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教育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打骂教育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一、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有些家长生气时,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还会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二、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3、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5、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6、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8、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打骂孩子的常见原因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时,许多家长的回答都是“不听管教”。其实当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逼自己这样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其实,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孩子。正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的草率表现。一般来说,家长之所以要打骂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专家提出的10个方法。
打骂教育的危害
1)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
2)打骂孩子不考虑孩子的需要与特点,一味地从自我出发,不允许孩子有半点差错或异议,使孩子感受不到亲子之情和慈母之爱,使孩子处于不安和焦虑之中,体力智力发展受到不良影响。
3)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爱和支持,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视、攻击、自信心差等心理问题,并且这些心灵创伤,往往会成为日后不良行为甚至犯罪的根源。
4)打骂孩子造成终生遗憾的事情时有发生,孩子不堪忍受上吊自杀的有之,离家出走的有之,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有之。
5)打骂从表面上可以使孩子暂时克服自己不正确的欲望和控制不正确的行为,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弄不好还可能使孩子养成说谎的毛病,变得阳奉阴违,父母面前不做、背后做。孩子幼稚无知,分不清善恶好坏,也没有坚强的性格,父母就要耐心细致地教他学会分辨,积极地启发和引导。
6)打骂会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杀孩子个性,会使孩子反感、对立,还容易使孩子丧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来顺受,畏首畏尾。长大后不能独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赖他人,容易形成“随风倒”的性格。
7)孩子是父母无能和缺乏修养的表现,还可能引起孩子对父母的蔑视,降低父母的威信。有的孩子在脑子里根深蒂固地形成“你有错,我就打你”的观念后,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孩子,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将来会成为权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8)是对孩子行为后果的一种不良处理方式,父母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但是,打骂本身并未指明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应该的,与之相伴随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极情绪。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适度、适时。
9)打骂教育,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现代的家庭中,应该避免出现。
打骂教育只会摧残孩子身心
中国人历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这种粗暴的家教方式只能摧残孩子的心灵。教育孩子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只能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
2004年11月的一天,武汉一家医院儿科门诊部,一伙人一路跑着抬来了一位少年垂危病人,只见他头歪向一边,脸色苍白,呈昏死状。经医生检查,孩子已经瞳孔放大,四肢冰冷,心跳呼吸停止。
“尽最大力量抢救!”医护人员不忍看到这朵已经十分柔弱的鲜花在他们面前凋谢,迅速对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气管插管等。
一切能够用上的抢救措施都用上了。小孩的心脏在强刺激的作用下,出现过短暂的微弱跳动,但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这个名叫陈军的孩子还是于次日凌晨死亡。
原来前天中午放学时,陈军的父亲陈明汉到儿子就读的小学接他回家吃饭。在校门口等所有的孩子都走光了,仍不见陈军的影子。一打听,陈军早上根本没有去学校。
陈明汉怒气冲冲地刚回到家,儿子也丧魂落魄地跟着进了家门。
“你到哪里游荡去了?敢不上学!”
“到……到17中……”陈军怯怯地回答。
陈明汉怒喝:“到17中去干什么?”
“……” 陈军语塞。
“你的书包呢?”
陈明汉见陈军是两手空空地回到家。
“被扣在17中了。”
陈明汉大怒,命令陈军跪在地上,又用尼龙绳将儿子拦腰三道,五花大绑,悬空吊在暗楼横梁上,然后将门反锁,骑车到17中去找陈军的书包。半小时后,陈明汉提着儿子的书包回来了,门一打开,只见11岁的陈军脑袋歪在一边,瞳孔放大……
“儿子,你听得见吗?爸爸在叫你……”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嚎回苗在整个门诊大厅。
“我有罪,我该死啊……”但是无论陈明汉怎么自责,都没有用了。
教育专家认为:打骂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老话实际上是按父母的意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是向孩子表示:当别人的需要与你的需要发生冲突时,武力(或权力)是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受挫或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这种管教并不能增加孩子的自律。当有人管着的时候,这种孩子常常不敢表达自己,但没人管的时候又什么都敢做。这种教育方式很可能培养出一个两面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已看不到他们身体上挨父母打的伤痕。但在他们的内心,仍然保留着幼年时挨打的痕迹,其后果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莫名的内疚,这种内疚会有不同的表现:性格有攻击性,跟人相处困难,或工作不负责任。幼年的压抑不自信,对成年后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因为打骂已经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身心,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孩子特长的发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爱抚,是教育的实质和精华。”教人首先要教心,在人类精神财富的合声中最细腻、最柔和的旋律实属于心声。
尊重孩子就是要承认他的人格尊严和平等,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
尊重孩子应当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这份尊重不决定于孩子的行动而是对孩子的整体接纳,尤其对暂时后进的孩子更要尊重和相信他的价值和潜能。
尊重并不是不能提出严格要求和批评责备,而是要讲究批评的艺术。
另外,在很多家庭内,打骂完之后孩子仍然会犯相同的错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就是孩子,打只能使他暂受皮肉受苦,而不能让他从根本上明白任何事理。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完全避免打骂教育在自己家里出现。
细数打孩子危害
一、打孩子的危害
1.易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了伤害,因为孩子身体上的骨头还是比较脆弱了,不小心容易出现脱臼或者骨折现象。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打太过于暴力的话,孩子就很容易因此出现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是残缺。
2.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其不利,因为孩子只处于发育阶段,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孩子长期在这种黑暗局面下生活,心理容易出问题。
3.易对孩子的精神造成损伤,导致整天心神不宁。
4.会让孩子潜意识地认为,打人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以后孩子一旦在生活中出现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问题,就会经常通过打人来应对。
5.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会造成影响,经常在孩子的打骂下成长的孩子,由于缺乏肯定,而且长期存在暴力之下,因为智商也得不到开发。
6.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孩子慢慢对打骂有了免疫性,被打成了自己的家常便饭了,所以自然不再害怕,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忤逆了。
7.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会受损害,而且家长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8.特别是在公众地方打孩子的家长,容易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9.会让孩子变得很害怕,觉得这个世界很恐怖。
二、该不该打孩子?
1.孩子犯了错误,该不该打,首先要看看孩子犯的是什么错误,会造成什么影响,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误。
2.打孩子切忌暴力,否则就构成了虐待行为了。
3.打孩子之前,要允许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错能改,否则,打孩子是起不了教育作用的。
4.家长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不要打孩子,这样对孩子有失公平,而且也更容易造成伤害。
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俗话说:“黄金棍子出好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很多人认为孩子的成功是打骂出来的,不打不成器,可事实上,打骂孩子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有的家长打骂孩子不分轻重,甚至部分青红皂白的大骂孩子,让孩子产生憎恨、逆反等心理,对人生的影响很大。那么,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详细的介绍。
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打骂孩子虽然是不好的教育方式,但直到今天为止,还是有不少父母会打骂孩子,始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孩子身上发火。那么,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呢?教育专家指出,打骂孩子不仅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尤其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很难弥补的。
一、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2、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3、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4、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5、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6、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7、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8、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二、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有些家长生气时,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还会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打骂式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落后,最重要的是它会伤害到孩子的身心,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有时候是很难弥补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多学习,多自我反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多动症需要治疗吗?有什么危害?
一、对个人的危害:病情较轻的患者表现有上课不能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会逐渐下降,自控能力较差,不服被人的管束,常常被人歧视。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学习成绩会有明显的下降,功课跟不上,很难读完小学和中学。经常惹是生非,打扰其他人。
二、对家庭的危害:患者学习成绩较差,经常逃学,扰乱课堂纪律,所以经常会收到老师的批评,导致家长羞愧恼火,回到家后对孩子进行打骂。有的还会请家庭教师,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而且对孩子的教育也没起到作用;有的孩子对父母产生仇恨、对抗的情绪,从而影响了家庭的和睦。
三、对心理的伤害:患有此病的患者,心理上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情绪容易激动,态度较悲观,对周围事物的分辨力较弱,缺乏相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上发生孤僻、自卑、时间观念淡化等问题。
四、对社会的危害:多动症危害的介绍中这种危害是较为严重的,儿童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到成人之后自控能力差,容易冲动,脾气火爆,贪图生活享受,犯罪率较高,并且患者会屡教不改成为惯犯,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安定,而且会对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孩子出现了多动症后,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性,所以当孩子出现了多动症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听之任之,要为孩子积极的治疗,因为这将是影响到孩子一生的疾病。
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的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家长要知道的儿童逆反心理形成原因
1.如果孩子做错事,不要过于严厉的教育,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害怕心理,甚至是讨厌心理,你可以在适当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告诉孩子刚才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第一次说教不成功,可以第二次。有的家长对孩子甚至开始打骂教育,这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做任何事情,孩子都非常惧怕家长。
2.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奇心,一些家长平时不注意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往往就会变得特别重要。比如说纽扣的问题,孩子经常会抱着自己不懂的问题问家长,有这样那样的好奇心,家长有的时候不知道,就开始对孩子打骂,甚至认为孩子这种想法是不正常得。这个时候就是孩子逆反心理形成的时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问的都是多余的,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查,不妨给孩子买一本书,或者是帮助孩子查询,然后告诉孩子。
3.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现在不少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同年龄段的孩子强很多,于是不顾他们的喜好,给他们这样那样的东西,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意图。家长锻炼孩子要站在孩子立场上出发,让他们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这样孩子会更有兴趣,家长也要适当奖励孩子。
抽动症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一】中毒因素:化学物质(如铅)的的中毒会给小儿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小儿年龄尚小,身体免疫能力脆弱,中毒后容易伤害致神经系统,让小儿变得痴呆等。有大量证据证实,各种物理和化学因子造成的环境污染可导致儿童的行为改变。【二】心理社会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如经济过于贫穷、父母感情破裂、教育方式不当等均可增加儿童患该障碍的危险性。【三】社会,家庭因素: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等)如老师经常采取打骂,甚至侮辱孩子的教育方法,同学间不团结,经常打架斗殴,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也会导致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况的发生。
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一、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有些家长生气时,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还会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
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二、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3、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5、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6、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8、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打骂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近日,有媒体报道,海口两名11岁的男孩,因怕被家长打而离家出走,好在最后被安全找到了。在中国,很多家长都奉行棍棒教育,孩子稍有不对就打骂伺候,心理专家表示,打骂其实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6月11日晚,海口两名男孩离家出走,直到6月13日晚,两个孩子在失联2天2夜后才终于被找回。据其中一个孩子说,不敢回家,是因为怕被爸爸打。
现在,仍然有很多家长奉行棍棒教育,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但心理学家表示,打骂其实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孩子天生会犯错
著名心理学家于东辉表示,孩子天生就是要从犯错误中慢慢成长的,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而且他们会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成长,犯错就是学习的过程。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不要惩罚,而应该对孩子进行指正和引导,千万不能用伤害孩子的方式来进行惩罚,打和骂更是失败的教育方式。
经常打骂易造成孩子心理阴影
孩子是有自尊心、自爱心的一个独立的人,粗暴的打骂只会使孩子从心理上远离父母,叛逆性增强,亲情减弱。经常打孩子,不仅使孩子受皮肉之苦,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体罚和责骂可以说是最糟糕的惩罚方法,它的特点是处罚立即见效,也许很多家长都应用过。其实这种惩罚会产生很多“后遗症”,如造成心理创伤或为孩子将来出现攻击行为提供榜样等;使孩子缺乏热情,也缺乏对热情的感受力;培养孩子怯懦、畏缩、胆小、怕事、孤独、自我否定等性格;使孩子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可以用武力解决问题;殴打孩子会掩盖过失的本质,让孩子失去了体验过失的心境,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
除了打骂 家长还应该做好这几点
打骂是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作为家长,要做的不是让孩子在暴力下屈服,而是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共同找到最适合的相处模式。
1.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情况时,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引导。
2.有问题时先听孩子解释
在面对孩子违背父母的意愿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是打骂。此时,父母应先冷静下来,先听孩子的解释。当父母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初衷或动机上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自己的负面情绪。
3.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些父母常常拿“恨铁不成钢”来说事,表明自己的良苦用心。正式自己做不到才希望孩子做到更是无稽之谈。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有很多成长阶段的身心表现是十分正常的。父母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阶段,要求要量力而行,即便孩子犯错,也不要拿“放大镜”去看孩子的表现。
4.对孩子放下身段
传统意义上,中国的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纪来行事。对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建议,父母要对孩子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尽量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作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觉得孩子的需求是无理取闹,毫不理解大人工作打拼的艰辛。父母也有自己的好恶和情绪,因此如何对待自己,也要如何对待孩子。
家长可以打骂孩子吗
家长可以打骂孩子吗
1、有些家长也认为,打骂孩子是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就理所应当。然而,教育孩子还是需要讲求方式、方法。打骂教育不可取。
2、不管是什么程度的打和骂(轻微的、温和的,偶尔的、经常性的)都会误导孩子,让孩子产生误解。如果这就是家长对待他的方式,他将会用不好的行为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3、另外,其实家长自己也不知道,对于纠正坏习惯,打孩子究竟能不能起作用。作为一种惩罚方式,打孩子只能将错误行为变成“地下行为”:孩子在父母面前装作很听话,再背后行事。因此,打孩子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效果。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既然法律都倡导家长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那打骂教育还是不可取的。
家长打骂孩子的危害
打骂孩子是自古以来中国父母比较赞成的一种教育方式,因为打骂孩子起到的效果很明显。家长打骂孩子的危害?一起来看看。
1、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孩子遭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打的结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2、会造成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别人的尊重、信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这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之路。
3、导致孩子说谎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为了逃避挨打,往往迫使孩子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但是孩子说的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父母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避免再被父母暴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1、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2、大人的意见要统一
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3、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