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清肺止咳的水果盅罗汉果川贝炖雪梨
一道清肺止咳的水果盅罗汉果川贝炖雪梨
难度:切墩(初级)时间:1小时以上
主料
雪梨一个川贝母粉一克
罗汉果半个
做法步骤
1. 先将雪梨顶部切下当成盖子,然后用铁汤勺挖空内核,变成一个容器。
2. 将罗汉果切半,里面的部分碾碎后放入雪梨中。
3. 倒入一克的川贝母粉,放入冰糖一小块。
4. 最后盖上雪梨盖子,放入蒸锅蒸制一个小时即可食用。
小贴士
(1)容易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平时应经常进食新鲜蔬菜瓜果,以确保对维生素C的需要。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等亦是不可少的,这些营养素都有保护呼吸道粘膜的作用。
(2)这道雪梨盅加了罗汉果非常甜润可口,完全掩盖川贝的苦,妈妈们尽管放一万个心,宝贝会欣然接受的。另外梨皮不削掉,是为了方便用勺子将里面炖烂的雪梨肉连同罗汉果的汁一起吃下去,也比较美观。
风热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风热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风热咳嗽是常见的咳嗽症状,表现为咳嗽声音重,吐黄色黏稠痰、咽喉干痛、流黄浊涕,咽干痛痒,口渴喜饮,扁桃体红肿等,需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患者可选用鲜藕汁、梨汁、萝卜冰糖汁、葱白梨汁等进行食疗。此外,患者宜食辛凉清淡食品,以疏散风邪、清热解毒止咳,如菊花、茶叶、白菜、白萝卜、甜梨、甜橙等。风热咳嗽吃什么好的快?小编教你食疗方。
1、川贝炖雪梨:川贝可清肺热,和雪梨一起,有清肺、止咳化痰的效果,一般需炖煮半小时左右,还可食用冰糖银耳炖雪梨。
2、薄荷罗汉果水:薄荷3~6克,罗汉果半个到一个,胖大海一两粒,用500毫升沸水冲泡,15~20分钟后即可饮用。经常胃滞、胃胀的人,罗汉果放半个即可。
3、梨汁粥:鲜鸭梨1个,连皮切碎,置于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50克同煮成粥,即可温服。
4、橄榄萝卜饮:橄榄400克,萝卜500~1000克,煎汤代茶饮。
5、青橄榄北杏猪肺汤:青橄榄8个、北杏9克、猪肺适量炖汤。有清热利咽,宣肺止咳作用。
6、梨子汁:梨子100克(洗净去核,切片),川贝母5克(捣烂),桔梗8克,一起入锅,水煎约20~30分钟,再加入菊花10克,再煮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冰糖适量,即可温服。
干咳的饮食保健
1、三仁粥
食材:上好白果仁5克、甜杏仁10克、胡桃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白果仁、甜杏仁、胡桃仁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20分钟,再将粳米放入,再煮至米熟,即可食用,加少量冰糖亦可。
白果性味甘苦,敛肺气、定喘咳,还可止遗尿;甜杏仁润肺止咳;胡桃仁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粳米养胃调中。
2、银耳百合饮
食材:木耳10g,冰糖20g,百合10g。
做法:木耳,清水泡发12小时,放入碗中,加冰糖、百合,将碗放入蒸锅中,隔水炖1小时,拌入蜂蜜,每日晨起空腹食用。有润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干咳少痰、咽干气喘的咳喘病人。
白木耳,又叫银耳,其性甘淡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百合甘微苦寒,滋阴润肺,清心除烦。
3、罗汉雪梨饮
食材:罗汉果一个、雪梨两个。
做法:将干净的罗汉果、雪梨放进砂锅中,加入净水,放在火上,先用大火,待其开锅后,改微火,煮20~30分钟,将水沥干,待其温度适宜,即可饮用。
罗汉果性味甘凉,具有止咳定喘、解热抗痨、清凉解暑的功效,与清热养胃、滋阴润肺的雪梨配在一起,其养阴清热止咳的作用更强。适用于急慢性咽炎、咳嗽等病。除此之外,单用一味罗汉果,用开水泡半小时后,代茶饮,对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的咳嗽,亦有一定的效果。
4、蒸梨
食材:梨、川贝母3g、百部6g,陈皮6g。
做法:将梨洗净去核,再取川贝母、百部、陈皮洗净后,放入梨心中,上锅蒸熟,每日食用一个。蒸梨止咳化痰,对支气管炎的咳嗽、有痰不易咳出有较好的疗效。
梨性味甘,微酸凉,入肺胃经,可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百部温肺止咳;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5、芦根粥
食材:鲜芦根1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取鲜芦根,洗净切断,与杏仁同煎取汁,放入粳米,煮粥,至米熟粥成,即可食用。
此粥中芦根清热生津除烦,甜杏仁润肺止咳,粳米健脾和胃,食此粥可清肺热、止咳化痰,用于咳嗽、有黄白痰、咽干、口渴等症状的患者。
川贝炖雪梨治哪种咳嗽 川贝炖雪梨有什么功效
主要有以下好处:
川贝炖雪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药膳,其中雪梨以及川贝都具有润肺以及止咳的作用,两者一起吃润肺止咳效果是很好的。
川贝炖雪梨中,雪梨甘甜多汁,其中的水分含量比较多,并且性质寒凉,与川贝一起炖来喝,可以起到较好的生津解渴作用。
川贝炖雪梨属于一种含量的饮品,对于体质燥热的人群来说,可以喝一些川贝炖雪梨,这样可以帮助人体降低体内火气。
为什么会风热咳嗽
不论春夏秋冬,咳嗽都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咳嗽的原因都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对咳嗽都有所了解。大家普遍都认为,咳嗽只是一种小病,自然就会好的。只有了解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让症状快速好转,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会风热咳嗽。
为什么会风热咳嗽
1、因素体火盛,或感觉风热外邪,首先犯肺,肺失清肃,热炼津液成痰,故见咳嗽,咳痰黄稠,口干。
2、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卫阳受遏,邪正相争,故身热恶风。
3、风主疏泄,风热犯表,皮毛腠理开泄,故出汗。
4、风热上扰,熏蒸咽喉,故头痛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侵于肺卫之象。
5、风热咳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内郁热、肺气失宣、出现咳嗽为主的一种症候。
风热咳嗽吃什么好
1、川贝炖雪梨:川贝可清肺热,和雪梨一起,有清肺、止咳化痰的效果,一般需炖煮半小时左右,还可食用冰糖银耳炖雪梨。
2、薄荷罗汉果水:薄荷3~6克,罗汉果半个到一个,胖大海一两粒,用500毫升沸水冲泡,15~20分钟后即可饮用。经常胃滞、胃胀的人,罗汉果放半个即可。
3、梨汁粥:鲜鸭梨1个,连皮切碎,置于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50克同煮成粥,即可温服。
4、橄榄萝卜饮:橄榄400克,萝卜500~1000克,煎汤代茶饮。
5、梨子汁:梨子100克(洗净去核,切片),川贝母5克(捣烂),桔梗8克,一起入锅,水煎约20~30分钟,再加入菊花10克,再煮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冰糖适量,即可温服。
感冒咳嗽确实不是什么大病,在日常生活中实属常见症状,但是,不论什么病症,都需要了解病因,才能更好得选择治疗的方式和用适合的药物。当然,最重要的是,防范于未然,不生病才是硬道理。平时多注意生活习惯,预防感冒咳嗽从细节做起。
川贝雪梨可以用秋月梨吗 川贝雪梨适合什么咳嗽
热证咳嗽。
川贝炖雪梨味甘,性凉,入肺,心经,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等功效,其中川贝中的总生物碱和非生物碱的部分都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热证咳嗽,如: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火咳嗽等。
但是风寒咳嗽患者不宜吃川贝炖雪梨,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频作,咽痒声重,鼻流清涕,咳嗽痰多,质地白稀等,其治疗原则应以温肺止咳为主,而川贝炖雪梨性凉味甘,善于治疗热证咳嗽,风寒咳嗽者服用不仅无法缓解不适症状,很有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有咳嗽情况的话,一般选择用药或者是偏方治疗也是可以的,川贝炖雪梨或者是煮罗汉果说都是可以治疗咳嗽情况,
止咳化痰的食疗
罗汉雪梨饮
将干净的罗汉果一个、雪梨两个放进砂锅中,加入净水,放在火上,先用大火,待其开锅后,改微火,煮20~30分钟,将水沥干,待其温度适宜,即可饮用。
罗汉果性味甘凉,具有止咳定喘、解热抗痨、清凉解暑的功效,与清热养胃、滋阴润肺的雪梨配在一起,其养阴清热止咳的作用更强。适用于急慢性咽炎、咳嗽等病。除此之外,单用一味罗汉果,用开水泡半小时后,代茶饮,对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的咳嗽,亦有一定的效果。[1]
蒸 梨
将梨洗净去核,再取川贝母3克、百部6克、陈皮6克洗净后,放入梨心中,上锅蒸熟,每日食用一个。蒸梨止咳化痰,对支气管炎的咳嗽、有痰不易咳出有较好的疗效。
梨性味甘,微酸凉,入肺胃经,可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百部温肺止咳;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三仁粥
选上好白果仁5克、甜杏仁10克、胡桃仁10克、粳米50克。先将三仁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20分钟,再将粳米放入,再煮至米熟,即可食用,加少量冰糖亦可。
白果性味甘苦,敛肺气、定喘咳,还可止遗尿;甜杏仁润肺止咳;胡桃仁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粳米养胃调中。
银耳百合饮
取白木耳10克,清水泡发12小时,放入碗中,加冰糖20克、百合10克,将碗放入蒸锅中,隔水炖1小时,拌入蜂蜜,每日晨起空腹食用。有润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干咳少痰、咽干气喘的咳喘病人。
白木耳,又叫银耳,其性甘淡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百合甘微苦寒,滋阴润肺,清心除烦。
9款润肺止咳食谱
1金桔酱
2糖芯儿梨
3盐蒸橙子
4清咽利肺止咳痰罗汉果雪梨银耳羮
5一四物汤
6止咳川贝水梨粥
7清咽利肺、止咳化痰-罗汉果顿梨水
8枇杷雪梨金桔汤
9润肺止咳划桨
吃凤梨有什么好处 吃什么能够缓解咳嗽
胖大海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可用胖大海五枚,甘草3克,加入少量冰糖,炖茶饮服。
罗汉果清热止咳,对于肺热和风热咳嗽都有很好的效果,可用罗汉果1个,柿饼15克,水煎服食。
川贝能够化痰止咳,对于久咳,咽干的症状都很有效,可用川贝母6克,雪梨一个,冰糖20克,川贝母研磨成粉末,梨子去核切好,将川贝、鸭梨、冰糖一起放进碗内,加少量水,一起蒸煮即可。
川贝炖雪梨有什么作用 川贝雪梨适合什么咳嗽
川贝炖雪梨一般适用于那些平时久咳不止的患者。无论是川贝还是雪梨,都具有很好的清肺和止咳的功效,不过如果是因为受了风寒导致的气管炎和咳嗽,那么吃川贝炖雪梨就不太有效果。这个时候吃川贝炖雪梨的话,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者是出现延误病情的症状,所以大家要判断好自己的症状,然后对症下药,如果吃川贝雪梨效果还不见好的话,最好赶紧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