运用,可以有效促使抑郁症患者早日康复。

家人应该如何对待抑郁症病人

家人应该如何对待抑郁症病人?抑郁症并非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只要抑郁症患者注意坚持治疗就可以很好的稳定病情,对于那些同抑郁症进行辛苦抗争的时候得到了来自家人的鼓励和帮助就可以更好的治愈抑郁症,因此家人也需要对抑郁症的护理常识进行了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家人应该如何对待抑郁症病人?对待抑郁症病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家人应该鼓励抑郁症病人说出内心感觉。抑郁症病人受病情控制,普遍出现思维缓慢,语言行为减少的情况。对此家属可以耐心、缓慢、和蔼、热情的态度给其鼓励、劝告和指导。同时,家属还可以用亲切同情的目光,鼓励病人说出最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从而逐渐引导病人开始注意外界。

二、家人应该帮抑郁症病人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心理专家建议家属在考虑营养配餐时,既要照顾到病人的口味喜好,同时也要兼顾营养摄取。食欲不振、便秘是抑郁症病人常出现的问题,对此应选择病人平时较喜欢吃的并且含粗纤维食物。照顾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病人,家属应鼓励和陪伴病人在白天多参加文体活动,入睡前喝热饮,温水浴等,以促进病人睡眠。

三、家人应该出面干预抑郁症病人的负面情绪。一些抑郁症病人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认知能力恢复后,容易产生继发性抑郁,常表现情绪低落,感到自己得病给家人带来不幸,对生活丧失热情,担心无法找到工作,或会被人嘲笑歧视等。对此心理专家建议家属鼓励抑郁症病人走出家门散散心,如逛逛街、逛逛公园等。

家人应该如何对待抑郁症病人?抑郁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也一直受到很多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注,希望抑郁症患者家人可以及时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抑郁症的护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注意保持情绪稳定也是治愈抑郁症的关键,希望抑郁症患者可以早日摆脱疾病烦恼。

抑郁症怎样进行护理保健呢

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悲哀、愤怒、否定、不合理、低自尊的信念和认知障碍,对家人的关心不理解,会认为这些关心和爱护是充满目的的,因此对照顾者表现出厌烦、拒绝、不满,充满敌意等。因此我们在照顾病人时要理解和同情病人,鼓励陪伴病人共同度过难关。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耐心地帮助病人,让病人体会到自己是被别人接受的,不是自己想的那样没有用。当病人和你倾吐内心的心事时要耐心的倾听,不要催促病人。有时我们可以采取沉默的方式陪伴病人,是他感到更有安全感。

陪伴病人和鼓励病人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可以提供一些简单、易完成、感兴趣的活动让病人参与,也可以带病人参加一些团体活动,逐渐培养病人的兴趣,使病人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满足感。对病人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使其获得自信和自尊。协助病人料理家务及个人卫生。由于病人生活懒散、被动、缺乏兴趣和低自尊,常对自己的卫生及生活漠不关心。此时,家人应耐心地引导、督促、鼓励和协助病人饮食,洗澡,剪指(趾)甲,理发,刮胡须,更换衣物等。当然,这些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尽可能鼓励病人自己完成,以免助长病人的依赖性和强化病人的无能感。

抑郁症病人常因焦虑、烦躁、心境不快而产生睡眠障碍。家人在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时,尽量不让病人白天卧床休息,要鼓励病人多做户外活动。对入睡困难或早醒者,可按医嘱给予帮助睡眠的口服药物。另外,要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以促进病人入眠。在一定条件下,言语刺激对心理、生理活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正确地使用“言语”工具,对解除抑郁症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高疾病痊愈的信心有很大帮助。许多抑郁症患者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

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对治疗和预后都存在一定的顾虑。因此,在肯定、赞许患者求医行为的同时,应注意对其讲解抑郁症的知识,分析病因病机和发病情况,使其了解到这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常见病,而且经积极治疗很大部分患者预后都很好,从而使患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正确面对自己,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抑郁症的早日康复。

应该用什么方法开导抑郁症患者

方法1、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悲哀、愤怒、否定、不合理、低自尊的信念和认知障碍,对家人的关心不理解,会认为这些关心和爱护是充满目的的,因此对照顾者表现出厌烦、拒绝、不满,充满敌意等。因此我们在照顾病人时要理解和同情病人,鼓励陪伴病人共同度过难关。

方法2、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耐心地帮助病人,让抑郁症病人体会到自己是被别人接受的,不是自己想的那样没有用。应该用什么方法开导抑郁症患者?当病人和你倾吐内心的心事时要耐心的倾听,不要催促病人。有时我们可以采取沉默的方式陪伴抑郁症病人,是他感到更有安全感。

方法3、陪伴病人和鼓励病人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可以提供一些简单、易完成、感兴趣的活动让病人参与,也可以带抑郁症病人参加一些团体活动,逐渐培养病人的兴趣,使抑郁症病人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满足感。对病人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使其获得自信和自尊。

方法4、协助病人料理家务及个人卫生。由于抑郁症病人生活懒散、被动、缺乏兴趣和低自尊,常对自己的卫生及生活漠不关心。此时,家人应耐心地引导、督促、鼓励和协助病人饮食,洗澡,剪指(趾)甲,理发,刮胡须,更换衣物等。当然,这些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尽可能鼓励病人自己完成,以免助长抑郁症病人的依赖性和强化病人的无能感。

方法5、抑郁症病人常因焦虑、烦躁、心境不快而产生睡眠障碍。家人在安排抑郁症病人的日常生活时,尽量不让病人白天卧床休息,要鼓励病人多做户外活动。对入睡困难或早醒者,可按医嘱给予帮助睡眠的口服药物。另外,要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以促进抑郁症病人入眠。

与抑郁症患者的沟通方法

与抑郁症患者的沟通方法:沟通交流原则

1.启发的原则:许多抑郁症病人因为抑郁而表现被动、话少、反应慢,甚至悲观绝望,因此,需要启发、鼓励和支持。使病人能认识到自己的疾病、疾病的原因及参与治理疾病的主动性。

2.交友的原则:交谈中不仅要注意技巧,更要注意态度。我们要对抑郁症病人热情、诚恳、耐心、负责、尽可能用他习惯的方式交谈,在不违反原则的条件下,尽力满足病人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关系。

3.整体的原则:交谈前要有一个计划,对交谈过程有个预估。比如如何开始,交谈中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出现了这些情况该怎样应对或应答。如果这次交谈有进展,以后能否进一步有规律的交谈。

4.保密的原则:这点很重要,交谈中可能会涉及到抑郁症病人的隐私。您知道了他的隐私,千万不要出去作为自己的谈资或笑料,这是很不道德的。

5.委婉与明确相结合的原则:抑郁症病人问的有些问题,直接回答可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而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委婉的回答,可能会消除抑郁症 病人的不必要的顾虑。在问题很清楚的情况下,有时要给予肯定的回答,比如有些抑郁症患者老是觉得自己做了错事,这时应该明确指出他的认识偏差,明确告诉 他,他做的是对的。

6.注意交谈技巧:这个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好的。但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知道点基本原则还是能用的:多听少说,想好再说。一般心理治疗的技巧就是:倾听、解释、保证和支持。

与抑郁症病人如何交流?专家表示,在与抑郁症患者交流时,只要注意了上述几点原则,相信患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应为家人及朋友的理解与支 持重新树立起来。

与抑郁症患者的沟通方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要点

★没有是非之争

“事事不称心”是抑郁症患者的特征。当抑郁症患者对家人的言行不如意,家人认为抑郁症患者不通人情的时候,家人应该意识到没有必要与患者辩明是非,讲个究竟。

因为患者对于外界负面的认知决定了他的情绪、态度和反应。抑郁者眼光中的世界是灰暗的,他们对周围一切的评估都是消极的,谈不上客观的理由。因此当患者和家人对于某件事出现口角或争执时,家人没有必要与患者争个明白。

★不能过高渴求

抑郁症患者过日子常常显得得过且过、混混沌沌,有的显得拖拉懒散,没有进取心,实际上这正是抑郁症的一些情绪行为表现。

家人虽然会有些看不惯,但还得懂得理解,理解患者在抑郁的状态下就会表现得这么“窝囊”、这么“没有上进心”。对于抑郁症患者应多给予理解和照顾,而不必苛求他们,因为他们已经很无奈了。

★淡化无名之火

经常发无名火是抑郁症患者的一个很普遍的特征。处在抑郁状态的人往往是“阴虚阳亢”,浑身不爽,当遇到一点不如意、不称心的事就会莫名其妙地大发雷霆,所发的脾气远远超过小事本身的内容。

事后抑郁症患者也会意识到爆发那么大的肝火其实没有必要,有内疚感,也知道需要克制,但就是不易做到。家人对待他们需要的是淡化,因为向家人发无名火似乎对他们来说是最安全的发泄对象。

★分享有益信息

与抑郁症患者的相处要当心无意的“火上加油”。在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要注意多分享一些有益的信息和积极的信息,而不要去谈论一些不幸的消息和倒霉的事情,如自杀、受骗、上当、灾难、苦衷等。

这些不良的信息对抑郁症患者都是恶性刺激,会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加低落。因此,与抑郁症患者交流要把会产生负面效应的信息尽可能去除。

★谦让加上忍耐

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最难之处就是谦让和忍耐。因为这种谦让和忍耐包含委屈的成分,有时还有一点压力。抑郁往往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走出抑郁又需要耐心的历程,家人的关爱是患者走出抑郁的支柱。我们应该相信一个早被临床实践证实的客观结果:抑郁症患者康复之时,也就是全家生活质量提高之日。

PS:抑郁症的治疗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因此,对于每个抑郁症患者来说,家人的关怀比什么都重要,家人的陪伴甚至能够化解他们的自杀心理,挽救他们的生命。

相关推荐

抑郁症能不能治好

问题1、什么造成抑郁症?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王刚指出,抑郁症的发生,遗传占近50%,属于内因;剩下的是外界因素,包括压力等。抑郁症患者患病是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王刚说,判断压力是不是太大了、是不是无法承受,其实很简单:“你感觉不到快乐,你感觉到痛苦,这种压力就是你不能承受的。” 问题2、主要特征是什么? 在我国,以抑郁症为主的情感障碍患者已达近9000万。王刚说,在抑郁症患者中,认知功能受损是常见的并发症状,而且在整个病程中都长期存在,认

抑郁症能治好吗?

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率尚不足10%,抑郁症患者还存在高复发的现象,有75%至85%的抑郁症患者会在5年内复发;1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会自杀身亡。 对此,《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强调,要对抑郁症早期治疗、足量治疗和全程治疗。一旦抑郁症患者没有按照疗程治疗,很容易出现复发,每一次复发使患者更容易陷入病程慢性化,导致更多的功能受损。

抑郁症的危害特别严重

1、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备受煎熬,很多平常的事情在抑郁症患者跟里变得不同寻常起来。这使他们一直在受折磨的心态下生存。这种状况好像是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一切,而且主观性明显。他们根据自己的悲观理解解释每天的人和事。反复的内心斗争消耗着生命激情。一边责怪自己,一边责怪着外围世界。芝麻大的问题被放大到西瓜大小。 2、抑郁症患者的亲友被痛苦折磨着,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生活是很痛苦的事。抑郁症患者不仅折磨自己。也会影响周围人的生活质量。比如个抑郁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而孩子的抑郁也很可能给父母带来抑郁的心境。如果丈

焦虑症和抑郁症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焦虑症和抑郁症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调查显示,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焦虑症和抑郁症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很多相同之处,症状也有重叠,但因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的差异,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 一般情况下,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优先诊断为抑郁症。即“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此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和医生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 以下是焦虑症和抑郁症共有的特点表现: 首先是引发原因: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病因相近,均与社会心理因素

厌食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多数病人需住院治疗,严重者需强制入院。 (1)全身支持疗法。 (2)药物治疗: 1)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舒必利和氯丙嗪,有助于减轻进食焦虑,降低代谢和增加体重。 2)抗抑郁剂。对于伴抑郁症状者,可用氯米帕明之类的抗抑郁药,既可使抑郁症状改善,又可增加食欲和体重。 (3)心理治疗: l)行为治疗。 2)认知治疗。 3)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4)家庭治疗。

抑郁症是压力太大造成吗

很多人都认为,抑郁症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造成的,真的是这样吗? 问题1、什么造成抑郁症? 抑郁症的发生,遗传占近50%,属于内因;剩下的是外界因素,包括压力等。抑郁症患者患病是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王刚说,判断压力是不是太大了、是不是无法承受,其实很简单:“你感觉不到快乐,你感觉到痛苦,这种压力就是你不能承受的。” 问题2、主要特征是什么? 在我国,以抑郁症为主的情感障碍患者已达近9000万。王刚说,在抑郁症患者中,认知功能受损是常见的并发症状,而且在整个病程中都长期

​中度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方法有哪些

1、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分析去除不良的刺激因素。 家庭是一个集体,而病人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部分。一个不和睦的家庭,或某些成员的不良倾向、不良行为可以构成某些不良刺激因素,促使疾病的形成。在对抑郁症病人的治疗及护理上,应该让家庭成员一起分析、寻找病人发病根源,共同去除不良刺激因素,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这是抑郁症病人家庭治疗及护理的关键。 2、加强心理护理,防止病人自杀 对抑郁症状明显的病人往往都会出现自杀念头,必须留有人陪伴陪伴必须较能体贴、关心患者并能体会病人的心境,通过与

患上抑郁症要了解这3个误区

误区1:抑郁了不上医院不吃药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如果真得了抑郁症患者就诊率非常低,据中华医学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治疗率只有8%。 要提醒大家,轻度抑郁可通过一些认知的纠正和心理辅导来治疗,但中重度抑郁症一定得使用药物治疗,否则拖得越久将形成治疗抵抗,疗效越差。 误区2:身体不舒服跟心理问题无关 国外患者抑郁症的痛苦体验很多都表示心情低落、自信心下降或兴趣降低,而我国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症状更多表现在身体上。如出现疲劳、疼痛、没食欲、失眠等,但到医院查了个遍也没查出任何问题,根本不会把这些不舒

哪些方法可以很快判断出抑郁症

诊断方法(1)抑郁症患者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诊断方法(2)抑郁症患者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诊断方法(3)抑郁症患者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诊断方法(4)抑郁症患者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诊断方法(5)抑郁症患者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诊断方法(6)抑郁症患者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诊断方法(7)抑郁症患者有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诊断方法(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诊断方法(9)性欲减退。【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抑郁症患者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

哪些方法可以很快判断出抑郁症

诊断方法(1)抑郁症患者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诊断方法(2)抑郁症患者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诊断方法(3)抑郁症患者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诊断方法(4)抑郁症患者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诊断方法(5)抑郁症患者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诊断方法(6)抑郁症患者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诊断方法(7)抑郁症患者有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诊断方法(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诊断方法(9)性欲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