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丁香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丁香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丁香的医学记载

《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2、丁香的附方

2.1、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2.2、治小儿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两。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百一选方》)

2.3、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2.4、治霍乱,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2.5、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2.6、治痈疽恶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怪证奇方》)

2.7、治食蟹致伤:丁香末,姜汤服五分。(《证治要诀》)

2.8、治鼻中息肉: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

八角的副作用有哪些

孕妇慎服。

八角金盘具有一定毒性:八角金盘的茎部有毒,不可食用。

中毒症状:误食八角金盘茎部,可引起免疫系统中毒和精神性中毒,器官损伤性中毒等。曾有一病例为服后造成一级伤残,常年卧病在床,肚子胀,非常痛苦。

八角金盘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风痹药酒:铁筅帚1两,八角金盘根1两,白毛藤苏木1两,落石藤1两。功能主治:跌打,疯肿。用法用量:酒浸10日用。摘录:《纲目拾遗》卷五。

2、八角金盘汤:八角金盘(研吞)5克,琥珀(吞)5克,益母草15克,冬葵子10克,滑石10克,芦根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甘草5克。功能主治:利湿化痰,活血消瘀,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主痰阻血瘀。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董汉良方。

3、止痛药:当归、牛膝、川芎、生地黄、赤芍药、白芷、羌活、独活、杜仲、续断各一两,肉桂、八角茴香、乳香、没药各五钱,木香、丁香皮、沉香、血竭各二钱半。用法用量:老酒调下。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香菇的历史记载

中国的浙江省龙泉市,景宁县,庆元县三市县交界地带是世界最早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其香菇人工栽培技术史称砍花法。据传最早发明这项技术的是南宋龙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吴三公(真名吴煜yù)。【注:其辖地现今归庆元县管辖,即今庆元人】。在人类香菇栽培史上,留下的可查证的文献资料,最早、最完善的当为公元1209年,即南宋嘉定二年何澹所编《龙泉县志》上的185个字。其中,庆元有中国香菇城之称。

“香蕈(xùn),惟深山至阴处有之,其法:用干心木橄榄木、名蕈木孱,先就深山下砍倒仆地,用斧斑驳木皮上,候淹湿,经二年始间出,至第三年,蕈乃偏出。每经立春后,地气发泄,雷雨震动,则交出木上,始采取以竹篾穿挂,焙干。至秋冬之交,再用偏木敲击,其蕈间出,名曰惊蕈。惟经雨则出多,所制亦如春法,但不若春蕈之厚耳,大率厚而少者,香味具佳。又有一种适当清明向日处出小蕈,就木上自干,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晒干,同谓之日蕈,香味亦佳。”

800年前留下这185个字,包含了香菇栽培从择时、选树、选场、砍花、培育、收采、烘干、分级整个过程,技术已十分成熟,其时,日本仅有野生香菇。至明代,浙江参政陆容(1436-1494)在任上所著《菽园杂志》卷十四中,将《龙泉县志》中香蕈的185字以及制陶等五项转记其中。又过了一百多年,到明嘉靖三十七年(1562年),在黄佐所编《广东通志》中,将陆容《菽园杂志》中香蕈砍花栽培185个字,引入其中。其时,广东各地已有大批浙江菇民(过去龙、庆、景三县菇民不分各县概称浙江菇民),至清雍正九年(1731)广东通志版在物产等栏记叙这185个字。日本林学家佐滕成裕,就是转载与参考了《广东通志》这185个字,总结、完善与整理成日本香菇栽培的第一本书——《惊蕈录》,此时为1796年,距何澹所记已达587年。

著名的日本香菇史学家中村克哉认为,《惊蕈录》对日本香菇生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此之后,日本香菇“铊目法”(类似中国砍花法)栽培加速发展,至明治维新时代,日本香菇科技发展迅速。明治二十八年(1895)日本最早开始香菇的人工接种。1906年日本技术向韩国的济州岛传播。中国台湾在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台湾中部埔里开始香菇栽培,当时是个日本人手持砍刀,似乎作砍花状,照片发表在英国出版的《菌类杂志》上,但亦传说台湾历史上曾出现过“刀目法”,亦即砍花法。

这几年来中国的香菇出口贸易量逐渐上升,年递增率约为2%,香菇年产量为8万吨,在全球10万吨中占有8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出口3.6万吨,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韩国居第三位。其栽培地分布在中国河南驻马店、西峡、卢氏,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遂川、四川、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略阳、甘肃等地区。

近几年香菇在国内种植中,比较集中的地方有,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驻马店市泌阳县、三门峡市卢氏县、湖北随州市、浙江省庆元市比较集中,最近我国东北。陕西汉中也开始种植香菇。其中驻马店市泌阳县花菇比较有名,西峡县香菇质量较好,出口为主,三门峡市卢氏县香菇夏菇较多,均创造了产量和品质的记录,每天发往国内外市场干鲜产品30多吨,高峰期达100多吨,日交易额百万元。曾在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有“泌阳花菇甲天下”的美誉,另外西峡香菇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也成为了中国香菇的出口大县。

丝瓜藤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丝瓜藤

(《纲目》)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茎。

【采集】夏、秋季采取。

【化学成分】丝瓜藤含皂甙。

【药理作用】①止咳祛痰作用 :小鼠口服丝瓜藤煎剂、丝瓜藤鲜汁及藤和叶的甲醇提取物,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麻醉狗口服丝瓜薛煎剂5克/公斤,对呼吸道粘液分泌量无明显影响。小鼠口服丝瓜藤和叶的甲醇提取物,有明显增加呼吸道排泌酚红的作用(酚红法)。

②抗菌作用:丝瓜藤粉煎剂与酒精浸剂对呼吸道常见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作用稍强,丝瓜藤鲜汁无抑菌作用。

【性味】《本草求原》:"苦,微寒,小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舒筋,活血,健脾,杀虫。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水肿;齿露,鼻渊,牙宣。

①《纲目》:"藤及根,治齿匿、脑漏,杀虫解毒。"

②《本草求原》:"和血脉,话筋络,滋水,止阴痛,补中健脾,消水肿。治血枯少,腰膝四肢麻木,产后惊风,调经。"

③《岭南采药录》:"解暑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煨存性研末调敷。

桃花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脚气、腰肾膀胱宿水及痰饮:桃花,阴干,量取一大升,捣为散。温清酒和,一服令尽,通利为度,空腹服之,须臾当转可六、七行,但宿食不消化等物,总泻尽,若中间觉饥虚,进少许软饭及糜粥。(《外台》桃花散)

2、治大便难:水服桃花方寸匕。(《千金方》)

3、治干粪塞肠,胀痛不通:毛桃花一两(湿者),面三两。上药,和面作馄饨,熟煮,空腹食之,至日午后,腹中如雷鸣,当下恶物。(《圣惠方》)

4、治产后大小便秘涩:桃花、葵子、滑石、槟榔各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前以葱白汤调下二钱。(《圣惠方》桃花散)

5、治腰脊苦痛不遂:桃花一斗一升,井华水三斗,曲六升,米六斗。炊之一时,酿热,去糟,一服一升,日三服,若作食饮,用河水,禁如药法。(《千金方》)

6、治心腹痛:桃花晒干杵末。以水服二钱匕,小儿半钱。(《孟诜方》)

7、治疟疾不已:桃花为末,酒服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8、治发背疮痈疽:桃花于平旦承露采取,以酽醋研绞去滓,取汁涂敷疮上。(《圣济总录》)

9、治秃疮:收未开桃花阴干,与桑椹赤者等分为末,以猪脂和。先用灰汁洗去疮痂,即涂药。(《孟诜方》)

10、治面上疮黄水出并眼疮:桃花不计多少,细末之。食后以水半盏,调服方寸匕,日三。(《海上集验方》)

白胡椒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东医宝鉴》、《纲目》。

1.1、别名:昧履支(《百阳杂俎》),浮椒(《东医宝鉴》),玉椒(《通雅》)。

1.2、药材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1.3、生境分布: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

1.4、性味归经:性味:辛,温。 归经:入胃经、大肠经。 1.5、采收和储藏:秋末至次春果实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日,搽去果肉,晒干。

1.6、化学成分:含胡椒碱、胡椒脂碱、胡椒新碱,挥发油含向日葵素,二氢葛缕醇、氧化石竹烯、隐品酮。

1.7、功能主治: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1.8、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置膏药内贴之。

2、《唐本草》: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

3、《海药本草》: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和气。

4、《日华子本草》: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草毒。

5、《本草蒙筌》:疗产后血气刺疼,治跌扑血滞肿痛。

6、《纲目》:暖肠胃,除寒湿反胃、虚胀冷积,阴毒,牙齿浮热作痛。

沙果的副作用有哪些

禁忌人群:

1、气虚体质,阳虚体质。副作用:沙果涩敛,不宜多食;脾弱气虚者不宜食。

2、沙果(海棠)味酸,胃溃疡及胃酸过多患者忌食。

沙果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医载】

1、《云南中草药》:“气香,甘、微涩,凉。

2、《全国中草药汇编》:“辛、涩、微甘,平。

3、《云南中草药》:“消炎止咳,舒筋活络。主治咳嗽,风湿,胸膜炎。

4、《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除湿,止咳平喘。主治肌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胸膜炎,咳嗽。

5、《食疗本草》:“止消渴”;“主谷痢。泄精”。《日华子本草》:“下气,治霍乱、肚痛,消痰。”《开宝本草》:“不可多食,发热涩气,令人好睡,发冷痰,生疖疮,脉闭不行。”《滇南本草》:治一切冷积痞块,中气不足,似疟非疟,化一切风痰气滞。”《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暑,去瘀。

豇豆医书记载

1、《滇南本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

2、《纲目》:“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毒。”

3、《本草从新》:“散血消肿,清热解毒。”

4、《医林纂要》:“补心泻肾,渗水,利小便,降浊升清。”

5、《四川中药志》:“滋阴补肾,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胀,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

相关推荐

有关于中国女士美容起源的秘密

远古至先秦时期 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疕”、“癣”、“疣”等损美性疾病。 殷纣王时期, 已研制有“涂脂擦粉”, 使用的化妆品———“燕脂”, 能收到“桃花妆”的美容效果。战国时的《山海经》146 种药物中, 有12 种与美容有关。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剂书,《五十二病方》的内容十分丰富,预防和治疗瘢痕的方剂6 个。《养生方》中有3 个长寿方,还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 秦汉三国时期 传统中医美容学萌芽时期。《黄帝内经》虽为中医

紫草相关医书记载

《本经》:中药紫草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别录》:中药紫草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药性论》:中药紫草治恶疮、瘑癣。 《本草图经》:中药紫草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纲目》:中药紫草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医林纂要》:中药紫草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吉林中草药》:中药紫草治便秘,尿血。 《陕西中草药》:中药紫草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纲目》:“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

成人的出生证明在哪办理

成人补办出生证明的程序:由于自1996年1月1日(边远地区3月1日)起,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出生的人口,统一使用依法制发的《出生医学证明》,其它有关出生人口的医学证明一律废止。且规定《出生医学证明》因遗失、被盗等丧失原始凭证的情况要求补发的,取得原签发单位有关出生医学记录证明材料后,向所在地县(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 县 (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申请后,经核实,情况属实的给予补发《出生医学证明》并加盖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因此你可能要按照有关《出生医学证明》的程序补办出生证明(即领到的可能是新

大暑喝什么汤 不宜与南瓜同食

中医古籍中还有羊肉不宜与南瓜同食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羊肉与南瓜都是温热食物,如果放在一起食用,极易“上火”。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点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

苦丁茶有什么好处

苦丁茶 ( Ilex latifolia Thunb ) 冬青科苦丁茶属植物,古书上称之为 “ 皋卢茶 ” ,是药饮两用的名贵珍品,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曾被列为元、明、清三代贡品。经科学研究证明,苦丁茶内含熊果酸、 香树脂醇、桷皮素、天然硒化合物、氨基酸等250多种物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有机质和微量矿物质元素。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 “ 苦、平、无毒,南人取作茗,煮饮,止渴明目,消炎利便、通肠 ” 。 苦丁茶 能双向调节机体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

丁香茶的作用与功效 丁香茶能长期饮用吗

可以。 丁香做为一种中药材,用来泡茶喝对身体健康有很多的益处,因此是可以长期喝的,只不过丁香茶如饮用过量的话,有可能会引起毒副作用,因此丁香茶每天喝的用量,要有所控制。 而根据中医记载丁香一天的用量是2-5克,所以丁香如果要长期饮用的话,最好不要超过其最大用量,如情况允许,最好咨询一下专业中医,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饮用。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暖肾助阳

丁香性温,入肾经。《日华子本草》记载丁香: “疗肾气,壮阳,暖腰膝。”故有暖肾助阳起痿之功效,常用于肾虚阳萎、阴冷、宫冷不孕、奔豚、腰腿冷痛等证。

苦丁茶来月经能喝吗

经期不宜喝苦丁茶。 苦丁性偏凉,《本草纲目》中记载:苦丁茶“止渴明目,消炎利便、通肠”。现代医学则发现苦丁有降血压、血脂、减肥抗癌、抗衰老等功效。但是正因为苦丁性凉,经期女性及痛经女性不适宜饮用。

丁香茶的功效与作用 芳香除口臭

很多人口臭是由于肠胃消化不好引起的,因此常喝丁香花茶能逐渐改善、消除口臭,其次丁香的芳香气可以压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之类而引发的口臭气,这种方法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呢,据说汉代郎官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问题,嘴里就必须含嚼丁香这玩意儿,可避免口臭引起皇上的不快或反感。

看看古代人千奇百怪的护齿刷牙方法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形容美女的牙齿“齿如瓠犀”,即牙齿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称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掌握了一些护齿方法。在《礼记》中有“鸡初鸣,咸漱”的记载,可见在清晨漱口是当时的一种洁牙方法。古人常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盐水、茶水等。酒、醋、盐水等有解毒杀菌的作用,而茶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西晋时出现了“牙签”的记载。晋代陆云在致其兄的书信里有“一日行曹公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