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的理化性质
油漆的理化性质
油漆为粘稠油性颜料,未干情况下易燃,不溶于水,微溶于脂肪,可溶于醇、醛、醚、苯、烷,易溶于汽油、煤油、柴油。
油漆不论品种或形态如何,都是由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和辅助成膜物质三种基本物质组成:
成膜物质:也称粘结剂,成膜物质大部分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天然树脂(松香、大漆)、涂料(桐油、亚麻油、豆油、鱼油等)、合成树脂等混合配料,经过高温反应而成,也有无机物组合的油漆(如:无机富锌漆)。各种成膜物质按国家标准共xxx类。它是构成油漆的主体,决定着漆膜的性能。如果没有成膜物质,单纯颜料和辅助材料不能形成漆膜。
次要成膜物质:包括各种颜料、体质颜料、防锈颜料。颜料为漆膜提供色彩和遮盖力,提高油漆的保护性能和装饰效果,耐候性好的颜料可提高油漆的使用寿命。体质颜料可以增加漆膜的厚度,利用其本身“片状,针状”结构的性能,通过颜料的堆积叠复,形成鱼鳞状的漆膜,提高漆膜的使用寿命,提高防水性和防锈效果。防锈颜料通过其本身物理和化学防锈作用,防止物体表面被大气、化学物质腐蚀,金属表面被锈蚀。
辅助成膜物质:包括各种助剂,溶剂,各种助剂在油漆的生产过程、贮存过程、使用过程、以及漆膜的形成过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使用的量都很少,但对漆膜的性能影响极大。甚至形不成漆膜如:不干、沉底结块、结皮。
水性漆更需要助剂才能满足生产、施工、贮存和形成漆膜。油漆助剂的水平也代表了国家油漆的水平。溶剂也称“分散介质”(包括各种有机溶剂、水)主要稀释成膜物质而形成粘稠液体,以便于生产和施工。常将成膜基料和分散介质的混合物称为漆料。
血清素的理化性质
5-羟色胺一种吲哚衍生物。分子式C10H12N2O。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 。5-羟色胺能与酸作用生成结晶盐 。其盐酸盐熔点167~168℃ ;苦味酸盐熔点185~189℃。5-羟色胺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较高,它是调节神经活动的一种重要物质。有些肌体组织当受到某些药物作用时,可以释放出5- 羟色胺,例如一个利血平分子可以使受作用的组织释放出几百个5-羟色胺分子,因而产生利血平的一系列生理作用。
作为自体活性物质,约90%合成和分布于肠嗜铬细胞,通常与ATP等物质一起储存于细胞颗粒内。在刺激因素作用下,5-HT从颗粒内释放、弥散到血液,并被血小板摄取和储存,储存量约占全身的8%。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及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和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
5-HT必须通过相应受体的介导才能产生作用。5-HT受体分型复杂,已发现7种5-HT受体亚型。5-HT通过激动不同的5-HT受体亚型,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但5-HT本身尚无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素重吸收抑制剂就是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简称SSRIs,百忧解(盐酸氟西汀)的实质,是新一类的效果好而副作用较小的抗抑郁药物。
纤维粉的理化性质
松密度:0.15-0.39g/cm3(依不同来源和级别)[2]
轻敲密度:0.21-0.48g/cm3(依不同来源和级别)[2]
真密度:1.5g/cm3[1]
含水量:粉末纤维素具有轻微吸湿性[2]
稳定性:粉状纤维素是稳定稍有吸湿性的物质,应保存于密闭容器,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孕酮的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结晶粉末
密度:1.08g/cm3
熔点:128-132 °C(lit.)
沸点:447.2ºC at 760mmHg
闪点:166.7ºC
折射率:182 ° (C=2, Dioxane)
稳定性:稳定。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储存条件:储存在阴凉、燥的地方。存放在密闭容器中。
盐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离子型化合物。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由于杂质的存在使一般情况下的氯化钠为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比重为2.165(25/4℃),熔点801℃,沸点1442℃,相对密度为2.165克/立方厘米,味咸,含杂质时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水溶液中性并且导电。固态的氯化钠不导电,但熔融态的氯化钠导电。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当温度低于0.15 ℃时可获得二水合物NaCl·2H2O。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用来制取氯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及金属钠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食品调味和腌鱼肉蔬菜,以及供盐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经高度精制的氯化钠可用来制生理食盐水,用于临床治疗和生理实验,如失钠、失水、失血等情况。可通过浓缩结晶海水或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
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
食盐的作用很广: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重要的化工原料,食用。
化学性质
1.可以与硝酸银反应得到氯化银沉淀;
2.固体食盐可以与浓硫酸共热得到氯化氢气体;
3.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4.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单质钠和氯气。
胱氨酸的理化性质
EINECS号: 200-296-3 [1]
英文名:
分子式:C6H12N2O4S2
用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
物理性质:
性状 白色六角形板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
熔点:258℃
溶解性 溶于稀酸和碱溶液,极难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有三种异构体:左旋体(L-(−)-胱氨酸)、右旋体(D-(+)-胱氨酸)、内消旋体。
容易被乙硫醇、二硫苏糖醇等还原剂还原,还原后二硫键拆开成两个半胱氨酸。加热也会使二硫键断裂。
L-胱氨酸是在1810年由Wollaston从膀胱结石中发现的。1832年,Berzelius将其命名为胱氨酸,它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蛋白质中有少量存在,多含于头发、指爪等的角蛋白中。也可以采用合成法得到。工业上从毛发中提取,收率可达7.5-8%。实际生产中有的只达5%。它在医药上和作为营养强化剂,也用于食品工业,均有重要的价值。它除了可用化学合成法制得外,目前主要是从毛发中提取。对人体没有不良效果。用途:用于生物化学和营养研究,医药上有促进机体细胞氧化和还原机能,增加白血球和阻止病原菌发育等作用。主要用于各种脱发症。也用于痢疾、伤寒、流感等急性传染病、气喘、神经痛、湿疹以及各种中毒疾患等,并有维持蛋白质构型的作用。也用作食品调味剂。[2]
胱氨酸为氨基酸类药物,能促进细胞氧化还原功能,使肝脏功能旺盛,并能中和毒素、促进白细胞增生、阻止病原菌发育;维生素B1结合三磷酸腺苷形成维生素B1焦磷酸盐(二磷酸硫胺,辅羧酶),是碳水化合物代谢时所必需的辅酶;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缺乏时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水解加速,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影响胃肠、心肌功能;泛酸钙是辅酶A的前体,是多种代谢环节(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必需的物质,可参与类固醇、卟啉、乙酰胆碱等物质的合成,并可维持正常的上皮功能。
果糖理化性质
果糖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己酮糖。存在于蜂蜜[3] 、水果中,和葡萄糖结合构成日常食用的蔗糖。果糖中含6个碳原子,也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它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果糖还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
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熔点为103~105℃,它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D-果糖是最甜的单糖。一种提炼自各种水果和谷物,全天然、甜味浓郁的新糖类,因不易导致高血糖,易产生脂肪堆积而发胖,更不会产生龋齿,而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
果糖主要产自天然的水果和谷物之中,具有口感好、甜度高、升糖指数低以及不易导致龋齿等优点。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8倍,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糖,所以在同样的甜味标准下,果糖的摄入量仅为蔗糖的一半。过去认为使用果糖代替砂糖,在相同甜度下可以减少热量摄取,其升糖指数也很低,果糖在预防及控制糖尿病上较佳。
但此观点已经遭到反驳。虽然有一少部分组织(例如精细胞[4] 和一些肠细胞)会直接利用果糖,但果糖的最主要代谢是在肝脏。
硝酸钠的理化性质
溶解性: 1g溶于1.1ml水、0.6ml沸水、125ml乙醇、52ml沸乙醇、3470ml无水乙醇、300ml无水甲醇,还溶于液氨和甘油。
化学性质溶解于水时能吸收热。加温到380℃以上即分解成亚硝酸钠和氧气,400一600℃时放出氮气和氧气,700℃时放出一氧化氮,775~865℃时才有少量二氧化氮和一氧化二氮生成。与硫酸共热,则生成硝酸及硫酸氢钠。与盐类能起复分解作用。是氧化剂。与木屑、布、油类等有机物接触,能引起燃烧和爆炸。[2] 化学表达式Na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