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因素
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主要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B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所致。
(一)1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2.环境因素
1型糖尿病发生常与某些感染有关或感染后随之发生。常见的感染原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但病毒感染后,糖尿病发生的易感性或抵抗性可能由先天决定。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现一般认为是具有强烈的遗传或为多基因遗传异质性疾病,环境因素有肥胖、活动量不足和老龄化等。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一般先于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虽2型糖尿病具有遗传异质性,但大多数伴2型糖尿病和空腹高血糖的患者特征性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肝脏葡萄糖产生增加。
糖尿病会传染吗
糖尿病可以说是现在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大多数的糖尿患者可能是肥胖或者是中老年人,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也可能是多发人群之一,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那么,就有一部分不了解的人就会问,糖尿病会传染吗?
不会!糖尿病是根本不会通过任何途径传染的,就算是唾液,血液都不会传染的。它不是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目前主要有一型、二型,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目前都还没有案例和证据可以证明糖尿病是会传染的,所以,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
它不会像流感、乙肝那样,从别人那里传染来,也不会传染给别人。接触糖尿病人。即使是密切的接触也不会染上糖尿病。家族中出现数个糖尿病患者不是传染的结果;而是家族成员体内有易患糖尿病的基因,加之家族成员有近似的不良生活习惯(如:不爱活动,高脂、高糖饮食等)而造成的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
糖尿病不具备传染的性质,但是很多糖尿病是具有遗传性的。
儿童糖尿病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糖尿病类型分为4种:即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还有糖尿病带来的各种合并症。而儿童糖尿病一般常见Ⅰ型和Ⅱ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上儿童糖尿病90%以上为Ⅰ型糖尿病。临床症状:起病急,部分患儿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典型表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Ⅱ型糖尿病:儿童Ⅱ型糖尿病起病缓,患儿往往没有口渴、多饮、多尿、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患了糖尿病。近年来,儿童Ⅱ型糖尿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肥胖儿童这种趋势更明显。
儿童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其病因特征。其他危险因素包括:Ⅱ型糖尿病家族史,母亲曾患妊娠糖尿病、低体重出生儿、不良生活方式等。
糖尿病是怎么导致的
遗传来的:对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相信大家对这种说法都有一定的认知与认同。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很多遗传学研究表明,在1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在2型糖尿病中更占到90%以上。因此,如果你的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就意味着你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比其他人要大。其实,糖尿病也并非100%会遗传给自己的子女,即使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仍然有50%的概率会生出健康的子女;而对于那些父母双方都不是糖尿病患者的来说,也是有可能因为基因变异而导致其后代患上1型糖尿病,如子女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健康,患上2型糖尿病也并非不可能。
吃出来的:糖尿病有“富贵病”之说,为什么几十年前乃至上百年前很少有人得糖尿病?是的,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中“吃”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吃的越来越好,导致患糖尿病的人不断增长,且逐渐发展到青少年。没有哪一种疾病像糖尿病这样与饮食有如此密切的关系。糖尿病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偏高,甚至有人建议把糖尿病改称“糖胖病”。在临床上,见的最多的就是类似这样的病例,10多岁的胖孩子放暑假在家开空调玩电脑,碳酸饮料当水喝,狂吃雪糕、汉堡等高热量食物,短短的几十天竟然检查出已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稍不注意和控制,血糖马上就会如影随形马上有反应。现在的生活水平好了,家家户户大鱼大内高蛋白,高糖重油盐大重口味,饮食量不加节制,以致摄入过多的能量未能及时被转化利用,造成体重超标,尤其是腹型肥胖,俗称“将军肚”,这类腹型肥胖直接催生糖尿病的发生。
懒出来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肥胖程度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中等肥胖者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要高4倍,超级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则飙升到21倍,8成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时体重超标,可见糖尿病特别青睐于肥胖一族。很多人觉得肥胖是吃出来的,其实不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懒也是肥胖的代名词。体力劳动者吃得很多,但他们的消耗同时也很大,能量的摄入和支出保持了大致的平衡,因而体力劳动者鲜有发生糖尿病的。体重的控制在于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国人自经济调整增长以来的近20年间能量摄入并没有太大变化,而肥胖、超重率却不断上升,尤其是“小胖墎”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宅”已成为当今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几乎不运动,出门以车代步,上楼电梯代劳,平日沉迷电子产品,久坐少动。缺乏运动可使血糖的利用率、转化率下降,脂肪的代谢减慢,糖元和脂肪堆积,从而引起肥胖,肥胖又与糖尿病的发生成正比。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1、吃出来的。人都说糖尿病是人们吃出来的,这种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六七十年代,我国人民的主粮按计划分配,鸡鱼肉蛋凭证供应,当时糖尿病的发生率极低。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粮和副食品都很丰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人们机体营养过剩,内分泌功能失调,严重诱发了糖尿病。
2、闲出来的。我们知道现在不少人的生活方式都不是很健康,特别是不运动,这其实是一项非常不好的习惯。现代生活使人们的活动量大为下降,如以车代步,以电梯代替登高,以家用电器代替家务等。另外,大多数人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条件,运动量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运动量不足不仅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还会减慢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降低肌肉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率,以及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因此,闲逸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3、烦出来的。这主要指的是人们心理上容易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这也会引发糖尿病。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以严重扰乱机体的内分泌功能,由此,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如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剧烈,若当事人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则很容易因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主要是2型糖尿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的老龄化及认识的深化而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997年WHO报道全世界约有1.35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居第三位的非传染性疾病。我国糖尿病协作组调查组在1980、1994和1996年三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0.67%、2.51%和3.12%.而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在后两次分别为3.21%和4.76%,均呈上升趋势。同时在1997和1998年对全国27个中心的近650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和并发症现状的调研结果显示其平均血浆空腹血糖分别为9.2mmol/L和9.1mmol/L,HbAlc平均为8.8%。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和血糖控制现状不容乐观。
糖尿病的分类: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显示目前国际通用的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及糖尿病研究组分别于1980年和1985年修订的分类标准,已不能全面反映现今对糖尿病的认识。为此在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表了专家委员会关于糖尿病分类和诊断新标准的报道,对糖尿病进行了重新定义及描述,将以往的以综合临床情况为主的分类系统过渡为更接近病因学的分类系统,并且提出了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于1999年此标准已为WHO推荐采用,其要点为:①取消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医学术语;②保留l、2型糖尿病的名称,以阿拉伯数字而非罗马数字表示;③糖耐量减退(IGT)不作为一个亚型,而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④保留妊娠糖尿病(GDM);⑤取消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
老年病糖尿病的发病存在遗传和环境因素,老年更有生理性老化和病理因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作用不足。血糖过高可使葡萄糖介导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反应受抑制,产生葡萄糖毒性作用,形成老年糖尿病的三个环节,肥胖、应激、体力活动减少,饮食方式改变、吸烟等构成综合病因,对老年糖尿病致病有重要影响。
糖尿病是否遗传
糖尿病能否遗传,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可以肯定地回答: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多年来经过对糖尿病的调查研究,父母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发病率比正常人群的发病率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有所增高。单卵孪生子女均患糖尿病者,幼年为50%,成年可高达90%以上。这说明不仅幼年发病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成年后发病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也有密切关系。但是,糖尿病病人也并非都能找到明显的遗传现象,父母双亲均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的发病率也并非100%。这说明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但不一定都发生糖尿病。至于是否发病,还得看后天发病因素(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丰盛、感染等)是否具备,是否足以引发糖尿病。遗传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外在环境因素常常作为诱因,只有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病因素二者兼有,相互作用,才会发生糖尿病。
因此,家族中有糖尿病病人时,其子女就应该注意节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防止肥胖,尽可能避免这些后天发病因素的伤害,以达到防止或延缓发病的目的。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年龄超过40岁,也应该注意控制体重的增长,以防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是什么情况
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与遗传基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正常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等。
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虽然每种类型的糖尿病的症状都是相似甚至相同的,但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和它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却不同。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会导致胰腺中的β细胞不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的浓度,导致高血糖症的发生。1型糖尿病一般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的;2型糖尿病是由于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说,就是细胞不再同胰岛素结合,使得进入细胞内部参与生成热量的葡萄糖减少,留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β细胞功能衰退或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的;妊娠期糖尿病则与2型糖尿病相似,也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
目前,1、2型糖尿病尚不能完全治愈,但是自从1921年医用胰岛素发现以来,糖尿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控制。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控制配合降糖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或者胰岛素补充相结合治疗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果糖尿病没有得到足够的控制,可以引起一些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症、酮症酸中毒、非酮高渗性昏迷。严重的长期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竭(又称糖尿病肾病,是发展中国家成年人中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视网膜病变(又称糖尿病眼病,可致盲,是发展中国家非老龄成年人致盲的主要疾病)、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其中,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阳痿)以及伤口难以愈合。而足部难以愈合的伤口则可能导致坏疽(俗称“糖尿病足”),进而导致患者截肢。如果糖尿病得到了足够的控制,并且对血压充分控制并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保持健康的体重等),则可以在有效的降低罹患上述并发症的危险。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的报告指出全世界有3.46亿人患有糖尿病,2004年估计有340万人死于高血糖引起的后果,超过80%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
有报道称,亚洲人(特别是东亚)更容易患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米饭为主粮太过精细、单一所造成的。
糖尿病是什么引起的
引起糖尿病有三个原因:
——五脏皆柔弱这善病消瘅
五脏中核心的是肾。肾功能的虚弱是引起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和核心原因。
——肝 肝火旺,肝经有热工作压力大也影响糖的代谢。糖的代谢是在肝里面进行的。
——脾胃的运化失调
就是生活方式病,饮食不规律。膏梁厚味。
糖尿病也有15%的遗传。
糖尿病是怎么来的?通俗的说:糖尿病分泌胰岛素是从胰岛分泌的。
中医把胰岛功能归到脾的功能里面。中医说的脾不是一个脏器,是一个功能体系。脾在五行中属土,五味中属甜,就是甜味的东西入脾,所以这种“甜味的土”流到血液中过多就会血糖高,流到尿里面过多就是尿糖高。草木不旺盛,水土就会流失。草木归肝主,肝属木肾主水。肾水少草木不旺盛水土流失,所以这是形成糖尿病的一个通俗的解释。
无论是肾肝脾形成的糖尿病,最终造成体内阴虚燥热,就是肺阴虚 肝阴虚 肾阴虚。阴虚生的内热就是阴虚燥热。所以治疗养生康复都是从这三个脏器下手。就是滋肾阴。 疏肝解郁 养血柔肝。健脾祛湿。
糖尿病人吃得多 喝得多 尿得多,逐渐体重降下来。但是一开始大部分都是大胖子。
用西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用中药活血化淤 滋水涵木 健脾祛湿来提高三个脏腑的功能。减少推迟延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这是治疗糖尿病养生 保健 治疗 康复最根本的地方。
糖尿病是遗传的吗
糖尿病是一种现代的流行的疾病,而且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在逐渐上升。为什么糖尿病发病率这么高呢?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遗传也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很多人是因为遗传而发病的。那么对于是否遗传的问题,哪些是属于遗传的问题你是否了解呢?下面来看一下遗传与糖尿病的关系。
遗传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这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证实。欧美等国家白种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10%,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印度及中国移民的患病率可达15%~20%。中国人可能属于易患糖尿病的种族。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母亲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约为20%。父亲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15%,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则约有25%患病。
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就一定会得上糖尿病,只是一种易患倾向,至于是否发病或何时发病,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我们常说,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得糖尿病的内因和基础,而环境因素则是得糖尿病的外因和条件,是发病的诱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内因和基础,还不一定会得糖尿病,只有有内因又有外因的个体,才会得病。
以上介绍的就是糖尿病和遗传的关系,遗传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但是有家族史也并不一定就会得上糖尿病,只能说有家族史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所以只要积极的预防和锻炼身体,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富人病吗?
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 疾病,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罹患该病者多为 富人。发达国家很少有富人罹患糖尿病,因为 那里的富人很注重锻炼身体和合理饮食,而 低收入人群却因为经常食用汉堡包等肉类食 品,而较易患上该病。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 生活富裕导致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糖尿病 患者多为有钱人。在中国糖尿病患者疾病教育水平普遍偏 低,不管穷人还是富人对糖尿病的了解都很少。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许多患者 平时不注意饮食,缺少锻炼,养成许多不好的 生活习惯,从而导致大量的糖尿病患者产生。 尤其是富人,经济比较宽裕,日常生活中应酬 多,饮食不规律,经常性摄入大量高脂肪食 物,吸烟酗酒,这些都增加了他们罹患糖尿病 的可能性,给自身的健康埋下隐患。糖尿病的发生是不会以个人财富来作为 标准的,如果你的生活饮食不规律,平时又缺 少锻炼,那么不论你是富人还是穷人,糖尿病 都会自己找上门来。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糖尿 病的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从而控制 这一疾病的进展。
新生儿糖尿病是什么
医学上把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称为新生儿糖尿病,但发病率不高。以Ⅰ型糖尿病为主,这类患儿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另外一种类型的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少见。
新生儿糖尿病临床表现
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缺少典型的“三多一少”表现,约40%的患儿就诊时即已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其症状常比儿童糖尿病重,未经胰岛素治疗者的病情迅速发展。
1.半数以上为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2.消瘦,发热,皮下脂肪减少,体重增长缓慢、不增甚至下降,多尿。
3.脱水、高血糖,严重脱水时出现肢体凉、脉细弱、心率快、血压低等休克症状;烦渴,进食多良好,但重症者则不佳。
4.嗜睡,很少发生昏迷,不同程度的酮症酸中毒,有低钾(早期可不低),可发生肾前性尿毒症,易伴发感染如败血症和尿路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