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暴躁是吃出来的
原来这些暴躁是吃出来的
怒:有些暴躁是吃出来的!
吃多了,几种与能量代谢有关的B族维生素(B1、B3、B6等)就会消耗得多,而维生素B1缺乏会使人脾气暴躁、健忘、表情淡漠,维生素B3缺乏与焦虑、失眠有关,维生素B6的不足则导致思维能力下降。肉吃得多,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高使人冲动。
制怒剂:泡茶时放入几朵玫瑰花。日常生活中的—些食品有顺气的作用,它不仅能使人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而且还能缓解生气带来的胸闷、气逆、腹胀、失眠等症状。
玫瑰花:泡茶时放入几朵玫瑰花,饮之即可顺气,也可以单泡玫瑰花饮用。
疑:希望过高,紧张过度
也许是压力太大,也许是期许过高,多疑的人都有些紧张,紧张的人都有些神经质,通常不快乐,甚至常受失眠困扰。吃少了,疑虑和忧思之人多是苍白、瘦弱的,主要是能量、蛋白质摄取量很低,导致贫血、体力不足;吃素,长年吃素得不到足够的脂肪以及那些含在动物性食品中的卵磷脂和肉碱,从而影响细胞对能量的利用、影响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缺锌,缺锌的人容易抑郁、情绪不稳定。
抗疑素:绿茶可以放松人的情绪
绿茶:使人的情绪放松,使精神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
近视眼是“吃”出来的吗
1.吃烧烤、熏烘的食物致缺钙
无机盐钙、针对维持眼压、眼球壁硬度以及防止眼睛近视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摄入过多烧烤、熏烧的蛋白质类食物如烤羊肉串会造成体内缺钙,在缺钙的情况下巩膜强度会降低,韧性也随之下健康,不能对抗长时间的刺激,从而形成初期的近视。
2.过量甜食会使视力下降
孩子不宜过量地吃甜食。因为过量摄入糖分会导致眼球巩膜组织的弹性降低。在眼内压的影响下,眼壁扩张,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就很容易引起近视。如果糖分摄入太多,维生素B1会被大量消耗,而且过多糖分也会降低体内的钙质,同样会使眼球壁弹性降低,助长近视的发展趋势。
痛风是吃出来的
痛风是尿酸浓度长期升高引起的疾病。尿酸由嘌呤合成,虽然正常人从饮食中摄取的嘌呤只占20%,但这些嘌呤很少被人体利用,而是全部转化成了尿酸。高嘌呤饮食可使尿酸生成增加,特别是酒类,是促使痛风发病的重要因素。实验证明,正常人饮1瓶啤酒,血中尿酸可升高1倍。饮用含铅的酒(酿造器皿是铅容器),可使痛风危险性增加3倍以上。
但如果说痛风就是“吃出来的病”,那也不够全面。人血尿酸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性别、种族、遗传、年龄、过劳、药物等有关。 性别和年龄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青春期以前男女并无区别,青春期以后,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并持续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波动。女性在绝经以后血尿酸才升高,但仍低于男性。基于上述特点,痛风大部分在30~70岁发病,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上发病,男性最高的发病年龄在50~59岁。目前痛风有逐渐年轻化的倾向,30多岁患痛风的并不少见。女性痛风的发病几乎都在50岁以后,平均发病年龄为53.4岁。女性痛风发病年龄不仅大于男性,而且症状也不典型。
种族与遗传不同的种族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别。黄种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低于西方白种人,但个别生活方式接近西方的中国人,血尿酸水平较高,甚至高于白种人。黑人的痛风患病率高于白种人。据美国1986年的统计资料,非洲黑人中痛风的患病率占风湿病的9%以上。棕色人种的痛风患病率也高,新西兰毛利族痛风患病率为6.4%,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13.9%。痛风也可能与遗传有关,如印尼爪哇的痛风病人大都居住在农村,生活方式也不西化,而痛风的发病率接近于白人水平。一般认为,约10%~25%的痛风病人有痛风家族史。有医院曾统计626例痛风病人,有家族史的93人,占14.8%。其中12人中三代人都有人患有痛风,1人4代都有痛风病人,42人同胞兄弟都有痛风。痛风遗传方式还很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具有遗传效应微效、累加和共显的特点。继发性痛风已肯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外显率高达90%以上。
疲劳和药物痛风病人有的是加班加点干活后,或长途旅行、搬迁新居,因疲劳而发病;也有的因受凉、关节局部劳损或扭伤而发病;还有不少病人是因为长时间应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痛风。如高血压病人。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降压药,可损害肾脏,阻止尿酸从肾脏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结核病人应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不合理使用利福平,多数人血尿酸升高,痛风也是常见的并发症。心脑血管病人长期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了尿酸的排泄,可使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增高。另外,b-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类药物,大部分由肾脏排泄,也可阻碍尿酸的排泄。总之,凡是损害肾脏功能。或是阻滞尿酸排泄的药物,都可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皮肤病原来是吃出来的
1、吃太多光敏性食物
炎炎夏季,有些人大量食用一些蔬菜,如芹菜、油菜、菠菜、白菜等,接受光照后也容易引起光敏性皮炎。因此,食用后应注意防晒。
2、严重偏食
爱吃肉,蔬菜水果吃得少,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引发B族维生素缺乏病,如干皮病、皮炎、口角炎等。此外,肥胖的人皮肤容易松弛,出现皮肤裂纹,医学上叫萎缩纹。有些肥胖儿童还易得假性黑棘皮病。
3、过敏体质
有些容易过敏的食品如花生、海鲜、牛奶等,过敏体质的人吃了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容易引发湿疹、皮炎或荨麻疹等皮肤病。此外,爱过敏的人如果在感冒、劳累期间,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也会引发荨麻疹。
4、吃得太油腻
经常吃油腻食物,时间长了会引起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在皮肤上表现为发疹性黄瘤病,睑黄瘤就是其中一种。此外,油脂过度分泌,还会引发头面部的皮脂增多,损伤毛囊,头皮屑增多,患上脂溢性脱发和皮炎等皮肤病。
5、在外就餐多
现在很多人一日三餐都在外面吃,如果饮食卫生不过关,容易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不仅引发胃溃疡,少数人还会出现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银屑病等。
6、吃相不注意
给孩子吃水果时,要尽量让食物直接入嘴。特别是吃西红柿、香蕉、芒果等蔬果时,由于果皮内含有大量的过敏物质组胺,如果总接触面部皮肤,会很容易引起局部的接触性皮炎或口周皮炎等。
7、服补品不分时节
有些人喜欢吃补品,如桂圆、人参等,但不分季节或不注意食用量。天气太热时吃容易上火,出现口唇疱疹、毛囊炎等。
过敏并非都是吃出来的
一、引起过敏的物质很多?
1、食入性:牛羊肉、海鲜(尤其是贝类)、笋、香菇、牛奶、番茄、大麦、野菜、水果、果仁、大豆、花生、巧克力等。
2、吸入性: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霉菌、动物的毛发皮屑、油烟、油漆、汽车尾气、煤气、香烟等、药物:青霉素、血清、疫苗、利特灵、磺胺、阿斯匹林、吗啡、可待因、vitb1等。
3、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动物及植物因素:昆虫(蜜蜂、跳蚤等)叮咬、荨麻刺入、动物皮屑、毛发、花粉等。
纵观以上种种引起过敏的原因,不难看出过敏不一定是吃出来的,比如尘螨是国内排于第一位的吸入性过敏原,其所引起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疹等就并非食入性的。据说每一平方米地毯,可发现十万只螨虫。
二、做过敏原检测很简单
如果过敏反应在某一季节反复发作或搔痒等症状持续两三个月,就有必要进行过敏原检测。
1、点刺法和针刺法。即用点刺针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进行检则,最适于查找不明原因的过敏原。通过此种方法,可找出常见的40余种过敏原。
2、斑贴实验。将可疑的致敏原配置成一定浓度,设法敷贴于人体某一部位,再根据有否阳性反应,来确定受试物是否为致敏原。
3、抽血检测。用于定量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过敏原。
近视也是吃出来的
1.吃烧烤、熏烘的食物致缺钙
有资料表明,近视眼的形成与机体缺钙、铬等无机盐有关。无机盐钙、铬对维持眼压、眼球壁硬度以及防止眼睛近视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摄入过多烧烤、熏烧的蛋白质类食物如烤羊肉串会造成体内缺钙,在缺钙的情况下巩膜强度会降低,韧性也随之下健康,不能对抗长时间的刺激,从而形成初期的近视。
2.过量甜食会使视力下健康
孩子不宜过量地吃甜食。因为过量摄入糖分会导致眼球巩膜组织的弹性降低。在眼内压的影响下,眼壁扩张,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就很容易引起近视。同时,糖分代谢需要大量维生素B1,如果糖分摄入太多,维生素B1会被大量消耗,而且过多糖分也会降低体内的钙质,同样会使眼球壁弹性降低,助长近视的发展趋势。
3.精细食物让眼球长得太长
另外,精细加工的淀粉类食物,如薯条、蛋糕,会促使胰腺分泌较多的胰岛素,过多的胰岛素会引起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蛋白质-3”迅速减少。研究人员认为,在发育期出现“蛋白质-3”紊乱现象会造成儿童眼球长得太长,眼晶状体发育不协调。而近视正是眼球过长,使影像不能聚焦在视网膜的前面,造成人们看到的影像模糊不清。
痛风不都是吃出来的
如果说痛风就是“吃出来的病”,那也不够全面。人血尿酸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性别、种族、遗传、年龄、过劳、药物等有关。 性别和年龄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青春期以前男女并无区别,青春期以后,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并持续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波动。女性在绝经以后血尿酸才升高,但仍低于男性。基于上述特点,痛风大部分在30~70岁发病,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上发病,男性最高的发病年龄在50~59岁。目前痛风有逐渐年轻化的倾向,30多岁患痛风的并不少见。女性痛风的发病几乎都在50岁以后,平均发病年龄为53.4岁。女性痛风发病年龄不仅大于男性,而且症状也不典型。
种族与遗传不同的种族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别。黄种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低于西方白种人,但个别生活方式接近西方的中国人,血尿酸水平较高,甚至高于白种人。黑人的痛风患病率高于白种人。据美国1986年的统计资料,非洲黑人中痛风的患病率占风湿病的9%以上。棕色人种的痛风患病率也高,新西兰毛利族痛风患病率为6.4%,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13.9%。痛风也可能与遗传有关,如印尼爪哇的痛风病人大都居住在农村,生活方式也不西化,而痛风的发病率接近于白人水平。一般认为,约10%~25%的痛风病人有痛风家族史。有医院曾统计626例痛风病人,有家族史的93人,占14.8%。其中12人中三代人都有人患有痛风,1人4代都有痛风病人,42人同胞兄弟都有痛风。痛风遗传方式还很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具有遗传效应微效、累加和共显的特点。继发性痛风已肯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外显率高达90%以上。
疲劳和药物痛风病人有的是加班加点干活后,或长途旅行、搬迁新居,因疲劳而发病;也有的因受凉、关节局部劳损或扭伤而发病;还有不少病人是因为长时间应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痛风。如高血压病人。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降压药,可损害肾脏,阻止尿酸从肾脏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结核病人应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不合理使用利福平,多数人血尿酸升高,痛风也是常见的并发症。心脑血管病人长期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了尿酸的排泄,可使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增高。另外,b-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类药物,大部分由肾脏排泄,也可阻碍尿酸的排泄。总之,凡是损害肾脏功能。或是阻滞尿酸排泄的药物,都可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原来小脸是吃出来
小脸吃出来!轻松小脸不是梦。想要知道有哪些瘦脸食品轻松小脸?下面来看看为你介绍的饮食瘦脸食品吧!
菠菜:小小一把的菠菜就含有丰富的钾及维生素A和C,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烹饪方式,菠菜的营养可是相当容易流失掉哦。
豆苗:绿色的豆苗菜含有相当丰富的营养,其中当然少不了有利于消除水肿的钾,而且豆苗可以强化咀嚼效果,是兼具营养价值及促进口腔活动的优质食品。
胡萝卜:相当营养的新鲜胡萝卜榨成汁,每天和蜂蜜搭配饮用,不仅可以帮助瘦脸蛋,还能带来全身的轻盈改变。
西洋芹:富含高纤维质以及充沛的钾元素,还能促进口腔活动,是不可多得的小脸健康食物呢。
柿子干:可以当零食吃的柿子干,不仅不用担心会发胖,极好的咀嚼功效和超高的钾质让你越吃脸越小。
7大癌症是吃出来的
想要预防癌症上身,一定要从日常饮食做起。近日,中国台湾多位医学专家共同发表文章呼吁,癌症已连续27年蝉联台湾人十大死因之首,研究显示,在台湾发生率最高的前七大癌症与饮食习惯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肠癌
台湾癌症希望协会理事长王正旭医师表示,红肉油炸或烧烤后,会产生异环胺类化合物,导致肠癌。并且红肉纤维含量低,易引起便秘,从而影响胆汁及胆酸的中和,刺激大肠上皮细胞,导致癌变。此外有研究显示,过多摄入动物性脂肪,也会促进致癌物质的产生。因此,久坐并且嗜吃薯条的人,是肠癌高危人群。
2.肝癌
肝癌主要与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有关。花生、玉米、谷物等食品贮存不当,就会产生黄曲霉素,最终导致肝癌。
3.肺癌
林口长庚临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梁表示,肺癌虽然跟食物的关系不大,但炒菜用的油在高温之下,会产生多环芳香烃。如果厨房通风不佳,多环芳香烃除了会被人体吸入,还会附着在食物上,增加致癌风险。
4.乳腺癌
肥胖会增加血液中的雌激素浓度,加速乳腺癌细胞增殖。尤其对绝经期妇女来说,脂肪细胞是雌激素生成的重要场所,所以要注意控制体重。研究发现,原来很多日本人移民美国后,乳腺癌发生率是居住在日本时的两倍,因此乳腺癌也与饮食西化有关。
5.口腔癌
据统计,台湾口腔癌病人中约八成都有长期嚼槟榔的习惯,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总署更是将槟榔列为第一类致癌物质。吃槟榔、抽烟、喝酒都会刺激口腔,造成细胞变性,导致口腔癌。
6.胃癌
胃癌和肠癌是跟饮食习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癌症。林杰梁介绍,老一代患胃癌比例高,而年轻一代患肠癌比例高。原因是老人们多吃腌制食物,而年轻人饮食习惯更加西化。两代人饮食习惯都存在不足之处。另外,烟熏或腌制的肉类,如咸鱼、香肠、腊肉等,都易产生亚硝胺导致胃癌,应少吃。
7.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癌症。研究发现,前列腺癌和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有关,摄取大量的蔬菜可以降低患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