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 抽烟群体

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 抽烟群体

烟民们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远大于常人,因为抽烟会增加身体出现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的可能。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家族血亲中有人得糖尿病者。因为糖尿病是属于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和基因有关,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且家庭成员饮食习惯都是相似的,如果血亲中有人得这种病的,同样患病的机率就会比较大。

2口味浓重,喜欢吃肉类的人。过多摄入动物性饱和脂肪酸的,会增加机体负担,导致代谢失调,进一步诱发糖尿病。

3食用过多糖类和淀粉的人。糖尿病本质是糖代谢功能失调,如果日常饮食当中过量摄入糖类和淀粉类的,人体又无法正常消耗,过量的无法代谢,最终导致病理性的代谢失调。事实上日常饮食清淡,少吃淀粉类,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面粉的人一般不会得糖尿病。

4体力劳动少的人。适当的体力劳动和机体运动,可以帮助消耗身体多余的糖类,相反,运动过少,糖类消耗不了,成为了身体的负担,最终引起代谢失调。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糖尿病

老年人(65岁以上)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20一40岁人群的10倍。老年人是糖尿病的最高发病人群。但这些并不能说明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糖尿病,只是相比较而言老年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1、机体组织老化,基础代谢率下降,胰腺随年龄增高而逐渐老化,胰腺的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全身各器官衰老不协调。

2、生活质量提高,营养成分改善,老年肥胖者尤其腹部肥胖逐渐增多,肥大的脂肪细胞膜上单位面积的胰岛素受体相对减少,其与胰岛素结合的亲和力降低,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大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杭。

3、体力活动减少,机体利用和消耗葡萄糖量减少,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糖耐量减弱。

4、老年人肌肉逐渐减少,由占人体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组织则从20%增至36%,此消彼长,导致葡萄糖消耗减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那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有糖尿病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超重和肥胖的人;吃得多而不愿意运动的人;年龄大于45岁;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有异常妊娠的妇女,如曾分娩过巨大胎儿。这些人都比较容易患上糖尿病,有这些因素的人要特别注意预防和监测。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因素。

(1)、感染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毒感染是I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2)、肥胖大多数I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3)、体力活动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推测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现糖尿病。相反,若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导致糖尿病。

(4) 环境因素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作为诱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的竞争等,这些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随着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多,突变基因达到一定程度(即医学上称之为“阈值”)即发生糖尿病。

为什么肥胖病人容易得糖尿病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的作用减弱,这种作用减弱的发生与胰岛素起反应的部位(也称之为受体)有关系,这种改变的柿子是同脂肪的增加直接相关的。这样就使得原来相同数量的胰岛素或者更多的胰岛素也达不到非肥胖者相当的作用,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胰岛素不足。
这种胰岛素的相对缺乏表现为糖耐量的低下,进而也就形成了糖尿病。所以说肥胖病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体重的增加,胰岛素的负担加重,胰岛素也可能出现相对不足,容易造成血糖升高,形成糖尿病,或称之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也有必要治疗,知识治疗主要是控制饮食,必要的时候口服降血糖的药物即可。

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 运动量不足

由于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人都存在运动不足的问题,这也会增加罹患糖尿病的可能。因为每天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肌肉对血糖的利用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风险。

8种人容易得糖尿病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有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达60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50%,另有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2、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

糖尿病常常是一手牵着高血压,一手拉着血脂异常来影响人体,它们已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这些疾病都有胰岛素抵抗,同属于代谢综合征。

3 、吸烟者

吸烟可以使多个器官受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而糖尿病病人吸烟对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人来说,那是雪上加霜,有害无益。

4 、缺乏运动者

运动除了消耗热量、减轻肥胖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缺乏运动者是糖尿病瞄准的一个对象。

5 、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而生活条件改善,摄取热量较多,运动量减少,热量消耗降低;另外,人到中年以后,各种脏器渐渐老化,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等,使得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年龄40岁以上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很重要。

6、肥胖者

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项坤三等人的研究表明,内脏型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肥胖体重指数在25以上的成年人才容易患内脏型肥胖,但有14%左右的非肥胖中国成年人,也患有内脏型肥胖,中国人的脂肪容易在内脏周围存积,因此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肥胖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地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引发糖尿病。

7、高热量饮食习惯的人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的膳食而体力活动不足,易导致肥胖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8、食用过多糖类和淀粉的人

糖尿病本质是糖代谢功能失调,如果日常饮食当中过量摄入糖类和淀粉类的,人体又无法正常消耗,过量的无法代谢,最终导致病理性的代谢失调。事实上日常饮食清淡,少吃淀粉类,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面粉的人一般不会得糖尿病。

9、不明原因的疲劳的人

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症状并不多见,而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是糖尿病患者最早出现,也是最多的临床表现。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家族血亲中有人得糖尿病者。因为糖尿病是属于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和基因有关,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且家庭成员饮食习惯都是相似的,如果血亲中有人得这种病的,同样患病的机率就会比较大。

2口味浓重,喜欢吃肉类的人。过多摄入动物性饱和脂肪酸的,会增加机体负担,导致代谢失调,进一步诱发糖尿病。

3食用过多糖类和淀粉的人。糖尿病本质是糖代谢功能失调,如果日常饮食当中过量摄入糖类和淀粉类的,人体又无法正常消耗,过量的无法代谢,最终导致病理性的代谢失调。事实上日常饮食清淡,少吃淀粉类,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面粉的人一般不会得糖尿病。

4体力劳动少的人。适当的体力劳动和机体运动,可以帮助消耗身体多余的糖类,相反,运动过少,糖类消耗不了,成为了身体的负担,最终引起代谢失调。

都是什么样的养生人群更易得糖尿病

很多人问,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中医指出,像特别胖的人,尤其是腰特别粗的人,就是有危险因素的人群。

饮食加运动,控制总热量,减体重,生活方式改变的效果看什么?看体重,本来胖的人,或者超重的人,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能使体重下降。

成人、年纪更大的人,虽然有人会运动不方便,但要坚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可以使得糖尿病发病风险减少一半。儿童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和成人有区别。儿童的热量要稍微高一点,而且蛋白质的量要高一点,这样保证他有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供应,以帮助他长身高。

对于运动研究产生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方案。每个星期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这150分钟最好分在三天以上时间完成。中等强度的运动,指的就是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结束后心率能达到100次以上的运动。而且达到这个心率后,你还要坚持20分钟有强度的运动,才有效。

知道了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而最好的预防糖尿病的方法就是改变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是其中的关键。

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

第一,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不管是否有遗传背景,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因素,高龄的人一定比低龄的人容易得糖尿病。由于发病年龄的提前,以往强调45岁,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要警惕自己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每年体检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空腹血糖。

第二,遗传背景。凡是有糖尿病家族背景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最新的调查发现,父母为糖尿病患者,子女更容易患糖尿病,而兄弟姐妹中已经有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风险更高。因此对糖尿病家族史的了解非常重要。除此以外,本次调查统计还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家族史或心肌梗死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比无家族史高,但没有糖尿病家族风险大,所以凡是有这几种疾病家族史者的后代,较易得糖尿病。

第三,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大,如果仅为四肢发达,腹部并不胖还好,因为皮下脂肪、臀部、腿部容易存脂肪酸,不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而四肢不胖,只肚子胖的,为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除上述因素,已有高血压,血压高于140/90mmHg,或者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高,或者在妊娠期间有高血糖,或者有生8斤以上孩子的妇女均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第四,心血管病人伴随糖尿病风险高。在前几年欧洲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心脏病的高血糖的调查,在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测定血糖,发现2/3有高血糖,其中一半已经是糖尿病,另一半是糖尿病前期,提示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是冠心病患者中伴随1/3糖尿病,1/3糖尿病前期。基于这个结果,中国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神经疾病科、脑血管疾病科也作过调查,发现了相似结果,也就是说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有2/3到达了高血糖状态,高血糖程度不同,约有一半达到糖尿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伴随率非常高。

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 高热量饮食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少人在饮食选择方面偏爱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每天进食大量的肉类,导致体内的热量过多,是无法消耗掉,这会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身体血糖值偏高,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打呼噜容易得糖尿病

打鼾的人10年内得糖尿病的几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如果打鼾合并肥胖,发病几率将更高。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认可这一观点,并指出,我国10%~20%的鼾症患者伴有糖尿病。

专家介绍说,打鼾又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中70%~80%都是由肥胖引起的,由肥胖引起的打鼾和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邹教授在临床中注意到,打呼噜的人大多肚子比较大,脂肪堆积在腹部,把膈肌往上顶,影响了肺的扩张,造成呼吸不畅,容易引起鼾症;同时,肥胖并伴有打鼾的人体内缺氧比较明显,特别是夜间容易憋气,影响胰岛氧的供给以及胰岛素合成,久而久之就会得糖尿病;另外,打鼾的人一般好饮酒,体内需要胰岛素的量也比较大,这样也容易得糖尿病。

专家提醒,如果睡觉打呼噜,首先要去医院检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排除了疾病引起的鼾症,再加上腰围比较粗(男性大于90厘米,女性大于80厘米),就需进行胰岛素抵抗的评估。另外,如果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也较高,将来发生糖尿病的几率就更大。

所以,鼾症患者一定要积极预防糖尿病,邹教授给鼾症患者支了几招:减轻体重,改善通气;睡前最好运动半小时,以散步为宜;睡觉时可以戴上一个小型的呼吸机,睡眠中呼吸一旦暂停,它就会启动,把空气压进气道,这时人就不会打呼噜,也不会感到缺氧;尽量少吃高糖高油的食物,三餐以素食为主,可以吃一些优质蛋白,如鱼、虾、蟹等;少吃高能量食物,特别是晚上,以免影响睡眠;不要大量喝酒;戒烟,吸烟的人气道不是很通畅,黏膜增厚,容易打呼噜。另外,有鼾症或糖尿病等家族史的肥胖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减肥药物来控制体重。

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 有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出现糖尿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儿女出现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如果父母双方均为糖尿病患者,则儿女患病的风险将增加到6倍。

哪些人易进入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症状隐匿,不易察觉。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经典症状,也没有糖尿病特有的眼、肾和神经等并发症,但可伴有血压增高、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

其实,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与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一样的。有家族史,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有糖尿病,尤其是伴有高血压、肥胖、心脑血管病、高血脂、痛风等疾病的糖尿病人,这些人的后代容易得糖尿病。40岁以上的人,不管有没有遗传背景,得糖尿病的几率都比年轻人高。肥胖者,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容易患糖尿病。现在虽然血糖不高,但是有高血压,如果加上肥胖,再加上年龄高,就更容易得糖尿病。血脂高或者生过巨大儿(8斤以上的孩子)的妈妈及巨大儿也容易得糖尿病。平常根本不爱运动而且身体发胖,这些人都容易进入糖尿病前期和患糖尿病。以往曾有一次或多次出现空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前期经复查葡萄糖耐量正常者。这些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糖尿病有关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异常,尽早采取措施,防止及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相关推荐

糖尿病与什么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遗传性早已经为们所认识,它是比较容易遗传的疾病,遗传容易糖尿病的基因。比如1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遭受病毒侵害,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对于2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此型为一种多基因的遗传病,遗传的是容易发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2、后天环境因素。 后天可以引发糖尿病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尤其是们的一些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注意的因素。诱发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包括热量摄取过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遗传与环境这两条因素长期

孕妇为什么会更容易糖尿病

孕妇为什么会糖尿病: 1、通常情况下,母亲的胰岛能够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是怀孕前的三倍)来对抗那些升高的激素的作用,以便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但是,如果胰岛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血糖水平就会升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2、患有糖尿病的母亲会影响到她的胎儿的发育。在妊娠早期,母亲的糖尿病会导致胎儿发育缺陷或者流产。大部分的发育缺陷都会影响重要的器官,比如大脑和心脏。 3、妊娠中期和晚期,母亲的糖尿病会导致胎儿营养过剩,胎儿超速生长。胎儿体型过大会导致难产或者产程过长,如果是通过阴道分娩,胎儿肩部损伤的可能

不吃主食能减肥吗 不吃主食易引发糖尿病

一些糖尿病患者或担心自己糖尿病,会有意少吃米面,以为这就少摄入了糖分。如果病主食摄入量太少,处于半饥饿状态,容易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引起低血糖抗病能力下降。长此下去,患者身体消瘦,脂肪异生,易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

糖尿病是怎么

糖尿病可分两大类,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另一类糖尿病有其特殊的病因,如胰腺疾病造成胰岛素合成不了,分泌不出来,或是由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这就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了。 虽然原发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是容易糖尿病的基因。如有认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基因;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

​白领不吃早餐容易糖尿病

早餐的能量很重要 很多都在家里放一些零食,以备不时之需。而早上起来后,时间不是很充裕,往往顺手拿起零食作早餐,方便快捷。 专家指出,用零食充当每天三餐中最重要的早餐,非常不科学。零食多数属于干食,对于早晨处于半脱水状态的体来说,是不利于消化吸收的。而且饼干等零食的主要原料是谷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能量,但很快会使体再次感到饥饿,临近中午时血糖水平会明显下降,早餐吃零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足,体质下降,引起各种疾病入侵。 新的研究发现,不吃早餐,当心糖尿病找上门 研究员招募了一些志愿者,让其隔一天吃一次

哪些更容易糖尿病

目前,全世界约有5000万糖尿病。到2000年,由于口增长和寿命延长等原因,糖尿病还将增长。糖尿病,在中年、老年群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尤其是体胖者,或有糖尿病家庭史者,比较容易此病。它是慢性高血糖状态所致的一组综合症,病因复杂多样,目前尚未完全瘅明。不过,糖尿病与肥胖、体力活动减少、 饮食习惯、以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糖尿病可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两类。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一般是,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等,俗称“三多一少”症状。体新陈代谢紊乱,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进

经期红糖水什么时候喝最好

不要晚上睡觉前喝,由于红糖中有过多的糖分,建议不要晚上睡觉前喝,晚上睡觉喝多了睡着了,身体内糖分就会累积,容易糖尿病

吃米饭会糖尿病

没必要拒绝白米饭 白米饭的升糖指数(食物进入体后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相对较高,多吃白米饭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鉴于该文章所涉及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就此出每天吃白米饭就容易糖尿病的结论。以米饭为主食的只要吃适量,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因此就会患上糖尿病为什么会糖尿病,并不是由某一种习惯或因素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饮食、遗传、生活方式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如果因为担心患上糖尿病或者因为“励志”减肥,就只吃菜而不吃饭,反而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谷物

哪些儿童容易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 类基因有遗传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引发儿童糖尿病致病因素的影响,容易发展成糖尿病,所以这类儿童要特别警惕。 2、肥胖或超重的儿童 肥胖或超重的儿童占很大一部分。有资料显示,我国年龄≤18岁儿童超重发生率17.6%。肥胖发病率5.6%。超重的概念是超出理想体重20%以上。超重或肥胖使胰岛细胞负担加重,胰岛素受体的生物活性降低。胰岛素要发挥它的正常生物效应必须和胰岛素受体进行特异性地结合。 如果分泌的胰岛素不能与受体很好地结合,体的糖代谢就会发生异常,血糖在血液中过多

什么样的容易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高危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父母或同胞兄弟有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群的3倍;当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群的6倍。 2、年龄>40岁:过中年,胰岛素的受体老化,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3、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肥胖者一方面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另一方面胰腺的负担加重。年老肥胖就如同一台年久失修的卡车还要超载,发动机肯定会耗损。 4、高危种族:美国的调查发现,黑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