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4大治疗原则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4大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引起疾病发作的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控制感染: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有效控制感染,预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转为慢性中耳炎,一般可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等治疗,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参照其结果改用适宜的抗生素。

3、通畅引流:鼓膜穿孔前可用1~2%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立即停用酚甘油,先以3%双氧水清洗,并拭净外耳道脓液,局部应用抗生素,恢复期可用0.3%氧氟沙星等滴耳,炎症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愈合。

4、手术治疗: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如全身局部症状较重,鼓膜明显膨出;或穿孔太小,引流不畅;或有并发症可疑时,应在无菌操作下行鼓膜切开术。

耳朵流脓是中耳炎么

耳朵流脓是中耳炎么?医师介绍,耳朵里流脓一方面可能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和鼻咽部堵塞过久而引起咽鼓管发炎和阻塞,使其失去防御能力,细菌乘虚而入所致。

另一方面,可能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中耳粘膜,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鼓膜穿孔,反复耳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开始,如急性炎症消退2—3月后仍继续流脓,则示病变已进入慢性。

耳朵里流脓,盲目的自行处理流脓,应及时选择专业化耳鼻喉医院,针对病因,从根本上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留下隐患。

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以下是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

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

1、咽鼓管: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向咽鼓管蔓延,致咽鼓管口及管腔粘膜发生充血、肿胀。

(2)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进入中耳腔。急件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等,可通过咽鼓管并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3)急性化脓中耳炎也可作为急性传染病的局部表现。在污水中游泳、不正确的咽鼓管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均可有导致细菌侵入中耳腔的可能。

(4)婴幼儿由于咽鼓管短、粗、平的特点,更易由咽鼓管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外耳道鼓膜:鼓膜外伤、鼓室穿刺、鼓室置管,细菌可经此通路直接进入鼓室。

3、血行感染: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较少见。

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全身治疗 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药物。如早期治疗及时得当,可防止鼓膜穿孔。规模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其结果改用敏感的抗生素。抗生素需使用10天左右,注意休息,疏通大便。全身症状重者给以补液等支持疗法。小儿鼓膜较厚,不易穿孔,为避免感染蔓延至颅内必要时可考虑鼓膜切开术,通畅引流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若出现乳突气房融溃积脓时,应及时行乳突切开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病变侵及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儿童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往往需要待患儿咽鼓管功能改善后手术治疗。。

化脓性中耳炎需要检查什么 4个检查的重点不可忽视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亦是小儿听力损失的常见病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为儿童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易复发,并发症和后遗症多。耳镜检查、耳部触诊等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化脓性中耳炎。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

诊断

耳镜检查

起病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捶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局部可见小黄点。如炎症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即发展为鼓膜穿孔。穿孔一般开始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情节外耳导后,方见穿孔处有搏动亮点,实为脓液从该处涌出。坏死型者鼓膜迅速溶溃,形成大穿孔。

耳部触诊: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

慢性中耳炎能根治吗

慢性中耳炎是一个从急性中耳炎开始的长期病变过程,常合并鼓膜穿孔并有脓液从中耳流出,所以也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从专业学术的观点来说,慢性中耳炎仅是一个笼统的名词,因为它不能代表不同的病理变化,而且这些不同的病理变化又需要原则上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从实际出发,根据慢性中耳炎不同的发展规律,将它区分为不同类型,再来进行处理方为妥当。 慢性中耳炎的分类一般可分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中包括单纯型、骨疡型及胆脂瘤型)和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后者又可分为渗透性、遗迹性、胶性、分泌性中耳炎以及中耳积液、胶耳等。其症状根据分类的不同而异。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就是流脓,并伴有听力减退。脓液的性质有脓性和粘脓性之分,如脓性分泌物伴恶臭味常常提示合并胆脂瘤形成;如粘脓性分泌物无臭味,则可能属于慢性单纯中耳炎。

小儿中耳炎的类型

1、卡他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或者非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常有感冒史。急性期可有轻度的耳痛。渗出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加强本病的预防工作对小儿的防聋治聋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发热和耳痛,耳流脓;其治疗原则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页面。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为单纯型中耳炎,为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耳内进水引起。预防感冒和防止耳内进不清洁的水是预防的关键。另外有的儿童可患者先天性胆脂瘤,需要手术治疗

小儿急性中耳会不会影响听力

小儿急性中耳不会影响听力。常见的小儿中耳炎可分为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小儿的中耳炎一般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就不会影响听力。

相关推荐

急性与慢性中耳炎的区分方法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很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急性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急性中耳炎以婴儿及幼童在冬季多发,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失聪。通常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有以下几大方面,如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

中耳炎的表现有哪些呢

一、化脓性中耳炎的表现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会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会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的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内黏膜、骨膜或者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比较的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者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中耳炎的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比较重,常伴呕吐、

慢性中耳炎症状有哪些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

传导性聋的意义

传导性聋的定义 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听力减退者称为传导性聋。 传导性聋的病因及治疗 传导性聋的常见病因包括①炎症: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等。②外伤:颞骨骨折累及中耳、鼓膜外伤、听骨链中断等。异物或其他机械性阻塞: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肿瘤、胆脂瘤等。③畸形: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骨链畸形、鼓膜缺失、前庭窗、蜗床发育不全等。下面主要介绍小儿最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

耳朵发炎化脓该如何治疗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 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 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慢行中耳炎常见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位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见于儿童。可有畏寒、发热,小儿常伴呕吐、腹泻等。耳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 听力下降并可伴有耳鸣。耳膜穿孔后,其可以自愈,所以您不用担心会永远影响您的听力,影响听力也只是暂时的。中耳炎的症状一般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意见:积极治疗原发病,也就是急性中耳炎,同时积极应对鼓膜穿孔的问题,如果正确治疗,用双氧水清洗脓液,耳内滴入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一般在10~15天后穿孔即可愈

耳朵流水是什么原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听力减退,耳内间隙性或者持续性流出脓性液体。这种情况下要及时就医清除脓液,并且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细菌感染所致中耳炎的分类

脓性中耳炎。最后再根据炎症所在位置,将上述四种中耳炎分为鼓室型和上鼓室型。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快、疼痛剧烈、听力损伤严重、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明显、全身反应剧烈。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不如前者严重,以耳鸣、耳聋、耳堵塞感为主要症状,多为单侧,两侧发病者也可见到。轻者仅见鼓膜内陷;重者可见鼓室积液,行咽鼓管吹张时可听到啰音或水泡音。由于鼓室内纤维性渗出物存积,致使鼓室内发生粘连改变,鼓膜内陷,听骨链粘连固定,造成听力障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

中耳炎的症状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①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

小儿中耳炎的分型和诊断

一、急性中耳炎 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二、分泌性中耳炎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为伴胆脂瘤型中耳炎和不伴胆脂瘤型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 儿童中耳炎通用检查 小儿中耳炎诊断 一、耳镜及鼓气耳镜检查 二、听力学评估 听力评估检查项目包括各个年龄段行为测听和客观听功能检查,其中客观听功能检查至少包括听觉诱发电位(骨气导阈值)和中耳声导抗(6个月以内患儿用1000 Hz探测音,大于6个月患儿用226 Hz或1000 Hz探测音)。 不同年龄患儿检查项目:①6个月以内:行为听觉反应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