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什么病能治好吗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什么病能治好吗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一种叫作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它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进行传播。这种寄生虫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然后感染破坏血红细胞,不断繁殖,不断破坏。在所有热带病中,以受疟疾威胁的人数与发病数字为最多,居世界卫生组织重点研究的六大热带病的首位。
疟疾病的症状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 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四种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相似,可分为前驱期、发冷(寒战)期、出汗期和间歇期.每个时期的症状各有特点,分别如下: 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疼、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此期镜检多为阴性。发冷期或寒战期: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常伴头痛、恶心和呕吐。此时体温多已超过 38℃。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发热期:一般持续3~4小时,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多次复发的病人,可只定时出现微寒和低热,或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和三叉神经痛而无明显的高热。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主。 出汗期: 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恶性疟病例很不规则,短仅数小时,长达24~48小时;间日疟为48小时。镜检所见原虫间日疟以大滋养体为主,恶性疟可能在此期查不到疟原虫或查到个别环状体。
疟疾治疗
疟疾这种疾病究竟要怎样进行治疗呢?这种疾病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只要认真的进行治疗,疟疾这种疾病才会渐渐的康复,在生活中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让疟疾出现在我们的身上,患者要有良好的养病环境,看看治疗疟疾的办法吧。
抗疟原虫治疗
1、控制临床发作的药物:氯喹、青蒿素类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
蒿甲醚:适用于各型疟疾,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退热及原虫转阴速度均较氯喹为快,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肌肉注射后吸收完全,血药达峰时间为7小时,半衰期为13小时。
本药在体内分布甚广,可透过血脑屏障,以脑组织分布最多,肝、肾次之。经胆汁和尿液排泄。
本药不良反应轻微,个别患者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妊娠妇女慎用。
成人用量:肌内注射,首次160mg,后每12小时1次,每次80mg,连用5次。如果血液中仍能够检查到疟原虫可改为每日80mg肌肉注射,2~3天,至血液中疟原虫检查为阴性。
儿童用量:肌内注射,首次按体重3.2mg/kg;第2- 5日每次1.6mg/kg,每日1次。
2、防止复发:常用药物
伯氨喹啉:本品可杀灭各种疟原虫的组织期虫株,尤以间日疟为著,也可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对恶性疟的作用尤强,使之不能在蚊体内发育,对红内期虫株的作用很弱。不良反应有头昏、恶心、腹痛等,少数病人可有药物热、粒细胞缺乏等,停药后即可恢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本药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一旦发生应停药作对症治疗。
用法与用量:成人每次13.2mg,每日3次,连服7天。
磷酸哌喹:目前常用的剂型是与青蒿素的复方制剂科泰复。
对症治疗
1、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
2、保证液体入量。
3、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止血管内红细胞凝集,有利于DIC的治疗与预防。
4、有脑水肿时,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每日2至3次。
5、重症患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疟疾治疗的方法,想必患者都清楚的掌握了,在生活中大家引起重视,注意自己的健康,及时的发现疟疾的症状,患者一定不要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掌握好疟疾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的办法,家属要认真的护理患者才行,不要让疟疾出现。
古代南方普遍存在的瘴气现在还存在吗
照我们老师寄生虫老师讲的,瘴气会致病的本质是疟原虫 因为瘴气大多存在于潮湿湿热环境,这种环境下蚊虫多啊 疟原虫属于虫媒传播 ,通过蚊子传播 。也就是相当于在湿热环境下 人易得寄生虫病,但是古人没有认识到本质 以为是空气有毒 所以说是瘴气。
疟疾是人类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国外古籍中称疟疾为“bad air”,后来意大利学者称疟疾为“malaria”,“mala”是不良,“aira”是空气之意;与我国古代称疟疾为“瘴气”之意相近。我国早在 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有疟疾流行的记载,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得出“疟,秉枣”即以枣治疟的经验;到战国时代,人们找到了更多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东次四经·北号山》中描述有一种树“其状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西周时期《周礼·疾医》说“四时皆有疠疾”,而“秋时有疟寒疾”,指出疟疾主要流行于秋季;《礼记·月令》说孟秋“行夏令,则国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病疟”,也指出疟疾主要在秋季流行;秦汉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疟论》和《刺疟论》就是两篇疟疾专论,全面总结了秦汉及其以前人们对疟疾的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疟疾医学理论。
疟疾是什么病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
治疗疟疾应采用抗疟原虫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疟疾仍然是当今人类的最大杀手之一。“疟疾”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含义是“坏的空气”,甚至古罗马人就意识到应避开某些沼泽地区的瘴气。但是,疟疾并不是由带病菌的空气、而是由不流动的水中所繁殖的蚊子造成的,正如罗纳德·罗斯在1892年怀疑的那样。
在疟疾患者体内发现了一种大小如红细胞的寄生虫。它是如何侵入人体的?罗斯设法 追踪这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它先存在于蚊子的胃内。在那儿繁殖后,这的幼虫侵入蚊子的唾液腺内。当蚊子叮人时,唾液中的寄生虫随之进入人体的血液中。几周之后,被感染的人就会出现疟疾特有的发热和寒战而病倒。这种发热呈一过性,并且反复发作。
罗斯的研究并没有治愈疟疾。一旦找到疟疾的病因,人们就能够设法消灭在沼泽里繁殖的蚊子。
只有雌性蚊子才叮人吸血,用来使这的卵健全成长。所以,只有雌性蚊子才会传播疟疾。
疟疾现在几乎已经在城市和城镇内绝迹的,但仍然流行于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农村。
疟疾的症状是什么 疟疾发作过程表现
疟疾多见于夏、秋季节流行,8、9、10月为疟疾流行高峰期。间日疟、卵形疟一般潜伏期约14天左右,三日疟30天,恶心疟疾12天。因输血感染者其潜伏期多为7-10天。
骤感寒颤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疟疾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疟疾的传染源
疟疾的病原体为疟原虫,感染人类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疟疾的传染源为疟疾患者或者疟原虫携带者,当传染源被雌性蚊子叮咬吸血的同时将疟原虫吸入蚊子胃内,疟原虫在蚊子体内进行有性生殖,当携带病原虫的蚊子再次再次叮咬人体吸血时,随唾液进入人体而引发感染。
疟疾是什么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
治疗疟疾应采用抗疟原虫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为什么阿是性损伤是80% 以上疼痛产生的根源
人是动物,动 是 本 能 ,只 能 动 才 能 生 存 繁 衍 。动 靠 肌 肉 ,因此受伤的概率就高。受 伤 即 疼 ,所有机体的各种感受器都在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上,因 此 疼 痛 的 发生多与肌肉相关。所以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中 疼 痛 高 达 8 0 % 的 患 病 率 是 有 道 理 的 ,况且有很多病因尚未认为是因肌肉软组织损伤引起的。
疟疾是一种什么疾病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疾病,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和脾 肿大、贫血为特征,恶性疟有侵犯内脏的倾向。我国地处亚热带 和温带,除寒冷的西南高原、西北及北部的干燥沙漠区、东北的 山区和西北的黄土高原外,均有疟疾的流行。其中,间日疟最 多,恶性疟次之。
疟疾有哪些传播途径
疟疾是一种很常见的传染疾病,它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由于疟疾的表现症状和一些别的疾病相类似,这时候就会干扰我们的判断,这是就会出现误诊的情况。
一、传染源
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且只有末稍血中存在成熟的雌雄配子体时才具传染性。配子体在末稍血液中的出现时间、存在时间及人群的配子体携带率,随虫种不同而异。复发者出现症状时血中即有成熟的配子体。疟区的轻症患者及带虫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血中也有配子体。这类人员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染期:间日疟1~3年;恶性疟1年以内;三日疟3年以上,偶达数十年;卵形疟2~5年。
猴疟偶可感染人类,成为动物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的种类很多,可传播人疟的有60余种。据其吸血习性、数量、寿命及对疟原虫的感受性,我国公认中华按蚊、巴拉巴蚊、麦赛按蚊、雷氏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及萨氏按蚊等七种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人被有传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
看了我的介绍,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了疟疾的传播途径了吧,这样以后大家也知道应该怎么样去预防这种疾病,避免自己被感染,很多的疾病都有类似的传播方法,大家也可以相互借鉴。
瘴气是什么
古人认为,瘴气是山谷丛林中蛇虫、蜈蚣等动物尸体腐烂后产生的一种毒气,所以称为“气”。人被毒气侵入后,即可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轻者使身体虚弱,重者造成死亡。瘴气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多见。唐代诗人杜牧在《蛮中醉》一诗写道:“瘴塞蛮江入洞流,人家多在竹棚头,青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出象州。”北宋文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载:“邕州两岸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春曰青草瘴,夏曰黄梅瘴,六七月曰新禾瘴,八九月曰黄茅瘴,土人以黄茅瘴尤毒。”
瘴气又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个名词,现在大多已不使用。中医认为,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疠等。《医学正传》写道:“岭南闽广等处曰瘴气,盖指山岚雾露烟瘴湿热恶气而名之也。”又指感受湿热杂毒所致疫疠的一种,疫疠就是现在所说的传染病,传染性强,可造成大流行。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古代所说的瘴气,多是指恶性疟疾而言。
广西桂林有一个名胜古迹“还珠洞”,传说与瘴气有关:在东汉初年,将军马援屯军岭南,为防治瘴气,命人装运一船中药薏苡仁运回备用。嫉妒者向汉光武帝刘秀进了谗言,说马援在合浦搜刮一船珍珠,运回私宅。马援因此蒙受了不白之怨。他一气之下,把防瘴气的薏苡仁倒进了桂林漓江深潭之中。后人为了纪念马援,把倒薏苡仁的岩洞叫做“还珠洞”。
现在看来,瘴气就是疟疾。那时还不知道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把疟疾的病因看作是一种气体。非常有趣的是,古代欧洲人也认为疟疾是因为呼吸臭气而发生的。疟疾的英文名就是malaria,意思是有害的空气。