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 白细胞减少症如何预防与护理
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 白细胞减少症如何预防与护理
1、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应注意休息,因为过度疲劳容易使病程缠绵难愈,甚至使病情加重。如参加体育锻炼,也要先从小运动量开始,切忌不顾疲劳,盲目蛮干。
2、患者在治疗期间,尽可能不做X线检查,以免杀伤白细胞。对接触X线、电离辐射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安全防护,定期检查,如发现白细胞减少,应立即脱离工作环境。
3、用药要慎重,忌用能|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尤其要控制抗生素的大剂量使用,因为许多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可抑制骨髓白细胞成熟系统,因此使用这类药时要定期检查白细胞。
4、对由营养障碍引起者,要加强营养。对传染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等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白细胞减少症的调理
1、在服用有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的药物时,必须定期检查血象。当白细胞有下降趋势,应减少剂量或停止服用,并密切观察一个时期。对已发病患者,应尽可能肯定其致病因素以保证患者今后不再应用和接触类似有害因素。由于粒细胞减少与患者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因而要注意致病因素对身体的袭击,重在饮食、精神调理以加强抗病能力。
2、对于后天获得性粒细胞减少症,重点在于加强防护,如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苯等化学品者,应加强劳动保护,定期检查血象;慎用各种可能引起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尤其是氯霉素、氨基比林、抗甲状腺药及抗癌药等S对过敏体质者用药更应慎重;以往有药物过敏者,严禁重新使用同类药物。
3、对于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重点则在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中医预防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内应保养正气,提高抗邪能力。注意饮食起居,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重视精神调养。外直避虚邪,防止病邪侵害。讲究生活环境和饮食等方面的卫生;避免毒邪侵害,当知“避其毒气”,可以采取加强防范或避免与毒气接触,亦可采取药物预防,如接触放射线者可预先服用补骨脂、黄茂、女贞子、淫羊营等行之有效的预防药物。
调理
1、生活调理
(1)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
(2)慎重接触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各种理化因素(放射线、烷化剂等)。
(3)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肥甘厚腻,以防湿生困牌。急性粒细胞缺乏的感染期,要慎食温补的食物,如辛辣、羊肉、虾、蟹等发物。临床上处在慢性白细胞减少期不宜进食生冷。
可作饮食治疗的药物与食物有:大枣、黑木耳、瘦猪肉、熟牛肉等。
3、精神调理
应避免精神刺激和劳神过度,因为阳气烦劳则张,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在缓解期间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太极拳、智能气功、散步、游泳等健身活动,增加肺活量,促进气血旺盛和流通。
白细胞减少症的自我防护
一般情况下,白细胞减少症出现在化疗后1~2周,常于化疗后2~3周恢复。因此,在化疗治疗过程中,应该遵从医生安排定期检查血象,至少1~2次/周。如果出现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及家属应该配合医生做到以下几点,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1. 注意口腔、会阴及皮肤清洁卫生。
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室温、湿度适宜,要控制亲友的探访,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疲劳。
3. 避免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必须外出最好戴口罩。
4. 如果发现白细胞数低于3.0×109/升,严格按医嘱服用升白细胞药物,定期复查血象。鲨肝醇、利血生等是临床常用的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必要时还需要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便尽快恢复白细胞数量,避免发生感染。
5. 如果出现感冒、乏力、全身酸痛、发热等化疗后感染症状,应尽快就医,针对感染性质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的原因
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白细胞的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为此健康的人群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内脏,可以常常做定期检查。日常生活中少接近放射性线或苯的工作物品,对有可能引发白细胞减少的药物一定要谨慎处理,慢性白细胞者如果长期随访若血象稳定可不必服药。避免过度的工作,加班,注意天气的变化,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
化疗后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白细胞减少症。由于目前化疗药物的选择性不够强,它就如同治疗肿瘤的双刃剑,既对疯狂倍增的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也对体内增殖迅速的正常细胞也有毒害作用,比如体内快速增殖的口腔黏膜细胞、头皮细胞、白细胞等,导致口腔溃疡,脱发以及白细胞减少症。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升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临床上表现为乏力、肌肉酸胀、低热、食欲下降、嗜睡等症状。白细胞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免疫细胞,可以直接消灭外界入侵的病原菌,一般情况下,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会升高,机体会调动免疫系统防御病菌的侵害,如果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当外界病菌进入人体,就很容易造成感染后果,轻者出现感冒、肺炎,重者导致败血症。
白细胞减少症治疗
病因治疗
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应立即停止接触。继发性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经过治疗病情缓解或控制后,粒细胞可以恢复正常。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防治感染
轻度减少者不需特别的预防措施。中度减少者感染率增加,应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并注意保持皮肤和口腔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病灶。粒细胞缺乏者,应考虑采取无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感染者应行血、尿、痰及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影象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在致病菌尚未明确之前,可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待病原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若3~5天后无效,可加用抗真菌治疗。病毒感染可加用抗病毒药物。
升粒细胞药物
造血生长因子,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粒缺患者疗效明确,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并增强其吞噬杀菌及趋化功能。常用剂量为2~10ug/(kg·d),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肌肉骨骼酸痛、皮疹等。
碳酸锂有刺激骨髓生成粒细胞的作用,常用量为:0.6~0.9g/d,副作用为轻度胃灼热感、恶心乏力等,肾脏疾患者慎用。
免疫抑制剂
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和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所致的粒细胞缺乏可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则不宜采用。
白细胞减少症的护理措施
白细胞减少症的护理措施
白细胞为体内抵抗和消灭外来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物入侵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主要成份是中性粒细胞。 当白细胞减少时,容易导致致病物的侵入,出现多部位多次感染。
当今无特效升白细胞药物,因此有必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不必过多依赖药物治疗。
对于有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抗肿瘤药物、解热镇痛药,应特别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一定要服用须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血象,切忌自作主张,大剂量长期使用。
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化学及放射线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白细胞减少发病率逐渐增高。对于密切接触放射线和苯的作业人员应加强劳动保护、定期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和预防为主的目的。
发生粒细胞缺乏症需立即住院治疗,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和配合医生护士做好、口腔、皮肤、会阴部护理是关键,该病虽来势凶险,应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当今医疗护理水平下,层流病房、造血生长因素、成份输血和多种抗生素等早期治疗下,病人多能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护理措施,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护理白细胞减少症,而且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多休息,多吃蔬菜水果。
白细胞减少症食疗方
一、饮食
食疗方:
二、黑木耳红枣粥
黑木耳30克,红枣20克,粳米,黑木耳水发后撕成小块,红枣沸水泡洗后去核切了,加精渍20分钟,木耳与粳米同煮成粥,调入枣丁,红糖,再煮20分钟。做早晚餐或点心服用。
三、紫河车粥
鲜紫河车半个,瘦猪肉250克,生姜10片,糯米100克,将胎盘的筋膜血管挑开,去瘀血后与瘦猪肉洗净切块,生姜切丝,与粳米同煮为粥,粥熟后加葱、盐、少许调味品。每周2~3次服食,连服20次。
四、其他
处方为:(1)黄牛肉(去筋、膜切片)100雌,洗净,置高压锅内,加黄酒适量,密封,文火煮烂。(2)山药(盐炒)、莲子肉(去心盐炒)、茨警、小茴香(炒)各250克。共研细末。(3)红枣250克,煮熟去皮核。最后将上述3者放在一个容器内,搅拌均匀,如膏状,再在饭锅上蒸一次,即可服用。每日早晨、下午可当点心服食,每次3~5匙。健脾益气。适用于脾气不足型白细胞减少症。
黄茂母鸡汤
生黄茂,鸡血藤30克,大母鸡1只(乌骨,乌肉,白毛者佳)。将1只健康母鸡杀死,取其血与黄茂、鸡血藤2药和匀,并将其塞入,去净鸡毛及鸡肋(留心、肝、肺及洗净的鸡内金)的鸡腹腔内后缝合腹壁,以水适量,不加任何佐料,文火煮肉熟,食肉喝汤,每隔3~4日吃一只。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宜吃食品:
羊肉
为温补性食物,能益气补虚,有补益强壮作用。元代医家李杲曾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症兼有阳虚怕冷者,食之尤宜。
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
白细胞减少呈慢性病程,其症状以乏力、头晕最为常见,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畏寒、腰酸、心慌等症状。若白细胞减少由于严重感染所致,则有高烧、恶寒、身体发酸等症状。但大部分人患者不一定发生感染或不出现明显症状。在粒细胞缺乏时,多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多汗、咽痛,感染部位常呈迅速进行性坏死,可继发败血症而弓起死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常在(2~4)x109/L;而粒细胞缺乏时,白细胞多在2x10%/L以下,粒细胞明显减少,甚至只剩下1%~2%或完全消失。骨髓检查多无变化。
白细胞减少症的原因
长期熬夜,不良卫生习惯、精神抑郁、食欲、睡眠障碍、免疫力下降等,均致白细胞减少。染发剂中的苯二胺接触皮肤,通过头皮可以进去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长期反复作用于造血干细胞,严重时可导致干细胞恶变,引发白血病,危及生命。
(1)药物因素: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很多,主要有抗癌药、氯霉素、磺胺类消炎药止痛片,治疗甲亢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等。
(2)感染因素:很多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血细胞减少,如伤害、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肺炎、粟粒性肺结核等。
(3)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接触放射线:如接触X线、钴60、磷32等。
(5)其他: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特别是伴有脾肿大者。
白细胞缺乏症的传统治疗主要是采用刺激白细胞生长的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药物。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另外,有感染者必须及时采用药物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