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患者预防心源性猝死注意事项
心肌炎患者预防心源性猝死注意事项
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心肌炎导致的心源性猝死也时有发生,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给家人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痛苦。因此,如果一旦发现有心肌炎患者,就要及时治疗,做好防范,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1、及时治疗:患上心肌炎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治疗。心肌炎若不及时治疗,患者的心脏会在受到病毒等致病因子的伤害后,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顽固性心律失常等后遗症,严重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但多数心肌炎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病情都能在数周至数月内趋于稳定。
2、流感来袭,一定要做好防范:心肌炎多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夏季是流感多发季节,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都很容易导致心肌炎的发生。患者一旦发现心慌、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做到心肌炎早防范早治疗,以防导致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
小孩室性早搏怎么办
发现早搏后怎么办?
一、检查引起早搏的原因,如果早搏与过度劳累、吸烟、饮酒、情绪激动有关,只要去除病因,早搏可减少或消失。
二、偶发早搏,症状不明显者,一般不需治疗。
三、频发有症状,且有基础病变,如果早搏频繁,自觉症状明显,或有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等,严重影响心功能或导致心功能不全、甚至有引起更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时,应积极处理,对反复发作者应采取预防措施。
四、有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发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五、无原因的早搏,即基础病变不明者,不能轻易地考虑他们所患的病是心肌炎或冠心病等,以免病人认为真的患了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或冠心病,从而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到处求医,带来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财力浪费。此时,医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猝死的发生而不是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本身,因为这种心律失常并不是致命性的。巴东谭峰源编撰的早搏在患者的精神负担减轻后,有时可不治自愈。 值得注意的是,病人不应该自己到药店买药服用,因为若是偶发室性早搏,乱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时早搏不但控制不好,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治疗,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绝对不能滥用。
六、心肌梗塞后或心肌病病人并发室早,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当同时存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猝死与心血管总死亡率反而显著增加。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应避免用Ⅰ类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β-阻滞剂虽然对室早的疗效不显著,但能降低心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胺碘酮对抑制室早很有效,但应注意可能发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与猝死
猝死, 通常指非预料中的天然死亡。有些平素看起来很健康的人,以及一些尽管有明确的心脏病史,但临床上没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心律失常等合并症的患者,突然发生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随即出现意识丧失等临床表现经抢救或来不及抢救而死亡者,均为猝死。现在一些心脏病专家主张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作为猝死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发病6小时内死亡为计算标准。根据经验,发生猝死患者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猝死的发生率最高。有的学者认为,如果以1小时为限的话,则绝大多数属于心源性猝死,其病因主要为心肌炎、心肌病、急性巨大肺动脉栓塞、巨大动脉瘤破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Q-T延长综合征、冠心病等,以冠心病的猝死率为最高,约占总猝死病人的70%~90%。近年来研究证明,直接引起猝死的原因是原发性室颤。
猝死的原因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猝死进行不同的分类,如临床上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从病理生理改变的角度可将心脏性猝死分为两种类型,即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环衰竭型猝死。本文仅介绍临床角度做出的猝死分型。
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目前多数人接受的有关心脏性猝死的概念是:“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非预见性的自然死亡,患者即往可以患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小时之内。”心脏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长达26年的FraminghamStudy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6]”。
这类患者是死于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突发的心肌缺血造成患者心脏的电活动紊乱,进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多为室颤),此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或复苏失败,就会发生猝死。急性心肌缺血刚刚发病时最危险,急性心肌梗死第1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的概率较24小时后高25倍。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死于发病的第一个小时之内。这是由于突然发生的心肌缺血使患者猝不及防,其心脏电生理活动无法适应这种突发的代谢紊乱,故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这个时间段患者往往没在医院,因此处在生死关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通过自我调整,将逐渐适应这种缺血情况,形成了新的动态平衡(心电重构),加上医学干预措施的应用等,使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逐步下降,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如Brugada综合征、QT间期相关综合征(QT间期延长及缩短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还有某些心肌病等。这类患者大都属于基因缺陷造成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多与家族及遗传有关。这类患者的心脏没有直观的形态和结构异常,故不属于器质性心脏病。只有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方能查出问题所在。多数患者在30岁前后就因心源性猝死而结束了生命。因为心脏搏动是由血清离子(K+离子、Na+离子、Ca+离子等)进出心肌细胞膜内外造成的,故一旦发生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离子无法正常出入心肌细胞,就可能促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进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2.非心源性猝死
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全部猝死的25%。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内科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内源性高血钾)等。
室性早搏的治疗
1、缓解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有可能出现的负作用,不首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该治疗能明确地改善生活质量。
2、预防心源性猝死: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繁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此时,医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猝死的发生而不是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本身,因为这种心律失常并不是致命性的,因此治疗基础心脏病本身或治疗触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比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更为重要。
小儿患病毒性心肌炎会遗害终身吗
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往往是病在小孩心上,疼在父母心口,他们不但心痛,更是担心此病会不会给孩子带来终身遗憾。
现在不妨让我们先看一看两个统计数据:经国内1000余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访,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半数以上经数周或数月治疗即痊愈,约40%的病例经数年后也痊愈,只有极少数重症暴发病例在发病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于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及因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另一组经病毒学证明的85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长达10年的随访中,有63例痊愈(占74.1%),遗留早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轻度后遗症的14例(占16.5%),3例转为慢性(占3.5%),5例死亡(占5.9%)。转为慢性的原因为治疗不及时和未能坚持长期治疗,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衰和猝死。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预后良好,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瘢痕组织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痊愈后与健康儿童完全一样,既不影响生长发育,也不损害智力,更不会带来终身遗憾。因此,患儿父母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而要把精力放在让患儿充分休息、坚持正规治疗、长期随访、防止反复感染与过度劳累、提高免疫能力上。
颈椎病也会诱发猝死
一、多与过度劳累密切相关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心梗目前已高居我国死亡原因第二位,到2030年,我国预计将会有2300万心肌梗死患者。专家表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
医学知识丰富的医务工作者也避免不了猝死的发生吗?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介绍,在疾病面前,医务工作者并没有特殊豁免权。一些重点科室、重点领域甚至已经成为过劳死的重灾区。
体力的疲劳和情绪的紧张会造成人体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加快,久而久之就会使心脏的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再加上现代人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会进一步使心脏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堵塞。除此以外,过度的疲劳和压力还会使人体抵抗力下降,给病毒可乘之机,出现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等,都可能引发猝死。
专家还介绍,猝死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约占猝死的多数。其中,冠心病是最主要病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0%以上。婴幼儿猝死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年轻人猝死以心肌病为主;老年人多猝死于冠心病和脑卒中。
二、颈椎病也会引发心脏病
此外,微信朋友圈里流传一篇文章,称银监会非银部主任表面看是心梗,实际上是颈椎病所致,颈椎病也能引发猝死吗?
专家表示,颈椎病除了头痛头晕、上肢麻木疼痛等一些常见症状外,还常常可以累及心血管系统。由颈椎病引发的心脏不适症状,医学上称为颈心综合征或颈源性心脏病,“当颈椎出现病变时,会压迫到交感神经,从而影响到支配心脏的神经继而引发心脏疾病。但从现实案例来看,颈椎病引发的猝死还比较少见”。
三、猝死并非猝不及防
很多人觉得猝死防不胜防。专家表示,猝死并不是不能预防,发生猝死的很多危险因素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应该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长期熬夜、高盐高油饮食、吸烟、不运动、不恰当减肥、长期腹泻等,都可以成为猝死的诱发因素。”
专家还提醒,原本就有基础性的疾病,如心脏病、颈椎病的患者,在职场拼搏的同时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每年做全面的体检,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和体重。
专家提醒,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例如危险性最大的心源性猝死就是室颤,一旦室颤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就可能发生猝死。在这个情况下,在120到来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病人平躺、安静,不要接受刺激。尽量安抚病人,如果有可能要吸氧,没有氧气的地方要开窗让病人得到氧气的供应。
专家还指出,目前有些宾馆、机场专门配置了用于急救的自动除颤仪,但基本都被锁起来,有时辗转拿到钥匙后,已经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专家表示,看电视剧要有节制,无休止的追剧,会加重心脏负担,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专家介绍,特别是对原本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紧张的电视剧情,很容易让心情跟着大起大落,心血管处在危险边缘,甚至诱发猝死。此外,看电视太投入,身体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久坐不动,也容易引起颈椎发僵、肢体麻木等,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
专家指出,追剧也要有节制。每次看电视以两小时左右为宜,不要通宵达旦。看电视时不要目不转睛,每看半小时到1小时节目后,应站起来活动10分钟左右。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不适合太过惊险恐怖的片子和竞争激烈的体育节目。
心肌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者的第一线药物。前三种药不但可减轻心衰病人的症状,且可改善预后。β-受体阻断剂可抑制心衰时交感神经的激活,延迟心衰病程的进展,降低心衰病人的病死率。新的治疗药物如肾素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中性内皮肽酶抑制剂、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外源性脑钠肽、心肌钠氢交换抑制剂、钙离子敏感剂等均在积极研究中。β-受体阻断药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经典药物。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延迟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程进展。而对于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病人,f -受体阻断药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则是基础治疗药。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内科张雅君
2、安装心脏起搏器:在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心衰的治疗中,安装心脏起搏器是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双心室起搏器适合于室内传导阻滞病人,可使双心室同时收缩。而房室顺序起搏器可形成对病人最为有利的PR间期,有利于预防心源性猝死。积极预防心源性猝死是心肌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均有较高的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安装指征为有不明原因昏厥史、家族性猝死史、心肺复苏存活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诱发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等)。
3、心脏移植:对心肌病引起的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国供体来源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