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胃炎艾灸的位置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胃炎艾灸的位置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建里: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梁门: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天枢:前正中线旁开2寸,平齐。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太冲:在足背侧,第一趾骨间隙的后方凹陷中。
寒邪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
艾灸取穴:中皖,内关,足三里,胃俞,关元穴。
功效:散寒止痛。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艾灸治胃炎的施灸方法
1.每穴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食指,中指放于所取穴位两旁,另一手持艾条垂直悬起于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到4厘米,以感觉温热至微有灼痛感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到10分钟。
2.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把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姜片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瘀阻胃络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或见吐血,黑便,舌紫暗。
艾灸取穴:足三里,内关,中皖,膈俞,三阴交。
功效:理气活血,和胃止痛。
宝宝拉肚子半个月了还不好怎么办 第六步: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半个月了还不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肝气犯胃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胃脘痞胀疼痛,嗳气频作,苔薄白。
艾灸取穴:内关,中皖,足三里,期门,太冲,阳辅,商丘,膈俞,脾俞,胃俞。
功效:疏肝理气。
口臭艾灸灸哪个部位 肝胆火旺导致的口臭
艾灸位置:肝俞穴、胆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太冲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如何判断:肝胆火旺者一般会有口臭,还会有易怒,易躁,头目胀痛,舌红苔黄,脉弦等临床症状。
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怎么办 第七步: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清宫后闭经怎么办 艾灸
艾灸法具有温阳特性,能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对于气滞血淤引起的闭经有治疗作用。
艾灸时间: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
艾灸方法
温和灸:艾灸头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下深层,皮肤可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每次选4到5穴。
艾灸位置:同按摩位置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