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闷热夏季老人易中风 吃什么药能预防?

闷热夏季老人易中风 吃什么药能预防?

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夏季诱发中风的六大因素

1.气温过高

夏季容易中暑,特别是在高温天气里。从生理上来说,老年人多有脱水的情况。而且老年人的口渴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退化,所以出汗过多时,会因为缺乏口渴感而不能及时补水。由此不但会发生中暑,而且体内失水过多,血容量骤减,血粘稠度增加,容易诱发脑血栓形成,从而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2.爱吹冷气

夏季吹冷气过多会导致血管收缩、硬化,容易形成血栓。因此,空调的温度宜保持在26℃或以上。不能长时间吹冷气,尤其不能用电风扇直吹头部,否则会导致头部受凉,使大脑血管发生收缩,从而引起大脑血流量减少而致供血不足,这也是脑中风的常见原因之一。

3.久坐或静卧时间过长

夏季,老年人多喜欢乘凉或者打牌、玩麻将和下棋,如果坐的时间过长,血液流速会减慢,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缺血性脑中风。而且夏季老年人多有午睡习惯,若午饭后马上入睡,全身血液流向消化道,加之静卧不动,也会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脑中风。

4.贪杯或喝冷饮

夏季,老年人胃肠功能明显减弱,一旦饮食不洁、贪杯或喝冰饮,很容易出现腹泻。此时若不能及时补水或进行补液治疗,就会出现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导致血液粘稠、血液循环流速减缓,由此引起缺血性脑中风。

5.冲热水浴

夏季老年人洗浴时,若水温过高,势必会引起肌肤血管扩张,大脑血流量骤减,也会发生脑中风。

6.身患低血压症

患血压偏低症的老年人,夏季由于出汗多、补水不足、日晒时间过长等原因,会使血压出现进一步降低的情况;高血压患者若降压过快,尤其是在睡前使用降压药,会由于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而形成脑血栓,出现缺血性脑中风。

夏季老人如何预防中暑

1.夏季老人预防中暑要多喝水

老人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高温作业,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饮水。但切记千万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2.夏季老人预防中暑要充足睡眠

在高温的天气,人的体力消耗较大,容易疲劳,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其他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使新的一天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能有效防止中暑。

每天最好保证8小时睡眠,不要熬夜,最好在晚上22点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睡眠时不要对着风扇或空调直吹。中午可以小睡一会。有研究显示,白天睡觉能有效降低身体温度,而且中午最热时,选择睡眠可以有效避开高温天气,并能及时补充体力。

3.夏季老人预防中暑要喝凉茶

一般而言,凉茶属于祛邪之品,如果体内无邪,就不适合饮用。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容易出汗而损伤正气,服用苦寒的凉茶就会使“虚者更虚”,甚至伤及脾胃,影响营养精微的吸收,增加中暑的几率。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都不太适合服用过多凉茶。见凉茶就喝是不可取的。不同体质、不同气候、不同环境等,适用的凉茶均不相同。

4.夏季老人预防中暑睡觉不关窗

在夏季高温下,人体内的热量散发受到阻碍,周围的热量也会反向辐射于人体;当高温闷热时,汗水更是不忍离开人体——附着在表皮上难以被蒸发掉,从而导致体热很难散失。当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使大脑中的体温调解中枢功能发生障碍,出现头昏、眼花、心慌等症状,这就是中暑。

​老人平安度夏的六点须知

一、充分休息。夏季烈日炎炎,昼长夜短,老年人往往因睡眠不足而精神疲惫、头晕脑胀。因此,老年人必须养成午睡的习惯,以保证每天有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另外,夏季很易使人烦闷急躁,精神不好,所以更要注意保持心平气和,俗话说:“心静自然凉”。

二、避免着凉。老年人气血虚弱,加之夏季暑热外蒸,人体阳气趋向体表,毛孔开疏,最易遭受风邪侵袭,所以,夏季老年人不可在露天、风口处或电风扇下睡觉,并注意盖好腹部。因为人在睡眠时,体温调节功能降低,身体难以抵御风寒袭击,很易引起感冒或腹泻。此外,满身大汗后,不要马上洗冷水澡。

三、清洁皮肤。夏季天气热,出汗多,皮肤稍有破损,就容易发生感染。夏季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病有痱子、热疖、毛囊炎、皮炎等。要预防皮肤病,就要勤洗澡,每天洗一次为宜,不要洗的过多,每次时间也不要过长,最好用温水擦浴。温水擦浴可清除污垢,使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汗液排泄。另外,还要经常换洗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四、调节饮食。老年人代谢过程比一般人低10%—15%左右;加之天热出汗多,消化液的生成与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营养失调、腹部鼓胀、便秘等现象。所以,老年人夏季宜食新鲜可口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些含钙、铁、维生素较丰富的豆类、新鲜蔬菜、瓜果等,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此外,还可在午后或晚上吃一些绿豆、百合、米仁、莲子等熬制的汤或粥。

五、预防中暑。老年人气虚体弱,比一般人中暑的机会要多,所以,要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活动,外出时要戴草帽,穿浅色衣;居室要注意通风,可用空调、电风扇、洒水等来降低室温;还可多喝些含盐凉开水;西瓜是解暑佳品,每天也可吃两次。如果出现全身无力、四肢发麻、头昏眼花、胸闷恶心,心悸口干、皮肤干热等中暑先兆时,应立即去通风阴凉处,并解开衣扣,用冷水毛巾敷头部,喝些凉开水或凉盐开水;还可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经过这样处理一般可以恢复。若症状仍不缓解,并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呼吸表浅、呕吐、昏迷时,应立即送就近医院急救。

六、防肠道病。夏季是痢疾、肠炎、肝炎、食物中毒等肠道疾病的流行季节,这些疾病都是通过饮水和食物来传播的。所以,老年人夏季要做到不贪食生冷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饭菜和瓜果。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毒。

在秋冬季老人易中风

为什么在秋冬季易发中风?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认为,秋末,特别是在霜降之后,天气由凉转寒,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而西北来的冷空气又不断向东南侵袭,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此时,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体内儿茶酚胺等化学介质分泌增加,血液黏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进一步促使血压的增高和血栓的形成。再加上中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如何预防中风,专家提出以下三点。

重视防治诱发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是引起中风的根源。据临床医学统计,约90%以上的中风病人患有高血压,尤其是平时没有明显症状,而家庭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有危险性,应积极预防。据美国医学界报道,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可使中风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因此,此类疾病患者除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使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以及软化血管药的同时,还要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重视防寒保暖,避免情绪波动,防止过度劳累和剧烈活动,日常膳食宜清淡,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戒除烟酒,身锻炼,防止肥胖。

注意发现中风先兆

尽管中风发病急骤,难以预测,但发病前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信息,预告近期很有可能发生中风。如能识别这些信号,积极防治,会大大减少危害性,甚至不发病。据临床医学统计,约70%的病人或多或少地会出现某些先兆征象,但大多因不了解而被疏忽。因此,一旦出现如下征兆者应引起高度警惕。如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等;“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无原因的嗜睡等。发现上述先兆,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搞好家庭急救和护理

脑中风大多在家中发病。家庭中正确的急救和良好的护理是中风救治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中风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静,避免紧张、恐惧,就近就医,避免反复运转,尽量减少搬动。必须搬运时,要防止头颈扭曲,减少晃动,头应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

夏季老人为什么易“中风”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中风?

中风病人中有85%发病时的年龄在50岁以上,并且随着年龄增大,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显然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是与老年人几乎普遍患有动脉硬化有关。在老年人的年龄增长过程中,由于生理原因和血脂增高等病理原因的交互作用,动脉硬化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只有发生早晚的不同与轻重程度的差异而已,并且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的病人其动脉硬化的程度也越严重。

其次与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有关。高血压与心脏病病人经常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糖尿病病人易于导致血液粘滞增高,这些都是中风发生的重要因素。

再次与老年人难以避免常见的中风诱因有关。中风虽然以动脉硬化为发病的病理基础,而老年人动脉硬化发生率几达100%,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年人都患中风,这与某些中风诱因有关。例如:嗜烟、饮酒、性情急躁、脑力紧张、大便干结、屏气用力、寒凉刺激、嗜卧少动等,这些因素都是中风发病的常见诱因,都可能引起血流与血液方面发生某些改变,从而诱使中风的发生。

从以上可以知道,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出现中风,与老年人普遍患有动脉硬化,多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难以避免中风诱因的影响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之中,有的是可以控制的,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够在医师的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就能够避免、推迟或减少中风的发生。

老年人春季养生小常识是什么

第一,要谨防感冒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第三,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第四,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第五,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孕妇在夏天需预防哪些疾病

夏季孕妇比较容易得三种疾病

(1) 容易患感冒,这是因为夏天天气比较闷热,昼夜温差比较大,夜晚的时候容易着凉。

(2) 容易患消化道传染病。

这是因为天气闷热有时候吃东西不太注意,天气热的时候一些致病细菌生长的比较快,所以夏天容易感染一些消化道疾病

(3) 容易患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比较常见的有霉菌性阴道炎,这是因为夏季潮湿出汗容易引起生殖道微生物的感染。

夏季孕妇要预防风热感冒

夏季的感冒叫风热感冒,风热感冒首先一个是预防,尽可能让房间保持通风,但是睡觉的时候不要让风(比如空调风和风扇风)直接吹到孕妇,这样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如果发生了感染就需要多休息,可以吃一些藿香正气辛温解表的药,多喝水,吃的清淡一些。

如果感冒比较严重,尽快去医院,和医生说明正处在怀孕阶段,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给出适合孕妇而又不伤害胎儿的治疗建议。查查是不是血象有变化,血象就是要查血常规。如果血常规正常,没有发生很深的感染,可以吃藿香正气,洗个温水澡,注意休息多饮水。孕前吃叶酸可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的畸形,应该吃,如果说平常饮食里面经常食用大量新鲜的绿叶蔬菜也可以补充叶酸。

​掉牙多的老人易中风

研究结果表明,口腔内患牙周炎和牙周脓肿的部位有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链球菌。牙周细菌入侵人体血液系统后,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在反击“入侵者”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胶状物质,这种物质依附在血管壁上,日积月累将阻塞血管,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加速血管淤阻和心脏功能异常。这种物质如果随血液流进大脑,就会阻碍血流,引起中风。临床数据显示,牙周炎患者比常人患心脏病的几率高1.5倍,比常人患中风的几率高出3倍。

食物碎屑、寄生菌、唾液粘性成分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可混合形成牙菌斑。细菌分泌酵素及毒素,能破坏牙齿与牙周组织。牙菌斑如果钙化成为牙结石,对牙龈及牙槽骨造成损害,最后导致牙齿脱落。牙菌斑中的细菌菌体蛋白进入发炎的齿龈与牙周组织的毛细血管里,造成静脉血凝集,这也是心脏病发作的病理基础。有调查显示,掉牙多的老年人中风的风险很高。因为掉牙多的人,牙龈病一般会比较严重。

夏季老人如何预防中风

1、莫把中风当中暑

夏季人们容易把中风与中暑相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中暑多在湿热环境下发生,患者首先表现出来的症状是面红耳赤,这种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且伴有头晕现象。而中风患者除了有头晕症状外,还伴有神经功能损害,如半侧身体无力等,无中暑面红耳赤的症状,常是突发不适。

2、及时补充水分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严重脱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发生脑血管闭塞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这样能稀释血液,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避免发生血管栓塞。

3、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

如果房间空调温度过低,与外界温差过大,出入房间时,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容易发生脑血管的过度收缩和扩张,中风的概率更高。注意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中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降温防暑,在空调下不易久待;中风患者夏天最好不要使用空调,即使使用,温度也应在28℃以上。

在秋冬季老人易中风

尽管中风发病急骤,难以预测,但发病前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信息,预告近期很有可能发生中风。如能识别这些信号,积极防治,会大大减少危害性,甚至不发病。据临床医学统计,约70%的病人或多或少地会出现某些先兆征象,但大多因不了解而被疏忽。因此,一旦出现如下征兆者应引起高度警惕。如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等;“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无原因的嗜睡等。发现上述先兆,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搞好家庭急救和护理

脑中风大多在家中发病。家庭中正确的急救和良好的护理是中风救治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中风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静,避免紧张、恐惧,就近就医,避免反复运转,尽量减少搬动。必须搬运时,要防止头颈扭曲,减少晃动,头应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

​老人春季养生注意几点

1.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2.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3.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4.要谨防感冒。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5.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相关推荐

工厂里如何预防夏季中暑

1、工厂从管理角度预防中暑 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抓好生产现场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防暑降温工作,还要制定应急预案,以防高温引发员工中暑以及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严格控制操作人员的室外作业时间,避免在高温段进行作业,以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中加强轮换休息,可以采取勤倒班的方式,从而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并加强现场巡查,加大对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的宣传,从而提高全员的

夏季养生遵循“四清”原则

饮食宜清淡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增进食欲。多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 夏季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 另外,些醋,既生津开胃,又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 思想宜清静 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燥生热,

夏季养生遵循四清原则

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养生防病也是如此。养生专家提示,夏季的特点是“热”和“燥”,故“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 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需遵循以下“四清”原则: 饮食宜清淡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增进食欲。多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 夏季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

孕妇喝姜汤的作用

姜汤的作用是很大的,有很多的功效,如缓解感冒症状、解暑等等,孕期感冒是妈妈最担心的事,会担心对宝宝不好,不病情会加重,姜汤就很好的缓解感冒不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姜汤的作用具体有哪些。 1、治伤风感冒:夏季人们为了躲避炎热,习惯吹风扇、开空调,甚至露宿户外,很容易引起外感风寒。如果及时喝上一碗姜汤,将有助于驱寒解热,或用姜汤泡足亦可收到同样的疗效。 2、消夏解暑:中医认为,生姜提神醒脑。夏季因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时,用姜汁1杯灌下,使病人很快醒过来。对一般暑热,表现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每

给心脑降温做好7件事

1.不要猛回头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威胁生命。 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况。 建议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的动作,以免意外发生; 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 2.温差别太大 炎热天气,不少人都会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

男性补阳四季调养准则

男子以阴气为主,春夏阳气发泄,气血趋于肌表,养生需要顺应春发之气,使阳气充盈,以固护阴精;秋冬则阴精收藏,气血趋向于里,养生应顺应收藏之势,使阴精蓄积,以确保春季阴气的生发。 春季万物萌生,天气沉降,地气上升,春风化雨,气暖天晴。天之阳气随之上升,易发急病,易受感染,易因外感而致病。阴痒、尿赤、茎肿、绣球风等病易发。尤应注意预防之。 顺天时而养生,到野外效游,宾朋良友,共赏大自然之美,切不可自生郁闷,使气郁积不发。肝之子的心、肝郁气滞易使心病发作,因此,消除郁积,忘却烦恼,顺天时,法阴阳,调护心肝,以开通

中暑怎么办

中暑按病性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三种情况。先兆中暑一般表现为:疲乏、头昏、眼花、耳鸣、口渴、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此时如让病人立即离开闷热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并松开衣服,让其喝点含盐饮料或冷开水,一般即可很快复原,如果病人不便转动,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或用电扇吹风,并给予清凉饮料或人丹、风油精等解暑物,也可终止中暑的发展。 轻症中暑除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以下症状: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心悸胸闷、体温升高(37.5℃以上)、大量出汗、脉搏加快等。此外, 除需将病人立即搬离

夏日旅游的保健之道

暑假,给许多人带来旅游的机会,当你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时,别忘了预防由此而来的旅游病。夏日阳光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有很大的伤害。 为预防紫外线辐射病,外出旅游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尽可避免午时外出,特别是炎热无风的天气更不要作野外旅游;尽量穿浅色、质薄、宽松、吸汗透气的长袖衫为好,身体裸露部分应涂上防晒霜;烈日下应戴上遮阳帽;太阳镜可避免强光对眼睛的刺激,也应戴上;大汗淋漓时应多饮含盐类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清凉饮料,以保持水分和盐类的代谢平衡;暑天旅游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增加休息次数,随身带些品备用;旅游

6种夏季常见疾病及预防办法

■ 细菌性痢疾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据专家介绍,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出现高热并伴有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它除了和天热人们喜欢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紊乱有关外。还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一般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食物传播,易发生食源性暴发,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 预防细菌性痢疾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

孕妇喝姜汤的好处

姜汤的作用是很大的,有很多的功效,如缓解感冒症状、解暑等等,孕期感冒是妈妈最担心的事,会担心对宝宝不好,不病情会加重,姜汤就很好的缓解感冒不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姜汤的作用具体有哪些。 治伤风感冒:夏季人们为了躲避炎热,习惯吹风扇、开空调,甚至露宿户外,很容易引起外感风寒。如果及时喝上一碗姜汤,将有助于驱寒解热,或用姜汤泡足亦可收到同样的疗效。 消夏解暑:中医认为,生姜提神醒脑。夏季因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时,用姜汁1杯灌下,使病人很快醒过来。对一般暑热,表现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每天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