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轻度咳嗽有益无须服药

轻度咳嗽有益无须服药

不少患者会将咳嗽描述成一种病,认为只要咳嗽不止,那么“病”就还没“好透”。

然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兼感染科主任刘双指出,咳嗽并不是病人的专利,一般情况下,它是一种有益的动作,有时即便健康的人也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咳嗽是一种临床症状,不是疾病的名称。它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往往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炎症、异物)后,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可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对轻度而不频繁的咳嗽,只要将痰液或异物排出,就可以自然缓解,无须应用镇咳药。

但是,刘双强调,对那些无痰而剧烈的干咳,或有痰而过于频繁的剧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增加体力消耗,甚至还会促进病症的发展,产生其他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到医院就诊,并且应该适当地服用镇咳药,以缓解咳嗽。

如果是顽固性咳嗽,且咳嗽多发于夜间或凌晨,常为刺激性咳嗽,肺部检查无哮鸣音。这个时候就该警惕是否患上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医学上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咳嗽型哮喘”。刘双介绍,此类病人常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咽喉炎,长期使用抗生素而症状却得不到缓解。

此外,一些器质性疾病也会引起咳嗽,如肺间质病、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心功能不全以及服用某些降压药物等也会引起咳嗽。

咳嗽可以吃葡萄吗

咳嗽的时候是可以吃葡萄的。

因为咳嗽是人体清除体内呼吸道上的异物所产生的条件式反射动作,虽然对人体有益,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咳嗽的原因有许多,葡萄可以补充维生素,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对咳嗽有好处,可以吃。

孩子咳嗽别盲目服止咳药

爸爸妈妈们需要认识的一个问题是,咳嗽是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防御性生理反射作用,换句话说,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生理现象,所以当宝宝出现有一点点轻微咳嗽时,爸爸妈妈不要急着想马上就将宝宝的这点咳嗽镇住。

宝宝通过咳嗽,可以将气管和肺内积聚的痰液和病菌咳出来,有利于恢复健康。但是,如果宝宝咳嗽得比较厉害,已经影响到正常的饮食和睡眠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保护性意义了,那么,这会就需要对宝宝的咳嗽进行治疗。

但在治疗时,也需请专业的医生先对引起宝宝咳嗽的病因进行鉴别,再对症处理,千万不可自行盲目购药给孩子服用。

小孩咳嗽别乱服药

轻微咳嗽别吃止咳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思莱指出,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咳嗽,就希望马上用药将咳嗽止住,其实这样做不但对孩子不利,有的时候反而是有害的。因为咳嗽本身是机体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射动作,呼吸道里的病理性分泌物以及从外界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可借咳嗽反射的动作排出体外。张思莱提醒,孩子一天偶尔咳嗽几声或者轻度咳嗽,家长不需要马上给孩子用止咳药。但是如果孩子咳嗽频繁、剧烈,甚至影响孩子进食和睡眠,此时就需要用止咳药了。

外感咳嗽 分清风寒风热

张思莱表示,中医认为咳嗽一般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尤其对于学龄前儿童肺、脾二脏关系更为重要。引起小儿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外感,也可能是内伤。当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时,就会发生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治疗应该辛温散寒,止咳化痰。可服用儿童清肺口服液、消咳喘、解肌宁嗽丸、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

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发热、口干咽燥、胸闷、咳嗽痰多,咳黄痰(或浓痰),且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舌质红,舌苔黄。治疗宜采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可服用蛇胆川贝液、川贝枇杷露、小儿急支糖浆、桑菊银翘散、罗汉果止咳冲剂、银黄口服液等中成药。

饮食不节制 易患内伤咳嗽

由于学龄前儿童各脏腑稚嫩,如果饮食不节制,影响了各脏腑的功能,尤其是脾胃失调,最终伤及肺脏,就会引起内伤咳嗽。而内伤咳嗽一般有痰湿咳嗽、痰热咳嗽和阴虚燥咳。

痰湿咳嗽一般表现为咳嗽伴有喘、胸闷、痰多清稀。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治疗应该宣肃肺气,燥湿化痰。可服用杏苏饮、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等中成药。

痰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发作频繁、痰黄黏稠难咳、发热口渴、面红耳赤、烦躁不安。舌质发红,舌苔黄腻。治疗宜采用宣肃肺气,清肺化痰。可选用健儿清解液、橘红丸、猴枣散等。

而阴虚燥咳主要表现为久咳不愈、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咳出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咽喉干燥、声音嘶哑。舌质红,少苔。治疗应该采用养阴清肺,润燥化痰,可选用养阴清肺口服液、小儿止嗽金丹等。

几种滋阴润肺的中药

滋阴润肺的中药

1、麦冬

麦冬性甘寒质润,有滋阴之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既善于清养肺胃之阴,又可清心经之热,是一味滋清兼备的补益良药。常用量为10~15克。亦可入丸、散,或熬膏,或泡茶饮服。传统认为,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多用去心麦冬,清心除烦多用连心麦冬。

临床上常用麦冬配伍人参、五味子,以增强滋阴润燥的功效,用以治疗因肺阴不足引起的喉痒、咳嗽无痰、口渴咽干以及肠燥便秘等症。

2、川贝

川贝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本草汇言》中论述认为:“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它多用于缓解燥咳。川贝味甘、苦、性微寒,治疗阴虚燥咳效果较好。

若肺燥阴虚咳嗽,痰中带血,可用川贝3克加适量冰糖和水,用小火炖1小时服用。很多人为了缓解苦味,常将其放在雪梨中蒸;或在煮稀饭时取米汤200毫升,放入川贝、冰糖隔水炖服。川贝还可和瘦肉煲汤,每天用量通常在10克以内。

3、款冬花

中医认为,款冬花性味辛、温,入肺经,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之功。本品辛散质润,温而不燥,为润肺止咳化痰良药,适用于多种咳嗽气喘。无论外感、内伤咳嗽,寒性咳嗽,热性咳嗽,均可选用,故有治疗咳嗽要药之称,但其以温而不热、辛而不燥、甘而不滞为特点,因此对于肺虚久嗽、肺寒痰多之咳嗽最为适用。

治疗儿童咳嗽误区

误区1 一咳就用镇咳药

一些家长认为咳嗽就要镇咳,孩子一咳嗽就应马上用镇咳药治疗,这是非常危险的。小儿一般不适合单纯服用镇咳药,特别是小儿咳嗽带痰时。目前常见的止咳药多含有强烈中枢性镇咳药成分,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这类药直接作用于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使用后,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止咳效果,但可能导致更大的疾病隐患。因为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服用较强的止咳药,造成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不仅影响呼吸功能,还有可能形成深部病灶,使病情加重。

此外,有些药服用一段时间后还会成瘾,对小儿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儿童咳嗽早期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误区2 与鼻塞、流涕没关系

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小儿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容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起小儿咳嗽。因此,在选择小儿咳嗽药时,含有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也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误区3 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就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孩子咳嗽时就一定要用消炎药,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常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所以,小儿咳嗽时不要滥用消炎药,以防对小儿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什么食物最养肺 西洋参

西洋参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改善疲倦乏力、口干、心烦、盗汗为主要症状的不适。对于身体偏热的气虚者,西洋参更有益。服用西洋参期间,不宜喝咖啡和茶。另外,其间勿吃生萝卜(萝卜破气,而西洋参补气),以免影响疗效。

蛤蚧的功效与作用

益肾补肺;定喘止嗽。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虚劳咳嗽;咯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消渴。

①《海药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②《日华子本草》: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

③《开宝本草》:主久肺劳,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

④《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有功。

⑤《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⑥《本草再新》:温中益肾,固精助阳,通淋,行血。蛤蚧尾能治疝。

【附方】:

①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蛤蚧一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一两(煨微黄),紫菀一两(去苗、土),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皂荚仁一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二十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圣惠方》蛤蚧丸)

②治肺劳咳嗽:蛤蚧一对(用醋少许涂,炙令亦色),白羊肺一两(分为三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款冬花一分,胡黄连一分。上药除羊肺外,捣细罗为散,先将羊肺一分,于沙盆内细研如膏,以无灰酒一中盏,暖令鱼眼沸,下羊肺,后入药末三钱,搅令匀,令患者卧,去枕,用衣簟腰,仰面徐徐而咽,勿太急。(《圣惠方》蛤蚧散)

③治肺嗽,面浮,四肢浮: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一株(紫团参)。上二味,捣罗为末,熔蜡四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薄粥一盏,投药一饼,趁热,细细呷之。(《圣济总录》独圣饼)

④蛤蚧一对连尾,涂以蜜、酒,放火上烤脆,研细末,加东北红参等量,共研匀,蜂蜜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一日两次,治咳嗽面浮,老人肺虚咳喘。

⑤蛤蚧焙干10克,党参、山药、麦冬、百合各30克,共研末蜜丸,每服3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治久咳肺痨。

⑥人参蛤蚧酒:蛤蚧一对连尾,放火上烤熟,人参(或红参)10-20克,同浸于2000克米酒中,七日后开始饮用,每日酌量饮20-50毫升。有补肾壮阳,益气安神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失眠健忘,阳痿早泄,肺虚咳喘,夜多小便等症。

儿童咳嗽不宜长期服药

如何对待宝宝感冒咳嗽

一、 需要赶紧就医的咳嗽

1、孩子突然咳得很严重,并且呼吸困难,可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容易误吞的东西有花生、铅笔套、药丸、纽扣、硬币等,这类情形非常危险,应及时去医院。

2、 发高烧、咳嗽、喘鸣并伴有呼吸困难,需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3、婴儿很容易患毛细支气管炎,这是肺炎的一种。患儿脸色不好,常发紫,或者呼吸增快、招肩呼吸,加上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也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二、 父母可以先观察,不急送医院的咳嗽

1、 虽有咳嗽、发烧,但精神好,大多是感冒或扁桃体炎。

2、 感冒、发烧和咳嗽后又一直咳嗽。

3、咳嗽、痰多,但不发热,精神好。

4、只发生在清晨的咳嗽。

5、紧张时或运动后的轻微咳嗽。

以上5种咳嗽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缓解症状,治疗咳嗽。

因为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在这里教家长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了。

对于小宝宝咳嗽,不宜长期的药物治疗,不妨试试食疗方

1、银耳羹:准备银耳、鸡蛋、冰糖以及猪油。将银耳用温水浸泡约30分钟,待发透后,摘除杂质,洗净并分成片状,然后加适量水煮开,并用文火再煎2小时,待银耳煮烂为止。将冰糖另加水煮化,打入鸡蛋,并兑入清水少行搅匀后,入锅中煮开,并搅拌,将鸡蛋糖汁倒入银耳锅内, 起锅时,加入少许猪油。

2、玉竹粥:准备玉竹、粳米。将玉竹洗净,切碎,加水煎汤取汁去渣,用玉竹汁液煮粥。每日早晚分2次温热服食。1周为1疗程,停1周再进行第2疗程。

3、百合梨糖:准备百合、梨以及白糖。将百合洗净,梨切片。百合、梨、白糖三者混合放入碗中,蒸熟,放冷后1次顿服。1日2次。

4、蒸大蒜水: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喂给孩子喝蒜水,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5、烤橘子: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孩子吃温热的橘瓣。如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橘,孩子一次可以吃一只。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小儿咳嗽用药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小儿一咳嗽就用镇咳药

与成人不同,小儿咳嗽中有70%-80%都是有痰咳嗽,而且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无法像成人那样将痰液有效咳出,容易滞留痰液,如果一咳嗽就给予镇咳药治疗,咳嗽是止住了,但咳嗽抑制后就使痰液更难排出,结果会堵塞呼吸道,不但使咳嗽加重,还容易导致肺部感染,造成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因此小儿咳嗽早期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误区二: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

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选择小儿咳嗽药时,含有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也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误区三:小儿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就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孩子咳嗽时就一定要用消炎药,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常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误区四: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一些家长误以为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用量就行了,此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小儿与成人不仅是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一些小儿吞咽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就不能用口服制剂,而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用于小儿后由于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小儿咳嗽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祛痰止咳药,它特别适用于早中期的小儿的有痰咳嗽。它有双重机制,能直击咳嗽的病因:既排痰,又止咳,如艾舒。

误区五:小儿使用中药止咳,副作用少

一些家长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宝宝咳嗽就随便给小儿服用中药,这会造成预想不到的后果。

中医认为引起咳嗽有很多情况,风寒、痰湿、体虚等都可引起小儿咳嗽,但是小儿咳嗽比成人更难以辩证,身体的承受力也较成人差,如果小儿风寒用凉药,反而加重病情,不可收拾。而且中药也有不良反应,所以小儿咳嗽不要随便服用中药。

在药品选择上,如果能针对小儿特点,设计出有香蕉等水果口味,无色素,适合儿童口感又有益健康的祛痰药就更好了。

误区六:小儿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

咳嗽对儿童是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由疾病引起或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在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地将痰液咳出,痰液滞留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分,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有了咳嗽就应该及时查出病因及时治疗。

小孩咳嗽千万别乱服药

现在因为孩子比较看重,所以一旦生病就记得不得了,总是给孩子吃药打针。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有时候我们就是给孩子吃了错误的药,才导致孩子的咳嗽持续不断。所以当孩子一咳嗽的时候,不要着急,要先问过医生,才能现给孩子正确使用止咳类中成药。

轻微咳嗽别吃止咳药

医师张思莱指出,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咳嗽,就希望马上用药将咳嗽止住,其实这样做不但对孩子不利,有的时候反而是有害的。因为咳嗽本身是机体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射动作,呼吸道里的病理性分泌物以及从外界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可借咳嗽反射的动作排出体外。张思莱提醒,孩子一天偶尔咳嗽几声或者轻度咳嗽,家长不需要马上给孩子用止咳药。但是如果孩子咳嗽频繁、剧烈,甚至影响孩子进食和睡眠,此时就需要用止咳药了。

外感咳嗽 分清风寒风热

张思莱表示,中医认为咳嗽一般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尤其对于学龄前儿童肺、脾二脏关系更为重要。引起小儿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外感,也可能是内伤。当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时,就会发生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治疗应该辛温散寒,止咳化痰。可服用儿童清肺口服液、消咳喘、解肌宁嗽丸、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

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发热、口干咽燥、胸闷、咳嗽痰多,咳黄痰(或浓痰),且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舌质红,舌苔黄。治疗宜采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可服用蛇胆川贝液、川贝枇杷露、小儿急支糖浆、桑菊银翘散、罗汉果止咳冲剂、银黄口服液等中成药。

饮食不节制 易患内伤咳嗽

由于学龄前儿童各脏腑稚嫩,如果饮食不节制,影响了各脏腑的功能,尤其是脾胃失调,最终伤及肺脏,就会引起内伤咳嗽。而内伤咳嗽一般有痰湿咳嗽、痰热咳嗽和阴虚燥咳。

痰湿咳嗽一般表现为咳嗽伴有喘、胸闷、痰多清稀。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治疗应该宣肃肺气,燥湿化痰。可服用杏苏饮、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等中成药。

痰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发作频繁、痰黄黏稠难咳、发热口渴、面红耳赤、烦躁不安。舌质发红,舌苔黄腻。治疗宜采用宣肃肺气,清肺化痰。可选用健儿清解液、橘红丸、猴枣散等。

而阴虚燥咳主要表现为久咳不愈、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咳出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咽喉干燥、声音嘶哑。舌质红,少苔。治疗应该采用养阴清肺,润燥化痰,可选用养阴清肺口服液、小儿止嗽金丹等。

所以我们都要注意,以上的都是我们家长要注意的,你要相信是药三分毒,不要在紧张的情况下乱服药,要有药师的指导才可以,你要知道生命是无价的,不能马虎。

孕妇能吃甘草吗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孕妇可以服用,但不建议多用。

适应病症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着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马鞭草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与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痢疾初作,不可用。

孕妇是可以去吃甘草的,甘草是属于一种补药,不过不能够食用的过量。一般都是按照标准食用就可以了。食用甘草不仅对孕妇有益处,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胃痛的问题,对于一些心气虚的人来说食用甘草是非常有益的,因为食用可以治疗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的状况。

润肺的中药

1、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入肺经,是治疗咳喘之要药。配贝母、沙参等有清肺、润燥、止咳的作用。

2、百部。润肺止咳,杀虫。性微温不燥,润肺止咳,对内伤咳嗽、久咳效果都较好。治风寒咳嗽,配荆芥、桔梗等药物。

3、紫菀。用于咳嗽有痰。主入肺经,长于润肺下气,化痰浊而止咳。配合阿胶、贝母等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4、款冬花。用于多种咳嗽,长于化痰,主治寒咳,肺热咳嗽配合桑白皮、瓜蒌等药物。《本经逢原》记载其:“润肺消痰,止咳定喘。”

5、麦冬

麦冬性甘寒质润,有滋阴之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既善于清养肺胃之阴,又可清心经之热,是一味滋清兼备的补益良药。常用量为10~15克。亦可入丸、散,或熬膏,或泡茶饮服。传统认为,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多用去心麦冬,清心除烦多用连心麦冬。

临床上常用麦冬配伍人参、五味子,以增强滋阴润燥的功效,用以治疗因肺阴不足引起的喉痒、咳嗽无痰、口渴咽干以及肠燥便秘等症。

6、川贝

川贝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本草汇言》中论述认为:“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它多用于缓解燥咳。川贝味甘、苦、性微寒,治疗阴虚燥咳效果较好。

若肺燥阴虚咳嗽,痰中带血,可用川贝3克加适量冰糖和水,用小火炖1小时服用。很多人为了缓解苦味,常将其放在雪梨中蒸;或在煮稀饭时取米汤200毫升,放入川贝、冰糖隔水炖服。川贝还可和瘦肉煲汤,每天用量通常在10克以内。

7、款冬花

中医认为,款冬花性味辛、温,入肺经,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之功。本品辛散质润,温而不燥,为润肺止咳化痰良药,适用于多种咳嗽气喘。无论外感、内伤咳嗽,寒性咳嗽,热性咳嗽,均可选用,故有治疗咳嗽要药之称,但其以温而不热、辛而不燥、甘而不滞为特点,因此对于肺虚久嗽、肺寒痰多之咳嗽最为适用。

6种常见止咳中成药

风寒咳嗽用温化寒痰药

如果出现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咳嗽时痰清晰色白、鼻塞流清涕、胸闷气喘等症状时,可能是风寒咳嗽。此时,可选用小青龙合剂、通宣理肺口服液等温化寒痰止咳药。

风热咳嗽用清热化痰药

如果出现咽喉肿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苔薄黄、频咳、气粗、咳痰稠黄或黏稠不爽,鼻流黄浊涕等症状时,可能是风热咳嗽。此时可选用急支糖浆、百咳静糖浆、蛇胆川贝露(液)、川贝枇杷糖浆、牛黄蛇胆川贝液、祛痰灵口服液、鲜竹沥口服液等清热化痰止咳药。

风燥咳嗽用润燥化痰药

如果出现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难咯甚至胸痛、痰中带血,口、唇、鼻、咽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苔薄、干燥,口水少等症状时,可能是风燥咳嗽。此时可选用枇杷叶膏、贝沥止咳口服液等润燥化痰止咳药。

痰湿咳嗽用燥湿化痰药

如果出现咳嗽痰多、色白而黏或稠厚成块、易于咯出、舌淡苔白腻、进甘甜油腻食物可加重、有气喘痰鸣、胸闷、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时,可能是痰湿咳嗽。可选用橘红痰咳液、杏仁止咳糖浆等燥湿化痰止咳药。

久咳阴伤用滋肺阴药

如果出现久咳干咳、咳声短促、无痰或痰少而黏、不宜咯出,或者痰中夹有血丝、胸痛、声音嘶哑、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盗汗、神疲、舌红少苔或无苔等症状时,可能是久咳阴伤。此时应选用蜜炼川贝枇杷膏、橘红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肺阴、除顽痰、生津液、降逆气的药物。

肺气虚而咳用益气固表药

如果出现咳喘无力、气短、痰吐稀薄、神疲懒言、面色淡白、舌淡苔白等症状时,可能是肺气虚而咳。此时可选用参贝北瓜膏、固本咳喘片等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的药。

相关推荐

治疗儿童咳嗽勿进误区

误区1 一咳就用镇咳药 一些家长认为咳嗽就要镇咳,孩子一咳嗽就应马上用镇咳药治疗,这是非常危险的。小儿一般不适合单纯服用镇咳药,特别是小儿咳嗽带痰时。目前常见的止咳药多含有强烈中枢性镇咳药成分,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这类药直接作用于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使用后,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止咳效果,但可能导致更大的疾病隐患。因为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服用较强的止咳药,造成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不仅影响呼吸功能,还有可能形成深部病灶,使病情加重。 此外,有些

气虚咳嗽怎么办呢

中医认为,气虚咳嗽一般由于病患休息不足,过度劳累所致,或者因肺部因感染损伤导致。如果脾虚不健则需要健脾益气,补肺,可服用如羊肺汤等。肺气不足,久咳气虚则需要补中益气,化痰止嗽。可用四君子汤、参术膏、补中益气汤、琼玉膏、生脉散等。 同时还可用药膳来治疗,如豆腐煲、海带根糖浆、猪肺薏仁粥、山药杏仁粥、花生红枣汤、红枣白果粥、百合麦冬粥、人参胡桃汤等,可以健脾益气, 化痰止咳。 同时患者需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平时应该注意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做一些有氧运动,养肺健脾。患者洗澡应该用温水,避免受凉。 注意事项

杏苏止咳颗粒的药物介绍

药品分类:内科;咳嗽类药 标准来源:部标十四册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杏苏止咳颗粒 汉语拼音:Xingsuzhike Keli 剂型:颗粒剂 【成分】苦杏仁、紫苏叶、前胡、桔梗、陈皮、甘草;辅料为蔗糖。 【性状】药品为淡黄棕色的颗粒;气芳香,味甜、微苦。 【作用类别】药品为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逆。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克,一日3次。分类。 【禁忌】孕妇忌服,儿童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

咳嗽的治疗误区

1.千万不要一见孩子咳嗽就用镇咳药 现象:一些家长认为咳嗽就要镇咳,孩子一咳嗽就应马上用镇咳药治疗。 解析: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小儿一般不适合单纯服用镇咳药,特别是小儿咳嗽带痰时。目前常见的止咳药多含有强烈中枢性镇咳药成分,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这类药直接作用于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使用后,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止咳效果,但可能导致更大的疾病隐患。 因为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服用较强的止咳药,造成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不仅影响呼吸功能,还有可能形成

宝宝咳嗽有痰雾化会好的快点吗

宝宝咳嗽有痰雾化会好的快点。 雾化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雾化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呼吸道和肺部,因此比口服药物起效快,而且更为有效。

儿童咳嗽用药的认识误区

1、 小儿一咳嗽就用镇咳药 一些家长认为咳嗽就要镇咳,孩子一咳嗽就马上用镇咳药治疗,这是非常危险的。 与成人不同,小儿咳嗽中有70%~80%都是有痰咳嗽,而且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无法像成人那样将痰液有效咳出,容易滞留痰液,如果一咳嗽就给予镇咳药治疗,咳嗽是止住了,但咳嗽抑制后就使痰液更难排出,结果会堵塞呼吸道,不但使咳嗽加重,还容易导致肺部感染,造成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因此儿童咳嗽早期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2、 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 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

冬虫夏草是补什么的呢

1,补益虚损,用于劳损所至的虚症及病后精气不足,皆可补之.因其含有多种氨基酸,故对人体补益较好.试验证明具有增强免役功能作用. 2,补益心肾,治疗心肾不足的失眠.药理试验证明,冬虫夏草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对神经衰弱为很好补益良药.本品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上有作用.以其能增加心肌血液流量和营养,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脂蛋白作用有关. 3,补肺肾,止咳嗽,治疗肺虚或肺肾两虚咳嗽,药理试验证明,具有抗结核杆菌,抗病毒及扩张支气管作用. 4,补肾填精,治疗阳痿,乙精,腰漆双痛. 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能补益

小孩咳嗽警惕三个用药误区

误区一:小儿咳嗽很正常不用管 咳嗽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是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咳出痰液,而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份,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咳嗽时应该及时查病因治疗。 误区二: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一些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以为小儿也可服用成人药物,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小儿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

孩子咳嗽用药的误区

在给咳嗽宝宝用药时,父母要注意避免以下的误区,防止因为用药不当,造成宝宝咳嗽加重。 误区一:咳嗽要先用消炎药宝宝咳嗽不单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如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无益。 误区二:一咳嗽就用镇咳药宝宝咳嗽早期不宜马上给予镇咳药,这不利于痰液的排出,会堵塞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误区三:使用成人止咳药宝宝与成人体重、生理、病理不一样,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宝宝用后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小儿咳嗽认识及治疗误区浅析

1.正确区分是生理性咳嗽还是病理性咳嗽。在有些情况下,正常儿童也会表现出偶尔的咳嗽,不能盲目认为就是生病了。生理性咳嗽通常是为了排除呼吸道异物的一种生理性保护措施。通常生理性咳嗽对人体是有益的。常见于如下几种情况:(1)异物进入呼吸道 如包括饭粒、水、药粒等进入呼吸道引起的呛咳,通过咳嗽排出异物。(2)挥发性气体和有害空气 如汽油、尘埃等进入呼吸道。(3)当呼吸道有不适感时,一般会有意地适度用力气做几次咳嗽动作,可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不能见咳止咳。小儿脏腑娇嫩,外感、内伤诸因均易伤肺而致咳嗽。外感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