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概 述家长朋友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较有能力或者比较能干,这也需要家长朋友们的配合,因为孩子在很长的时间里跟随着家长朋友们,所以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你们的影响,甚至有意无意就会向家长朋友们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意思呢?
步骤/方法:1孩子的独立意识,是以后在社会甚至说在学校必须要用到的,即使孩子在家里是我们的心尖尖,但是一但进入了学校,跟那些同年龄段的心尖尖们在一起时,就缺少了那种优越感觉,甚至有些孩子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表现的很自我,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不愉快。
2为此,我们就需要时不时的培养锻炼一下我们的孩子了,首先说,我们可以慢慢的培养孩子自己完成一些事物,比如说让他去找某某邻居借个东西,或者说让他去家门口买一件小东西,但是需要提示大家的是,不管孩子做的好与不好,都要鼓励孩子。
3孩子在有些家庭中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说一家六口围着一个宝宝,隔代人的爱更是让孩子熏息了,所以孩子有时候也要受一些挫折,因为到了外边不一定他想要什么就必须别人要给他,要让孩子们学会争取,想要什么,用一种和平的方法,自己去争取得到。
三岁宝宝的独立性表现
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如果这时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和成人的支持,将开始建立自我肯定情感,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大多数活动,包括学习,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鲜而有趣的,那么厌学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很可能是成人喜欢以“简单的命令”使然,孩子容易因此对劳动和学习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可见孩子的独立品格对成长和成材是何等重要。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一是,要求“摆脱成人控制”。
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二是,由于手脚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或跑容易跌倒,用杯喝水会泼翻,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
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不听话”、“犟”。
三是,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交往是幼儿的一种发展性需要,2-3岁的独生子女尤其明显。他们特别喜欢与邻里的小孩子玩,甚至会说“没人陪我玩,没劲”等。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为由限制他的交往。
四是,2-3岁的幼儿对自已有点会但还不熟练的事情最感兴趣,喜欢自己反复做,如反复摆弄某一类玩具,重复进行一种游戏等。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三岁宝宝的独立表现
首先,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给1岁内的孩子提供练习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孩子醒着时经常抱在怀里,或经常让他们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带围栏的小床里。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再次,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另外,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1、要在家中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他想做什么,只要没有危险,就放手让他去做。要多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
2、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平时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独立意识。如果爸爸妈妈事无巨细地包办一切,只会使孩子对事物缺乏或降低兴趣,从而放弃进取,体会不到自己独立做好一件事的喜悦。
3、在孩子做错一件事的时候,不要随意批评,过多地指责他们做得不对,而是要以鼓励为主,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4、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不要太高。当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或达不到预期要求时,就要考虑根据孩子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修改,提出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急。要知道,培养孩子要有一个艰苦细致的漫长过程,只有通过实行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教育,尊重孩子,帮助孩子,鼓励孩子,并及时给予指导,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完成,去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启蒙阶段。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二、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三、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所以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
专家支招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成年人一样,他们需要有机会来自己作决定,来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体会自主选择的快乐。所以无论父母怎样担心,也应该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从小就培养好孩子的决断能力。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而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恶来强迫孩子;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业余爱好,而不要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重要性
减少意外事故
爸爸妈妈睡觉时,翻个身、蹬个腿都有可能会伤到宝宝,严重的话甚至会压到宝宝而导致他窒息。
另外,有些爸爸妈妈还有打呼噜的习惯,这对宝宝的睡眠质量会有很大影响。
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一个能自己睡的宝宝,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样也不会弱。
而一个环境适应能力差的宝宝,对妈妈比较依赖,可能跟同龄人关系不太好,也不愿意跟陌生人交流。
帮大宝宝建立正确的两性认知
等宝宝长到6、7岁大时,对于两性他已经有朦胧的意识了,如果得不到正确疏导,就可能导致恋父、恋母情结的发生。
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方法
1. 精心布置一下婴儿床
小床买来后,跟宝宝一起,把它布置得精美舒适一些,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 做好心理暗示
在宝宝3、4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宝宝一些暗示,把分床描绘成一件很光荣、值得庆祝的事情。
平时给宝宝读绘本、讲故事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跟独立、分床相关的内容。
3. 过渡要自然
爸爸妈妈平时提到分床时,语气随意一点,不要让宝宝觉得紧张。另外,宝宝的睡前故事环节要渐渐转移到小床上,争取能在小床上把宝宝哄睡。
4. 克服恐惧
宝宝不愿意分床或者分房,多是因为害怕,毕竟动画片、电影里的怪物形象还是挺多的,会给宝宝一些心理压力。
所以,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大点的毛绒玩具,告诉他:宝宝不用怕,在你睡着的时候,玩偶可是会一直保护你的哦……总之就是给宝宝安全感,慢慢消解恐惧情绪。
5. 鼓励和赞美
当宝宝成功在小床入睡后,其二天早晨别忘了给宝宝一些鼓励,让他知道,一个人在小床上睡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6、安装床边小夜灯
刚刚开始分床睡的时候,孩子难免会怕黑,可以在床边安个小夜灯,等孩子睡着或者适应后再关上。
7、床的高度要适中
让孩子单独睡眠时,应注意床离地面不要太高,以确保孩子万一不慎掉到地上也没有危险。
8、不能心太软
孩子刚分床睡时,难免会中途又跑回父母身边。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能心软,而是要耐心地把孩子劝回到自己的床上,并多说些鼓励的话,实在不行,可陪孩子重新入睡后再离开。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长不大”的症结在哪里?莱山一中的徐轶敏老师说,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缺少独立性是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把原因归结为“独生子女”。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孩子长不大,与家长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过分保护型的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品质的最大障碍,过分保护型家庭的孩子大都独立性较差。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家长中有52.5%的人“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26.1%的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或通信”;37.1%的家长“总是照料孩子的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6%的家长“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62.0%的家长“比其他家长管教孩子严厉”等等。在家长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家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从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来看,现在的城市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是“独生”,孩子没有竞争和合作的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一些家长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而是大人的附属物。所以孩子在与同龄伙伴交往中便反映出“以我为中心”的倾向,或者“人云亦云”的品格,不会与小伙伴和睦相处,不知道如何独立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有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条件,不当“拐杖”当“向导”,帮助孩子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愿意做,我们就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家长还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凡是可以让孩子参加谈论作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参加,比如双休日到哪儿玩,让孩子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意见,如果可行就采纳。
最后,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因为孩子在独立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而放弃努力,这时家长就要坚持,不能觉得孩子可怜而妥协。鼓励他,帮助他,要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如果我们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走路。
几岁孩子分房睡 3岁前孩子应学会独睡
独睡就意味着分床,孩子在2~3岁时,已开始逐渐有自我意识,此时父母就不要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给孩子安排个小床,让他进行独睡,可以锻炼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日后也不会对父母过度依赖,而会把自己当做和爸爸妈妈一样的个体存在。提前练习独睡,对孩子分房睡也十分有利。
父母与孩子睡在一张床上睡时,父母翻身或动弹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分床睡眠,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的“私人空间”都变得更大,孩子的睡眠时间也更有保障。
分床睡眠有助于孩子克服怕黑、怕怪物等恐惧心理,让孩子逐渐养成勇敢、不怕困难、不依赖他人的性格,并学会从父母之外的其他途径获得安全感。
研究表明,让孩子与父母分床睡,有助于孩子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长大后,也会很快适应周围环境。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笔者曾在虹桥机场遇到一个来接孙女的老人。老人告诉笔者,他的孙女独自一人从美国佛罗里达州来爷爷家度假。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到上海,光是飞行就需要十多个小时,还要在中途换机。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小女孩才8岁。
笔者问老人:“孩子这么小,出远门你们放心吗?”老人说:“孩子要放养,因为毕竟以后他们还是要到社会中去经历风雨的。父母再不放心,也不能替孩子解决所有事情。生命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的。我们可以爱他们,但不能代替他们生活。”
这位老人温文尔雅,一看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很快,他的孙女出现了,拖着一个比她自己还大的箱子,一点也不娇气。她看到了爷爷,高兴地跑了过来,看到笔者的时候,很自然地打招呼,“Aunt,NicetoseeyouoIamSantt)ro”看来这个孩子的独立能力真的很强啊。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博士也提出,现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独立性。一个孩子在长大后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具备独立性,要具备能够独立思考、选择、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以这些为基础,才能应对各种生活的挑战,否则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老鹰把自己的孩子推下山崖,推到风中,这是一种大爱。因为这是培养小鹰独立性的前提。在小鹰嗷嗷待哺的时候,老鹰不辞辛苦觅食喂食。当小鹰的翅膀能够抗击风暴的时候,老鹰就毫不犹豫地将小鹰赶出家园。因为老鹰明白,爱不能代替生活。物竞天择,这是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都遵循的真理。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参与竞争的条件。父母可以爱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尽可能多的有利条件,但是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竞争。所以说,父母一方面要给予孩子爱,另一方面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爱和独立性不能画等号,独立性比爱更重要。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立等可取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父母就应该多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不要事事包办,也不能在关键时刻舍不得放手。一般来说,孩子在两岁后,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收拾玩具等,通过做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助孩子逐渐树立独立意识。可惜的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重要性,他们自愿成为孩子延长的“手”“脚”“眼睛”和“嘴巴“,不愿意放手。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就让孩子重新回到自己的羽翼下。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孩子任何独立的尝试,就要坚决放手,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即使结果不理想,父母也要给予及时的认可和赞许,让孩子的独立性得到肯定和加强。
另外,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去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和应对生活变化的能力。当一个孩子得到充分锻炼后,独立性得到提高,他就会有信心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专家支招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成年人一样,他们需要有机会来自己作决定,来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体会自主选择的快乐。所以无论父母怎样担心,也应该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从小就培养好孩子的决断能力。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而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恶来强迫孩子;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业余爱好,而不要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培养孩子独立性: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独立性是在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孩子独立性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这种基本能力、基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我们主张孩子一岁多让他自己吃饭,从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涕,很多孩子鼻涕流出来自己不擦,都让妈妈擦,给他餐巾纸让他自己擦。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让他自己洗手,当然开始先让家长帮助,帮助还是让他自己干,从旁帮助,幼儿期实际上自理能力是培养孩子独立性最主要内容。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到了五六岁你要求可以高一点,在这过程当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去做的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培养孩子独立性: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正确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正确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专家认为,怎样花压岁钱是一个教育培养小孩独立意识和理财观念的好机会
穿新衣,放鞭炮,收压岁钱……过年最开心的是孩子,年过完了,许多小朋友收了不少压岁钱,兜里都满满的。这几天,小朋友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这么多压岁钱该怎么花呢?”记者昨日走上西安街头采访了一些小朋友,看看他们如何打理压岁钱。
交学费买文具从小爱学习
7岁的王保罗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过了个年,他的小腰包也“丰收”了。
“我的压岁钱有500多块!”王保罗说,过年,爷爷奶奶每人给了他100元,外公外婆每人给了100元,小舅给了100元,小姨给了50元,还有舅爷等也给他压岁钱,加起来一共有500多元。钱还没在王保罗兜里捂热,就转交给妈妈保管了。妈妈说了,过几天开学了,这些钱要给他交学费和买文具。“我每年的压岁钱都用来买文具!”8岁的刘霁维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今年有些失落,压岁钱只收了300元。原来刘霁维的老家在湖南,亲戚也都在那边,由于湖南雪灾,他和父母没能回家过年。压岁钱也就只有妈妈和外公给他。“家里什么吃的都有,平时的零花钱也能买玩具,把压岁钱花在学习上最好!”
采访中,多数家长和小朋友都选择用压岁钱交学费和买文具,从小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教育储蓄为孩子未来做打算
12岁的赵菲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今年,她的压岁钱多达4300元。采访中,不少小朋友的压岁钱都有上千元之多。这么多钱,是该消费还是存下来做长远打算?
赵菲的妈妈已经早早帮她做好了计划。“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妈就在银行给我开了个账户,把每年的压岁钱都存进去。”赵菲说,妈妈给她存的是教育储蓄,用于将来上中学、上大学的花费。今年她就要上初中了,这些钱马上就可以用。
一些精明的家长还让孩子用压岁钱“生钱”,从小学会理财。比如购买黄金纪念品和艺术品等。一家保险公司推出的理财业务,每年将压岁钱存入,既为孩子准备了教育基金,同时孩子还可以享有18种重大疾病的保险保障,也受到一些家长的喜爱。
捐款做善事培养孩子的爱心
除了投资教育、理财,一些家长还用心良苦地从压岁钱中规划出一笔资金,让孩子参与慈善事业。
9岁的李明玮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今年,他收到的压岁钱有1000多元。这几年,李明玮每年都会拿出一些压岁钱,给儿童村的小朋友捐款,给贫困大学生捐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正想着,今年给灾区捐些钱!”李明玮的爸爸说,他希望孩子从小学会去爱别人,这样别人也会爱他,等他长大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孩子的压岁钱消费观念应引导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年学者尹小俊表示,压岁钱除了有较强的物质吸引力外,还起着传达长辈与小孩之间代际感情交流的作用。对于压岁钱,父母不能只关心花出去,还应该更关心怎么花,因为怎样花压岁钱是一个教育培养小孩独立意识和理财观念的好机会,作为家长,应该协助小孩打理压岁钱,把压岁钱花得更有意义。
尹小俊认为,在协助孩子花压岁钱时,应该重点考虑培养孩子的人生阅历、开拓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对社会的接触面等几个方面,如:用压岁钱带孩子到科技馆参观;孩子用压岁钱参加夏令营;让孩子用压岁钱捐助农村贫困学生等,增加孩子对社会的了解。
宝宝分床睡应该怎么做
孩子三到六岁时,家长应尽量和孩子分房睡觉,最晚不要超过六岁,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尤其是异性家长,陪孩子同床睡,不要超过四岁,长时间坚持陪孩子一起睡,会导致孩子在性取向方面出现异常状况。
蔡劲林建议,在和孩子分床睡的过程中,刚开始会很困难,孩子会不停哭闹,出现不适应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明白,这个过程很正常,是必经阶段,家长会产生焦虑和内疚感,此时家长应及时鼓励孩子,最好“温柔地坚持”。>>专家支招:教你怎么与孩子逐步分床睡
蔡劲林说,家长在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做适当调整,比如第一天,陪他睡一会儿,等孩子睡着以后再离开。一到两周以后,可以提早一点走,等孩子困的时候,找个借口拿东西或者出去一下,就不再回来,让孩子自己睡觉。再过一段时间,可以设置睡眠环境,给孩子开个夜灯,或者把门打开,等孩子睡着以后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