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区分黄疸和胆囊癌

如何区分黄疸和胆囊癌

黄疸是一种病症表现,也是一种体征,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胆囊癌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简单来说,造成黄疸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所以说出现黄疸不一定代表患者患上了胆囊癌,但患上胆囊癌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黄疸这一症状,下面我们来看看胆囊癌的3个症状表现:

1、右上腹疼痛是胆囊癌发病后很常见的病症之一,通常疼痛感多呈持续性,而且可有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感会向肩膀以及腰背部放射,发病症状常容易与胆囊结石等病症混淆。

2、黄疸更是胆囊癌患者不可忽视的病症,由于癌肿扩散侵犯到胆管,所以会造成胆管梗阻,进而导致黄疸的发生,此情况下就会出现皮肤黏膜泛黄等症状,同时还可伴随身体乏力、消瘦等症。

3、皮肤瘙痒症状常常与黄疸并存,患者还可表现出精神萎靡、出血倾向、腹胀、腹泻等症,患者的体质不同,所以皮肤瘙痒程度也有差异。

胆囊癌晚期临终前症状

胆囊癌晚期临终前症状主要包括黄疸、腹痛、胆道出血、皮肤瘙痒和转移症状等。

1、黄疸:黄疸是胆囊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症状,几乎所有胆囊癌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随着肿瘤的不断发展,黄疸也呈进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属无痛性,少数病人黄疸呈波动性。

2、腹痛:超过半数的胆囊癌患者有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不少患者腹痛发生很早,据临床观察,胆囊癌发病仅3个月便可出现腹痛,且一直延续到临终。

3、胆道出血:晚期肿瘤溃破时,可出现胆道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甚者可出现贫血。

4、皮肤瘙痒:皮肤瘙痒可出现在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所致。

5、转移症状:胆囊癌晚期发生转移时可表现为相关器官症状,如肝转移时可出现肝脏肿大,肝硬化等症象。

综上所述,晚期胆囊癌患者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要避免胆囊癌发展至晚期,应重视预防及治疗。

胆囊癌的症状有哪些

一、症状

1.右上腹疼痛: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并可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

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恶心呕吐亦相当常见,并常有食欲减退。

3.黄疸:由于癌肿的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发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畏寒,发热:多出现于癌肿晚期,25.9%的病人出现发热,并可有高热持续不退。

5.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二、体征

1.黄疸:表现在粘膜,皮肤黄染,黄染较重,多为阻塞性,一旦黄疸出现,病变多已到了晚期。

2.右上腹包块:右上腹可触及较为光滑肿大的胆囊,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时,移动性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可触及到几个肿块,有时触到肿大的肝脏,十二指肠梗阻的包块等,腹部肿物,近半数病例于初诊时右上腹胆囊区可扪到肿块物,有的部分质地坚硬,并可有结节样感,这种块物即为胆囊,偶然由于胆囊管梗阻,胆囊可有积水或形成脓肿,出现胆囊区压痛,并有反跳痛,其体征与急性胆囊炎或梗阻性胆管炎极为相似。

3.消瘦:多数病例表现逐渐消瘦,体重减轻,乏力,呈现恶病体质。

4.转移引起的体征:部分病例锁骨上可触及转移之淋巴结,亦可有乳房等处的转移性肿块出现,晚期病例,可因门脉受压而有消化道出血,腹水以及肝功能衰竭表现。

五大类疾病的综合表现:胆囊癌起病隐匿,无特异性表现,但并非无规律可循,按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恶心呕吐,黄疸和体重减轻等,临床上可将其症状群归为五大类疾病的综合表现:①急性胆囊炎:某些病例有短暂的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心悸病史,提示急性胆囊炎,约1%因急性胆囊炎手术的病例有胆囊癌存在,此时病变常为早期,切除率高,生存期长,②慢性胆囊炎:许多原发性胆囊癌的患者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类似,很难区分,要高度警惕良性病变合并胆囊癌,或良性病变发展为胆囊癌,③胆道恶性肿瘤:一些病人可有黄疸,体重减轻,全身情况差,右上腹痛等,肿瘤病变常较晚,疗效差,④胆道外恶性肿瘤征象:少数病例可有恶心,体重减轻,全身衰弱,以及内瘘形成或侵入邻近器官症状,本类肿瘤常不能切除,⑤胆道外良性病变表现:少见,如胃肠道出血或上消化道梗阻等。

(1)慢性胆囊炎症状:30%~50%的病例有长期右上腹痛等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症状,在鉴别诊断上比较困难,慢性胆囊炎或伴结石的病人,年龄在40岁以上,近期右上腹疼痛变为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并有较明显的消化障碍症状者;40岁以上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特别是较大的单个结石病人,近期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慢性胆囊炎病史较短,局部疼痛和全身情况有明显变化者;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病人近期出现梗阻性黄疸或右上腹可扪及肿块者,均应高度怀疑胆囊癌的可能性,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急性胆囊炎症状:占胆囊癌的10%~16%,这类病人多系胆囊颈部肿瘤或结石嵌顿引起急性胆囊炎或胆囊积脓,此类病人的切除率及生存率均较高,其切除率为70%,但术前几乎无法诊断,有些病人按急性胆囊炎行药物治疗或单纯胆囊造瘘而误诊,故对老年人突然发生的急性胆囊炎,尤其是以往无胆道系统疾病者,应特别注意胆囊癌的可能性争取早行手术治疗,由于病情需要必须做胆囊造瘘时,亦应仔细检查胆囊腔以排除胆囊癌。

(3)梗阻性黄疸症状:部分病人是以黄疸为主要症状而就诊,胆囊癌病人中有黄疸者占40%左右,黄疸的出现提示肿瘤已侵犯胆管或同时伴有胆总管结石,这两种情况在胆囊癌的切除病例中都可遇到。

(4)右上腹肿块:肿瘤或结石阻塞或胆囊颈部,可引起胆囊积液,积脓,使胆囊胀大,这种光滑而有弹性的包块多可切除,且预后较好,但硬而呈结节状不光滑的包块为不能根治的晚期癌肿。

(5)其他:肝大,消瘦,腹水,贫血都可能是胆囊癌的晚期征象,表明已有肝转移或胃十二指肠侵犯,可能无法手术切除。

胆囊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早期征象又常被胆石病及其并发症所掩盖,除了首次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得以确诊外,一般情况根据临床表现来做到早期临床诊断颇为困难,据统计术前确诊率为29.6%,且多为晚期,因而要做到无症状显早诊此点,必须对高危人群密切随访,如静止性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病等病人,必要时积极治疗以预防胆囊癌,近年,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病例有增多倾向,凡具有以下表现之一者应考虑有胆囊癌的可能:

1.40岁以上,女性病人,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病史,症状反复发作者。

2.黄疸,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右上腹触及包块者。

3.右上腹或心窝部疼痛,按一般肝,胃疾患治疗无效者。

4.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厌食,厌油,稀便等,一般对症治疗无效者。

什么是胆囊癌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晚期,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一,症状

1.右上腹疼痛

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并可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恶心呕吐亦相当常见,并常有食欲减退。

3.黄疸

由于癌肿的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发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畏寒,发热:多出现于癌肿晚期,25.9%的病人出现发热,并可有高热持续不退。

5.右上腹肿块

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二,体征

1.黄疸表现在粘膜,皮肤黄染,黄染较重,多为阻塞性,一旦黄疸出现,病变多已到了晚期。

2.右上腹包块

右上腹可触及较为光滑肿大的胆囊,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时,移动性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可触及到几个肿块,有时触到肿大的肝脏,十二指肠梗阻的包块等,腹部肿物,近半数病例于初诊时右上腹胆囊区可扪到肿块物,有的部分质地坚硬,并可有结节样感,这种块物即为胆囊,偶然由于胆囊管梗阻,胆囊可有积水或形成脓肿,出现胆囊区压痛,并有反跳痛,其体征与急性胆囊炎或梗阻性胆管炎极为相似。

3.消瘦:多数病例表现逐渐消瘦,体重减轻,乏力,呈现恶病体质。

4.转移引起的体征:部分病例锁骨上可触及转移之淋巴结,亦可有乳房等处的转移性肿块出现,晚期病例,可因门脉受压而有消化道出血,腹水以及肝功能衰竭表现。

五大类疾病的综合表现胆囊癌起病隐匿,无特异性表现,但并非无规律可循,按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恶心呕吐,黄疸和体重减轻等,临床上可将其症状群归为五大类疾病的综合表现:①急性胆囊炎:某些病例有短暂的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心悸病史,提示急性胆囊炎,约1%因急性胆囊炎手术的病例有胆囊癌存在,此时病变常为早期,切除率高,生存期长,②慢性胆囊炎:许多原发性胆囊癌的患者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类似,很难区分,要高度警惕良性病变合并胆囊癌,或良性病变发展为胆囊癌,③胆道恶性肿瘤:一些病人可有黄疸,体重减轻,全身情况差,右上腹痛等,肿瘤病变常较晚,疗效差,④胆道外恶性肿瘤征象:少数病例可有恶心,体重减轻,全身衰弱,以及内瘘形成或侵入邻近器官症状,本类肿瘤常不能切除,⑤胆道外良性病变表现:少见,如胃肠道出血或上消化道梗阻等。

(1)慢性胆囊炎症状:30%~50%的病例有长期右上腹痛等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症状,在鉴别诊断上比较困难,慢性胆囊炎或伴结石的病人,年龄在40岁以上,近期右上腹疼痛变为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并有较明显的消化障碍症状者;40岁以上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特别是较大的单个结石病人,近期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慢性胆囊炎病史较短,局部疼痛和全身情况有明显变化者;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病人近期出现梗阻性黄疸或右上腹可扪及肿块者,均应高度怀疑胆囊癌的可能性,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急性胆囊炎症状:占胆囊癌的10%~16%,这类病人多系胆囊颈部肿瘤或结石嵌顿引起急性胆囊炎或胆囊积脓,此类病人的切除率及生存率均较高,其切除率为70%,但术前几乎无法诊断,有些病人按急性胆囊炎行药物治疗或单纯胆囊造瘘而误诊,故对老年人突然发生的急性胆囊炎,尤其是以往无胆道系统疾病者,应特别注意胆囊癌的可能性争取早行手术治疗,由于病情需要必须做胆囊造瘘时,亦应仔细检查胆囊腔以排除胆囊癌。

(3)梗阻性黄疸症状:部分病人是以黄疸为主要症状而就诊,胆囊癌病人中有黄疸者占40%左右,黄疸的出现提示肿瘤已侵犯胆管或同时伴有胆总管结石,这两种情况在胆囊癌的切除病例中都可遇到。

(4)右上腹肿块:肿瘤或结石阻塞或胆囊颈部,可引起胆囊积液,积脓,使胆囊胀大,这种光滑而有弹性的包块多可切除,且预后较好,但硬而呈结节状不光滑的包块为不能根治的晚期癌肿。

(5)其他:肝大,消瘦,腹水,贫血都可能是胆囊癌的晚期征象,表明已有肝转移或胃十二指肠侵犯,可能无法手术切除。

胆囊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早期征象又常被胆石病及其并发症所掩盖,除了首次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得以确诊外,一般情况根据临床表现来做到早期临床诊断颇为困难,据统计术前确诊率为29.6%,且多为晚期,因而要做到无症状显早诊此点,必须对高危人群密切随访,如静止性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病等病人,必要时积极治疗以预防胆囊癌,近年,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病例有增多倾向,凡具有以下表现之一者应考虑有胆囊癌的可能:

1.40岁以上,女性病人,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病史,症状反复发作者。

2.黄疸,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右上腹触及包块者。

3.右上腹或心窝部疼痛,按一般肝,胃疾患治疗无效者。

4.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厌食,厌油,稀便等,一般对症治疗无效者。

对胆囊癌的诊断,日本学者提出了如下(图3)的诊断程序,可供参考: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多有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的病史,常表现为病人已有的胆囊或肝脏疾病,甚至是胃病的临床特点,易被忽视,当癌肿达到晚期时,则其症状显著,并逐渐增剧。

胆囊癌的分期

(1)Nevin分期方法:文献中多采用Nevin分期方法,即:

Ⅰ期:肿瘤局限于胆囊黏膜内。

Ⅱ期:侵及肌层。

Ⅲ期:侵及胆囊壁全层。

Ⅳ期:侵及全层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

Ⅴ期:直接侵及肝脏或转移至其他脏器。

(2)美国癌症基金会分期为:

Tis:原位癌。

T1:侵及肌层。

T2:侵及浆膜层。

T3:侵及胆囊外组织或一个邻近脏器。

T4:大于2cm的肝脏转移或2个以上脏器转移。

(3)早期癌由于采用不同的分期标准,究竟何为早期和晚期,文献中无明确规定,一般认为早期癌的定义应包括:

①无淋巴结转移。

②没有淋巴管,静脉及神经转移。

③癌细胞浸润的深度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这个定义没有包括胆囊肌层浸润癌。

胆囊癌有哪些典型症状

1、腹痛:半数左右的胆囊癌患者有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胆囊癌症状常被视为胆管癌早期预警症状。腹痛一开始,有类似胆石症、胆囊炎。据临床观察,胆管癌发病仅3个月,便可出现腹痛和黄疸。2、皮肤瘙痒:可出现在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心动过速、出血倾向、精神萎顿、乏力和脂肪泻、腹胀等,皮肤瘙痒是因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刺激皮肤末稍神经而致。3、黄疸:胆管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病人多因黄疸而就诊,黄疸是胆管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胆囊癌症状。黄疸的特点是进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属无痛性,少数病人黄疸呈波动性。上段胆管癌黄疸出现较早,中、下段胆管癌因有胆囊的缓冲黄疸可较晚出现。

胆囊炎的危害

1、急性胆囊炎:有时结石因体位的转动或进食油腻食物,引起胆囊收缩迫使结石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常出现胆绞痛,胆囊积脓,甚至坏死、穿孔、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休克而危及生命。

2、阻塞性黄疸:胆结石有时可自行或药物治疗作用下进入胆总管,继发胆总管结石症,一旦结石嵌顿,即可出现胆绞痛,畏寒、发热,全身黄染,化脓性感染休克。

3、胆石性胰腺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约40%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希腊、意大利等国家,这个比例上升为75%;在中国,50%- 80%的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胆石性胰腺炎往往是十分严重的出血或坏死性胰腺炎。而许多胆结石合并胰腺炎的病例常常在切除胆囊后便极少复发。这就充分说明胆石病与胰腺炎的发病的确有关系。

4、胆心综合征:胆结石导致胆囊病变通过内脏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脏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冠状动脉血量减少,从而发生心绞痛,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5、引发胆囊癌: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约70%-80%的胆囊癌伴有结石,并认为胆结石是胆囊癌的一种癌前病变。有学者指出,有胆结石的病人罹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无结石者的6-15倍;结石的大小与胆囊癌的发生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40%的胆囊癌患者结石大于3厘米,12%小于1厘米,且直径3厘米以上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要比1厘米以下的高10倍;结石时间长短也与发生胆囊癌相关,胆结石长期存在往往会引起胆囊萎缩、钙化,而钙化性胆囊或瓷样胆囊中约有20%-60%的患者发生胆囊癌。

胆结石对人体的五点危害

一、胆心综合征:胆结石导致胆囊病变通过内脏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脏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冠状动脉血量减少,从而发生心绞痛,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二、急性胆囊炎:有时结石因体位的转动或进食油腻食物,引起胆囊收缩迫使结石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常出现胆绞痛,胆囊积脓,甚至坏死、穿孔、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休克而危及生命。

三、胆石性胰腺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约40%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希腊、意大利等国家,这个比例上升为75%;在中国,50%-80%的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胆石性胰腺炎往往是十分严重的出血或坏死性胰腺炎。而许多胆结石合并胰腺炎的病例常常在切除胆囊后便不再复发。这就充分说明胆石病与胰腺炎的发病的确有关系。

四、引发胆囊癌: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约70%-80%的胆囊癌伴有结石,并认为胆结石是胆囊癌的一种癌前病变。有学者指出,有胆结石的病人罹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无结石者的6-15倍;结石的大小与胆囊癌的发生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40%的胆囊癌患者结石大于3厘米,12%小于1厘米,且直径3厘米以上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要比1厘米以下的高10倍。

五、阻塞性黄疸:胆结石有时可自行或药物治疗作用下进入胆总管,继发胆总管结石症,一旦结石嵌顿,即可出现胆绞痛,畏寒、发热,全身黄染,化脓性感染休克。

胆结石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胆结石病又称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是胆结石、胆管结石(又分肝内、肝外)的总称。胆道系统主要是为了行使运送、贮存、浓缩以及排泄胆汁的作用,因此倘若胆道系统本身构造或者胆汁成分有所变异,就会在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形成固体结晶的“胆结石”,甚至造成胆道阻塞,更进一步刺激胆道系统衍生癌症病变。

胆结石对人体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急性胆囊炎:有时结石因体位的转动或进食油腻食物,引起胆囊收缩迫使结石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常出现胆绞痛,胆囊积脓,甚至坏死、穿孔、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休克而危及生命。

2、阻塞性黄疸:胆结石有时可自行或药物治疗作用下进入胆总管,继发胆总管结石症,一旦结石嵌顿,即可出现胆绞痛,畏寒、发热,全身黄染,化脓性感染休克。

3、胆石性胰腺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约40%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希腊、意大利等国家,这个比例上升为75%;在中国,50%-80%的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胆石性胰腺炎往往是十分严重的出血或坏死性胰腺炎。而许多胆结石合并胰腺炎的病例常常在切除胆囊后便极少复发。这就充分说明胆石病与胰腺炎的发病的确有关系。

4、胆心综合征:胆结石导致胆囊病变通过内脏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脏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冠状动脉血量减少,从而发生心绞痛,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5、引发胆囊癌: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约70%-80%的胆囊癌伴有结石,并认为胆结石是胆囊癌的一种癌前病变。有学者指出,有胆结石的病人罹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无结石者的6-15倍;结石的大小与胆囊癌的发生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40%的胆囊癌患者结石大于3厘米,12%小于1厘米,且直径3厘米以上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要比1厘米以下的高10倍;结石时间长短也与发生胆囊癌相关,胆结石长期存在往往会引起胆囊萎缩、钙化,而钙化性胆囊或瓷样胆囊中约有20%-60%的患者发生胆囊癌。

患有胆囊癌传染吗

一般概念讲,病毒是有传染性的,但各种病毒的传染力强弱不同。病毒感染后,临床发病的人只不过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而更多的人并不发病,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病毒感染后是否发病,和机体的防御机能有重要关系。机体防御机能强,即使有病毒感染,也可能终身不发生疾病。现巳确定,有一百多种病毒可引起动物的三十多种肿瘤。有些病毒还能引起人类肿瘤。这样,从客观上就存在着肿瘤可能传染的物质基础。在人的伯基特氏淋巴瘤、鼻咽癌、乳腺癌、白血病、宫颈癌、黑色素瘤内,也发现了病毒或这类病毒颗粒。

另外,由于胆囊癌早期没有特异、典型的症状,诊断困难,所以胆囊肿瘤治疗效果差。晚期胆囊癌的主要症状是右上腹痛、黄疸、右上腹部有硬块、体重下降。出现黄疸,说明已有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胆管受阻,肿瘤已无法手术切除;合并结石梗阻,也可出现黄疸。胆囊肿瘤直接扩散胃及十二指肠,可引起胃幽门梗阻。胆囊癌的转移早而广泛,最常见的是肝脏转移。

胆结石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胆结石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胆结石病又称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是胆结石、胆管结石(又分肝内、肝外)的总称。胆道系统主要是为了行使运送、贮存、浓缩以及排泄胆汁的作用,因此倘若胆道系统本身构造或者胆汁成分有所变异,就会在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形成固体结晶的“胆结石”,甚至造成胆道阻塞,更进一步刺激胆道系统衍生癌症病变。

胆结石对人体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急性胆囊炎:有时结石因体位的转动或进食油腻食物,引起胆囊收缩迫使结石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常出现胆绞痛,胆囊积脓,甚至坏死、穿孔、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休克而危及生命。

2、阻塞性黄疸:胆结石有时可自行或药物治疗作用下进入胆总管,继发胆总管结石症,一旦结石嵌顿,即可出现胆绞痛,畏寒、发热,全身黄染,化脓性感染休克。

3、胆石性胰腺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约40%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希腊、意大利等国家,这个比例上升为75%;在中国,50%-80%的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胆石性胰腺炎往往是十分严重的出血或坏死性胰腺炎。而许多胆结石合并胰腺炎的病例常常在切除胆囊后便极少复发。这就充分说明胆石病与胰腺炎的发病的确有关系。

4、胆心综合征:胆结石导致胆囊病变通过内脏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脏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冠状动脉血量减少,从而发生心绞痛,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5、引发胆囊癌: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约70%-80%的胆囊癌伴有结石,并认为胆结石是胆囊癌的一种癌前病变。有学者指出,有胆结石的病人罹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无结石者的6-15倍;结石的大小与胆囊癌的发生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40%的胆囊癌患者结石大于3厘米,12%小于1厘米,且直径3厘米以上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要比1厘米以下的高10倍;结石时间长短也与发生胆囊癌相关,胆结石长期存在往往会引起胆囊萎缩、钙化,而钙化性胆囊或瓷样胆囊中约有20%-60%的患者发生胆囊癌。

胆囊癌皮肤全身痒

1、腹痛 半数左右的胆囊癌患者有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胆囊癌症状常被视为胆管癌早期预警症状。腹痛一开始,有类似胆石症、胆囊炎。据临床观察,胆管癌发病仅 3 个月,便可出现腹痛和黄疸。

2、皮肤瘙痒 可出现在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心动过速、出血倾向、精神萎顿、乏力和脂肪泻、腹胀等,皮肤瘙痒是因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刺激皮肤末稍神经而致。

3、黄疸 胆管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病人多因黄疸而就诊,黄疸是胆管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胆囊癌症状,约有90%~98%的胆管癌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黄疸的特点是进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属无痛性,少数病人黄疸呈波动性。上段胆管癌黄疸出现较早,中、下段胆管癌因有胆囊的缓冲黄疸可较晚出现。

4、其他 伴随着黄疸、腹痛等胆囊癌症状,还会有诸如恶心、呕吐、消瘦、尿色深黄,如酱油或浓茶样,大便色浅黄甚至陶土色等,晚期肿瘤溃破时,可出现胆道出血时可有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甚者可出现贫血;有肝转移时可出现肝脏肿大,肝硬化等症象。

相关推荐

胆囊癌的症状有哪些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难度,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意味着病变已到晚期,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1、右上腹疼痛: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并可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

晚期胆囊癌还能活多久

晚期胆囊癌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一直是广大胆囊癌患者及家属关注的话题,对此,肿瘤专家表示:对于晚期胆囊癌能活多久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涉及诸多因素。胆囊癌晚期患者能活多久关键在于治疗方法及病人本身的机能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胆囊癌晚期能活多久因治疗效果及身体机能而异,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治疗,均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晚期胆囊癌患者应该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现在不少晚期患者都使用人参皂苷Rh2来减轻治疗中的毒副作用,消炎止痛。人参皂苷Rh

胆结石在癌变时是怎样的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囊切除时偶然发现,90%胆囊癌是腺癌。一年生存率仅14%。 80%~90%胆囊癌伴胆石,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大多与胆结石

胆囊癌可以治好吗

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而言,主要取决于是否及时采取了恰当的治疗手段。一般来说,早期胆囊癌癌肿较小,未发生扩散转移,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胆囊癌的手术切除。胆囊切除术是早期胆囊癌的主要手术方式,经手术切除后的胆囊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 对于中晚期胆囊癌患者而言,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及病人的身体状况。中晚期胆囊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姑息性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疗,上述方法均各有其优缺点。对于癌肿扩散程度较大,发生多处转移的中晚期胆囊癌可作姑息性手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有梗阻性黄疸须作胆管引流

胆囊炎怎么治疗

胆囊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根据胆囊癌的不同分期相应地进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和扩大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可酌情进行放疗或化疗等辅助治疗。对全身情况差、黄疸、不能耐受根治性切除术的病人。可酌情施行姑息性手术或介入治疗,以求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纯胆囊切除术: 仅适用手术后病理报告胆囊壁癌灶局限于粘膜者或虽然累及肌层,但癌灶处于胆囊底、体部游离缘者。对位于胆囊颈、胆囊管的早期胆囊癌.或累及肌层而位于胆囊床部位者,应再次手术,将胆囊床上残留的胆囊壁、纤维脂肪

胆结石为什么会导致胆囊癌

胆囊癌患者伴胆石病者占60%~90%,胆石病患者中患胆囊癌者占3%~14%,因此一般认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有关。肝胆专家提示,胆结石如果长期拖延治疗的话,就有可能引发患者胆囊癌变,引起胆囊癌。肝胆专家介绍说,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囊切除时偶然发现。有数据调查显示,胆

轻微胆囊息肉怎么办呢

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仅在偶然的B超检查时发现胆囊内有病变。少数患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伴有向右肩背放射,无发热和黄疸。也可引起黄疸、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位于胆囊颈部的长蒂息肉,可出现胆绞痛,在炎症感染时有急性发作的表现。 胆囊息肉除非引起胆囊炎,否则临床可无表现。手术治疗多采用胆囊切除术,方式除传统大切口切除以外,目前更多被采用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及小切口胆囊切除,以及保胆取息肉术。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需要重视。这

胆结石的并发症是什么

1.胆结石可能会癌变。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2.继发性胆管结石 3.继发性感染 癌变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

胆囊癌皮肤痒吗

右上腹疼痛 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并可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黄疸 由于癌肿的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发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

胆囊癌与肝胆脾胃的关系

中医对胆囊癌并无固定命名,在古代中医典籍记载中属于“症瘕”、“胁痛”、“黄疸”、“腹痛”等疾病的范畴,常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表现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胆与肝互为表里,秉春木之气,其性刚阳,内藏精汁,又为奇恒之腑,扼守消化要冲,其病多因郁化火,灼津为痰,结而成疾;七情内伤日久,肝气郁结不解,饮食不节乃是引发胆囊癌的主要原因。 与胆囊癌发病密切相关的主要脏腑为肝、胆、脾、胃,肝主疏泄,胆为中清之腑,胆汁源于肝,贮于胆囊,排出后可助消化,以通为顺,若七情内伤日久,肝气郁结不解,胆汁淤积,不通则痛,右胁下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