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闹脾气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宝宝爱闹脾气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最糟糕的3大做法:
面对宝宝情绪反应激烈易变,负面情绪增多,家长的一些错误做法很容易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提醒各位家长最糟糕的3个处理做法。
1、迁就型
当宝宝因为想要橱窗的玩具而大哭大闹,或者因为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便在那里满地打滚,家长受不了宝宝的这种消极情绪因而全盘满足宝宝提出的要求:“好吧,妈妈答应你,但就这一次哦!”像这种心软的做法即使能够很好地暂时堵住宝宝的嘴,但下次的情况将会变得更难收拾,因为宝宝被你宠坏了!
2岁宝宝最大的心理特征就是自我中心,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总是无条件地满足他提出的需求,只会让宝宝更难从自我的圈子中出来。以后遇到小挫折或者不被满足的事情,就很容易激起他极端、消极的情绪,家长除了继续迁就、妥协以外,就再无办法了。
2、压制型
或者你已经被宝宝弄得很厌烦了,因此愤怒地呵责或者严厉地批评、惩罚他。这种做法似乎立竿见影,宝宝很快便闭嘴了。“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出门让坏人拐走你”“你再闹我就打你屁股”,宝宝受到恐吓感到害怕,自然会放弃消极抵抗。
但是粗暴地抑制宝宝的消极情绪容易传递出“爸妈不喜欢我”的信息,宝宝长大以后很容易会有更激烈的逆反心理。用强硬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很容易激起孩子更强烈的情绪冲突,导致更大的亲子矛盾。
3、放任型
一些家长在宝宝闹情绪的时候,采取放任不管的措施。任凭宝宝尽情发泄情绪,直接把宝宝搁在一边,继续做自己的事情,等到时间长了哭闹累了或者宝宝自觉没有效果,就自己乖乖放弃了。
爸妈的这种做法会让宝宝产生无助感,认为自己对爸妈来说不重要,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因而容易自我价值感低、自信不足,甚至可能造成宝宝以后对事情不积极,对他人不信任的心理。
家长这3种行为看似效果很好,但其实宝宝的消极情绪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不利于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同时会影响亲子关系。在此小编给各位家长一些小贴士,帮助调整宝宝的消极情绪。
贴士:2岁宝宝的情绪指南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家长可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想法,在生活中不断反思,尝试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和方法,效果或许会很不一样哦!
第一步:接纳并安抚宝宝的情绪
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宝宝的哭闹家长可以选择蹲下来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因为妈妈不肯给你买这个玩具,你想哭的话就哭出来吧”。家长先让宝宝释放出心中的消极情绪,并真诚地告诉他你了解他的感受,给他一个拥抱或者摸摸他的头,用轻柔温暖的方式来安抚好宝宝的激烈情绪。
第二步:讨论他的感受,让他学会理解
在宝宝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家长可以尝试和宝宝沟通,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没有实现宝宝的愿望,宝宝很不开心,但并不是你喜欢的都能带回家。”家长应该让宝宝知道不是他喜欢的都能得到,让宝宝逐渐学会理解他人。
第三步:告诉他下次该怎么做
家长可以教导宝宝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哭闹、发脾气的方式爸妈不喜欢而且没有用,对于想要的东西,宝宝要学会好好说,告诉妈妈为什么喜欢这个,然后再好好商量买不买。
如何缓解宝宝出牙带来的不适感
1、流口水。在宝宝6~7个月大时,乳牙开始萌出,刺激三叉神经,增加了口水分泌量,加上宝宝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就造成了流口水的现象。应对措施:要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用干净柔软的手帕或纸巾及时擦掉口水。衣领、衣襟要勤换、勤洗。保护宝宝下颌、前胸的皮肤,可垫一块干净的纱布或围嘴等。
2、脸颊发红或长红色斑点。多数是由于唾液与面颊、下颚、颈部、胸部的皮肤接触,导致出现微肿的红色皮疹。应对措施:一旦发现宝宝流口水,要及时擦拭,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爽。勤换手帕,尽量少让唾液和面颊部、胸部等皮肤接触。
3、牙龈肿痛或痒。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长牙疼痛期,一般有牙痛、牙痒、爱啃咬东西等表现。因为牙齿萌出时对牙龈神经造成刺激,宝宝的牙龈便会产生这些不适。应对措施:妈妈洗净自己的双手,用一根手指轻轻地按摩宝宝的牙床,这对减轻疼痛非常有效。
4、爱哭闹、脾气坏。宝宝出牙时会表现得容易烦躁,也是正常现象。当然要首先排除宝宝是不是缺钙,因为缺钙也会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等症状,最好带宝宝到医院查一下微量元素。应对措施:出牙期宝宝哭闹、脾气坏,家长要温柔地安抚,多花些时间陪他玩耍,让宝宝专注于游戏中,以分散注意力,减轻不安。
5、睡不安稳。出牙期的确会心火旺,如果再加上天气热,身体内部有火气、容易上火,心情烦躁,自然会睡不安稳。出牙前后有些情绪上的波动一般也是正常的。应对措施:只能等宝宝的牙齿顺利长出来才能缓解,晚上大人陪着宝宝睡,摸摸宝宝的小手、拍拍后背,让他心平气和些,相对会睡得安稳些。
6、发烧、拉肚子。有的宝宝在长牙时,发烧次数会增加,但这不是绝对的。长牙本身并不会造成发烧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长牙阶段,宝宝的牙龈会痒,喜欢咬东西,如果咬到不清洁的东西就可能造成喉咙或胃肠道感染,引起发烧或拉肚子。一些宝宝还会因为唾液性质和数量产生变化而导致胃肠反应,引发呕吐和轻微的腹泻。应对措施:平时可以给宝宝多喝点温热的水,多吃蔬菜和水果。由于宝宝胃肠功能调节性差,一旦喂养方式发生改变,受到病菌侵袭,就容易诱发腹泻。如果宝宝有发烧、拉肚子的现象,建议进一步检查确诊,找到腹泻原因才能对症治疗。
宝宝哭闹不吃奶是怎么回事
1
宝宝哭闹不吃奶是怎么回事:进入厌奶期
宝宝哭闹不吃奶可能是到了厌奶期。所以才会出现,宝宝一喂奶就出现哭闹的情况。
厌奶期是什么:
厌奶期在婴儿是很常见的现象,常发生在两个时期。有的新生儿喝奶量一向正常,到2、3个月大,突然喝奶量减少,但活力、体重都正常,无任何病态。这主要是在2、3个月前吸奶是种反射动作,只要给予奶水就喝,但是之后就会按身体实际需要和食欲来调整奶量,所以食量可能会变少。
处理方法:
1、爸妈需要特别注意宝宝的饮食状况,避免造成生长发育不良的状况。
2、若宝宝厌奶状况严重到影响其健康,亦可请医生开立药物,帮助宝宝的肠胃蠕动、增加食欲。
2
宝宝哭闹不吃奶是怎么回事:宝宝胀气
宝宝哭闹不吃奶还有可能是宝宝出现胃胀气,肚子不舒服。
胀气的原因:
1、 除了奶制品原本就容易造成胀气现象外;
2、 胀气的原因也可能来自于喝奶的过程中,因奶瓶孔过大或是姿势不正确,导致吸入过多空气,致使宝宝产生胀气的不适感。
处理方法:
家长可以经常帮助宝宝按摩腹部或者阻却导致胀气的原因,宝宝的哭闹不吃奶即可获得改善。
3
宝宝哭闹不吃奶是怎么回事:后天疾病
宝宝哭闹不吃奶有时候是因为疾病导致的。
例如:
感冒、肠胃炎,或者是宝宝有过敏体质,都可能致使其食欲受到影响。
处理方法:
1、这种状况会随着疾病好转而逐渐获得改善;
2、只需注意生病时期应把握清淡饮食的原则。
4
宝宝哭闹不吃奶是怎么回事:先天疾病
宝宝哭闹不吃奶,家长还需要排查先天疾病,部分先天性疾病如心脏病、海洋性贫血…等,都有可能会造成宝宝食欲不佳,出现一吃奶就苦恼的情况。
解决方法:
1、家长应该定期带宝宝去医院做体检,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2、尤其是先天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5
宝宝哭闹不吃奶是怎么回事:心理因素
宝宝哭闹不吃奶还有一个常见的生理性原因,就是宝宝心理因素。
常见情况有:
1、 进食时间不规律;
2、 妈妈会用打骂的方式督促他吃饭;
3、 外出玩耍太过兴奋,不能安静吃奶。
处理方法:
家长应该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规定的时间喂奶吃饭。
6
宝宝哭闹不吃奶注意事项
对于宝宝哭闹不吃奶这个问题家长需要引起注意:
1、放下焦虑的心情,仔细观察孩子。如果孩子哭闹不吃奶只是不爱喝奶粉,但喝水、吃母乳正常(许多孩子此时为混合喂养或仍有少量母乳),此时就不要太着急。这也许是给孩子一个自我调整的好机会。
2、研究表明,此种情况可能与孩子的肝肾功能发育相对不成熟有关。新生儿对奶中蛋白质的吸收会较刚出生那几天增加,但肝肾功能相对不足。长期超量工作,会使肝肾“疲劳”,需要适当地“休息”与“调整”。因而,就出现了进食牛奶减少的情况。
3、此时如果孩子仍吃部分母乳,可增加喂母乳的次数,还可以给孩子换换口味,如:换换奶粉品牌,把奶粉冲调稀一点或加一点点米粉等。一般不主张强迫孩子进食。
新生儿睡醒哭闹怎么办
先给孩子喂水
当宝宝刚睡醒,不要急着让他吃奶或者吃饭,这时候孩子即使饿了,也吃不下去,如果硬是让孩子吃,会引起他的哭闹的。应该先给他喂些白开水,以补充睡眠时流失的水分,还能润肠通便。
适当轻轻拍打孩子
孩子刚睡醒了,身体会感觉不舒服,可能是睡觉压到胳膊了等等,这时家长可以轻轻的拍打拍打孩子,让孩子全身放松,慢慢的孩子就会感到舒服一些了。
温柔语言抚慰
当孩子刚睡醒,不要大声的和宝宝交谈,因为宝宝刚刚从梦中醒来,不一定遇到什么情况,如果孩子没有睡够,是很烦躁的,所以家长应该低声细语的和宝宝说话,语言尽量温柔一些,这样孩子就不会哭闹了。
玩具吸引
如果孩子醒来不断哭闹,有可能是感觉没有可玩的,这时家长应该尽快的拿来他平常喜欢的玩具,孩子一看到玩的,就能忘掉刚才的烦恼,慢慢的就能适应了。
多鼓励孩子
如果孩子醒来不高兴,想哭闹,家长要及时的鼓励他,说“宝宝最棒了,刚才做梦了吗?没事的,爸爸妈妈永远在你身边”等等,这样宝宝就很有安全感了,不会再害怕了。
检查身体是否不舒服
孩子起来就哭闹,首先来检查是否孩子身体不舒服,有无发烧、头晕、肚子疼。因为孩子身体不舒服也会哭闹哦,这是第一件和确认的事情。如若有不舒服就要带孩子就医。
注重平常的行为教育与心理辅导
孩子起床爱哭闹其实和我们的日常教育分不开,我家大宝白天一直是奶奶带的,晚上回去我才接手,家人有时候对她发脾气,开骂批评,她学得特别快,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习惯了,这时候,耐心指导,还要和家人沟通,不能在宝贝面前乱发脾气了。
怎么应对宝宝啼哭方法
洗澡时发脾气——贴近水面就不合作了,手拍脚蹬,弄得一脸的眼泪、水珠、肥皂泡。
原因:如果宝宝曾在洗澡时碰到不愉快的事,就会害怕洗澡。比如,水温不对劲:宝宝的皮肤娇嫩,对水温的感受和大人有很大的差异,妈妈觉得够热,宝宝就觉得烫了。被洗澡水烫过,宝宝就会在下次洗澡时发脾气。害怕或者受惊:宝宝突然被脱光衣服、放进陌生的水里,紧张不安在所难免。有的妈妈把肥皂或者沐浴液直接往宝宝的身上抹,要么硬硬的,要么凉凉的,弄得宝宝一惊一乍,感觉不好。
对策
1、小心调试洗澡水的温度,不要忽冷忽热,不要用手试水温,最好准备一个温度计,或用胳膊试水温。
2、给宝宝裹一块大毛巾入浴吧!那样会消除宝宝的紧张,宝宝就会很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妈妈,妈妈托宝宝身体的手也不那么容易打滑。
3、用手抹肥皂或沐浴液,再往宝宝身上软软地暖暖地抹。宝宝喜欢妈妈抚摸。
粘人,不抱就嚎啕大哭——4个月的宝宝变得爱粘人,老是吊在妈妈身上,不抱就哭。
这个现象很普遍。这是4个月大的宝宝刚刚学会向妈妈撒娇。不必担心会养成哭着要挟大人抱的习惯。育儿专家说,受到充分搂抱和爱抚的宝宝,以后反而哭得少,不缠人;不大被关注的宝宝,情绪焦躁,更易哭闹。哭闹撒娇是这个月龄宝宝建立信赖的基础。这就需要大人的耐心了。不过,妈妈也不要勉强自己的双臂,酸疼的时候也可以不抱。
对策
1、除了抱,不妨用眼神安慰宝宝。妈妈来到他的身边,温柔地微笑着看他,轻轻地和他说话。宝宝看到妈妈的笑脸,会比较安心,哭泣也许就会停止了。
2、用玩具逗宝宝玩。
3、录下宝宝哭闹的声音,让他自己听。
疲倦以后蛮不讲理——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似乎猫咪甩动尾巴都能招惹他敏感的神经。
原因: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劳累一天回到家的时候,特别容易发脾气,因为身体上的不舒适,比如饥饿、口渴、疲劳,会影响脑神经的正常活动,心情也随之烦躁不安。宝宝也一样,而且他们比成人更容易疲劳、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差。
对策
1、留意一下一天中有哪些时段,或是哪些特定的事情容易引起孩子发脾气,尽量避免。
2、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提起一些具体的建议,鼓励她做一些别的事。如:“要不要听你喜欢的儿歌?”“看电视,怎么样?”你建议的应该是孩子轻而易举就能做、而且喜欢做的事。
3、如果这些都不起作用,就将她带到房内别的地方,让她一个人呆一会儿(2-3分钟),然后马上回来问她:“现在听话了吗?”。如果不行,再试一次。
4、当她恢复平静了以后,找一件事比较能专注注意力的事让她做,如涂色。
生病以后的“小难弄”——病中像猫,病后像虎,稍不顺他意就“作”了起来。
原因:父母通常心疼病中的孩子,嘘寒问暖不说,还有求必应,于是,孩子就被“宠”坏了。他当然不会明白那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只会觉得“为什么昨天可以,今天就不行了” ,两个字:委屈。
对策
1、对病中的孩子当然要细心照顾,但没必要做特殊化管理,平时怎么样、病中也怎么样。
2、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妈妈来抱抱你,好不好?” 让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用双手抱住他,千万要温柔一点!如果必要的话,用你的双腿夹住他的腿,防止他乱踢。轻轻抚摩他,让他安静下来。记住,许多发脾气的小孩子在受到身体爱抚后,往往很快会停止哭闹。
3、音乐具有安定情绪的作用,像舒曼《莱茵》、 萨拉萨蒂《吉卜塞之歌》、李斯特《爱之梦》第三曲、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舒伯特《小夜曲》、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都适合发脾气的孩子听。
长牙期间脾气大——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乱咬乱啃,不给就大闹;晚上也睡不太平。
坚硬的牙齿顶开柔软的牙龈软组织,慢慢长出来,确实是件很难受的事,那又痒又痛的感觉让宝宝的脾气变坏。大人可要了解宝宝。宝宝抓什么啃什么,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里咬,就是为了对付那痛痒。玻璃制品、有锋利口和尖口的东西绝对不能放在宝宝的身边,避免发生损伤宝宝双唇和口腔的危险。万一宝宝把危险品放入嘴里,大人不要凶巴巴地到他嘴里去挖,那样也很危险。
对策
1、捏住宝宝的鼻子,宝宝自然就会张开嘴巴,乖乖地让你取出那些危险品。如果宝宝很委屈,你应该用表情和语言耐心解释。
2、给宝宝吃一些烤馒头、面包干和饼干,这些食物硬中带脆,宝宝咬起来比较过瘾,入嘴也易化,易吞咽。这不仅能止痒,还能促进牙床骨的发育,摩擦牙龈,帮助乳牙的萌出。
3、市售的婴儿啃咬器也可以试试。
4、没有办法让宝宝半夜停止长牙,爸爸妈妈只能调整心态,辛苦一点了,还有就是抓紧时间睡。
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宝宝11个月,脾气变大,稍不如意就尖叫,大哭大闹。
宝宝脾气大,象征着他“自我”意识的萌芽。有的宝宝发育好,10个月时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可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脚不会走路,手不能灵活地运用,挫折多多,心儿烦烦,于是脾气就大大了。我们要理解宝宝。有时环境嘈杂,也会让人脾气变大,宝宝也一样。另外,大人也不要老在家里大声说话,喧哗吵闹,宝宝是会学样的。妈妈说话轻声慢语,宝宝说话也不会粗声大气,又叫又喊。
对策
1、不妨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散步,公园的草地,住宅区的小树林,安静会使宝宝感到舒适,情绪也会慢慢平静下来。远离嘈杂,对宝宝的身心健康,改善脾气,都是有好处的。
2、再温柔的妈妈,也会有生气恼火的时候。妈妈正在气头上,不妨离开宝宝一会儿,让家人照顾或者把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玩一会儿。妈妈朝宝宝生气发火,打骂叫嚷,会让宝宝感到极度害怕。这种惊吓很可能留在宝宝的记忆中,影响他的性格。
在商店里发脾气——耍赖、坐地、哭个没完,你怎么尴尬,他怎么来。
宝宝在商店、玩具店大庭广众之中发脾气多半有两个原因:
?找个借口发泄。宝宝在商店特别是玩具柜台前发脾气,有时候并不真的是要大人买玩具,而是找个借口发泄罢了。最多见的是累了,饿了,渴了,在喧闹的环境里呆得太久了。因为这些原因发脾气,我们往往可以观察到前兆,譬如,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对人对事都不感兴趣,嘴里哼哼唧唧,发出哀求的声音。这时候,我们应该引起注意,尽早把孩子带离人多嘈杂的环境。
对策:
万一来不及了,大人也不要当场发脾气。冷静地把孩子带到僻静的地方,让孩子尽情地发泄,你则不必担心周围的目光,也不会恼羞成怒。
?要挟软弱、爱面子的大人。孩子在玩具店里哭闹、耍赖皮,根子在平时。孩子应该遵守的规矩常常因为各种借口而“破例”,好说话的妈妈多半是孩子钻空子的对象。孩子一次次尝到甜头,结果助长了他的任性,大人变得没威信。吵闹、耍赖成了孩子要挟大人的好办法。
对策:
面对孩子的耍赖皮,使性子,我们只能断然拒绝。一开始会很困难,但以后会有意想不到的顺利,关键是你必须坚定不移。把赖在玩具柜台前踢腿打滚的宝宝扛上肩,任他叫喊挣扎,尽快走出人群,找个僻静的角落放下他,对他说:哭完了,我们回家。
餐厅里的噪声制作者——大哭、尖叫、摔碗筷,让你彻底没了食欲,还要受周围顾客的侧目。
原因:一个哭闹的孩子其威力不比酗酒的醉汉弱,真的会让忙碌的餐厅暂时停顿下来。在餐厅发脾气的原因其实和在商场里相类似,唯一的不同在于,你周遭的这些人是花钱出来吃饭的。如果你的小孩开始不受控制,他们还是必须付费。所以一定要迅速想出对策。
对策:
1、要去餐厅之前请先预作准备,随身携带活动盒,或是孩子可以玩的一些小玩具,也要带2至3样小点心和孩子喜欢的饮料。出发前先告诉孩子你们要去什么地方,在那里应有的行为举止。当孩子知道你的要求时,他们可以做得比较好。如果孩子够大,可以玩假装你们是某个故事里的家庭要出去吃饭的游戏,在车子里讨论他们在餐厅会如何表现。
2、假如孩子开始烦躁,就找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但要移走那些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小物件,防止孩子用东西砸人。如果在餐点送上来之前还有点时间,可以带孩子散散步,因为坐在高脚椅上是很不舒服又无聊的。
3、如果孩子看起来快要发脾气或是要放声尖叫了,最好赶紧带他到安静的地方。有时候短暂的场景改变就足够浇熄孩子的怒火,而让你们能回到桌边用餐。
4、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你或许不想元气大伤,那么将菜打包,回到家后,想想自己哪里做错了:是不是太晚吃?等得太久?菜上得太慢?是不是忘了带让孩子玩的东西?了解引发脾气爆发的原因,事先作好准备,才能确保下次有个愉快的用餐经验。
孕期生活中饮食起居处处皆胎教
饮食:饮食要规律,别挑食,保证一日三餐,营养均衡,定时定量。怀孕后,有些孕妈妈常常到了用餐时间会觉得没胃口:而另外一些的胃口却出奇的好;还有的孕妈妈孕期会对一些有特别气味的食物难以接受,比如不喜欢吃芹菜、蒿莱等蔬菜。其实,孕期这种 “不喜欢”,都有可能直接传递给宝宝,在宝宝出生长大以后,会逐一反应到他的日常饮食中,或饮食不规律,又或者喜欢挑食等等。
睡眠:睡眠要有规律。不知道你有没注意到,宝宝生下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易养型,这种类型的宝宝生活极规律,早上6点半醒来,晚上10点左右睡觉, 白天很少哭闹,饮食、睡眠都非常按时,而另外一种宝宝则白天比谁都睡得多,晚上比谁都有精神,饮食也是想吃就吃。瑞典的育儿专家认为新生儿的睡眠类型是怀胎十月时由孕妈妈决定的。
心情:保持好心情,别乱发脾气。“易养型”的宝宝,对新刺激的反应温和,看到生人爱笑,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的孕妈妈在怀孕时多半心态平和,日常作息正常而有规律。而那些”麻烦型”的宝宝,容易哭闹,发脾气,他们的孕妈妈在怀孕期间可能工作环境很吵闹,又或者自己情绪起伏比较大,经常担心分娩和宝宝,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中。
小孩长牙的时候会痛吗
一、 流口水
在宝宝6~7个月大时,乳牙开始萌出,刺激三叉神经,增加了口水分泌量,加上宝宝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就造成了流口水的现象。
应对措施:要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用干净柔软的手帕或纸巾及时擦掉口水。衣领、衣襟要勤换、勤洗。保护宝宝下颌、前胸的皮肤,可垫一块干净的纱布或围嘴等。
二、 脸颊发红或长红色斑点
多数是由于唾液与面颊、下颚、颈部、胸部的皮肤接触,导致出现微肿的红色皮疹。
应对措施:一旦发现宝宝流口水,要及时擦拭,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爽。勤换手帕,尽量少让唾液和面颊部、胸部等皮肤接触。
三、 牙龈肿痛或痒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长牙疼痛期,一般有牙痛、牙痒、爱啃咬东西等表现。因为牙齿萌出时对牙龈神经造成刺激,宝宝的牙龈便会产生这些不适。
应对措施:妈妈洗净自己的双手,用一根手指轻轻地按摩宝宝的牙床,这对减轻疼痛非常有效。
四、 爱哭闹、脾气坏
宝宝出牙时会表现得容易烦躁,也是正常现象。当然要首先排除宝宝是不是缺钙,因为缺钙也会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等症状,最好带宝宝到医院查一下微量元素。
应对措施:出牙期宝宝哭闹、脾气坏,家长要温柔地安抚,多花些时间陪他玩耍,让宝宝专注于游戏中,以分散注意力,减轻不安。
总之,除了一些少部分的宝宝,大部分的宝宝出牙一般是不会疼的,但是宝宝总体还会感到难受和烦躁。小编建议新父母们可以用湿润的纱布、磨牙棒等物品,放入孩子的口中帮助他磨擦牙龈缓解他的不适,这样会对他有所帮助。
怎样应对宝宝哭闹
怎么应对宝宝哭闹
请记住你的宝宝只有三种状态:睡觉,安静地醒着和哭闹地醒着。如果他大哭不止,原因有很多。但最可能的原因无外乎就是疲倦、饥饿、孤独、难受——可能是太热或太冷、姿势不舒服或是需要换尿布了。不过你必须接受宝宝有时候也会无缘无故地哭闹,而这种情况往往是让家长最痛苦的。
应对哭闹的办法 任由宝宝哭闹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果宝宝从小就缺乏关爱,长大后很可能会变得非常内向、害羞且不愿与人交往。研究显示如果家长对宝宝的哭闹置之不理,宝宝只会越哭越厉害。另一项调查也发现,如果在头几周无人理睬宝宝的哭闹,那以后宝宝哭闹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把对宝宝的疼爱和溺爱相混淆。在我看来,一个宝宝是再怎么“溺爱”也不为过的。一个6个月大的宝宝需要有人呵护、搂抱并轻声安抚,这并不是为了寻求大人的关注,而是宝宝在学着去爱,去与人建立感情联系——这一点恰恰是孩子未来身心发展的重要一课。我们所谓的溺爱实际上是母亲对于一个哭闹的宝宝所作出的本能反应而已。
长牙的疼痛的症状
流口水
在宝宝6~7个月大时,乳牙开始萌出,刺激三叉神经,增加了口水分泌量,加上宝宝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就造成 了流口水的现象。应对措施:要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用干净柔软的手帕或纸巾及时擦掉口水。衣领、衣襟要勤换、勤洗。保护宝宝下颌、前胸的皮肤,可垫一块干 净的纱布或围嘴等。
脸颊发红或长红色斑点
多数是由于唾液与面颊、下颚、颈部、胸部的皮肤接触,导致出现微肿的红色皮疹。应对措施:一旦发现宝宝流口水,要及时擦拭,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爽。勤换手帕,尽量少让唾液和面颊部、胸部等皮肤接触。
牙龈肿痛或痒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长牙疼痛期,一般有牙痛、牙痒、爱啃咬东西等表现。因为牙齿萌出时对牙龈神经造成刺激,宝宝的牙龈便会产生这些不适。应对措施:妈妈洗净自己的双手,用一根手指轻轻地按摩宝宝的牙床,这对减轻疼痛非常有效。
爱哭闹、脾气坏
宝宝出牙时会表现得容易烦躁,也是正常现象。当然要首先排除宝宝是不是缺钙,因为缺钙也会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等症状,最好带宝宝到医院查一下微量元素。应对措施:出牙期宝宝哭闹、脾气坏,家长要温柔地安抚,多花些时间陪他玩耍,让宝宝专注于游戏中,以分散注意力,减轻不安。
睡不安稳
出牙期的确会心火旺,如果再加上天气热,身体内部有火气、容易上火,心情烦躁,自然会睡不安稳。出牙前后有些情绪上的波动一般也是正 常的。应对措施:只能等宝宝的牙齿顺利长出来才能缓解,晚上大人陪着宝宝睡,摸摸宝宝的小手、拍拍后背,让他心平气和些,相对会睡得安稳些。
宝宝脾气大怎么办,教你几招应对自如
一、宝宝脾气大,是谁在作祟
如果不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宝宝脾气异常,基本上就是以下集中情况导致的。
☆ 宝宝脾气大是没吃对
最新研究证明,儿童情绪不稳与饮食有关,一些儿童脾气暴躁可能祸在饮食。具体原因是:
1.饮食中含钙量少 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脑神经有充足的钙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则会情绪不安,易激怒、周身无力。
2.饮食糖分过量 食甜点、饮料,会使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脏必须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副肾素分泌过剩,从而引起烦躁、发怒、情绪不稳。
3.B族维生素缺乏 糖分摄入过多,要变成热量,必须消耗B族维生素。如果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就会造成精神亢奋,情绪失控。
4.维生素C缺乏 精神经常紧张要消耗维生素C,饮食中如维生素C不足,脑神经机能就会降低,也会造成情绪不稳。
☆ 宝宝脾气大是心理需求
孩子发脾气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婴幼儿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的认识,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因此,当宝宝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比如摔东西或是拉妈妈的头发。但是这样的行为只能是偶尔出现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宝宝惯有的一种习惯。
☆ 脾气大是两岁宝宝毕经阶段
两周岁左右的宝宝普遍存在一个心理成长过程,其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摔玩具,和小朋友闹别扭就挥起小拳头。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是几乎所有的宝宝在两周岁左右都会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只是有些宝宝表现的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
☆ 宝宝脾气大是在要求更多的爱
在情感上感到饥饿的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都比较弱。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却不知怎么表达。有的孩子为了引起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会故意做出一些表现异常现象,像咬人、打人、撒谎、哭闹等行为。有攻击力倾向的宝宝并不一定都是个性强悍的,反而是因为内心比较脆弱,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罢了。
☆ 宝宝脾气大是爸妈的溺爱
有的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只要孩子一发脾气,便会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天长日久,孩子揣摸透了大人的心理,便会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大人,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二、 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的“大脾气”
1、对小儿反抗期的宝宝要有耐心,不要强迫
国外的研究机构进行追踪研究,结论是有反抗精神的儿童,长大后能办事果断、有个性和意志坚强的人。因此,对小儿反抗期的行为表现父母们不要横加指责、干涉,要因势利导,尊重他们的主张,支持和帮助他们干他们想干的事情。
其次,要对他们有耐心,不要强迫命令,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转移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当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也要敢于说“不”,不能一味顺从,重要的是要使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对今后健康的心理发展很有好处。
2、坚持原则冷处理,宝宝情绪稳定后再教育
宝宝发脾气时,不予理睬,待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再和他谈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家长要有原则性,一定要一直坚持这么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懂得,父母坚持的事情不会因为自己而改变,发脾气是徒劳的。或者也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吸引孩子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内容,待情绪稳定后再加以教育。
案例示范1:宝宝丢了某个喜欢的玩具或者对离开奶奶家很不舍而哭闹,试着先不要管他,任他哭闹好了。如果宝宝一发脾气父母就屈服,那是在向他传达一个信号,那就是挤眼泪、丢东西是达成自己愿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对待“缠人”宝宝要更温柔
案例示范2:周末在爷爷奶奶家或者到其他小朋友家做客,要告别的时候,小家伙总会依依不舍并打闹一场。父母们可以适当延长宝宝向某人或者某事物说再见的时间,让他在心理上有缓冲阶段,而不是粗暴的突然终止他的好心情。在睡觉的时候提前告诉他,让他跟那些玩偶说再见;在离开奶奶家的时候,提前跟他说:“宝宝,过一会我们要回家了,下周我们再来奶奶家好不好”。
3、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家长应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解决一些问题,并适当给予一些指导;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向他说明,为什么不能满足他,或者是用别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暂时忘掉自己的要求。
4、家长需要反省 你是否火上浇油
当宝宝发脾气时,你是不是忍不住打骂他或溺爱他,这些都会给宝宝错误的认知,或者火上浇油,让他更加反抗。作为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脾气暴躁而打骂他们, 要给予朋友式的帮助、关心和安慰。可用幽默的言语,消除孩子的不愉快心情、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父母怎么改掉宝贝的坏脾气
1.先转移宝贝的注意力
如果宝贝因想要出去玩而发脾气,可以他喜爱的事情先吸引他,转移注意力,如看他最喜欢的动画片等。待宝贝发过脾气后再给以安慰,并加以教育。
2.故意置之不理
当宝贝发脾气时,父母可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宝贝看到发脾气没人理他,过一会儿便自己觉得没什么意思,自然平息怒火。千万不要在宝贝发脾气时向他发火,这样只会火上浇油,使宝贝的脾气更大,也会让宝贝误认为发脾气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以后就用发脾气对付别人。
待宝贝的攻势被削弱后,“乘虚而入”,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这种方法适用于小一点的宝贝,采用这种方法时不能因宝贝的眼泪而妥协,也不要在旁边说赌气的话:“哭呀,看你能哭多久……”
3.父母要先把握住自己
宝贝为什么会不停地提出要糖果、要好吃的东西、要新玩具等要求,稍不满足就大发脾气呢?其实,有时是由于他把父母的心理都摸透了,知道只要自己拼命吵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因此,父母要先了解宝贝的需要,认真考虑后再决定是否答应他的要求。
如果决定“不行”,那就是“不行”,而不是“可能不行”。但如果要求合理,又能够办得到,就应该答应宝贝的要求,一味地拒绝或迁让都会产生不好的作用。如果在第一家商场拒绝了宝贝所要的东西,到了第二家商场,宝贝可能又会纠缠不休,但也不能因此而又答应,否则会强化宝贝的行为。
4.不要对宝贝让步
一旦父母告诉宝贝的决定,就要坚持住。即使宝贝又哭又闹也不要让步。比如,正在超市付款台交费时,宝贝看着琳琅满目的诱人商品,不停地闹着要买。当父母同意给他买一块泡泡糖正准备付款时,宝贝又吵着要棒棒糖。父母决不能动摇,让步只会进一步助长宝贝利用哭闹要东西的习惯。
5.父母要坚持意志
父母的意志是改掉宝贝在公共场合闹着要东西的最好方法。比如,父母带宝贝在餐馆里吃饭,宝贝对其他盘子里的东西碰也不碰,却一连吃了3个蛋卷。当他还想再吃,父母却告诉他没有了,于是他就发起脾气来。如果宝贝不肯听父母的劝告,就带他离开餐桌,待在汽车上或什么地方,直到他不发脾气了再让回来。如果宝贝哭闹得父母不得不带回家,要尽快再找一个时间到餐馆吃饭,但要把不听话的宝贝留在家里(当然是有人照看),在下一次全家出去吃饭时再带他去,给他一个证明自己已经改掉坏脾气的机会。
6.父母说话要算数
当宝贝发脾气时,有些父母为了赶快让宝贝平息怒火,经常给宝贝许愿,如你好好穿衣服,我就带你去游乐场;你好好吃饭,我就给你买个大玩具等,然而仅是说说而已,待宝贝怒火过去并没有真正兑现这些话。所以,常会听到宝贝说“妈妈说话从来不算数”或“爸爸总骗人,别听他的”等,试想,这样的宝贝能听父母的话吗?因此,父母要注意“说话算数”,不仅包括对宝贝的许诺,也包括对宝贝的要求。而且,父母自己也要做出榜样,要求宝贝做到的,自己应先去做到。
7.让宝贝逐渐认同父母的要求
当宝贝因无理要求未满足而发脾气时,父母不宜立刻与宝贝对着干,而要对宝贝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进行引导。
比如,先提出让宝贝能接受或容忍的要求,再逐步提高要求,一步步地与所要求的目标缩小差距,最后使宝贝能够接受一开始自己不接受的要求。或在提出某种要求前,先故意表现出自己与宝贝在某些方面很相像,如对宝贝说:“我以前也很懒,后来……”以此缩短引导观点与宝贝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消除或弱化宝贝的防范心理和对抗心理,从而更容易说服宝贝。
注意让宝贝多说是,而少说不是,这样会在无意中形成潜在的具有肯定倾向的心理定势,使宝贝更容易听从父母的要求。
8.适度惩罚宝贝
对于还未进入理性时期的宝贝来说,不能指望理性说服都能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有时只有采取惩罚的手段,才能使宝贝更为清醒。
当宝贝的无理取闹是针对父母的权威地位,象征性地惩罚没有效果,要真的让宝贝吃点苦头,这也包括“打”。只有这样才能使宝贝深刻体会到,有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从而克制自己。但体罚要注意根据宝贝的年龄、性别有所区别。一般来说,5岁以下的儿童可以适当地给点体罚。父母不要很快地饶恕宝贝,否则惩罚就不起作用了。不过,惩罚程度要因人而异,还要注意不要伤害宝贝的自尊心,也不要在公开场合体罚宝贝。
9.惩罚后进行沟通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是奖励或惩罚之后。受到奖励时,宝贝的身心倾向于肯定方面,最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受到惩罚时,宝贝因惩罚而产生消极甚至对抗情绪,不及时疏导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有些宝贝被惩罚后会“锐气顿减”,显得格外顺从,渴望与父母缓和。这时,父母应尽可能多给宝贝一些爱的表示,如搂抱、亲吻等,以能与宝贝更好地谈话。趁此时机告诉宝贝他为什么被罚,下次应怎样避免,但决不能向宝贝否认体罚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